詩歌 : 疊詞 : 百科書名 : 中國書名 : 文藝 : 刑法 > 天網恢恢
目錄
天網恢恢 Justice has
拼音: tiān wǎng huī huī

解釋: 比喻作惡的人一定難逃懲罰

資料來源: 《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例子: 他殺人後就逃走了,殊知~,疏而不漏,終於還是被捕歸案。

tiān wǎng huī huī tiān wǎng huī huī
  天的禁網雖然廣大而寬疏,但為惡者卻極少能漏脫
No. 3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No. 4
  謂天道如大網,籠罩一切。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統治無遠弗屆。《晉書·皇甫謐傳》:“餘謂上有寬明之主,下必有聽意之人,天網恢恢,至否一也,何尤於出處哉!”《新唐書·朱泚傳》:“ 泚 失道,問野人,答曰:‘ 朱太尉 邪?’ 休 ( 源休 )曰:‘ 漢 皇帝。’曰:‘天網恢恢,走將安所?’”
No. 5
  比喻作惡必受天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明明業鏡忽來照,天網恢恢飛不了。”參見“ 天網恢恢,疎而不漏 ”。
No. 6
  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寬廣的樣子。指天道如大網,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
No. 7
  成語:天網恢恢
  拼音:tiān wǎng huī huī
  解釋:天網:天道之網。恢恢:廣大的樣子。天道像個廣大的網,作惡者逃不出天道的懲罰。後多用來形容作惡者終究難逃國法的製裁。
  出處: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示例:天網恢恢萬象疏,一身親到華山區。 ★唐·呂岩《哭陳先生》詩
  用法:作賓語、定語;常與“疏而不漏”連用
  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認為人世上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命運已經安排好了的東西,人們想改變它是不可能的,衹能順從自然的擺布,不要去爭取,這樣反而得不到什麽好處,說不定還會有害處,這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原文】隨州大洪山作人李遙,殺人亡命。逾年,至秭歸,因出市①,見鬻柱杖者,等閑②以數十錢買之。是時秭歸適又有邑民為人所殺,求賊③甚急。民之子見遙所操杖,識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執遙驗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備至④。遙實買杖,而鬻仗者已不見,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詰其行止來歷,勢不可隱,乃通隨州,而大洪殺人之罪遂敗。卒不知鬻杖者何人。市人千萬,而遙適值之,因緣及其隱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選自《夢溪筆談》)
  【註釋】
  1出市:路過市場。
  2等閑:輕易,隨意。
  3賊:此指兇犯。
  4榜掠備至:榜,古代刑法之一,杖擊或鞭打;掠,拷打;備,完備,盡。一切拷打手段都用盡了。
  5逾:超過
  6適:恰巧
  7執:抓起來
  8詰:問
  9卒:終究
  10鬻:賣
  【譯】隨州大洪山鎮有個叫李遙的人,他殺了人後就逃亡外地。過了一年,李遙來到秭歸縣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為價格便宜,就花幾十枚銅錢買了下來。當時秭歸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樁人命案,官府正在急於抓捕兇手。被害人的兒子在街上看見李遙,認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親的,於是就嚮衙門報了案。衙役們把李遙逮住,經驗證,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李遙稱自己是買拐杖之人,並非兇手。但是差官們在市場上沒有找到那個賣拐杖的人。於是又對李遙進行審問,問李遙是哪裏人,李遙知道無法隱瞞,就說出自己的真實住址。秭歸縣衙與隨州地方官府取得聯繫後,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殺人潛逃的嫌犯,於是大洪山殺人案告破。李遙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英文解釋
  1. n.:  The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but sure.,  Heaven's vengeance is slow but sure.,  the net of Heaven has large meshes,but it lets nothing through,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but surely,  justice has long arm,  The net of Heaven stretches everywhere (its meshes are large, but nothing escapes). Nobody escapes the judgement of Heaven
近義詞
天羅地網, 疏而不漏, 網遊之天網恢恢
反義詞
分路揚鑣, 分道揚鑣, 如鳥獸散
包含詞
道德經·天網恢恢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天網恢恢疎而不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網恢恢,疎而不漏案發現場之天網恢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