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是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傢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傢的統稱。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裏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山海經》記載“西方有身毒國”。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裏,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纔正名為印度。印度是一個著名的文明古國,也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人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並有許多發明,例如阿拉伯數字、國際象棋、甘蔗製糖法等。近代印度陷於政治動蕩,一九四七年獲得獨立,但分離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傢。印度社會中曾經存在過嚴格的階級制度,即“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捨、首陀羅等四個階級。除此之外,還有比首陀羅更低階不屬於這四種種姓階級的賤民。當時種姓間不得通婚,違者處罰相當嚴重,甚至可能處死。儘管如今印度憲法明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因“種姓制度”千年來根植於印度教的信仰中,除非拋棄信仰,否則低階種姓終其一生都受其教義的束縛。 |
|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 Indu 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天竺,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Sindhu ->Hindu->身毒、天竺。Hindu->Indu->印度。總而言之,身毒、天竺、印度都來自Sindhu。 |
|
古印度(天竺)的中部,有一個叫摩揭陀的大國,管轄方圓900裏的地方,面積較大。但是這裏土地肥沃,適合種莊稼。出産的稻米,顆粒碩大,被稱為“大人米”。這裏還出産甘蔗,所熬得糖色味俱佳。起初,摩揭陀和唐朝間接交往,雙方已有一些瞭解。貞觀23年(649年),該國的國王派使者帶着禮物到長安獻給唐太宗,兩國聯繫從此更加密切。唐太宗聽說摩揭陀熬糖技術高超,便派人專門去學。學成的人回來以後,唐太宗令揚州官員送來甘蔗進行試驗。試驗非常成功,熬製出來的糖質量很高。從此,天竺熬糖法便在中國推廣開來。 |
|
【天竺】國名,即今之印度。 |
|
【天竺】 (地名)印度之古稱。西域記曰:“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云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玄應音義曰:“竺今作篤,或言身毒,或言賢豆,皆訛也,正言印度。印度名月。一說雲:賢豆本名因陀羅婆他那,此雲主處,謂天帝也。”希麟音義曰:“竺音篤,或云身毒,或云賢豆,或云印度,皆訛。正雲印特伽羅,此雲月。”【又】(山名)在浙江杭州靈隱山飛來峰之南,分上中下三竺。有三天竺寺,三面阻山,中路直闢,若函𠔌然。長鬆夾道,唐刺史袁仁敬所植,凡九裏,名九裏鬆山,即此。【又】(寺名)在浙江杭州。寺有三:一在飛來峰南,曰下天竺寺。一在稽留峰北,曰中天竺寺。均隋建。一在北高峰麓,曰上天竺寺,吳越建。 |
|
- n.: India, ancient name of India
|
|
天竺村 天竺鎮 |
|
單機遊戲 | 達摩 | 修行 | 浮圖塔 | 印度 | 紅蝙蝠 | 天坨 | 國師 | 僧侶 | 軒轅劍 | 天之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