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天津薊縣獨樂寺聯繫方式地址 Dule Temple in Jixian, Tianjin Contact Address | 天津蓟县独乐寺联系方式地址
天津薊縣獨樂寺聯繫方式地址:天津市薊縣城內武定街41號
郵編:301900
電話:(022)29142907天津薊縣獨樂寺投訴電話天津旅遊投訴電話:022-283590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天津薊縣獨樂寺景區榮譽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傢4a級旅遊區天津薊縣獨樂寺門票價格18元天津薊縣獨樂寺交通圖天津薊縣獨樂寺玩法觀光、拜佛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坐落於天津薊縣城西。據文獻記載,獨樂寺始建於隋唐年間,遼統和二年,即公元984年由薊州人韓匡嗣主持重建,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最大的閣式木結構建築之一。
國傢文物局古建築專傢組組長、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在談到獨樂寺的價值時說:我們說文物三大價值,一個歷史價值一個藝術價值一個科學價值。有的文物衹能是歷史價值或者是沒有藝術價值,有的是藝術價值高。這個獨樂寺可以說是集三大價值於一身,所以我想獨樂寺的的確確在我們國傢的古建築裏面是了不起的,重中之中,應該是第一流,第一等的。而且它的結構上頭應該是早期的,可能應該是首屈一指。
獨樂寺占地面積為16500平方米,由山門、觀音閣、韋馱亭、乾隆行宮等建築構成了規模壯觀的古代廟宇建築群。
山門,是獨樂寺的大門,莊重高貴,富有生機。高約10米,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中間為穿堂道,與觀音閣遙相互應。門上正中懸一方匾,楷書“獨樂寺”三字,用筆渾厚蒼勁,相傳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中間門道兩旁各塑一尊護衛法神像,目光炯炯,肅穆森嚴,形象生動,俗稱“哼哈二將”,是遼統和二年重建時的原物。山門的屋頂結構為五條脊、四面坡,建築學稱之為廡殿頂。山門的檐角形似飛翼,外翻躍起,出檐深遠麯緩,雄偉壯觀,恬靜流暢。屋脊之上的瓦飾更是奇異多采,造型生動古樸,別具一格。山門正脊兩端的鴟吻翻轉嚮內,張口吞脊,狀如雉鳥飛翔,氣勢威武,生動逼真,為我國現存最早的鴟吻造型實物。獨樂寺的山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式山門。具有着濃郁的唐代建築風格的餘韻。
過山門,入庭院,在千年古柏後面是觀音閣,它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
觀音閣,是座樓閣式木結構多層建築,雄健古樸,設計精巧,工藝簡潔高超,頂為九脊歇山式,平緩中見深遠。通高23米,中間有腰檐、圍欄環繞。觀音閣前上檐鎏金的四個大字“觀音之閣”,相傳是唐肅中元年李白北遊幽州時所書。下檐“具足圓成”為清代鹹豐皇帝所題。閣內各層藻井的形狀不一,錯落有緻,不僅顯示了建築的多樣性、藝術性,而且能抵禦側嚮壓力,增強了建築的穩固性。觀音閣的外觀是兩層,實際為三層,中間有一暗層,從而起到了裝飾與加固的雙重作用。建築中,全部采用了復雜的鬥拱結構,上萬個榫卯相互咬合,讓數以千計的梁、枋、柱、檁、椽,構造成一個嚴實的整體。僅接榫部位的鬥拱,就因位置、功能、作用的不同,多達24種。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介紹說:“一般人理解鬥拱是把它切出來一塊,實際上它是一個整體。在整個建築當中它是最結實的一部分,它既相當於現在抗震的圈梁,但是又是柔性的,它有水平的鋼性,鬥拱之間的榫鉚能夠變型,吸收很多能量,這都是它抗震的原因。它的結構形式能夠在歷史上根據記載抵禦了將近三十(次)規模很大的地震而安然無恙。它裏頭很多結構的特點是我們研究抗震建築的一個寶庫。”
觀音閣中間天井上下貫通,錯落配置,形成錐形環像放大的空間,頂是八角,上為六角,下為矩形,中設木製須彌座,聳立起通高16米、微嚮前傾的觀音主像。整個結構,排列有序,疏密自如,極富彈性,極富變化,顯示出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動而不損,搖而不墜的高超技藝和妙絶天工的設計水平。
觀世音菩薩塑像立於閣中央,高16米,站在須彌座上,穿過二、三層平臺,直入閣中藻頂,是目前我國國內現存最大的泥塑。該塑像用木料做骨架,再覆蓋薄灰泥彩塑,面部慈祥,微帶笑容,兩眼凝視遠方,衣着得體,絢麗端莊,兩臂披帛飄逸,儀態優美。因頭頂上還有10面小佛頭,故稱十一面觀音。
兩側脅持菩薩侍立,法相莊嚴,姿態優美。兩脅持菩薩像略嚮十一面觀音像前傾,做隨時被派遣狀,與唐代仕女畫一脈相承,是遼代雕塑藝術的珍品。
觀世音菩薩塑像後,是元末建塑的倒坐觀音像,左右韋馱、關羽分立。其間配以雲狀花紋圖案,使群像好似扶搖于云海之中。
大閣四周,與佛像交相輝映的是觀音閣壁畫,元代繪製,明代重描,全長45米,總面積142.85平米,彩澤錦色,渾然一體。以前一直被覆蓋着,1972年修繕墻壁時,於無意中被發現,自此這一隱沒了二百多年的藝術瑰寶重現於世。觀音閣壁畫以人物為主,背景充實,雲氣、山巒、海水俱在,上繪十六羅漢、兩明王圖像和民間神話故事。主像造形嚴謹,筆法暢達,畫法粗中有細,收中有放,結構以密托疏,以繁托簡,繪畫法則古代少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在我國佛教壁畫中占有特殊地位。
閣後三米處,明末添增的八角亭,內有護法韋馱一尊,身着鎧甲,雙手合十。
乾隆行宮,坐落於院內的東北角,建於清乾隆十八年既公元1753年,是清代皇帝祭拜東陵時小憩之處。如今改為碑林,存乾隆皇帝壁碑28塊,上鎸詩文107篇,多為乾隆臨摹歷代書法大傢的真跡,間有此風流皇帝的遊興信筆。所用書法,有的粗獷蒼勁,有的圓潤秀麗,風格不同,各具特色,成古碑刻一景。
獨樂寺塔在獨樂寺南380米處,塔高30.6米,為八角亭式,由塔基、塔身和塔尖三部分組成。塔基由白色花崗石條砌成,呈須彌式,象徵佛位於須彌山之上。塔身雕有仿木結構的鬥拱、雙重欄桿、仰覆蓮花等各種裝飾。八個拐角處飾有8個磚雕小塔,設計精巧,造型生動,具有濃郁的唐代遺風。塔尖有十三圈天相輪,攢尖直達於頂,巍然壯觀。
獨樂寺歷經千年風雨和28次地震,存在建築結構變形的重大隱患。1990年,國傢文物局决定,作為國傢重點工程對獨樂寺進行了歷時8年的大修。雖然,整修完畢的獨樂寺舊貌依然,但正是這“修舊如舊”的維修原則,纔使獨樂寺的維修工程創造了中國古建築維修的典範。
如今,獨樂寺正迎接着四海賓朋,八方來客,嚮人們講述着悠久歷史、展示着唐遼風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