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河北 >石傢莊 > 天桂山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天桂山投訴電話石傢莊市旅遊投訴電話:0311-8606171986061715
  河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311-8581423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天桂山景區榮譽國傢4a級旅遊風景區
  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天桂山門票價格天桂山門票43元/人,索道雙程35元/人,單程20天桂山導遊圖天桂山交通圖天桂山住宿家庭旅館主要有:雲川酒傢、東來順飯店、行宮酒傢、日月春酒傢天桂山交通天桂山車站
  天桂山----石傢莊
  車次開車時間到達時間
  8625:008:00
  9676:309:30
  80114:3017:30
  石傢莊汽車北站
  石傢莊----天桂山
  車次開車時間到達時間
  8016:309:30
  86212:5516:30
  96714:3017:30
  1、天桂山石傢莊主要站點:天桂山、北冶、古月、溫塘、平山、石傢莊客運北站
  2、石傢莊客運北站至天桂山主要站點:石傢莊、平山、溫塘、古月、北冶、天桂山
  3、石市(火車北站)--平山縣城--天桂山
  4、外市車輛--石太高速公路(石青路口下)--平山縣城---天桂山
  
  河北省平山縣西南有座道教名山,因山中多奇峰異洞,自然風光頗具桂林山水之神,人稱"天桂山",又稱"太行武當山",是一處以歷史古建築為主景,自然風光相映襯的著名遊覽勝地。
  天桂山距石市90公裏,總面積60平方公裏,分東西兩峰,東為朝陽峰,西為望海峰,海拔1270米。景點都在陡峭懸壁邊上,分為青竜觀、萬佛岩、玄武峰、滴翠𠔌等八個小景區。山上怪石磷峋,溶洞遍及,著名的有三眼洞、藏竜洞、金祥洞、水簾洞等。尤其是三眼洞最奇,三個洞口面臨絶壁,十分險要需攀緣而上,電影《白毛女》中喜兒與大春重逢場景就在此拍攝。
  天桂山總面積60平方公裏,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2001年11月,被國傢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2002年4月,又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據史書記載,當年李自成要打進北京,明帝崇禎派太監林清德外出找個地方躲藏,林清德就選擇了易守難攻、風景秀美的天桂山。崇禎大喜,在山上大興土木建造行宮。明亡,林清德逃上山把行宮改為青竜觀,自己也做起道人來了。青竜觀建在懸崖之邊,險要處層層立門設關。讓人稱奇的是觀內供奉的是崇禎像,兩旁是明末文武大臣,這與其他道觀不同,在國內算獨有的。青竜觀建築群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依山就勢,錯落有緻。主要人文景觀有:真武殿、大光明殿、東西朝房、鐘樓、鼓樓、蒼岩宮、三道靈官閣等三十餘處建築。自然景觀主要有:真武洞、白毛洞、無底洞、七泉一井、石乳長廊、飛來石門、大小天橋等。天桂山後山,新開了觀音殿、羅漢堂、垂崖石畫等景點。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勢奇險,風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嚮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裏修建了青竜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傢園林氣派和道傢宮觀風采的建築群體,因為湖北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隨之又有“北武當”的美譽。
  天桂山之秀,在於它泉多、溪多、瀑布多。每到雨季,雲巒秀峰,霧纏亭閣,千溪競流,銀瀑飛瀉,煞是誘人。天桂山之奇,在於怪石千姿,洞穴幽奇。有恬靜的鴛鴦石,有舉首遠眺的猴王石,有懸於峭壁上的三牲洞,有宛如官廳的藏竜洞。天桂山之險,在於它懸崖陡峭,怪岩林立,路挂雲中,亭築峰顛。遊人踏階而上,似進天闊。天桂山四季分明,氣象萬千。春天滿山披緑,百花爭豔;夏日雲環霧繞,草木並茂;金秋層林盡染,百果纍纍;隆鼕鬆濤陣陣,銀裝素裹。
  天桂山的旖旎風光,早就引起古人的關註。據1980年在山上發現的文物證明,早在13世紀的元朝初期,大都督政使司的達官顯貴就偕衆登山,並留物紀念。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風雷激蕩,崇禎皇帝預感江山難保,便派心腹太監林清德出京南下,為其選建隱遁之處。林清德走遍黃河南北,最後選中了僻靜優美、易守難攻的天桂山,遂以巨資建造行宮。但行宮尚未建成,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林清德為了表示自己對主子的“忠節”,便在此出傢修道,改行宮為青竜觀道院,並在主殿內鑄造崇禎帝的銅像。從此,這裏道士雲集,殿宇林立。由山腳下的頭道竜觀門,拾階而上,經二道、三道門,便到了三皇姑奶廟。廟宇仿蒼岩山福慶寺之勢,建在懸崖上的石窟堂中,內有三皇姑及宮婦塑像和壁畫。其西有齊天大聖廟和水母廟。嚮右經呂祖洞下東行,峰回路轉,便到了主峰間的青竜觀道院。其主殿為真武殿,內供的真武銅像就是照崇禎帝模樣籌造的。殿兩側有鐘鼓二樓和李自成、王成恩主配殿。大殿之上的石崖間,建有玉皇大帝的大光明殿。殿內雕梁畫棟,黃瓦紅墻,氣勢雄偉。殿西還有老君堂、東嶽廟和關帝廟等建築。道院東側建有朝聖門,門外建有文昌廟與魁星閣,內有泥塑造像和壁畫。
  天桂山的古代建築群雄偉富麗,堂皇典雅,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珍品。可惜因戰爭摧殘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多已破爛不堪。為了保護祖國文化遺産,國傢撥款陸續對一些重點建築物進行了復原修葺和重建,並開闢了直達山頂的盤山公路。如今遊人可乘汽車抵達山顛,領略今古奇觀,揣摩太行神韻,從那山林奇峰、泉鳴鳥啼中體味山河之壯美。
  天桂山的青竜觀,原是為明朝末代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嚴重動搖了明廷皇權。崇禎皇帝朱由儉在義軍紛起逼近北京的情況下,預感江山不穩,便密派心腹太監林重萆出京選隱地修建行宮,以防不測。林重萆遍訪半個中國,慧眼獨具,選中了鐘靈毓秀、易守難攻的天桂山。當林重萆依皇傢園林格局創建行宮即將竣工時,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禎皇帝未及出逃,便吊死在景山的煤山。林重萆為盡忠其主,出傢皈依道教,法號清德,將行宮改名為青竜觀道院,並依崇禎相貌鑄成真武銅像,日夜香火供奉。所以,在供奉真武銅像的真武殿的廊柱上,鎸刻着這樣一副對聯:“出三宮別六院修成玉體;入武當歸正道煉就金身。”於無奈中透出一絲最後歸宿的欣慰。
  青竜觀屬道教秋祖竜門派,與竜門派的祖庭北京白雲觀有着深厚的淵源。林清德主持青竜觀30多年,收弟子,續道教,道徒最多時達四五十人,道徒名字中間的字也都采用北京白雲觀標明輩分的字。從林清德起,到1937年“七七事變”,青竜觀先後經歷了十三代傳人。
  清初一百年間,青竜觀屢有增設和修葺,擁有大小建築十二處之多。其中真武殿、蒼岩殿和大光明殿共為青竜觀的三大建築。在這座集皇傢園林、道教宮觀和大自然秀麗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內,青竜觀的龐大建築群,依山就勢,隨崖而建,真可謂陡崖鑲金,絶壁嵌珠,巧奪天工。在叢林掩映下,一組組建築時藏時露,錯落有緻。在這裏,不僅可以領略奇峰林立,霧鎖雲封,花繁林密,泉鳴瀑濺的自然景觀,而且可以陶醉在紅墻緑瓦,翹角飛檐,風拂銅鈴,空𠔌梵音的氤氳氣氛中,自是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情趣。
  “天下名山僧占盡”。天桂山不僅具有北方山脈之雄險,更兼有南方山巒之奇秀。當初崇禎皇帝選中此地,也是因為這裏“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靈氣繚繞,鸞翔鳳舞之狀”,纔準備在這裏建造歸隱行宮,“絶塵以棲”。天桂山呈東西走嚮,山體由三層疊岩構成,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臺,形成天然棧道,平臺上樹木蔥蘢,一層蒼岩,一層林木,赤壁翠峰,蔚為壯觀。沿着疊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極頂,面對雄渾的緑海和壯闊的林濤,你會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和一種無言的美。春天的天桂山,一枝枝、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像是紅白相間的浮動不已的桃花雲,飄上山坡,飄進山𠔌,繞着山林,擁着山寺。當金風送爽,深秋來臨時,這時的天桂山,千山泄火,萬壑流丹,漫山的紅葉,橫看如萬丈紅綾隨着山巒而舞動,縱看如千百幅圖畫垂於天地之間,真好似一幅長捲秋山紅葉圖。
  天桂山千姿百態的溶洞,以其幽遠神秘的洞道、各具特色的乳石、千奇百怪的景觀,吸引着無數遊客。其中位於真武殿上方絶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臨深淵絶壁,洞內寬敞,乳石遍布,洞後有洞,內有石床石枕,入內細聽,水流聲響,奧妙無窮。電影《白毛女》大春與喜兒相會的鏡頭於此拍攝,故此洞又稱白毛女洞,聲名遠播。
  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鎸刻了一個巨大的繁體“歸”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歸之日;寬49.1米,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歸”字的外緣總長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漢字。這個鎸刻在刀削斧劈般的百丈危崖上的頂天立地的繁體“歸”字,為天桂山增添了一道引人入勝又寓意深遠的文化景觀。
No. 2
  天桂山簡介: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傢莊市西北90公裏處的平山縣境內,總面積60平方公裏,是河北省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2001年11月,被國傢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2002年5月,又被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勢奇險,風景秀麗著稱。在元、明時期,因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固,被稱為“三門寨”,曾在其上設立垛口,駐兵守護。其山脈形勢,因酷似桂林山形,嚮有“北方桂林”之稱。明末清初,這裏修建了青竜觀,在純自然景觀中增添了一組富有皇傢園林氣派和道傢宮觀風采的建築群體,因為湖北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隨之又有“北武當”的美譽。
  景區詳細介紹:
  整個景區由青竜觀中心景區和玄武峰、望海峰、銀河洞、翠屏山等八個景區組成。景區內山勢雄偉,山形秀麗。樹木花草繁茂,時有雲霧纏繞。山上山下,泉水遍布。
  天桂山的青竜觀,原是為明朝末代崇禎皇帝修建的歸隱行宮。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嚴重動搖了明廷皇權。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義軍紛起逼近北京的情況下,預感江山不穩,便密派心腹太監林重萆出京選隱地修建行宮,以防不測。林重萆遍訪半個中國,慧眼獨具,選中了鐘靈毓秀、易守難攻的天桂山。當林重萆依皇傢園林格局創建行宮即將竣工時,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禎皇帝未及出逃,便吊死在景山的煤山。林重萆為盡忠其主,出傢皈依道教,法號清德,將行宮改名為青竜觀道院,並依崇禎相貌鑄成真武銅像,日夜香火供奉。所以,在供奉真武銅像的真武殿的廊柱上,鎸刻着這樣一副對聯:“出三宮別六院修成玉體;入武當歸正道煉就金身。”於無奈中透出一絲最後歸宿的欣慰。
  青竜觀屬道教秋祖竜門派,與竜門派的祖庭北京白雲觀有着深厚的淵源。林清德主持青竜觀30多年,收弟子,續道教,道徒最多時達四五十人,道徒名字中間的字也都采用北京白雲觀標明輩分的字。從林清德起,到1937年“七七事變”,青竜觀先後經歷了十三代傳人。
  清初一百年間,青竜觀屢有增設和修葺,擁有大小建築十二處之多。其中真武殿、蒼岩殿和大光明殿共為青竜觀的三大建築。在這座集皇傢園林、道教宮觀和大自然秀麗景觀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內,青竜觀的龐大建築群,依山就勢,隨崖而建,真可謂陡崖鑲金,絶壁嵌珠,巧奪天工。在叢林掩映下,一組組建築時藏時露,錯落有緻。在這裏,不僅可以領略奇峰林立,霧鎖雲封,花繁林密,泉鳴瀑濺的自然景觀,而且可以陶醉在紅墻緑瓦,翹角飛檐,風拂銅鈴,空𠔌梵音的氤氳氣氛中,自是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情趣。
  “天下名山僧占盡”。天桂山不僅具有北方山脈之雄險,更兼有南方山巒之奇秀。當初崇禎皇帝選中此地,也是因為這裏“山高而秀,地僻而幽,有靈氣繚繞,鸞翔鳳舞之狀”,纔準備在這裏建造歸隱行宮,“絶塵以棲”。天桂山呈東西走嚮,山體由三層疊岩構成,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臺,形成天然棧道,平臺上樹木蔥蘢,一層蒼岩,一層林木,赤壁翠峰,蔚為壯觀。沿着疊翠的山道登上山之極頂,面對雄渾的緑海和壯闊的林濤,你會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和一種無言的美。春天的天桂山,一枝枝、一株株、一片片的桃花,像是紅白相間的浮動不已的桃花雲,飄上山坡,飄進山𠔌,繞着山林,擁着山寺。當金風送爽,深秋來臨時,這時的天桂山,千山泄火,萬壑流丹,漫山的紅葉,橫看如萬丈紅綾隨着山巒而舞動,縱看如千百幅圖畫垂於天地之間,真好似一幅長捲秋山紅葉圖。旅遊互聯免費預訂天桂山風景區優惠門票( www.NETTVL.com)
  天桂山千姿百態的溶洞,以其幽遠神秘的洞道、各具特色的乳石、千奇百怪的景觀,吸引着無數遊客。其中位於真武殿上方絶壁之上的三眼洞,依崖而生,下臨深淵絶壁,洞內寬敞,乳石遍布,洞後有洞,內有石床石枕,入內細聽,水流聲響,奧妙無窮。電影《白毛女》大春與喜兒相會的鏡頭於此拍攝,故此洞又稱白毛女洞,聲名遠播。
  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在天桂山1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鎸刻了一個巨大的繁體“歸”字。此字高97.71米,寓香港回歸之日;寬49.1米,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歸”字的外緣總長430米,整幅作品5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漢字。這個鎸刻在刀削斧劈般的百丈危崖上的頂天立地的繁體“歸”字,為天桂山增添了一道引人入勝又寓意深遠的文化景觀。
  交通指南:
  列車:
  石傢莊汽車北站
  石傢莊----天桂山
  車次 開車時間 到達時間
  801 6:30 9:30
  862 12:55 16:30
  967 14:30 17:30
  汽車:
  1、天桂山石傢莊主要站點:天桂山、北冶、古月、溫塘、平山、石傢莊客運北站
  2、石傢莊客運北站至天桂山主要站點:石傢莊、平山、溫塘、古月、北冶、天桂山
  3、石市(火車北站)--平山縣城--天桂山
  4、外市車輛--石太高速公路(石青路口下)--平山縣城---天桂山
  5、市內交通:從石傢莊客運北站每天有三趟(06:30、12:55、14:30)開往天桂山景區的班車,車程約為3小時。景區內部交通:天桂山景區內有上、下的索道,收費價格為35元/人/雙程,20元/人單程,1.1米以下兒童免費。
  景區門票:
  經政府物價部門批準天桂山風景名勝區自2009年1月1日起門票價格暫執行50元人(含白毛女藝術陳列館、天桂山南山)
包含詞
平山天桂山天桂山青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