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文学
研究天體的位置、分佈、運動、形態、結構、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及其起源和演化的學科。分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天體物理學、空間天文學和天體地質學等。天文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很廣,如編製歷法、授時、測定方位等。中國是天文學發達最早的國傢,日食、月食、太陽黑子、彗星等天文現象的記錄,都以我國為最早。 | | 研究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科學,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的規律等。 | 〖學科簡介〗 Introduction〗 〖Subject | 天文學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從太陽係發展到整個宇宙。現在天文學按研究方法分類已形成天體測量學、天體力學和天體物理學三大分支學科。按觀測手段分類已形成光學天文學、射電天文學和空間天文學幾個分支學科。
當您擡頭仰望天空時,您知道那些閃閃發光的東西是什麽嗎?一些是行星,但多數為恆星,還有一些是巨大的星係,每個星係中都有成百上千億顆恆星。天文學就是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恆星以及星係的科學。天文學家的任務就是解釋我們在夜空中所看到的各種天體,他們還致力於瞭解其他一些東西,例如,恆星的年齡以及他們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等等。
“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分支研究的都是地球上的現象,衹有天文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和我們頭頂上可望而不可及的燦爛的星空聯繫在一起。天文學家觀測從行星、恆星、星係等各種天體來的輻射,小到星際的分子,大到整個宇宙。天文學家測量它們的位置,計算它們的軌道,研究它們的誕生,演化和死亡,探討它們的能源機製。天文學和物理學、數學、地理學、生物學等一樣,是一門基礎學科。
牛頓力學的出現,核能的發現等對人類文明起重要作用的事件都和天文研究有密切的聯繫。當前,對高能天體物理、緻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能極大地推動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太陽和太陽係天體包括地球和人造衛星的研究在航天、測地、通訊導航等部門中有許多應用。”(南京大學天文係黃天衣教授)
天文起源於古代人類時令的獲得和占卜活動。是以觀察及解釋天體的物質狀況及事件為主的學科。主要研究天體的分佈、運動、位置、狀態、結構、組成、性質及起源和演化。在古代,天文學還與歷法的製定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天文學與其他自然科學不同之處在於,天文學的實驗方法是觀測,通過觀測來收集天體的各種信息。因而對觀測方法和觀測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學家努力研究的一個方向。
同時天文學是簡潔,優美的,令人陶醉的!不少人認為天文學離現實生活很遠,其實這也對,但說的不夠嚴謹!天文學不僅是一門自然科學,而且還是一門自然哲學,吸引無數人研究!總的來說,天文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天文學的發展歷程象徵着人類文明的成果與輝煌! | |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對恆星和行星十分感興趣。古代的天文學家僅僅依靠肉眼觀察天空,1608年,人們發明了望遠鏡,此後,天文學家就能夠更清楚的觀察恆星和行星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就是最早使用望遠鏡研究太空的人之一。今天天文學家使用許多不同類型的望遠鏡來收集宇宙的信息。有些望遠鏡可以收集到來自遙遠天體的微弱亮光,如X射綫。絶大多數望遠鏡是安放在地球上的,但也有些望遠鏡被放置在太空中,沿着軌道運轉,如哈勃太空望遠鏡。現在,天文學家還能夠通過發射的航天探測器來瞭解某些太空信息。 | | 古代的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太陽、月球和其他一些天體及天象,確定了時間、方向和歷法。這也是天體測量學的開端。如果從人類觀測天體,記錄天象算起,天文學的歷史至少已經有5、6千年了。天文學在人類早期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歐洲的巨石陣都是很著名的史前天文遺址。
天文學的研究範疇和天文的概念從古至今不斷發展。在古代,人們衹能用肉眼觀測天體。2世紀時,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說統治了西方對宇宙的認識長達1000多年。直到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纔提出了新的宇宙體係的理論——日心說。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獨立製造折射望遠鏡,首次以望遠鏡看到了太陽黑子、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虧。在同時代,牛頓創立牛頓力學使天文學出現了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天體力學。天體力學誕生使天文學從單純描述天體的幾何關係和運動狀況進入到研究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體運動的原因的新階段,在天文學的發展歷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19世紀中葉天體攝影和分光技術的發明,使天文學家可以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天體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運動狀態和演化規律,從而更加深入到問題本質,從而也産生了一門新的分支學科天體物理學。這又是天文學的一次重大飛躍。
20世紀50年代,射電望遠鏡開始應用。到了20世紀60年代,取得了稱為“天文學四大發現”的成就:微波背景輻射、脈衝星、類星體和星際有機分子。而與此同時,人類也突破了地球束縛,可到天空中觀測天體。除可見光外,天體的紫外綫、紅外綫、無綫電波、X射綫、γ射綫等都能觀測到了。這些使得空間天文學得到巨大發展,也對現代天文學成就産生很大影響。 | 〖研究對象和領域〗 〗 〖Subjects and areas | 天文学 〖研究对象和领域〗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是各種天體。地球也是一個天體,因此作為一個整體的地球也是天文學的研究對象之一。最初,古人觀察太陽、月球和天空中的星星來確定時間、方向和歷法,並記錄天象。
隨着天文學的發展,人類的探測範圍到達了距地球約100億光年的距離,根據尺度和規模,天文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分為:
行星層次 :
包括行星係中的行星、圍繞行星旋轉的衛星和大量的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物質等。太陽係是目前能夠直接觀測的唯一的行星係。但是宇宙中存在着無數像太陽係這樣的行星係統。
恆星層次 :
現在人們已經觀測到了億萬個恆星,太陽衹是無數恆星中很普通的一顆。
星係層次 :
人類所處的太陽係衹是處於由無數恆星組成的銀河係中的一隅。而銀河係也衹是一個普通的星係,除了銀河係以外,還存在着許多的河外星係。星係又進一步組成了更大的天體係統,星係群、星係團和超星係團。
整個宇宙 :
一些天文學家提出了比超星係團還高一級的總星係。按照現在的理解,總星係就是目前人類所能觀測到的宇宙的範圍,半徑超過了100億光年。
在天文學研究中最熱門、也是最難令人信服的課題之一就是關於宇宙起源與未來的研究。對於宇宙起源問題的理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也是最多人支持的的就是1948年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大爆炸理論。根據現在不斷完善的這個理論,宇宙是在約137億年前的一次猛烈的爆發中誕生的。然後宇宙不斷地膨脹,溫度不斷地降低,産生各種基本粒子。隨着宇宙溫度進一步下降,物質由於引力作用開始塌縮,逐級成團。在宇宙年齡約10年時星係開始形成,並逐漸演化為今天的樣子。 | 〖天文學的研究方法與手段〗 Astronomy 〖〗 research methods and tools | 天文學研究的對象有極大的尺度,極長的時間,極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試驗室很難模擬。因此天文學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觀測。由於地球大氣對紫外輻射、X射綫和γ射綫不透明,因此許多太空探測方法和手段相繼出現,例如氣球、火箭、人造衛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學的理論常常由於觀測信息的不足,天文學家經常會提出許多假說來解釋一些天文現象。然後再根據新的觀測結果,對原來的理論進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論來代替。這也是天文學不同於其他許多自然科學的地方。 | 〖天文學與占星術〗 〗 〖Astronomy and astrology | 天文學應當和占星術分開。後者是一種試圖通過天體運行狀態來預測一個人命運的偽科學。儘管兩者的起源相似,在古代常常混雜在一起。但當代的天文學與占星術卻有着明顯的不同:現代天文學是使用科學方法,以天體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而占星術則通過比附,聯想等方法把天體位置和人事對應;概而言之,占星學着眼於預測人的命運。 | | 天文學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多年來,天文觀測手段已從傳統的光學觀測擴展到了從射電、紅外、紫外到X射綫和γ射綫的全部電磁波段 。這導致一大批新天體和新天象的發現,例如,類星體、活動星係、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星際分子 、X射綫雙星 、γ射綫源等等,使得天文研究空前繁榮和活躍 。口徑2米 級的空間望遠鏡已經進入軌道開始工作。一批口徑10米級的光學望遠鏡將建成。射電方面的甚長基綫干涉陣和空間甚長基綫干涉儀,紅外方面的空間外望遠鏡設施,X射綫方面的高級X射綫天文設施等不久都將問世。γ射綫天文臺已經投入工作。這些儀器的威力巨大,遠遠超過現有的天文設備。可以預料,這些天文儀器的投入使用必將使天文學註入新的生命力,使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天文學正處在大飛躍的前夜。 | 〖古代埃及與天文學〗 〗 〖And astronomy of ancient Egypt | 〖古代埃及与天文学〗
他們製定了自己的歷法。馬剋思說:“計算尼羅河水漲落期的需要,産生了埃及的天文學。”這就是說,天文學知識的産生來自於對自然界的觀察。古埃及人發現三角洲地區尼羅河漲水與太陽、天狼星在地平綫上升起同時發生,他們把這樣的現象兩次發生之間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把全年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餘下的5天作為節日之用;同時還把一年分為3季,即"泛濫季"、"長出五穀季","收割季",每季4個月,希羅多德說:"埃及人在人類當中,第一個想出用太陽年計時的辦法,……在我看來,他們的計時辦法, 要比希臘人的辦法高明,因為希臘人,每隔一年就要插進去一個閏月,才能使季節吻合,……"。
埃及人把晝和夜各分成12個部分,每個部分為日出到日落或日落到日出的時間的1/12。埃及人用石碗滴漏計算時間,石碗底部有個小口,水滴以固定的比率從碗中漏出。石碗標有各種記號用以標志各種不同季節的小時。 別懷疑,古埃及的占星學可是很發達的。正如古埃及文明的特色一般,他們的十二星座也是以古埃及的神來代表的。
古埃及人關於星的研究與知識纍積起源於遠古時代農業生産的需要。古埃及的農業生産,由於
播種季節和田野.果園的豐收.都要依賴於尼羅河的每年泛濫,而尼羅河的泛濫,又和星體運動有關,特別是每隔1460年便會出現日出、天狼升空與尼羅河泛濫同時發生的現象。所以,僧侶從很早便開始製作天體圖.埃及的天文學與數學一樣,仍然處於一種低水平的發展階段,而且還落後於巴比倫。在古埃及的文獻中,既沒有數理儀器的記述,也沒有日食、月食或其他天體現象的任何觀察的記錄。埃及人曾把行星看成漫遊體,並且把有命名的稱為星和星座(它很少能與現代的等同起來)所以,他們僅有的創作能夠誇大為"天文學"的名字.從古王國時代一直到較晚的托勒密時代保存下來的某些銘文包括了天空劃分的名單。被希臘人稱為"德坎"(黃道十度分度)的是用圖描繪的所謂夜間的12小時。人們使用德坎劃分年份,一年由36個為期10天的連續星期構成。36個德坎共計360天,構成一年的時間。但是,還缺少5天,因此,每隔若幹年,每星期德坎出現的時間就必須往後移。埃及人的宇宙觀念往往是用不同的神話來解釋,並且保留了一些不同的天體的繪畫。在新王國時代陵墓中的畫面上,我們看到天牛形象的天空女神努特,她的身體彎麯在大地之上形成了一個天宮的穹隆,其腹部為天空,並飾以所謂"星帶"。沿星帶的前後有兩衹太陽舟,其中頭上一隻載有太陽神拉,他每日乘日舟和暮舟巡行於天上。大氣之神舒立在牛腹之下,並舉起雙手支撐牛腹,即天空。天牛的四肢各有2神所扶持。按另一種神話傳說,天空女神努特和大地之神蓋伯兩者相擁合在一起,其父大氣之神舒用雙手把女神支撐起來,使之與蓋伯分離,僅僅讓努特女神之腳和手指與地面接觸,而蓋伯半躺在大地上。這些神話傳說反映了埃及人關於天、地、星辰的模糊的概念.埃及的某些僧侶被指定為"時間的記錄員".他們每日監視夜間的星體運動,他們需要記錄固定的星的次序,月亮和行星的運動.月亮和太陽的升起.沒落時間和各種天體的軌道。這些人還把上述資料加以整理,提出天體上發生的變化及其活動的報告。在拉美西斯六世、七世和九世的墓中保存了星體劃分的不同時間的圖,它由24個表構成,一個表用作每半個月的間隔。與每個表一起,有一個星座圖的說明.在第18王朝海特西樸蘇特統治時的塞奈穆特墓中的天文圖,可以說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天文圖。神廟天文學家所知道的一組星為"伊凱姆·塞庫",即"從不消失的星".顯然是北極星。第二組為"伊凱姆·威列杜".即"從未停頓的星".實際上是行星。埃及人是否知道行星與星之間的區別,尚未報道。他們所知道的星是天狼星.獵戶座.大熊座.天鵝座.仙後座.天竜座.天蝎座.白羊宮等。他們註意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當然,他們的星體知識並不精確,星與星座之間很少能與現代的認識等同起來.太陽的崇拜,在埃及占有重要地位。從前王朝時代起.太陽被描繪為聖甲蟲,在埃及宗教中占有顯著的地位。而且,不同時辰的太陽還有不同的名稱,在不同地區,不同時代,還有另外一些太陽神.埃及人的民用歷法,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日.一年360日,後來又增加了5日,以365日為一年。但是,實際上,這種歷法並不精確.因為.1個天文年是365.25日,所以,埃及民用歷每隔4年便比天文歷落後1天。然而.在古代世界,這就是最佳的歷法。羅馬的儒略歷就是儒略·愷撒(J·Caesar)采用古埃及的太陽歷加閏年而成的.中世紀羅馬教皇格列高利(Gregory) 對儒略歷加以改革,成為今日公認的世界性公歷。在這一方面,同樣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的重大貢獻。 | 〖古典天文學的高峰:希臘化時代天文學〗 〖Classical astronomy peak: the era of Greek astronomy〗 | 希臘化時代天文學的水平,直到近代初期之後很久纔“重新”達到。在講四大天文學家(有的身兼地理學家)之前,先介紹些背景。
在希臘化時代之初(前4世紀),發生了古代版的“地理大發現”。畢特阿斯繞過不列顛諸島駛嚮北冰洋邊緣;漢諾航行到了非洲西岸;亞歷山大進軍印度,並派考察隊去調查裏海究竟是湖還是海。隨着視野的擴大和知識的增進,地球是一個球體已成為科學界共識,埃剋潘達斯(Ecphantus)觀察到晝夜長短隨緯度不同,進而提出地球在宇宙中央繞地軸自轉。自然地,測定地球大小就成了下一步議題。
四大天文學家中的第一個阿裏斯塔剋(前310年-前230年)就是這方面的先驅之一。在他的《論太陽和月球的大小和距離》一書中,他利用前人阿納剋薩哥拉對月相的解釋,巧妙地用幾何學原理來解决這個問題。當時尚未建立三角學,但他通過幾何推理仍得出了完全正確的方法。但由於測量角度的儀器不夠精確,月球呈現半圓的時刻也無法準確判定,造成誤差較大。他計算出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的18-20倍(正確值是400倍),進而推出太陽直徑約為月球直徑的20倍。隨後,他又利用月食現象比較了地球和月球的大小,得出直徑比例為2 : 1(應為4 : 1)。雖然他的計算誤差很大,但三者的大小順序卻是正確的,而且由此得到一個重要結論:太陽的直徑遠大於地球(至少是7倍)。這對當時人的觀念是很大的衝擊。
據阿基米德的記載,阿裏斯塔剋因而明確提出了日心說:“恆星與太陽是不動的,地球沿着一個圓周的周邊繞太陽運動,太陽則在軌道的中心”。而面對地球運動時何以觀察不到恆星運動的質疑,他也正確地指出,這是由於恆星與地球的距離,同地球的軌道直徑比起來極其巨大的緣故。
阿裏斯塔剋的日心說是走在時代前面太遠了,以至於連阿基米德都反對,衹有等哥白尼來重新提出。當時普遍流行的學說仍是越來越完善的地心說體係。而更精確地測定地球大小和日地距離的是埃拉托色尼(Eratoshtenes,前273年-前192年)。
埃拉托色尼不但是四大天文學家之一,還長期擔任亞歷山大裏亞圖書館館長,且多才多藝,同時也是“地理學之父”。晚年由於雙目失明不能閱讀,絶食自盡。
他認為地球是回轉橢圓體,通過估算近似處於同一子午綫上的兩個地方的緯度和距離,測算地球的球面大圓周長(赤道長度)。他的計算中有三個主要誤差,幸運的是差不多正好抵消,因此他的計算結果(25.2 萬Stade,約合 3.9萬公裏)很接近正確值(4萬公裏)。他測算出的日地距離 - 1.495億公裏 - 也和現代數值驚人的接近。
埃拉托色尼在地理學上也有開創性的貢獻。他觀察到大西洋與印度洋潮汐相似,因此推論兩者相通,認為亞非歐三洲是一個巨大島嶼,可以繞過非洲南端航行到印度;並認為大西洋對岸有一塊南北嚮的陸地,啓發了後人去尋找新大陸;他的這一觀點為波塞鼕尼烏斯(Posidonius)所反對,後者又低估了地球的大小,說衹需嚮西航行7000 Stade就能到達印度 - 正是這個錯誤結論鼓勵了哥倫布的遠航。
最後兩位、也更重要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是喜帕恰斯(Hipparchus)和托勒密。他們分別是(平面和球面)三角學的創立者和發展者。喜帕恰斯發明了一種普遍方法,來解答一切將幾何中的兩類不同量度 - 長度和角度聯繫起來的問題,這就是三角學。他並且提出了弧度的概念,製作了第一張弧表,進而研究了球面三角(球面三角形的三角之和不等於π),並指出了如何測量地球上各點的經緯度來確定其位置。而托勒密改進了三角學,並強調要把工作建立在“算術和幾何學的無可爭論的方法”之上;他進一步堅持,在測繪地圖時必須先正確測量經緯度。雖然這樣的確可以將地理學置於牢固的基礎之上,但當時的科學設備尚不足以精確測定經度。儘管如此,他仍結合商人和探險傢帶來的資料繪製出了很有啓發價值的地圖:東至馬來半島,西至直布羅陀和不列顛,南至尼羅河上遊某湖泊,北至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草原的廣大地區。
喜帕恰斯在公元前160年至前127年之間,先後在羅德島和亞歷山大裏亞工作,人稱天文學之父(至此自然科學各學科的開創者差不多都出場了)。他在羅德島上建立了天文臺,按巴比倫的方式將天文儀器上的圓周分為360°,並發明了許多天文儀器,他對角度的測量精度已經達到驚人的1/150°。
因此,他所測出的黃赤交角比埃拉托色尼更精確;他確定的回歸年長度誤差小於6分鐘;他發現了歲差(天極與恆星間相對位置的緩慢變動,由地球自轉軸方向的轉動引起,每過2.58萬年轉動一周)並測得其大小為每年36秒(現代測定值50秒左右);測得月地距離為地球直徑的33又2/3倍,月球直徑為地球的1/3。他還繪製了包含1080個恆星及其相對位置的星表,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新恆星,從而打破了亞裏士多德“天空不變”的說法。
喜帕恰斯是歐多剋索(大傢可能還記得,他還是窮竭法的創立者)開創的地心說體係的完善者,正是他使之成為嚴格的科學理論(是的,雖然這個理論已經過時,但在當時的確是天文學的一大進步)。他假定地球是中心,讓日月行星等天體在一個叫做“本輪”的軌道上運動,而本輪又在大得多的圓軌道“均輪”上繞地運行,這樣就可以解釋這些天體的視運動。均輪和本輪的位置大小都通過觀察確定,然後做成數表,可據以預測未來任何時候的天體位置,準確地預報日月食。這個理論可以成功地解釋天文現象達幾百年之久。
而托勒密(127年-151年,不是托勒密王朝的那個托勒密)進一步發展了喜帕恰斯的理論,寫成《天文學大全》一書(阿拉伯人稱之為《至大論》以表達他們的崇敬),是天文學的百科全書,直到開普勒的時代都是標準論著,有點類似於《幾何原本》、《圓錐麯綫論》在數學中的地位。其中加入了一些觀察到的新現象,如月球運行的二均差。後人多把地心說直接歸於托勒密,這是不太妥當的;他還是科研工作中“剃刀原理”的最早提出者:在解釋現象時,采用能把各種事實統一起來的最簡單假說,便是正路。而這個原理恰恰是後世反駁地心說的利器。最後,托勒密在光學方面可能還是折射定律的發現者,雖然他的表述僅在小角度下成立。 | | 天文學是研究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自然科學,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
人類生在天地之間,從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奧秘,因此天文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它一開始就同人類的勞動和生存密切相關。它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同為六大基礎學科。
天文學的研究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如授時、編製歷法、測定方位等。天文學的發展對於人類的自然觀有很大的影響。哥白尼的日心說曾經使自然科學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康德和拉普拉斯關於太陽係起源的星雲說,在十八世紀形而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
天文學的一個重大課題是各類天體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觀測,不斷的創造和改良觀測手段,也就成了天文學家們不懈努力的一個課題。天文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隨時同許多鄰近科學互相藉鑒,互相滲透。天文觀測手段的每一次發展,又都給應用科學帶來了有益的東西。
天文學循着觀測-理論-觀測的發展途徑,不斷把人的視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處。 | 〖全天88個星座表〗 88-day constellation table 〖〗 | 編號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面積(平方度) 位置 觀看季節 1-2-3-4等星的數目
1 仙女座 Andromeda 722 北面 秋季 0-3-1-11
2 唧筒座 Antlia 239 南面 春季 0-0-0-1
3 天燕座* Apus 206 南面 0-0-0-3
4 寶瓶座 Aquarius 980 天赤附近 秋季 0-0-2-13
5 天鷹座 Aquila 652 天赤附近 夏季 1-0-4-6
6 天壇座 Ara 237 南面 夏季 0-0-3-5
7 白羊座 Aries 441 天赤附近 秋季 0-1-1-2
8 禦夫座 Auriga 657 北面 鼕季 1-1-4-4
9 牧夫座 Bootes 907 天赤附近 春季 1-0-3-10
10 雕具座 Caelum 125 南面 鼕季 0-0-0-0
11 鹿豹座 Camelopardalis 757 北面 鼕季 0-0-0-4
12 巨蟹座 Cancer 506 天赤附近 鼕季 0-0-0-6
13 獵犬座 Canes Venatici 465 北面 春季 0-0-1-1
14 大犬座 Canis Major 380 天赤附近 鼕季 1-4-2-11
15 小犬座 Canis Minor 183 天赤附近 鼕季 1-0-1-0
16 摩羯座 Capricornus 414 天赤附近 秋季 0-0-2-7
17 船底座 Carina 494 南面 鼕季 1-3-3-18
18 仙後座 Cassiopeia 598 北面 秋季 0-3-2-5
19 半人馬座 Centaurus 1060 南面 春季 2-2-8-21
20 仙王座 Cepheus 588 北面 秋季 0-0-3-10
21 鯨魚座 Cetus 1231 天赤附近 秋季 0-2-1-11
22 蝘蜓座* Chamaeleon 132 南面 0-0-0-4
23 圓規座 Circinus 93 南面 春季 0-0-1-1
24 天鴿座 Columba 270 南面 鼕季 0-0-2-4
25 後發座 Coma Berenices 386 天赤附近 春季 0-0-0-2
26 南冕座 Corona Australis 128 南面 夏季 0-0-0-4
27 北冕座 Corona Borealis 179 天赤附近 夏季 0-1-0-4
28 烏鴉座 Corvus 184 天赤附近 春季 0-0-4-2
29 巨爵座 Crater 282 天赤附近 春季 0-0-0-3
30 南十字座 Crux 68 南面 春季 1-2-1-5
31 天鵝座 Cygnus 804 北面 夏季 1-1-4-18
32 海豚座 Delphinus 189 天赤附近 夏季 0-0-0-4
33 劍魚座 Dorado 179 南面 鼕季 0-0-1-2
34 天竜座 Draco 1083 北面 夏季 0-1-5-9
35 小馬座 Equuleus 72 天赤附近 秋季 0-0-0-1
36 波江座 Eridanus 1138 天赤附近 鼕季 1-0-3-24
37 天爐座 Fornax 398 天赤附近 秋季 0-0-0-1
38 雙子座 Gemini 514 天赤附近 鼕季 1-2-4-12
39 天鶴座 Grus 366 南面 秋季 0-2-1-6
40 武仙座 Hercules 1225 天赤附近 夏季 0-0-6-19
41 時鐘座 Horologium 249 南面 鼕季 0-0-0-2
42 長蛇座 Hydra 1303 天赤附近 春季 0-1-5-13
43 水蛇座* Hydrus 243 南面 秋季 0-0-3-2
44 印第安座 Indus 294 南面 秋季 0-0-1-2
45 蝎虎座 Lacerta 201 北面 秋季 0-0-0-2
46 獅子座 Leo 947 天赤附近 春季 1-2-3-12
47 小獅座 Leo Minor 232 天赤附近 春季 0-0-0-3
48 天兔座 Lepus 290 天赤附近 鼕季 0-0-4-6
49 天秤座 Libra 538 天赤附近 夏季 0-0-3-4
50 豺狼座 Lupus 334 南面 夏季 0-0-4-16
51 天貓座 Lynx 545 北面 鼕季 0-0-1-5
52 天琴座 Lyra 286 北面 夏季 1-0-2-6
53 山案座* Mensa 153 南面 0-0-0-0
54 顯微鏡座 Microscopium 210 南面 秋季 0-0-0-0
55 麒麟座 Monoceros 482 天赤附近 鼕季 0-0-3-6
56 蒼蠅座* Musca 138 南面 0-0-2-4
57 矩尺座 Norma 165 南面 夏季 0-0-0-1
58 南極座* Octans 291 南面 0-0-0-3
59 蛇夫座 Ophiuchus 948 天赤附近 夏季 0-1-7-15
60 獵戶座 Orion 594 天赤附近 鼕季 2-5-3-15
61 孔雀座 Pavo 378 南面 夏季 0-1-0-10
62 飛馬座 Pegasus 1121 天赤附近 秋季 0-1-4-9
63 英仙座 Perseus 615 北面 鼕季 0-2-5-15
64 鳳凰座 Phoenix 469 南面 秋季 0-1-2-5
65 繪架座 Pictor 247 南面 鼕季 0-0-1-2
66 雙魚座 Pisces 889 天赤附近 秋季 0-0-0-7
67 南魚座 Piscis Austrinus 245 天赤附近 秋季 1-0-0-5
68 船尾座 Puppis 673 天赤附近 鼕季 0-1-7-13
69 羅盤座 Pyxis 221 天赤附近 春季 0-0-0-3
70 網罟座 Reticulum 114 南面 鼕季 0-0-1-4
71 天箭座 Sagitta 80 天赤附近 夏季 0-0-0-4
72 人馬座 Sagittarius 867 天赤附近 夏季 0-2-8-10
73 天蝎座 Scorpius 497 天赤附近 夏季 1-3-10-10
74 玉夫座 Sculptor 475 天赤附近 秋季 0-0-0-2
75 盾牌座 Scutum 109 天赤附近 夏季 0-0-0-2
76a 巨蛇座 (頭) Serpens 637 天赤附近 夏季 0-0-0-12
76b 巨蛇座 (尾) Sextans 314 天赤附近 春季 0-0-0-0
77 六分儀座 Taurus 797 天赤附近 鼕季 1-1-2-23
78 金牛座 Telescopium 252 南面 夏季 0-0-0-2
79 望遠鏡座 Triangulum 132 天赤附近 秋季 0-0-1-2
80 三角座 Triangulum Austale 110 南面 夏季 0-1-1-2
81 南三角座* Tucana 295 南面 秋季 0-0-1-3
82 杜鵑座* Ursa Major 1280 北面 春季 0-5-7-8
83 大熊座 Ursa Minor 256 北面 夏季 0-2-1-4
84 小熊座 Vela 500 南面 春季 0-3-2-14
85 船帆座 Virgo 1294 天赤附近 春季 1-0-3-11
86 室女座 Volans 141 南面 0-0-0-6
87 飛魚座* Vulpecula 268 天赤附近 夏季 0-0-0-0
〖觀星儀器〗
天文望遠鏡
1.1 工作原理
天文望遠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儀器,它可以使遠處的目標看起來很近。為了更好地理解天文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我們先考慮一下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用裸眼看不到遠方的目標呢?例如,為什麽用裸眼看不到50米處的硬幣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遠方的目標在視網膜上的呈像沒有占據足夠的位置。如果您有一雙很大的眼睛,可以聚集到更多由遠方目標發出的光並且在您的視網膜上形成明亮的像,那麽,您就可以看到這個目標。望遠鏡的兩個光學件就可以幫助您將這一假設變為現實:
物鏡,它可以把遠方目標發出的光會聚到焦點上(在焦點上呈像);
目鏡,它把物鏡焦點上的像放大,使之在您的視網膜上呈像。這和放大鏡的原理一樣,它把小的物體放大後在您的視網膜上呈像,這樣小的物體看起來就變大了。
天文望遠鏡的主要部件是:主鏡筒、物鏡、目鏡。主鏡筒的作用是:固定物鏡,使之與目鏡保持恰當的距離;阻止灰塵、濕氣和幹擾像質的雜光。物鏡的作用是聚光和在焦點處呈像。目鏡的作用是把物鏡焦點處的像放大後在您的視網膜上呈像。
1.2 天文望遠鏡的種類
按照光學結構的不同天文望遠鏡可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但比較常用的是兩種: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用光學透鏡做物鏡)和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用麯面反光鏡做物鏡)。儘管兩者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但它們的光學結構是完全不同的。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折射式天文望遠鏡通常采用兩片或多片鍍膜透鏡組合而成的消色差物鏡。一般來講,製作大口徑(100mm以上)的組合透鏡是非常睏難的,所以常見的折射式天文望遠鏡的口徑都不超過100mm。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的物鏡是一麯面反射鏡(主鏡)。在物鏡的光路上放置了一個呈45度傾斜的小平面反光鏡(副鏡)以把物鏡反射的光綫轉嚮鏡筒一側的目鏡。反射式天文望遠鏡相對比較容易做到大的通光口徑。這就意味着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可以有很強的聚光能力,可以用以觀測昏暗的深空目標,以及用以天文拍照。
1.3 光學性能
天文觀測者應根據觀測目的的不同來選用不同的天文望遠鏡。一般說來,普及性的天文觀測多屬於綜合性的,要考慮"一鏡多用"。選擇天文望遠鏡時,一定要充分瞭解它的基本光學性能。評價一架望遠鏡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光學性能,其次看它的機械性能。天文望遠鏡的光學性能一般用下列指標來衡量:
有效口徑(D):指物鏡的有效直徑,常用D來表示;也即望遠鏡的通光直徑。望遠鏡的口徑愈大,聚光本領就愈強,愈能觀測到更暗弱的天體,它反映了望遠鏡觀測天體的能力,因此,愛好者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選擇較大口徑的望遠鏡。在天文望遠鏡的規格描述中,通常要標出它。
焦距(F):望遠鏡的焦距主要是指物鏡的焦距。同樣,在天文望遠鏡的規格描述中,也要標出它。
相對口徑(NA): 相對口徑又稱光力,它是望遠鏡的有效口徑D與焦距F之比,它的倒數叫焦比(F/D)。有效口徑越大對觀測行星、彗星、星係、星雲等延伸天體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它們的成像照度與望遠鏡的口徑平方成正比;而流星等所謂綫形天體的成像照度與相對口徑A和有效口徑D的積成正比。故此,作天體攝影時,應註意選擇合適的有效口徑A或焦比。一般說來,折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小,通常在1/8~1/20,而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大,通常在1/3.5~1/12。
視場(ω):天文望遠鏡的視場大約是目鏡視場和天文望遠鏡的倍率的比值。望遠鏡的視場與倍率成反比,倍率越大,視場越小。不同的口徑、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學係統,决定了望遠鏡的視場的大小。
倍率(M):天文望遠鏡的倍率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之比,也等於物鏡入射光瞳與出射光瞳之比。因此,衹要變換不同的目鏡就能改變望遠鏡的放大倍數,但由於受物鏡分辨本領,大氣視寧靜度及出瞳直徑不能過小等因素的影響,望遠鏡的放大倍率也不是可以無限製的增大;一般情況應控製在物鏡口徑毫米數的1-2倍(最大不要超過300倍)。不少人提到天文望遠鏡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放大倍率。其實,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不一樣,地面天文觀測的效果如何,除儀器的優劣外,還受地球大氣的明晰度和寧靜度的影響,受觀測地的環境等諸因素的製約。而且,一架天文望遠鏡有幾個不同焦距的目鏡,也就是有幾個不同的放大倍率可用。觀測時,絶不是以最大倍率為最佳,而應以觀測目標最清晰為準。
分辨本領: 指望遠鏡能夠分辨出的最小角距。目視觀測時,望遠鏡的分辨角=140(角秒)/D(毫米),D為物鏡的有效口徑。望遠鏡的分辨本領由望遠鏡的分辨角的倒數來衡量。望遠鏡的分辨率愈高,愈能觀測到更暗、更多的天體,所以說,高分辨率是望遠鏡最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
貫穿本領:指在晴朗的夜晚,望遠鏡能看到的最暗弱的恆星星等。貫穿本領主要和望遠鏡的有效口徑有關。在無月夜的晴朗夜空,我們人的眼睛一般可以看見6等左右的星;一架望遠鏡可以看見幾等星主要是由望遠鏡的口徑大小决定的,口徑愈大,看見星等也就愈高(如50毫米的望遠鏡可看見10等星,500毫米的望遠鏡就可看到15等的星)。
望遠鏡的結構
天文望遠鏡
口徑:物鏡的直徑,口徑大小决定望遠鏡的集光力與解像力,口徑愈大愈亮,解像力愈高.
焦距:從物鏡到焦點距離,一般以"f"表示,單位為mm.如f=600mm表示焦距600mm.
焦比:口徑(mm)=焦比.相當於鏡頭的光圈,以"F";表示;F值越低,亮度越高.
倍率:物鏡焦距(mm)÷目鏡焦距(mm),物鏡焦距越長,或更換越短焦的目鏡,倍率越大.
光軸:望遠鏡中光路的軸心,若光軸偏斜,望遠鏡便不能發揮最佳性能,嚴重時可能無法成像.
鍍膜:在鏡片表面鍍上一層特殊的金屬化合物,目的是減少反光,增加光綫透射率.
尋星鏡:是一支低倍的小望遠鏡同架在主鏡上,利用其視野較廣的特性,方便搜索天體.
赤道儀:赤道儀的功能除了承載望遠鏡之外,最重要的是藉由步進馬達帶動赤經本體,使望遠鏡能跟隨星體移動,常見的有德式與叉式兩種,其中又以德式最普遍,以下就以德式赤道儀做簡單介紹.
極軸望遠鏡:天球北極與南極的連綫稱為極軸,極軸望遠鏡的功能就是校正赤道儀赤經軸,使其與極軸平行,一般都是內藏在赤經本體之中.
赤經軸:赤道儀中與極軸平行的旋轉軸稱為赤經軸.
赤緯軸:赤道儀中與極軸垂直的旋轉軸稱為赤緯軸.
重錘:安裝在赤緯軸底部,可上下調整,用來平衡望遠鏡的重量,平衡的步驟在德式赤道儀中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到赤道儀的壽命.
馬達:帶動赤經軸旋轉使赤道儀轉速與地球自轉同步,需要配合控製器使用.
刻度盤:赤經軸與赤緯軸上都有刻度盤,受限於精度,刻度盤都僅供參考用.
自動導入:某些高階赤道儀中內藏小型電腦,並儲存許多天體位置資料,衹要由控製面板輸入天體名稱,赤道儀就會自動搜尋天體,並導入望遠鏡視野中.
附錄:
常見的光學名詞
口 徑:意指主鏡片之直徑.而口徑是越大,成像品質越佳,,分解能越高,因為集光力越強.
焦 距:意指光綫經由主鏡片至成像焦點的距離.
焦 比:就如相機的光圈值同意.數字越小,亮度越亮,為短焦;數字越大,亮度越暗,為長焦.焦比的計算方式:焦距÷主鏡口徑=F(焦比).F小於5的適合用於直焦攝影;F大於9以上的較適合做觀測或擴大攝影.另介於5和9之間的,則是可攝影,觀測及擴大攝影用.
倍 率:倍率的計算方式:物鏡焦距÷目鏡焦距.但望遠鏡在提升倍率時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能過分的提高倍率,否則所見的影像會變得模糊,黑暗,並且視野變的狹窄而看不清影像.適當的高倍應為主鏡口徑的十倍,最高以十五倍為限.譬如口徑六公分的望遠鏡,以六十倍為適當的倍率,最高不得超過九十倍.
集光力:依肉眼瞳孔在夜間開到最大(瞳孔最大時為6mm 7mm)時所集到的光亮為1.在望遠鏡來說,與主鏡的口徑大小有關,口徑越大,相對的集光力就越佳.而集光力越佳,其成像品質也就越好.
分解能:簡單的說就是將兩個相當接近的物體,能將其解測出最小的角度(角距離);而角度最小是以秒(")為表示單位.主鏡的有效口徑越大,其分解能就越好,看到的影像就越細緻;但這數值必須依視野狀態及鏡片品質好壞,也有着很大的差異.
色 差:即在影像的周邊出現如彩虹般的色彩,通常為藍色,紅色或紫色等.這是因為光綫在透過鏡片時,因鏡片的材質的關係,而光綫的光波有不同的頻率,也會有着不同的折射率.在過去的望遠鏡是由一片凸透鏡所構成,但色差的情形是非常的嚴重,於是後來加了一片凹透鏡來達成消除色差,但這也衹消除了紅色的色差,於是就在鏡片的材質上做了研究.目前可完全消除色差的材質為『螢石』,但其成本較高,所以也另有其它的材質研發出來,如市面上所常聽見的ED,SD等.
像 差:一般普通的望遠鏡在觀賞物體時,或許是視野中央的部份很清楚,很清晰,但在視野的周圍會模糊或是影像歪麯,變形,這種性質就是像差.幾乎所有的望遠鏡都有像差,而像差的大小會影響到望遠鏡的價值.
視 野:指所見到範圍大小,以角度表示其大小.而肉眼的視野大小約上下六十度,左右九十度的程度.但透過望遠鏡觀看時,因倍率提升,視野相對會變窄.而在低倍率時的視野,一定會比高倍率的視野為大.現在已有廣角視野的目鏡上市,最大視野已提升到八十四度,讓在觀看時,舒適度提升了不少.
極限星等:當在無雲,無月光及其它人工光害的夜晚,使用望遠鏡所能看見的最暗星等.肉眼直接所能見的最暗星等約為六等星,但因望遠鏡能有集光的效果,所以能看見肉眼所直接看不到的為暗光綫.相對在望遠鏡的主鏡口徑大小,也决定了所能看見的極限星等.
望遠鏡相關英文簡稱 英文字母的型號,有時候在不同的廠牌裏有不同的意義,大致上容易辨識的是以下這些:
(1) CF:中央調焦
(2) ZCF:傳統波羅棱鏡左右展開型、中央調焦
(3) ZWCF:比第(2)項多一個「超廣角」(W)
(4) CR:迷彩色橡膠外殼
(5) BR:黑色橡膠防震外殼
(6) BCF:黑色、中央調焦
(7) BCR:偏黑色迷彩橡膠外殼
(8) IR:鋁合金輕巧外殼
(9) IF:左右眼個別調焦
(10) WP:內充氮氣防水型
(11) RA:外附橡膠防震保護
(12) D:德式棱鏡、屋頂棱鏡(直筒式)
(13) HP:高眼點
(14) SP:超高解析度
(15) ED:超低色差鏡片
(16) AS:非球面鏡片
(17) ZOOM:可變倍率伸縮鏡頭
(18) WF:廣角視野
望遠鏡和配件上的數字代表什麽?
望遠鏡的型號及配件型號一般由一組數字組成。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些數字代表什麽。
我們看到商品上標有一些數字,如天文望遠鏡上的90700、114900。我們從這些數字上可以得出90和114代表這款望遠鏡的口徑大小為90mm和114mm而焦距分別是700mm和900mm。但是我們也有在一些産品上看到900114或者70090,這兩種標識都是相同的。
雙筒上的數字代表和天文望遠鏡上的數字有些區別,舉個例子,雙筒上標註着7X50 ,那麽這款雙筒放大倍數是7倍,物鏡口徑是50mm;如果標着10X50 ,那麽放大倍數是10倍,物鏡口徑是50mm。
天文望遠鏡目鏡標註,K15、PL15、H20 這些字母字母指的是目鏡的係列型號,後面的數字代表目鏡的焦距(詳細請參考入門必看中的目鏡)
增倍鏡(巴羅鏡)上的3X或者2X分別指的是增加3倍和2倍
放大倍率及視野對比
1、放大倍率對比:
介紹放大倍率
2、視野對比:
介紹視野
3、天文年歷、星表、星圖
1. 天文年歷
天文年歷是天文學家運用天體力學理論推算的天文歷書,其中列有每年天體(太陽、月球、大行星和亮的恆星等)的視位置;這一年特殊天象(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和月掩星等)發生的日期、時刻以及亮變星的變化情況等。中國紫金山天文臺每年編輯出版一本《天文年歷》,天文愛好者雜志社每年編輯出版《天文普及年歷》。
2. 星表
星表記載着恆星的各類基本數據,如位置、星等、色指數、光譜型等。
按照天體的類型,可將星表分為變星星表、星雲星表、星團星表、星係星表、射電源星表和X射綫源星表等,在本書附錄五中給出了常用的星表和天文數據庫。
目視星表中最重要的有:
(1)《波恩巡天星表》(The Bonner Durchmusterung),簡稱BD
它是最早的巡天星表。包含有亮於9.5m的恆星325 037顆,它的坐標歷元是1885年。
(2)HD星表(Henry Draper Catalogue)
它給出88 883顆恆星的2000年歷元位置、星等、自行、光譜型等數據,是最傳統的星表之一。
(3)《亮星星表》,(Catalogue of Bright Stars, 簡稱BSC)
它給出全天9110顆亮於6.5m亮星的位置(歷元2000)、星等、B-V、光譜型、自行、視嚮速度、視差等,對雙星給出了兩星的角距離等參數。
(4)SAO星表(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1966)
SAO星表是天文觀測最常用的星表,它給出了258 997顆星等亮於11m的恆星,有編號、自行值、光譜型、V星等,表內列有與HD星表和BD(DM)星表的交叉證認序號。
(5)美國海軍天文臺全天星表 ( The Whole-Sky USNO-B1.0 Catalog )
它提供了全天1 045 913 669個天體的位置(歷元2000)、自行、BRI星等(極限星等為21m)。底片和數據來自過去50年來積纍的7 435張施密特巡天底片。
(6)《博斯星表》
它是天體測量常用的星表,其中包含33 342顆亮於7m的恆星赤徑 、赤緯(歷元1950.0)和自行的數據。1985年再版改正了一些錯誤數據。
(7)《目視雙星星表》
收集了由依巴𠔌衛星最新觀測的41 255顆目視雙星,並給出2000年歷元的赤經、赤緯、星等、角距、方位角和HD星表號等參數
(8)《星雲星團總星表》(簡稱NGC)
它包括NGC星表,索引(IC)星表和第二版的索引(IC)星表,給出了13 226個非恆星天體(星係、星雲及星團等)的位置(歷元2000)、所在星座、視角直徑大小和纍集星等。
(9)變星總表(簡寫GCVS)
它包括28 484顆經過交叉證認的變星,包括變星、新星、超新星,給出了歷元分別為2000年和1950年的赤經、赤緯、變星類型、光變最大和最小時的星等、光變周期、光譜型等參數。
3. 星圖
將天體在天球上的視位置投影在平面上所繪成的圖就是星圖。實用星圖可以幫助我們認星、找星、熟悉天體的星等和顔色。星圖大致可分為:
(1)全天星圖
全天星圖的星位準確,星數很多。全天星圖按照一定的歷元,標出每顆星在天球上的視位置(用赤緯和赤徑表示)和星等(用大小不同的黑點表示),並用不同符號來表示雙星、變星等。星圖把天區按照赤經分成24個經區,每隔10°繪一個緯圈。一般包括有極區附近的天圖及包括不同赤徑、赤緯的分圖。
(2)星圖軟件:
在現代天文觀測中,由於計算機的廣泛使用,藉助於星圖軟件,可使天文觀測變得既方便又準確,。如EZC軟件可以展示不同地區、不同時間的星空圖像、月像、大行星視運動的軌跡、以及各種天體如大行星、星係、星雲等的圖像,還可以提供主要亮星的坐標、星等、方位、地平高度等參數,以及地方時間的換算。目前常用的有Skymap 和EZC等星圖軟件,也可從網上下載其他的相關天文軟件。
(3)活動星圖
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固定部分”上繪有星圖,圖中心為北天極。圖上標有黃道和天赤道兩個圓圈,天赤道上標有赤經的數值,每顆星的赤經赤緯都可在星圖上讀出。星圖的四周標明日期,即太陽在黃道上視運行到相應位置的日期。另一部分是活動星圖的活動部分。圖的中心表示北天極,圖上橢圓切口表示當地緯度的地平圈,即可見範圍。圖的周圍標明一天中的24小時,將兩張圖的中心對準,就是一張活動星圖。若想觀測某日星空,可轉動活動盤,將當日的日期對準固定盤對應的時刻,橢圓切口內出現的星空,即為觀測時刻的星空。 | | 天文學
astronomy
tiQnwenXue紅外天文學、可見光天文學(又稱光學天文
天文學(as tronomy)研究天體的位學)、紫外天文學、x射綫天文學以及v射
置、分佈、運動、結構、物理狀態、化學組綫天文學;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分為太陽天
成和演化規律的科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文學、太陽係天文學、恆星天文學、銀河係
學之一。天文研究的基本手段是觀測(見天天文學以及河外星係天文學。此外,人們通
文觀測)。觀側設備(見天文儀器)的性能愈常把宇宙學也看作天文學的一個分支。
提高,人類的視野就愈擴展到宇宙空間的天體和宇宙天文學的研究成果使人
遠處。從基礎科學的角度看,天文觀測也可類認識到:地球是太陽的一顆行星,月球
視為一種特殊的“物理實驗”。天文學藉助是地球的衛星。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天體,
數學、物理學、無綫電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太陽係中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等,都環
和空間技術的成就,為自身的發展創造了繞着太陽旋轉。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既很普
條件;而天文學的發展,又不斷地豐富了通又很典型,其質量、大小和光度在各類恆
其他學科的內容。天文學的研究為唯物主星中都大體居中。它和絶大部分恆星的能
義世界觀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擴一大和加深量都來自氫的熱核聚變,其氫含量足可供
了人類對宇宙物質世界的認識。天文學的“燃燒”100億年。目前太陽的年齡約50億
研究成果在軍事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歲,可謂正當中年。太陽和數以千億計的其
簡史天文學的發展經歷了3個主要他恆星一起構成了銀河係。離太l淚最近的
階段。第1階段始於遠古時代。恩格斯在恆星是半人馬座比鄰星,它與太陽相距約
《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首先是天文4.22光年。恆星的化學組成大同小異,質量
學—單單為了定季節,遊牧民族和農業差異也不過幾千倍,但發光能力卻非常懸
民族就絶對需要它。”人們測量和研究日月殊,一些超巨星的光度比太陽大數百萬倍,
群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隨時間變化的規某些白矮星的光度則衹有太陽的幾十萬分
律,建立了天體測量學。這是授時和編歷的之一。成功地勾畫出恆星如何誕生、發展,
基礎。在古代中國,天文學家曾編製了世界直至衰老、死亡,乃是20世紀天文學的一
上最早的星表。中國古代很早就利用儀器大成就。恆星的前身是星際空間的塵埃氣
觀星以定歲時,上百次地改進了歷法。在歐體雲,在萬有引力作用下,這些雲逐漸收
洲,對行星位置進行了千餘年的測量和分縮、聚集成恆星的雛型—發光的“星前”
析,導致了16世紀哥白尼日心學說的誕生,天體。它們因自身的引力而逐漸收縮,同時
近代天文學由此發端。17世紀,牛頓把力其中心部分變得愈來愈熱,乃至“點燃”熱
學概念用於研究行星的運動,發現和驗證核反應。核反應釋放出巨額能量,使恆星內
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時創立了天體力學,使部的輻射壓力和氣體壓力頂住強大的引力,
天文學從單純研究天體運動的狀況,進人這時恆星進人較為穩定的平衡階段。恆星
到研究造成這些運動的原因。這標志天文內部 | | - n.: astronomy, astr,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sun, moon, stars, planets, etc
| | 天文 | | 自然科學 | 宇宙 | 科學 | 天文力學 | 距離 | 光速 | 年 | 百科辭典 | 長度單位 | 天體 | 木星 | 木星衛星 | 自然 | 文明 | 百科大全 | 運動 | 水上運動 | 新語匯 | 天文 | 星座 | 南天星座 | 現代星座 | 歷史 | 地理 | 月球 | 宇宙自然學 | 銀河係 | 星係 | 行星係 | 更多結果... |
| | 天文學家 | 天文學者 | 天文學地 | 天文學類 | 天文學上 | 天文學的 | 天文學史 | 天文學報 | 古天文學 | 天文學社 | 燎天文學 | 新天文學 | 射電天文學 | 雷達天文學 | 位置天文學 | 少年天文學 | 基礎天文學 | 趣味天文學 | 天文學進展 | 航空天文學 | 天文學簡史 | 航海天文學 | 河外天文學 | 射綫天文學 | 天文學大成 | 球面天文學 | 瑪雅天文學 | 天文學專業 | 星係天文學 | 古代天文學 | 天文學大全 | 業餘天文學 | 光學天文學 | 紫外天文學 | 考古天文學 | 紅外天文學 | 方位天文學 | 空間天文學 | x射綫天文學 | 大地天文學 | 恆星天文學 | 實用天文學 | 歷書天文學 | 春天文學奬 | 通俗天文學 | 大學天文學 | 大衆天文學 | 天文學名詞 | 觀測天文學 | 化學天文學 | 國際天文學 | 天文學術語 | 天文學著作 | 天文學目錄 | 天文學博士 | 天文學常數 | 天文學解釋 | 天文學釋義 | 天文學概況 | 天文學歷史 | 地震天文學 | 生物天文學 | 實測天文學 | 普通天文學 | 理論天文學 | 分子天文學 | 統計天文學 | 地面天文學 | 引力天文學 | 波蘭天文學家 | 天文學新概論 | 空間與天文學 | 德國天文學家 | 中國天文學史 | 易學與天文學 | 可見光天文學 | 中微子天文學 | 中世紀天文學 | 古印度天文學 | 古埃及天文學 | 巴比倫天文學 | 阿拉伯天文學 | 中國天文學會 | 天文學常數表 | 引力波天文學 | 廣東天文學會 | 天文學界名著 | 農民天文學家 | 法國天文學家 | 天文學史名詞 | 美國天文學家 | 天文學及天體 | 天文學家瓊斯 | 皇傢天文學家 | 天文學的成就 | 多波段天文學 | 毫米波天文學 | 銀河係天文學 | 古希臘天文學家 | 天文學哲學問題 | 牛津天文學詞典 | 中國數理天文學 | 上海市天文學會 | 埃及古代天文學 | 國際天文學聯盟 | 希臘古代天文學 | 中國古代天文學 | 古代天文學簡史 | 太平洋天文學會 | 不可見光天文學 | 亞毫米波天文學 | 物理天文學前沿 | 印度古代天文學 | 兩河流域天文學 | 天文學研究人員 | 天文學名著選編 | 河外射電天文學 | 實驗射電天文學 | 太陽射電天文學 | 宇宙射電天文學 | 航海天文學原理 | 天文學中的壽星 | 二十世紀天文學 | 天文學中的用途 | 天文學家卡西尼 | 天文學的數學問題 | 天文學編輯委員會 | 近代現代天文學史 | 天文學與地球科學 | 社會天文學史十講 | 劍橋插圖天文學史 | 中國現代天文學家 | 希臘天文學家泰勒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 德國天文學會星表 | 歐洲中世紀天文學 | 現代天文學十五講 | 古代數理天文學史 | 銀河係射電天文學 | 近現代西方著名天文學家 | 現代天文學-拓展宇宙 | 唐朝的天文學家李淳風 | 意大利天文學家布魯諾 | 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哈雷 | 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 | 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 | 天文學名詞:漢英對照 | 新構造運動天文學研究法 | 吉林大學七色天文學社 | 從和尚到天文學家--一行 | 中國天文學會第一屆會長 | 名垂史册的漢代大天文學家 | 美國天文學家哈勃介紹 | 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 | 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 | 恆星天文學的數學問題 | 當代天文學家王綬涫院士 | 《大衆天文學》 | γ-射綫天文學 | 天文學意義上的內核 | 天文學和天體演化學 | 物理宇宙天文學導論 | 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於 | 丹麥天文學家第𠔌於 | 紫金山天文臺天文學家 | “誇父逐日”式的我國著名天文學家 | 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李鑒澄去世 | 中國天文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 | 南京大學天文學係中心實驗室 | 當代天文學家——王綬涫院士 | 天文學家在M23星團發現30顆變星 | 天文學家發現新型的恆星爆發 | 美天文學家發現巨大的原恆星 | 孿生的恆星爆發令天文學家迷惑 | 廣義相對論的天文學驗證 | 毫米波和亞毫米波天文學 | 天文學家探測到兩顆最遠的類星體 | 天文學家發現最古老行星130億年前宇宙或有生命 | 誇父逐日式的我國著名天文學家 | 天文學家在星團發現30顆變星 | 上海市天文學會科技咨詢服務部 | 天文學小史秦汾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 | 3.紫金山天文臺天文學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