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天心永樂禪寺投訴電話南平市旅遊投訴電話:0599-8832075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天心永樂禪寺,乃深藏於祖國東南奇秀——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剎。初建時稱為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座落於武夷山方圓120裏的景區範圍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道士韓洞虛曾一度易其名為天心庵並予以擴充構體。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岩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這一宗教名構,改為天心永樂禪寺。此時,“天心”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因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記載,天心永樂禪寺所座落之天心峰居於武夷山之中,“猶天之樞極也,故名”。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群峰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
清末,光緒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大學士贈送“福德因緣”匾額一塊,現仍懸挂的寺中,頗為名貴。
天心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光緒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剎的名僧德容榮任住持。他主持大興土木,廣增佛殿僧捨;弘揚佛法,喜結十方叢林,遂開創這方寶剎最令人難忘的歷史。自僧德容住持寶剎起迄至民國26年,該寺先後共傳了七堂大戒,曹洞鐘鼓遍天下,武夷佛法傳人心,天心永樂禪寺也成了各地僧侶朝拜受戒的古聖道場。據傳,名剎香火旺盛之時,寺內有僧衆百餘人,鐘鳴鼎食,磬鈸和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遊客亦多為香客,名山倍加揚其名。佛誕之日,香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絶,武夷山道為之擁擠不前,盛況空前。
天心永樂禪寺,它得天獨厚地處於武夷山山北的風景絶幽之處。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內,恍如遊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秘之感“平衍之處日葛香林,禾忝環匝,竹樹森列,望之蔚然,猶濠濮間雲。”(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名剎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000米(平方米)。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禪心,令人超凡脫俗。古代詩人傅如舟在《宿天心永樂寺》中有詩句贊曰:“……始知九麯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險豁,深篁倚煙嵐,沙田稻翼翼,岩桂花王參王參……”
名剎的建築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綫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檐麯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絶倫。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歲月無情,由於種種原因,寶剎昔日之盛況已不復存在,慕名前來遊山進香者多心緒悵然,若有所失,亟望重光寶殿,大弘佛法,俾使源遠流長的武夷山三花並蒂、釋道儒三教共存的局面能再顯異彩!
1989年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該寺,遍覽了正擬修復的殿堂,希望廣大信徒鼎力相助政府,共同襄成盛舉。並欣然為寶剎題匾。現寺院公路修建正在緊張籌劃中,寺院重現光彩,指日可待。 |
|
天心永樂禪寺,乃深藏於祖國東南奇秀——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剎。初建時稱為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坐落於武夷山方圓120裏的景區範圍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道士韓洞虛曾一度易其名為天心庵並予以擴充構體。清康熙年間,武夷山章堂岩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這一宗教名構,改為天心永樂禪寺。此時,“天心”之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因據清—董天工《武夷山志》記載,天心永樂禪寺所坐落之天心峰居於武夷山之中,“猶天之樞極也,故名”。名寺聳立於名山之樞極,縱覽總領群峰中的寺觀廟宇。禪寺取名“天心永樂”還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多處“無量壽佛”、“南無阿彌陀佛”的珍貴摩崖石刻,與天心永樂禪寺相映成趣,給遊客、香客留下深邃的禪理遐想。清末,光緒皇帝的老師陳寶琛大學士贈送“福德因緣”匾額一塊,現仍懸挂的寺中,頗為名貴。
天心永樂禪寺鼎盛於清朝之際。光緒二十六年,由福建鼓山名剎的名僧德容榮任住持。他主持大興土木,廣增佛殿僧捨;弘揚佛法,喜結十方叢林,遂開創這方寶剎最令人難忘的歷史。自僧德容住持寶剎起迄至民國26年,該寺先後共傳了七堂大戒,曹洞鐘鼓遍天下,武夷佛法傳人心,天心永樂禪寺也成了各地僧侶朝拜受戒的古聖道場。據傳,名剎香火旺盛之時,寺內有僧衆百餘人,鐘鳴鼎食,磬鈸和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遊客亦多為香客,名山倍加揚其名。佛誕之日,香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絶,武夷山道為之擁擠不前,盛況空前。它得天獨厚地處於武夷山山北的風景絶幽之處。四周古木參天,篁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內,恍如遊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秘之感“平衍之處日葛香林,禾忝環匝,竹樹森列,望之蔚然,猶濠濮間雲。”(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名剎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占地面積約26000米(平方米)。名山深藏古寺,亦深藏禪心,令人超凡脫俗。古代詩人傅如舟在《宿天心永樂寺》中有詩句贊曰:“……始知九麯外,又有南山南,森邃更險豁,深篁倚煙嵐,沙田稻翼翼,岩桂花王參……”
名剎的建築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綫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檐麯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絶倫。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歲月無情,由於種種原因,寶剎昔日之盛況已不復存在,慕名前來遊山進香者多心緒悵然,若有所失,亟望重光寶殿,大弘佛法,俾使源遠流長的武夷山三花並蒂、釋道儒三教共存的局面能再顯異彩!
1989年秋,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該寺,遍覽了正擬修復的殿堂,希望廣大信徒鼎力相助政府,共同襄成盛舉。並欣然為寶剎題匾。現寺院公路修建正在緊張籌劃中,寺院重現光彩,指日可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