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北京 >北京公交站 > 天安門
顯示地圖
目錄
歷史 History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修繕。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製,天安門比原來高了83釐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明朝成大明門、中華民國稱中華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幾萬平米的T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傢主要統治機構六部及各院即設在此。這裏是帝國統治機構的中樞。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徵時祭旗、御驾親徵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模較龐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衆開放。建築天安門位於北京城的傳統的中軸綫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城樓通高37.4米,建於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天安門夜景上,紅墻、黃瓦、五個拱形券門,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徵皇權的“九五之尊”。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36扇朱紅菱花門扉;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着傳統的金竜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竜合璽”彩錦,團竜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內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衆星捧月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綫上,過去衹有皇帝纔可以由此出入。現在正中門洞上方懸挂着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结萬歲”的大幅標語。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清末天安門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一般稱為金水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麯綫美。在王朝帝國時代,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竜柱頭的橋面,衹許皇帝一人通過,叫“禦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衹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衹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叫“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纔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橋南東西兩側,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雲繞竜盤,極富氣勢。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安門多次維修,今已煥然一新。左右兩側築起大型觀禮臺,供大型慶典貴賓觀禮之用;金水河南並闢有緑化帶,花木四季常青。周邊景點故宮、天安門廣場、 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傢博物館、北京中山公園等。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Tian’anmen
  天安門
  Tian An Men
    原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在北京市區中心。創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稱天安門。城臺是用停泥城磚以一順一丁(也稱梅花釘)的砌法鋪成。臺壁全部抹灰塗丹,南北貫以四捲四伏的筒狀磚捲五道,下端為白石須彌座,臺頂周圈為磨磚對縫的宇墻(俗稱女兒墻)。在 2000餘米□的城臺上,聳立着木結構建築的城樓,通高33.7米。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屬於高等級的建築體製。在城臺的中間壘砌須彌座,並環以白石勾欄做為建築的臺基。柱網設計是按《易經》中“九五之尊”的說法佈置,面寬九間,進深五間。裝修均為欞花格扇,前後廊的檐柱上安裝雕刻精美的雀替,既是額枋間的聯繫和承托構件,又有裝飾功能。屋頂采用重檐歇山式的建築形製,由於歇山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宋代稱九脊殿。其結構為懸山與廡殿組合而成。為了承托屋頂末端的桁條(檁條),把兩端屋架挑尖梁轉90°佈置,稱為挑尖順梁,梁上安交金墩,承托□步金。□步金的作用是既承載桁條和承托山面的椽子,在山面椽子上又立構件支頂桁頭,釘山花、博風板即是歇山頂的做法,不過天安門的上層屋頂下面又有一圈腰檐,每層檐下均設額枋、平板枋和鬥□承托正心桁和挑檐桁,檐下為青緑疊翠的和璽彩畫。紅墻、朱柱、黃琉璃瓦頂的鮮明色彩和雄偉的造型,呈現莊嚴、壯麗的景象。(見彩圖天安門,城樓雄偉壯麗,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這裏舉行。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
    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五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與挺秀的華表巧妙地配合,使天安門成為一座具有完美藝術風格的建築。1949年以後,天安門又經過多次修葺,並改建了天安門廣場。這裏成為全國人民政治活動的中心。
    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徵。它的莊嚴肅穆的圖形是中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以及五四運動、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都與天安門的名字聯繫在一起。
     (於倬雲 張紀衡)
    
英文解釋
  1. n.:  Tian An Men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iananmen (square)
法文解釋
  1. n.  Tiananmen (Porte de la Paix Céleste) (地名)
相關詞
中國毛澤東歷史建築清朝城門書籍中國史
旅遊王府井酒店預訂訂房經濟型酒店網性價比高西單購物商圈
包含詞
天安門東天安門仿
天安門西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城樓金玉天安門
天安門發型天安門詩抄
目擊天安門天安門事件
天安門仿膳天安門廣場東
天安門廣場西我愛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詩歌運動六四天安門事件
天安門前的華表生日:天安門的慶典
天安門廣場斷代史天安門國旗護衛隊
天安門廣場顯示屏7天連鎖酒店(北京天安門店)
北京7天連鎖酒店(天安門店)北京7天連鎖酒店天安門
天安門廣場LED顯示屏北京7天酒店(天安門店)
北京市天安門廣場鳥瞰風光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
北大青鳥天安門校區天安門放光芒”郵票
天安門廣場電子大屏幕天安門廣場上的風箏
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普2-天安門圖案(第二版)普通郵票
普1-天安門圖案(第一版)普通郵票普東1-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東北貼用,第一版)
普旅1-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旅大貼用)普3-天安門圖案(第三版)普通郵票
普東2-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東北貼用,第二版)飛過天安門:尋訪新中國開國大典受閱飛行人員
普東2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東北貼用第二版)普東1天安門圖案普通郵票(東北貼用第一版)
北京年火炬接力聖火抵達天安門編號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