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
|
明代藏書樓。嘉靖年間曾任兵部右侍郎的範欽建於鄞縣(今浙江寧波)。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原有藏書七萬多捲,清中葉後散失甚多,至建國初尚存一萬三千捲。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明 嘉靖 間 浙江 鄞縣 範欽 藏書閣名。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意命名,一說因得 元 揭傒斯 所書 吳道士 竜虎山 天一池 石刻而取名。為 中國 現存最古的藏書樓。建於 明 嘉靖 末年,閣址在今 寧波 月湖 之西。藏書始得自 豐氏 萬卷樓 , 欽 又多方購求、收集,其後人復有續藏。原有藏書七萬多捲, 清 乾隆 以後,屢經盜竊,散失甚多,至解放時尚存一萬三千多捲,其中包括 明 代地方志和登科錄等。解放後,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天一閣聯繫方式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市區月湖之西天一街10號
電話:0574-87293526
郵編:315000
天一閣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天一閣景區榮譽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一閣門票價格20元天一閣節慶活動中國藏書文化節天一閣開放時間8:00——17:30(夏令)
8:00——17:00(鼕令)
天一閣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天一閣導遊圖天一閣交通圖天一閣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86)公裏
從杭州至此(229)公裏
從南京至此(422)公裏天一閣特別提醒占地極大,需花費較長時間遊覽,至少2至3個小時,16:00以後根本不要買票進去。天一閣美食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製海鮮,鮮鹹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像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雪菜炒鮮筍,便宜又好吃。吃小吃要到城隍廟,既熱鬧又有特色,蟹粉小籠包、鍋貼米綫、豬油湯糰、酒釀圓子……邊走邊吃,直把肚子撐破。城隍廟的百年老店摳籽脊窋一定要去。
十大名菜:冰糖甲魚、鍋燒河鰻、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雞、荷葉粉蒸肉、彩熘全黃魚、網油包鵝肝、黃魚魚肚、苔菜拖黃魚。
十大名點:豬油湯糰、竜鳳金團、水晶油包、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塊、三絲宴面、鮮肉小籠包子、燒賣、鮮肉餛飩、酒釀圓子等。天一閣住宿在寧波,遍布寧波各地的高、中、低檔賓館和飯店,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環境,使遊客能夠暢快淋漓地玩,而不必擔心玩纍了之後找不到好好休息的地方。寧波的賓館適合各種消費層次,既有五星級的寧波南苑酒店、四星級的寧波東港酒店,也有三星級的金竜飯店、寧波飯店,還有二星級的花園賓館。天一閣購物中山路、解放南路、開明街、東門口一帶是寧波最繁華的街區,有銀泰、中百、長發、新華聯商廈等大型商場。而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周圍,則是飲食店最多的地區。寧波鋪天蓋地都是名牌西服的廣告,“雅戈爾”、“杉杉”都響當當的名牌。現在新增的月湖風景區→鼓樓步行街→中山公園這一係列景點連在一起,值得一遊。特別是鼓樓步行街的古建築和相隔僅一條馬路的范氏故居古董市場更是有意思。還有集緑地、休閑、購物於一身的天一廣場,更是不可不去。如果想買衣服,建議到彩虹服飾廣場和城隍廟步行街;如果想買便宜貨,則可去輕紡城、望湖、靈橋等大型市場轉轉;如果想買海貨,可到新江橋畔的幹貨市場選購。
寧波的旅遊工藝品非常豐富,著名的有:骨木鑲嵌、堆塑漆器、寧波金銀綉、朱金木雕、翻簧竹刻、泥金彩漆、竹編、寧波草席、余姚陸埠佛雕等。
寧波的土特産以海産品為主,主要有:石斑魚、新風鰻鮝、明府鮝、爵鮝、梭子蟹、青蟹、長街蟶子、西店牡蠣、象山海蜒、象山蝦皮、寧波淡菜、彈塗魚等。天一閣交通外部:杭寧、滬杭、甬溫、南京-溧陽高速公路,國道320、329、104,省道及無名道
內部:2路、9路、10路、12路、14路、15路、19路、821路等公交綫路停靠站距本館均在500米之內天一閣玩法參觀綫路:西大門→東明草堂→天一閣→東園→書畫館→南園
天一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26000平方米。環境幽雅,園林精美、建築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總體佈局由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陳列展覽區三大功能區組成。
天一閣藏書樓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私傢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三個私傢藏書樓之一,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間,原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的藏書處。於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近年來,我館事業發展迅速,先後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總數的80%以上。銀臺第博物館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傢的傢居藝術和建築藝術,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奬”。麻將起源地陳列館以三維空間展示麻將的起源及與寧波的歷史溯源。建於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獨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間工藝為遊客所嘆服,並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天一閣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自1996年以來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並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行風建設示範窗口、市一級緑化單位及市十佳旅遊景點等等。
溪山逸馬圖
係已故民間老藝人鬍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甩尾扭頭,嬉戲嘶鳴,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重點。
東明草堂
係天一閣建成之前範欽的藏書處。範欽(1506—1585),字堯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現東明草堂於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
原係範宅的東廳,後為范氏後裔居住生活之處。它處於高墻環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做到了生活區與藏書區相互隔離,是範欽為保護藏書的精心安排,現建築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馬第
即範欽宅第,環境幽雅,位於月湖深處,林木蔭翳,規模豐敞,於1996年恢復司馬第臺門、耳房。
寶書樓
天一閣又稱寶書樓,建於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為明兵部右侍郎範欽藏書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私人藏書樓。
範欽取“天一生水”之說,以水製火之義,建築書樓。樓上一大間,樓下成六間,並名為天一閣,且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範欽曾孫範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築園林。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風物清麗,格調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範欽原有藏書7萬餘捲,現尚存1.7萬餘捲,大部分為明代刻本和鈔本,不少已是海內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為特色,解放後,經文物工作者多年訪求和當地藏傢的慷慨捐贈,閣藏古籍已達30萬卷,其中善本8萬餘捲,蔚為大觀。
尊經閣
中國歷代尊崇經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閣,用以珍藏經籍。此閣原在寧波府學內,係光緒年間重建的重檐歇山頂建築。1935年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維修天一閣時移建於此。
明州碑林
共計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先後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還有格言、箴言、學田、學山、進士題名等碑,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內容、經費來源和人才培養情況。
千晉齋
民國時期,甬上學人馬廉藏有晉磚千餘枚,顔其藏室曰“千晉齋”。後捐贈天一閣,特闢一室陳列,仍用其名。
東園
位於天一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於此,園林初具雛型。1974年將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圍墻。1982年東園擴建,挖土成池,堆土為山,環園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築兩幢,於1986年告竣並對外開放。
百鵝亭
明萬歷年間遺物,為墓前祭亭,原在祖關山,1959年移建於此。此亭結構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竜門”、“雙獅戲球”、“海馬躍浪”、“麒麟招寶”等圖樣。
凝暉堂
為磚木、石柱結構的清代建築,內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竜本”《蘭亭序》、文徵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銘》等。書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將起源地陳列館
麻將是中國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張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傳、發展都和寧波息息相關。我們利用麻將發明人陳政鑰先生(清道光年間的三品官)傢族的宗祠,分“麻將的歷史和文化”、“麻將與寧波”、“世界各地麻將牌展示”三部分,並配以中式、西式兩間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嚮觀衆呈現了麻將的歷史和發展,理清了麻將源流的脈絡。本陳列重在展示麻將運動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競技麻將運動。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傢以麻將為主題的專題性陳列館
秦氏支祠
建於1923年到1925年,係秦氏族人為祭祀祖先而建,時耗20餘銀元。祠堂以照壁、臺門、戲臺為中軸綫,五間兩弄,前後三宸,兩側置配殿、看樓,占地2.6畝,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祠堂建築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是寧波民居建築藝術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戲臺匯雕刻、金飾、油漆於一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戲臺的屋頂由16個鬥拱承托,為單檐歇山頂,穹形藻井並由千百塊經過雕刻的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絶招。
花轎廳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釐米,木質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幸得一個寧波村姑相救。脫險後,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兩人所約暗號泄露,於是趙構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竜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於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製作也愈來愈考究。
南園
位於天一閣藏書樓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閣擴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於1996年動土,歷時二年,園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瓏。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築“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廳”。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
銀臺第位於月湖北岸,偃月堤邊,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原為嘉慶十年進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傢為詩書禮儀世傢,童槐之子童華中道光十八年進士,曾以禮部尚書入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老師;其孫童祥熊,中光緒九年進士;所以童府有“一門三進士”的說法。在1999年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一期建設工程中,銀臺第得以修復,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進行陳列布展和管理,成為展示清晚期到民國寧波官宦人傢傢居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並榮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意奬”。
陳列保留了傳統的建築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築搞陳列”的問題上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政廳、傢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綉房、臥室、佛堂、磨房等場景式陳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寧波官宦學士人傢的生活環境、傢居藝術和藴含的社會性與社會關係。
白雲莊
位於寧波市西郊的白雲莊,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雲集》,死後葬於此地,故名“白雲莊”。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傢、“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先生曾講學於此,故又稱證人書院,現為省級文保單位。黃宗羲(1610—1695),字太衝,號梨洲,又號南雷,余姚黃竹浦人。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倡導以經學為本,以史學為輔,獨創了“經世致用”為宗旨的學風,形成了我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學派別——浙東學派。康熙七年(1668)應邀來甬講學,培養了一大批學術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傢”萬斯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四明學風頓開。清末白雲莊逐漸荒廢,至1986年得以重修,現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管理,主體建築為五開間三進木結構平屋,四周圍墻,環境清幽。
伏跗室
伏跗室位於城西孝聞街91號,坐西嚮東,為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構樓房,是浙東著名藏書傢、目錄學家馮孟顓先生(1886—1962)的藏書樓,現為市級文保單位。“伏跗”源出《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伏於跗側”句,意為“伏處鄉裏不抗顯,而致力於學”。
1962年,馮孟顓先生長孫馮孔豫代表傢屬,遵照馮老的遺囑,將全部藏書260餘箱近10萬卷,捐獻給國傢。伏跗室現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進行管理。樓內現有《馮孟顓先生平身事跡陳列》,用大量圖片資料和事物生動翔實的介紹了馮老的生平簡歷、著述成果、藏書業績,以資紀念。 |
|
天一閣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傢藏天一閣的藏書櫃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傢族圖書館之一。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建造。範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後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捲,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錄最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範欽的八世孫範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於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
範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如女子不得上樓。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於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閣內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捲。鴉片戰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志》等數十種古籍。鹹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後來又經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捲。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捲原藏書,又增入當地收藏傢捐贈的古籍,現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捲。
範欽的私人藏書歷經十三世,保存四百餘年,雖然也有過幾次大的失竊,但事後范氏族人又會想方設天一閣外觀法不惜重金贖回。歷代藏書傢很多,其藏書能保存百年以上的並不多見,而范氏藏書卻保存至今,這與範欽對藏書的管理制度密不可分。天一閣藏書制度規定:“煙酒切忌登樓”、“代不分書,書不出閣”、還規定藏書櫃門鑰匙由子孫多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不得開鎖,外姓人不得入閣,不得私自領親友入閣,不得無故入閣,不得藉書與外房他姓,違反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還製訂了防火、防水、防蟲、防鼠、防盜等各項措施。正因為如此,天一閣的藏書纔得以保存到今日。“外姓人不得入閣”一條,使得天一閣的藏書不為外人所知,直到1673年(清康熙12年)明末清初思想傢黃宗羲纔有幸成為外姓人登閣第一人!允許黃宗羲登閣的是範欽曾子孫(四世孫)範光燮。自此以後天一閣纔進入相對開放的時代,但仍衹有一些真正的大學者纔會被允許登天一閣參觀。
天一閣之名,取義於漢鄭玄《易經註》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後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範欽的重孫範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傢園林的風貌。
天一閣面積約2.6萬平方米,分藏書文化區、園林休閑區、陳列展覽區。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築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雲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清代思想傢,歷史學家黃宗羲曾獲準在天一閣翻閱了全部藏書,把其中流通未廣者編為書目,另撰《天一閣藏書記》留世。 |
|
一、建閣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範欽辭官回裏後,開始於宅東建造藏書樓,並命名為“天一閣”。時藏書七萬餘捲。
二、解放前
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閣委員會成立。公推陳寶麟為主席,下設總務、交際、工程、經濟四組。
1947年2月,由社會各界共同組成的天一閣管理委員會成立,推定委員27人,其中俞濟民為主任委員,陳佑華、周大烈為副主委,下設總務組、圖書組、勸募組、會計組。
三、 1949——1993年
1949年5月,寧波解放,6月9日,寧波軍管會文教部接管天一閣,在尊經閣內設古物陳列所。範鹿其任主任並負責兼管天一閣。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將鄞縣通志館和文獻委員會並入寧波古物陳列所(天一閣),馬涯民被委為古物陳列所負責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長。
1960年2月,寧波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天一閣成立,副市長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專職副主任。其辦公機構和天一閣合署,邱嗣斌任辦公室主任。市古物陳列所同時撤銷。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决定,撤銷市文管會和市圖書館,合併成立寧波市圖書文物館,實際分兩處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準建立寧波市圖書文物館革命領導小組,方秉為組長。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準成立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市文管會和市圖書館分別恢復建製。6月,天一閣建立獨立機構,全稱為“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9月,市委任命邱嗣斌為天一閣文物保管所所長。後蔡燦臻、駱兆平先後任所長。
四、1994年——至今
1994年11月,市編委辦公室批復市文化局,同意將寧波市博物館並入天一閣,並更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人員定編35人,內設部門7個,辦公室、基建辦公室、研究室、藏品部、保衛部、群工部、古玩交易所。同時私人藏書樓伏跗室劃歸天一閣管理。1995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孟建耀為天一閣博物館館長。1996年,人員編製增加到43人。1998年,成立中國地方志珍藏館。2004年,天封塔、白雲莊、鼓樓等外設文保點劃歸我館管理,外設文保點增至5處。1998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徐良雄為天一閣博物館館長。
2005年8月,市文化局任命虞浩旭為天一閣博物館館長。2007年5月,我館內部機構設置調整為7個部門:辦公室、保衛部、典藏研究部、社會教育部、陳列展覽部、藏品修復部、文物保護部。 |
天一閣博物館宣傳語 Tianyi Pavilion Museum slogan |
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
天一閣門票 Tianyi Pavilion Tickets |
學生15元
成人30元
小學生免票(沒學生證也可以,需有老師帶領)
70歲以上老人免費 |
|
如要導遊,需5到15元左右。
也有志願者服務。
寧波效實中學和風志願隊每周日都會在天一閣進行志願活動,免費為遊客導遊。
時間:上午8:30-11:00,下午1:30-4:00
天一閣交通:乘2路、9路、10路、12路、14路、15路、19路、821路等公交車均停靠站距本館均在500米之內。 |
|
Tianyige
天一閣
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傢藏書樓。閣址在浙江寧波市。始建於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閣主人範欽(1506~1585)範欽,字堯卿,號東明,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市)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官至兵部右侍郎。生平好學,性喜藏書,為收集圖書,遍訪藏書名傢和各地坊肆。他常至萬卷樓從豐坊藉讀,遇未見善本,即藉來抄錄。豐坊晚年多病,藏書散佚甚多,遂將幸存圖書賣給範欽。範欽與藏書傢王世貞也有交往,從王的藏書中抄錄了不少罕見之本。範欽收藏日富,乃建閣存置藏書。
天一閣是一座兩層樓房,上層不分間,通為一廳, 以書櫥相隔,下層分為6間, 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西偏1間安設樓梯,圖書全部貯於閣之上層,中間3間排列大書櫥10口,內6櫥前後有門,兩面放書,以便通風,後列中櫥2口,小櫥2口;又西一間,排列中櫥2口;東偏1間因近墻壁,恐受濕氣而不貯書。其書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氣;櫥內置蕓草以防蠹蟲。樓上前後有窗,以利通風,樓前鑿池,環植竹木。以“天一閣”命名。 清代乾隆帝修《四庫全書》時,令各省徵集當地藏書,範欽裔孫範懋柱獻書638,受到嘉奬。其後乾隆帝為了建閣貯藏《四庫全書》,曾派人到寧波察看天一閣的建築結構。後來建造專藏《四庫全書》的文淵閣等七閣,就是參考天一閣的規製修建的(見四庫七閣)。
範欽一生篤愛藏書,他收集圖書並不專註於宋、元舊本,也十分重視當代資料,所藏以明代各省地方志,洪武、永樂以下各省登科錄及各省鄉試、會試、武舉錄為一大特色。地方志中,有些是屬於邊遠地區如雲南、海南島等地的,都是難得的資料。此外明代學者的著述、詩文集,明代所刻明以前古籍,由天一閣保存下來的也很多。自清初黃宗羲登閣觀書並寫出書目後,清代學者登天一閣觀書並繼起編寫天一閣書目者先後踵接。閣中所藏碑帖拓本,至乾隆間由全祖望編成《天一閣碑目》。後來錢大昕和張燕昌又加整理,再編《天一閣碑目》,總數有700多通。
天一閣藏書之所以能保存久遠,是因為有一套嚴密的保管制度。範鐵去世後,子孫相約為例,凡閣櫥鎖,分房掌管,禁止書下閣梯,非各房子孫齊至不開鎖。為保護藏書,立有禁碑,如“煙酒切忌登樓”等。范氏子孫都能嚴守其約,所以閣中藏書從始創至明代末年,一直保存完好,在私傢藏書史上,是絶無僅有的。
天一閣藏書在明末清初之際,曾有一些散失。此後曾屢遭人為的侵奪,康熙初年,閣中所藏《明實錄》已殘缺大半。乾隆修《四庫全書》時徵去的600 多種圖書,在《四庫全書》完成後,並未發還。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之役,英軍攻占寧波,闖入天一閣,劫去《大明一統志》和地方志數十種。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進駐寧波後,當地盜賊乘亂入閣,盜竊閣中藏書甚多,當時範欽後人範邦綏曾藉貸贖回了一部分。最 嚴重 的是1924年上海一些不法書商雇傭盜賊潛入天一閣,盜出藏書約1000餘種。閣中原有藏書7萬餘捲,至此衹剩1.3萬多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十分重視對天一閣的保護工作,撥專款維修了藏書樓,修整了庭院和四周環境。藏書得到妥善保護,並陸續收回部分散失的藏書。當地一些私人藏書傢也將自己的藏書捐贈給天一閣。(見彩圖寧波天一閣)
(冀淑英) |
|
- : tian yige
|
|
藏書 | 古籍 | 辭賦 | 萬卷樓 | 嚴𠔌孫 | 中國三大書庫 | 中科 | 誠信 | 孢子油 | 中科靈芝 | |
|
|
天一閣灑 | 天一閣美 | 天一閣美食 | 南京天一閣 | 天一閣灑樓 | 天一閣碑目 | 天一閣書目 | 天一閣藏書賦 | 天一閣博物館 | 天一閣藏書記 | 蘭州天一閣涮鍋城 | 寧波天一閣旅行社 |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