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浙江 >臺州 >臺州市區 > 大陳島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陳島景區投訴電話臺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6-8535755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陳島景區特別提醒1、海島氣候,早晚溫差較大,註意隨氣溫添加衣物;
  2、出海釣魚需註意安全,要選擇安全防護措施比較齊備的漁船出海;
  3、初接觸海鮮的客人,一飽口福的同時,要註意適量,進食的同時最好配以白酒、米醋佐餐。
  4、暈船的客人須備帶護暈藥。
  5、上島季節最好不要選擇臺風多發的7-9月份。
  6、建議在島旅遊時間安排充裕一些,可以看日出、觀海島夕陽,還可漫步沙灘、海邊遊泳等,充分體驗特殊的海島風情。
  7、購海貨建議在大水潮位時購買,這時海貨種類、數量更多,價格也更實惠。
  大陳島景區美食島上海鮮讓人垂涎欲滴,其中尤以蝦蛄、大陳鮑魚—石鱉、牡蠣、石斑魚、岩蒜、佛手、岩頭老虎魚等肉鮮味美的特色海鮮著稱。島上望海飯店為當地旅遊部門授牌的“旅遊推薦飯店”,其它酒店或島上漁民自開飯店,也均價廉物美,各有特色。
  
  大陳島景區住宿島上有三傢一星級賓館(鎮招待所、氣象賓館、碧海山莊),一傢二星級賓館(寰島大酒店)。鎮招待所擁有標房29間,床位60張;氣象賓館擁有標房26間,床位61張;碧海山莊擁有標房16間,床位42張。三傢賓館共有房間71間,床位163張。房價平均100餘元。寰島大酒店牞擁有標房26間牞可接待客人50餘人,房價略高。加上其它未註册的旅館十多傢,島上目前約可容納350人。投資1420萬元的大小浦度假村共有22幢34套別墅,至05年底可將島上接待遊客量擴大至600餘人。
  大陳島景區交通椒江至大陳島開通高速客輪,每日上午8:30從椒江出發,2小時內到達大陳,下午3:00返回。客輪可載遊客200餘人,抗風力8級,航速20節,擁有110元/張的臥鋪床位4張,90元/間的6人包廂6間,其它為55/張大廳客位。遇旅遊高峰每天2趟來回。島上交通依靠6輛公交車營運。
  大陳島景區玩法遊泳、出海船釣、海灘拾貝、捉蟹、抓泥蠃、軍事拓展訓練。
  浙江臺州大陳島位於臺州灣東南洋面,由上、下大陳等29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4.6平方公裏,距臺州市區29海裏。是國傢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浙江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魚汛期,島四周幹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大陳島山海一體,水天一色,兼有山青、林茂、海藍、岩雄、灘平、洞幽之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足,光照充沛,年平均氣溫16.7°。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具有典型的鼕暖夏涼的亞熱帶氣候環境。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中國第一海上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竜洞等衆多海上奇觀。大陳島景觀奇絶、海産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適遊客“遊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閑、娛樂、垂釣的好去處。
  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大陳島歷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爭遺址是一江山戰役古戰場的歷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鬍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大陳島島礁四周棲息着衆多的石斑魚、黑鯛、梭子蟹、七星鰻、虎頭魚等享譽海內外的魚類生物種群,是浙江省第二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黃魚、鱸魚、真鯛等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推薦景點
  中國第一海上盆景——甲午岩
  甲午岩由兩塊巨大的礁石組成。長各為15米,寬為11米,最高點海拔35米。岩層垂直如削,有如神斧劈成的兩塊巨屏,造型雄奇,故有“中國第一海上盆景”之稱。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觀甲午岩,感受不同。隔岸觀甲午岩風光,衹見巨礁拔海而立牞立前則如臨深淵,海水摔岩回蕩,使人膽戰心驚;從側面望甲午岩,恰如起航的帆牞因而得名“甲午岩”。國民黨占據時期,甲午岩海岸為炮兵陣地,戰壕交叉,現遺跡猶存。
  甲午岩南面的大、小浦,有四、五十戶人傢,捕魚為生,依山傍海壘石為居,風俗淳厚,潮漲潮落,魚船揚帆出海或捕魚歸來,海鷗薄霧,富有漁村特色。鄰近的元寶山有歐共體合作建造的三座風機,是我國海島風力發電的研究基地。巨大的風機高聳空中成為大陳島的一大景觀,面海一側有緑草、黑鬆、山下碧海無際,點點風帆,景色如詩如畫。
  飛虎崖
  飛虎崖位於大陳島的南部,鄰近甲午岩,面朝東海,景色獨特,地理位置險峻。其岩石在海水長期侵蝕作用下,形成一個大峽𠔌,它的最寬處約10米,深約20米,長約150米,兩岸懸崖峭壁,下面波濤澎湃。其一側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崖頂處有一群小石塊,極似一傢三口,丈夫抱着孩子望着疲憊的妻子;另一側為較平坦的海蝕礁,站在此處可遠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覽甲午岩,觀遠處的扁擔島等等。一旁是觀日出的好地塊,人稱“觀日亭”。
  漁師廟位於下大陳氣象站下,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曾先後在此歇宿。1955年震驚中外的劫持大陳島全島居民去臺灣事件,就是蔣經國坐鎮此地,一手部署策劃的。漁師廟依山傍海,崖下濤聲澎湃,廟內危樓靜寂,為大陳十景之一(危廟濤聲)。以漁師文化為代表的宗教文化對漁民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輔射力,現廟內多有漁民上香供奉,以求保佑出海平安、捕撈豐收,香火甚旺。
  浪通門
  位下大陳島東北角,屬大陳島強風浪區,本島山體與對面屏風山構成喇叭形態勢。中間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將屏風山與本島聯接起來,立於防波堤上,東側長浪滾滾,北側屏風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筆揮就的山海圖。大堤於1987年即遭臺風嚴重損毀,97年11號臺風襲擊時,這裏的巨浪高達36米,經專傢勘測證實,創世界之最。浪通門即以海流湍急,海浪洶涌而得名。
  帽羽沙石灘
  位於上大陳北端帽後山與本島的頸狀聯接處,由洋流輸送的礫石,形成一百米長的天然堤壩。堤兩側均為礫灘,東側灘長約200米,西側約300米,低潮時出露灘面寬40-50米。
  礫石一般大如卵,小如彈丸,以灰色、灰黃為主,間具紅色、棕色等,經過海浪千百年的衝洗,渾圓光潔,堆積成弧形的灰黃色礫石灘牞就像鑲嵌着寶石的美麗帽沿,此灘也因此而得名。
  大陳島青年墾荒紀念碑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一舉攻剋了一江山島。駐守在大陳島的國民黨部隊撤離大陳時,把島上14000餘居民全部帶往臺灣,並將所有物資設施一概焚毀,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大陳慘案”。
  島上一片狼藉、滿目荒蕪。1956年1月,團中央書記鬍耀邦視察溫州牞浙江省委領導將大陳居民東遷的情況嚮鬍書記作了匯報,鬍耀邦書記當即指示組建青年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至1960年共有五批447名墾荒隊員上島。他們與當地軍民一起進行了艱苦卓絶的拓荒創業,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睏難,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大陳島,為大陳島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為了紀念447名墾荒隊員在大陳島上團结奮鬥,艱苦創業的光輝歷史。1998年中共大陳鎮委、共青團椒江區委决定在此建立“大陳島青年墾荒紀念碑”。紀念碑高16米,碑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紀念碑背面為鬍耀邦同志手跡,以此教育年輕一代,讓艱苦創業精神代代相傳,共同建設我們的美好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