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遼寧 >大連 >大連市區 > 大連自然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連自然博物館聯繫方式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
  電話:(0411)8469129084661108
  郵編:116023
  大連自然博物館投訴電話大連市旅遊投訴電話:0411-84339970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連自然博物館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大連自然博物館門票價格成人30元學生10元(憑學生證)
  大連自然博物館節慶活動大連的地方節慶活動豐富多彩,旅遊大連,若恰逢此類節慶,必有雙倍驚喜,雙倍收穫。
  大連煙花爆竹迎春會農歷正月初二到初八
  節日活動豐富多采,有彩燈冰雕匯展、煙花焰火表演、風味美食品嚐、花卉奇石展銷、趣味遊樂絶活絶技、雜技麯藝等,倍受中外來賓和大連市民的歡迎。
  大連賞槐會5月下旬
  大連素有“東方槐城”之美譽,每年五月槐花盛開,滿城飄香,美麗的濱城而更絢麗多姿。一年一度的賞槐會就在這最美的季節裏舉行。每年的賞槐會都是人山人海,令人矚目。遊人可賞槐看花領略槐鄉風韻、重溫童年放風箏的樂趣。賞槐會前一般都將舉行中國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大連啤酒節8月
  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大連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國際啤酒節每年夏季8月在星海廣場舉行。啤酒節包括啤酒廠商搭臺展示、啤酒迪斯科廣場、啤酒文化展、啤酒競飲大賽、攝影比賽等主要活動內容,啤酒行業峰會、啤酒知識大賽等項活動。
  大連國際服裝節9月上旬
  “吃在廣州,玩在上海,穿在大連”。改革開放以後流行“北京人什麽都敢講,大連人什麽都敢穿”的諺語,充分說明了服裝是大連最靚麗的名片之一。創始於1988年的大連國際服裝節被外國友人戲稱為“大連的狂歡節”,是集經貿、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國際性經濟文化盛會,屆時名人、要人、名模、歌星、影星雲集,世界藝術精英登臺獻藝,熱鬧異常。您可購入場券自由參加,結識名流、領略藝術真諦,甚至嘗試參與商貿。
  大連國際馬拉鬆賽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
  田徑和足球一樣,是大連人喜愛的體育活動,大連是中國著名的“田徑之鄉”,多位世界冠軍在此誕生。自1987年開始,每年10月最後的一個星期日舉辦的大連國際馬拉鬆賽,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國外馬拉鬆賽好手參加,成為大連體育旅遊的一個代表項目。1997年,經國際田聯認可,大連國際馬拉鬆賽已正式成為國際賽會。大連自然博物館開放時間9:00-16:00大連自然博物館最佳旅遊時間舉世聞名的避暑旅遊勝地——大連,屬於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是東北地區最溫暖的地方。年平均氣溫10℃左右,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日最高氣溫超過30℃的天數衹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氣溫-5℃,極端最低氣溫可達-21℃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於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於日雨。
  大連旅遊的旺季從每年5月下旬的賞槐會和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始,一直到9月上旬的國際服裝節結束。這期間,大連幾乎被遊人趟平了。9月過後的大半年裏,海水涼了,人潮淡了,而大連的美麗並沒有隨天氣和人氣而淡去。遊人走了,遊魚便回來了,9-10月份是海邊垂釣的佳期。再冷一點,冰峪溝的冰燈會開了,或到金石灘的狩獵場去狩獵,也不失為淡季遊大連的餘興節目。大連自然博物館交通圖大連自然博物館特別提醒1、大連當地飯菜偏鹹,口味清淡的朋友可以和廚師講一下。
  2、大連沒有陳醋,衹有白醋,吃慣陳醋的遊客可自備。
  3、大連沒有路邊的早餐點,起早遊玩最好吃好再上路,否則衹有餓肚子了,不過晚上吃的地方很多。大連自然博物館美食大連人大多是山東人的後裔,因此大連菜也屬於魯菜係,以海鮮為主要原料,兼蓄中外之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大連的名菜有“紅烤全蝦”、“清蒸珍殼燈籠鮑魚”、“通天海參”、“八仙(鮮)過海”、“珍珠海膽”、“清蒸扇貝”、“清蒸加吉魚”、“五彩雪花扇貝”、“燈籠海參”、“彩蝶蝦”、“魷魚戲竜蠃”、“群鴨抱海參”、“海蠃大蝦”、“原殼鮑魚”等。
  到大連不吃海鮮,實為一大憾事。當地人吃海鮮都在小九州,如果想吃海鮮最好別在7-8月來,這時大連封海,基本沒有新鮮的海産品。
  如果吃不慣海鮮,可以到站前廣場的燒烤一條街,那裏有許多燒烤,口味不錯,大連的特色鐵板烤魷魚,可是全國有名的,燒烤店通常營業到半夜,是個聚會的好地方。
  大連自然博物館住宿大連的賓館酒店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均在國內保持先進地位。既有接待國賓團隊的理想下榻之處,也擁有能滿足富商巨賈至普通遊客不同需求的各類檔次的賓館、酒店、旅館。無論您偏好如何,總可在此找到滿意住宿之處。
  富麗華素有“藝術宮殿”美稱,香格裏拉國際佳餚薈萃,二者同為大連五星級酒店中的“老大”;國際、九州以服務至誠入微折服天下,同為四星級賓館中的佼佼者;大連賓館、華日大酒店、仲夏客捨等也頗有名氣,兼具住宿、餐飲、會議和娛樂多功能,是三星級飯店的優秀代表。以上均可作為商務、旅遊、觀光客首選下榻之處,衹是均價格不菲,非淡季每晚起碼需150至500元人民幣不等。
  好在大連尚有許多普通飯店、酒店,更有無數旅館、招待所可供選擇,非淡季價格一般僅在40-150元人民幣不等,並且服務亦很周到,十分實惠,是背包族遊客的佳選。當然,周邊村鎮的農傢、漁傢價格自然更是便宜,趕海歸來吃上一頓漁傢風味,倒在通鋪大炕上,通體舒服,每人每天僅15元左右。
  大連的青年旅捨:
  大連海韻國際青年旅捨
  地址:大連中山區667號104艦(在老虎灘)
  45元/床位/2人間,30元/床位/3人間,25元/床位/6人間。
  大連華南國際青年旅捨
  地址:西崗區迎春路1號
  50元/床位/3、4人間。大連自然博物館購物在大連購物,您應首先着眼於富有濃郁“大連味兒”的海鮮、水果、工藝品及服裝飾品。主要特産有:海參、海帶、鮑魚、對蝦、扇貝、香蠃、紅蝦酥心糖等海味産品,紅玉蘋果、黃金桃、大連櫻桃等水果及玻璃製品、綉品、貝雕畫等工藝品。
  大連有四大商業中心:青泥窪橋、天津街步行購物一條街、人民路和西安路。既有秋林、友誼、百盛等著名商城、購物中心,又有沃爾瑪、傢樂福等大型超市,愛逛街的遊客一定可以得到滿足。
  喜歡買衣服的遊客一定要在九月來,你可能有機會買到許多在國際服裝節上展示的服裝。大連自然博物館交通乘801、523路可直達博物館終點站、乘23、28、202、406、901路到黑石礁站下車,南行即可到達。大連自然博物館玩法參觀自然博物館內地球、恐竜、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等11個展廳。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本侵占東北以後,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於1907年創辦的“地質調查所”。1923年調查所大量收集東北各地自然標本和資料後,增設了陳列室,主要展示岩礦和部分古生物標本,並註明標本的産地、藏量、開採價值和用途等,衹供日本少數上層人物觀賞研究。
  
  1926年,由於展示的標本種類增多,陳列內容增加,收集標本的地域不斷擴大,涵蓋了東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種資源,將陳列室改為“滿蒙物質參考館”,同年正式對外開放。
  1928年“滿蒙物質參考館”在原建築的兩翼和後部擴建2000平方米,又進一步將歷年從我國東北、蒙古、西伯利亞、歐美等地搜集的岩礦標本以及農業、畜牧業、林業、水産業的實物標本和圖文資料匯集起來,於同年11月份成立了供科學研究和觀賞的“滿蒙資源館”。
  1932年在展示原有資源標本外,還增加了東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陳列內容,並將館名改為“滿洲資源館”。
  1945年大連解放後,8月23日由中國長春鐵路公司接管本館,易名為“東北地方志博物館”中長鐵路科研所委托蘇聯地質專傢葉果洛夫擔任館長,並對原有的陳列進行修整。
  1950年11月份,中長鐵路局將本館移交給大連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時將館名改為“東北資源館”充實調整了陳列內容,主要展覽我國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建國後的新成就,成為嚮廣大人民群衆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
  義教育和普及科學知識的文化陣地。
  1959年,在慶祝抗戰勝利14周年紀念日這天,正式定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並請當時擔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名。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建築,是1898年沙俄統治時期修建的市政廳大樓。該建築是一幢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古建築,是大連市初建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之一,1997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建築。
  1995年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保護自然文化遺産,市委、市政府决定移址建新館。1998年10月,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新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黑石礁海濱,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三面環海,礁石環繞。新館建築為典型的現代歐式風格,藍色的屋頂與碧海、藍天、白雲相互輝映,景色怡人。館內現收藏各種動植物、古生物及岩礦標本10萬餘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標本是我館的突出特色。館內現開設地球、恐竜、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等11個展廳。展廳內的觸摸式多媒體計算機、大屏幕彩電以及中央空調、樓宇自控、保安監控等高科技硬件設備,給觀衆創造了一個方便舒適的欣賞環境。另外,還有供觀衆休息、觀海的休息廳,供學術研討等文化主題活動的多功能廳,以及商店、餐飲等服務設施。大連自然博物館正以嶄新的面貌熱情歡迎來自國內外的各界朋友。
博物館簡介
  大連自然博物館是中國自然歷史性博物館。分為舊館和新館。舊館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陳列面積2470平方米。館捨為俄式建築,建於1900年以前,原是沙俄帝國侵占大連時的市政廳,1925年 3月擴建為滿蒙物資參考館,1926年改名為滿蒙資源館,1931年末更名為滿洲資源館。1945年歸屬中長鐵路大連分局,定名為東北資源館。1950年由大連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1959年改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1995年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保護自然文化遺産,市委、市政府决定移址建新館。1998年10月,新館建成並對外開放。
發展歷史
  舊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建築,是1898年沙俄統治時期修建的市政廳大樓。該建築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勝利橋北,是一幢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古建築,是大連市初建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之一,1997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建築。
  1907年,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日本侵占東北以後,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辦的“地質調查所”。
  1923年調查所大量收集東北各地自然標本和資料後,增設了陳列室,主要展示岩礦和部分古生物標本,並註明標本的産地、藏量、開採價值和用途等,衹供日本少數上層人物觀賞研究。
  1926年,由於展示的標本種類增多,陳列內容增加,收集標本的地域不斷擴大,涵蓋了東北及蒙古等地的多種資源,將陳列室改為“滿蒙物質參考館”,同年正式對外開放。
  1928年“滿蒙物質參考館”在原建築的兩翼和後部擴建2000平方米,又進一步將歷年從我國東北、蒙古、西伯利亞、歐美等地搜集的岩礦標本以及農業、畜牧業、林業、水産業的實物標本和圖文資料匯集起來,於同年11月份成立了供科學研究和觀賞的“滿蒙資源館”。
  1932年在展示原有資源標本外,還增加了東北、蒙古等地的民俗陳列內容,並將館名改為“滿洲資源館”。
  1945年大連解放後,8月23日由中國長春鐵路公司接管本館,易名為“東北地方志博物館”中長鐵路科研所委托蘇聯地質專傢葉果洛夫擔任館長, 並對原有的陳列進行修整。
  1950年11月份,中長鐵路局將本館移交給大連市人民政府文教局管理,同時將館名改為“東北資源館”充實調整了陳列內容,主要展覽我國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和建國後的新成就,成為嚮廣大人民群衆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普及科學知識的文化陣地。
  1959年,在慶祝抗戰勝利14周年紀念日這天,正式定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並請當時擔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名。
  新館
  大連自然博物館新館 新館坐落於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西村街40號(星海公園西側),地處風景秀麗的黑石礁海濱,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展覽面積1萬平方米,三面環海,礁石環繞。新館建築為典型的現代歐式風格,藍色的屋頂與碧海、藍天、白雲相互輝映,景色怡人。館內現收藏各種動植物、古生物及岩礦標本20萬餘件,其中大型海洋哺乳動物標本是該館的突出特色。館內現開設地球、恐竜、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等12個展廳。展廳內的觸摸式多媒體計算機、大屏幕彩電以及中央空調、樓宇自控、保安監控等高科技硬件設備,給觀衆創造了一個方便舒適的欣賞環境。另外,還有供觀衆休息、觀海的休息廳,供學術研討等文化主題活動的多功能廳,以及商店、餐飲等服務設施。
博物館館藏
  大連自然博物館有各種標本近20萬件,珍貴標本6千餘件,一級藏品264件。館藏特點是海洋生物標本和“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其中海獸標本20餘種,其種類和數量在國內自然史博物館中是最多的,其中大型鯨類、儒艮、白鰭豚、大熊貓、金絲猴、針鼴、鴨嘴獸、朱䴉、極樂鳥、蜂鳥及最早的食蟲類遠藤獸化石等,均為世界珍貴標本。黑露脊鯨體長17.1米,體重66.7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黑露脊鯨外形標本。長須鯨體長18.4米,體重 34.7 噸,是中國目前唯一的長須鯨外形標本。古蓮子被埋藏距今約821~1251年,經過培育仍可發芽開花。該館還保存着成套的臺灣省昆蟲和大量的世界昆蟲標本及德國、日本、朝鮮、蘇聯等國的岩礦標本。其中朝鮮半島的正長石晶族,其晶簇之大,晶形之美,為國內外罕見。“熱河生物群”化石標本在國內是種類最多最有特點的,其中一窩鸚鵡嘴竜化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的、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驚世界的國寶級化石標本,其研究成果論文已發表在《Nature》(2004年9月431期)上。
  該館基本陳列分為海洋生物、地質礦産、生命的起源與人類的出現、動物和植物5大部分,共陳列標本4853件。其中黃海、渤海海洋生物陳列突出了地方特色。大型鯨類標本陳列,國內居首,國外也屈指可數。該館還經常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如:《中國毛人圖片展覽》、《優生、優育、優教育》、《法國性的自然史展覽》、《世界昆蟲展》、《南極展》、《南海展》等。
  該館參與了省市和全國的動物志、植物志等書籍的編寫工作。《中國毛人》一書獲1983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奬;《蛇島考察》1978年省重大科技成果奬。
  該館還常與國外進行學術交流。1984年9月,日本北九州市自然史博物館應邀到該館展出了《世界的昆蟲》。1986年8月,該館應邀到日本北九州市、午鶴市展出了《東北的鳥獸》。
  大連自然博物館館內現開設地球、恐竜、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遼西古生物化石等12個展廳。走進序廳,一幅長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將“自然與人”藝術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壯觀;恐竜展廳內40米長的巨幅半景畫和栩栩如生的恐竜生態模型,演示了恐竜産生、發展、滅亡的全過程,觀衆可直觀地瞭解恐竜及其生活環境;十分珍稀精美的遼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嚮人們講述着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神奇故事,使我們對生命的進化産生無限遐想和對未來的深思;在物種多樣性展廳內,觀衆衹需按下按鈕就可以聽到來自自然界近30種鳥類的鳴叫;走進東北森林動物展廳,猶如進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種動物集聚在你的身邊,使人不禁發出要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感嘆;觸摸式多媒體電腦、大屏幕彩電,以及中央空調、樓宇自控、保安監控、數碼自動講解係統等高科技硬件設備,給觀衆創造了一個方便、舒適的參觀環境,此外還有供學述研討等文化活動的多功能廳,供觀衆休息、觀景的休息廳,以及購物、飲食等服務設施。
合作研究
  * 博物館與美國新澤西州立博物館建立館際交流合作夥伴關係
  * 博物館與新澤西州立博物館進行交流合作
  * 博物館與美國落杉磯自然史博物館進行合作研究
  * 博物館與美國博物館進行古生物化石合作研究
各類展廳
  地球展廳肯尼斯·貝林展廳
  非洲,廣袤而神秘。在人類已經占據了地球上絶大多數適合生命生存的空間的今天,非洲還有未經人類侵擾的森林、濕地、草原……;有充滿靈性的最蓬勃的生命;有自然世界為生存而不斷上演的一幕幕精彩絶倫的“戲劇”……。 “肯尼斯·貝林展廳”將非洲最真實、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態呈現給觀衆。
  巨鯨展廳
  巨鯨展廳的展示主題是“海洋巨獸”。巨鯨是地球上現生的最大動物。幾個世紀以來,由於世界各地沿海國傢的大規模捕殺活動,使巨鯨的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其種群數量正在銳減,有的鯨類數量已到了難以恢復的境地,甚至面臨滅絶的危險。體型碩大的巨鯨令人驚奇且着迷,人們一生中很難有機會親眼見到這些龐然大物。本展廳展示了我館收藏的部分巨鯨外形和骨骼標本,有重達66.7噸的黑露脊鯨、52噸重的抹香鯨和34.7噸重的長須鯨等,這些館藏標本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館都難得一見。
  恐竜展廳 
  在距今二億二千五百萬年至六千五百萬年間,地球上曾居住過一群奇特的生物- -恐竜。恐竜是什麽?它們是怎樣誕生,成長與死亡的?有着什麽樣的生活習性?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沿着恐竜走過的足跡,去探索恐竜的秘密。
  東北森林動物展廳
  東北是中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裏分佈着針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等。在這片茂密的森林裏生活着無數美麗可愛的野生動物,它們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和習性。有威風凜凜的森林之王--東北虎;外表憨厚,甚至有些愚笨,實則身手不凡的黑熊、棕熊;個性殘忍,然而卻極富母愛的狼;每種動物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東北森林這片土地上頑強地生存着。
  濕地展廳
  濕地孕育了繽紛的動植物、微生物世界:水面上細小的浮萍,水中的水草,水底的微生物,岸邊生長的蘆葦與成行的樹木……許多世紀以來,人類不斷地從濕地獲取大量食物、水、木材等。同時也不斷地在濕地上進行圍墾、污染、酷捕、濫獵,過度開發和不合理的利用,嚴重破壞了濕地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濕地同其地任何大自然的恩賜一樣,都不是人類所應獨享的和取之不盡的資源,人類的生存和其它生物息息相關,應該成為同舟共濟的夥伴,衹有人和植物、動物共存互利,濕地纔會永遠不斷地承載着水草、樹木、魚蝦、鳥兒和獸類,纔會不斷地發揮其功能。
  濕地展廳通過五個開放式景觀:“獨特的紅樹林濕地”、“青藏高原濕地”、“鶴鄉——紮竜濕地”、“紅色海岸——雙臺河口濕地”、“鳥類遷徙的通道——老鐵山”及有關濕地知識的介紹,嚮觀衆描繪了一幅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圖。
  地球展廳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傢園。地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奉獻了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資源,而人類在創造高度文明的同時,卻污染了環境,破壞了地球,並給自己的生存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威脅。人類衹有一個地球,人類的命運與地球息息相關。因此,瞭解,認識和保護地球傢園已成為當今全人類共同責任和義務。
  物種多樣性展廳
  生命世界,物種萬千,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嚮高級,一種覆滅,一種勃興,都為宇宙匆匆過客。現在生物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在喪失。任何物種一旦滅絶,人類將永遠失去這種對後代可能是最寶貴的資源。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及其依賴的青山緑水,藍天沃野,乃是人類當務之急。
  軟骨魚類展廳 
  鯊、鰩和銀鮫是軟骨魚。鯊在軟骨魚中是個體較大的,有些鯊兇猛無比稱霸海洋。它們體內無鰾、身體較重,但大多數的體形和鰭經過演化後都能減少水的阻力或增強遊泳能力。
  巨鯨展廳遼西化石展廳
  中國遼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出産於這裏的中生代"熱河生物群"動、植物化石,更是舉世罕見,天下無雙,它涵蓋了中生代幾乎所有的陸相生物門類,是一部解讀生命歷史的百科全書,尤其是哺乳類、古鳥類、帶毛恐竜、蛙類和被子植物化石等,是打開生物進化史上許多懸而未决問題之門的金鑰匙,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堪稱國之瑰寶。
  人與自然展廳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展覽是以“自然與人”為主題進行設計的。當觀衆步入館內的陳列大廳時,首先躍入眼前的是由肯尼斯·貝林先生於2003年捐贈的非洲象,肩高3.0米,體長約5.1米,尾長1.5米,體重約6000公斤。後面是一幅長22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他們將“自然與人”藝術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而壯觀,充分體現了濱城特色和陳列展示主題。
  海洋無脊椎展廳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遼闊的海洋孕育了種類繁多,形態萬千,絢麗多彩的海洋生物。海藻,海貝,蝦蟹,棘皮動物……它們和人類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關。
  中國是海洋大國,藍色的國土是我們美好的傢園。21世紀是海洋世紀,讓我們更好的認識、保護、開發、改造海洋,使更多的海洋生物為人類造福。
  硬骨魚類展廳 
  硬骨魚是魚類中最大一類群,現存2萬多種,幾乎占脊椎動物總數的一半。它們的骨骼為硬骨,有一對鰓孔,大多數硬骨魚有鰾,可以控製在水中的沉浮,體形適合在水中自如遊動。
  海洋哺乳動物展廳 
  海洋哺乳動物展廳的陳列主題是“海獸奧秘”。海洋哺乳動物指哺乳類中適於海棲的特殊類群,簡稱海獸。一般包括鯨類、海牛類、鰭腳類、海獺及北極熊。從本展廳中觀衆可以瞭解海獸的歷史、導致海獸種群瀕臨滅絶的原因以及有效的保護措施。這裏展示了許多珍貴的標本,有虎鯨、白暨豚、儒艮等,觀衆還可以聽到鯨的聲音以及演示鯨的回聲定位的裝置。
博物館獲奬
  1 文明單位 中共大連市委員會 大連市人民政府 2006.3
  2 大連自然博物館被評為2005年度大連市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大連市環境保護局 2006.2.28
  3 2005年大連市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一等奬(熱河生物群化石研究項目) 大連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4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05年11月21日
  5 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05.11
  6 優秀科普教育基地 大連市科學技術局 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 2005年5月
  7 環境教育基地(大連市首屆環境教育基地) 大連市環境保護局 2004年6月
  8 2003年大連市旅遊工作先進單位 大連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 ?
  9 2002年度大連市旅遊工作先進單位 大連市旅遊工作領導小組 2003年2月
  10 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 2002.12
  11 扶殘助殘摯愛情深 大連市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 2002. 2
  12 大連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奬一等奬(陳列二期工程) 大連市人民政府 2001年12月
  13 在2000~2001年度“大連市青少年緑色承諾行動”中,成績突出,被評為先進集體 “大連市青少年緑色承諾行動”指導委員會 2001年6月
  14 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最佳新技術、新材料運用奬 國傢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 2001年6月
  15 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奬 國傢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報社 2001年6月
  16 大連市科普教育基地 大連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17 大連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杯) 大連市科學技術協會 2001年5月
  18 在2000年旅遊促銷工作中成績顯著被評為旅遊促銷先進單位 大連市人民政府 2001年2月23日
  19 大連市”張裕杯”首屆十佳環保景點評選獲奬單位 大連市環境保護局 2000年6月
  20 遼寧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省科協、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 2000年5月
  21 大連自然博物館:在鼕季旅遊購物到大連活動中,獲先進單位稱號 大連市人民政府 1999年3月
  22 授予:大連自然博物館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 1997年5月
百科辭典
  Dalian Ziran Bowuguan
  大連自然博物館
  Dali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中國自然歷史性博物館。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勝利橋北。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陳列面積2470平方米。館捨為俄式建築,建於1900年以前,原是沙俄帝國侵占大連時的市政廳,1925年 3月擴建為滿蒙物資參考館,1926年改名為滿蒙資源館,1931年末更名為滿洲資源館。1945年歸屬中長鐵路大連分局,定名為東北資源館。1950年由大連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1959年改名為大連自然博物館
    該館有藏品 5萬多件,一級藏品 264件。其中大型鯨類、儒艮、白鰭豚、大熊貓、金絲猴、針鼴、鴨嘴獸、朱□、極樂鳥、蜂鳥及最早的食蟲類遠藤獸化石等,均為世界珍貴標本。黑露脊鯨體長 17.1米,體重 66.7噸,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黑露脊鯨外形標本。長須鯨體長18.4米,體重 34.7 噸,是中國目前唯一的長須鯨外形標本。古蓮子被埋藏距今約 821~1251年,經過培育仍可發芽開花。該館還保存着成套的臺灣省昆蟲和大量的世界昆蟲標本及德國、日本、朝鮮、蘇聯等國的岩礦標本。其中朝鮮半島的正長石晶族,其晶簇之大,晶形之美,為國內外罕見。
    該館基本陳列分為海洋生物、地質礦産、生命的起源與人類的出現、動物和植物5大部分,共陳列標本4853件。其中黃海、渤海海洋生物陳列突出了地方特色。大型鯨類標本陳列,國內居首,國外也屈指可數。該館還經常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如:《中國毛人圖片展覽》、《優生、優育、優教育》、《法國性的自然史展覽》、《世界昆蟲展》、《南極展》、《南海展》等。
     中國最長的長須鯨外形標本
    該館參與了省市和全國的動物志、植物志等書籍的編寫工作。《中國毛人》一書獲1983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奬;《蛇島考察》1978年省重大科技成果奬。
    該館還常與國外進行學術交流。1984年9月,日本北九州市自然史博物館應邀到該館展出了《世界的昆蟲》。1986年 8月,該館應邀到日本北九州市、午鶴市展出了《東北的鳥獸》。
    該館每年接待觀衆約50萬人次。
     (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