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院校 : 中國 >遼寧 >大連 >大連市區 > 大連交通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連交通大學投訴電話大連市旅遊投訴電話:0411-84339970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連交通大學座落在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創建於1956年,原隸屬於鐵道部,2000年2月劃轉為遼寧省政府管理,實施“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是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經過近五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奠定了一所高水平大學進一步建設與發展的良好基礎,成為一所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和較高的辦學水平的普通高等學府。
  學科狀況:學校現設有16個院(係、部),38個本科專業(其中有7個國傢管理專業,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具有第二學士學位授予權),涉及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4個門類。擁有2個博士點,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覆蓋10個一級學科),7個工程碩士領域,2個高校教師碩士專業,3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辦學體係和規模:作為國務院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權單位,目前學校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為先導,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中外合作辦學、留學生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繼續教育的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辦學體係;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日製在校本專科生13623人、全日製在校研究生702人、專業學位碩士生206人、外國留學生219人、成人教育5084人;2004年,創建了遼寧省示範性軟件學院,已初步形成規模和特色。學校還根據發展需要,創辦了中外合作辦學的ien國際學院、中日友好大連人才培訓中心和獨立辦學性質的信息工程學院。此外,學校還是國務院批準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高等學校教師碩士學位、在職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鐵道部繼續教育東北基地和國傢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大連)基地。
  教學科研:學校把“加強基礎,拓寬專業,註重創新,發展個性,健全人格,重視能力,提高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基礎理論強、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人才培養規格,創立了雙專業、二學位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國外聯合培養的國際型人才培養模式,註重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積極倡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在機車車輛cad/cam、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檢修裝備、材料設計、焊接工程、精細陶瓷、連續擠壓及包覆技術、齒輪傳動、先進製造技術、現場總綫技術、環境保護工程等20多個科研方向形成了較強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近五年來,科研項目和經費逐年增長,16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級奬勵,獲得專利40項;被sci、ei、istp檢索的論文124篇(2001-2004年)。以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究成果為依托創建了大連瑞爾高科技産業公司。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369人,其中專任教師715人,占教職員工總數52%;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2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480人,占教師總數的67.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10%。國傢、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7人,省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0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1人。
  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傢的二十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2004年共有來自9個國傢的34名外籍專傢和教師在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學校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已接納過近10個國傢和地區的15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為推進國際化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
  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學校通過購置、合作等形式極大地擴充了教育資源。學校主要分為兩個校區即沙河口校區、旅順口校區,校捨建築總面積36.8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9491萬元。近年新建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圖書館,建築面積22780平方米,館藏圖書80多萬册,電子圖書3萬册。完成了建築面積為23081平方米的新實驗館和旅順口校區軟件學院81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學生公寓、it科技園建設工程,改建了研究生樓、中長街ien國際學院教學樓。擁有1000m主幹、100m到桌面的校園網網絡係統、教育技術中心、多媒體教室、外語教學實驗中心等機構和設施,給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先進高效的信息和技術環境,也使學校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嚮更高水平發展成為可能。
No. 2
  [英]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大連交通大學簡介
  大連交通大學坐落在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大連。創建於1956年,原隸屬於鐵道部,2000年2月劃轉為遼寧省政府管理,實施“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製。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是東北地區惟一一所以軌道交通為特色的高等學校。經過近五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奠定了一所高水平大學進一步建設與發展的良好基礎,成為一所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力和較高的辦學水平的普通高等學府。
  學科狀況:學校現設有16個教學單位,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點,19個碩士點,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法學4個學科門類及11個一級學科。還有7個工程碩士領域,2個高校教師碩士專業。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省一級重點學科,覆蓋了7個二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高水平重點學科層次的立項建設學科。40個本科專業中有7個國傢管理專業,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具有第二學士學位授予權,共涉及工學、管理學、理學、文學、經濟學和法學等6個門類。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為國傢第一類特色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專業是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示範性專業,車輛工程為遼寧省緊缺本科人才培養基地。
  辦學體係和規模:作為國務院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權單位,目前學校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為先導,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中外合作辦學、留學生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繼續教育的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辦學體係;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日製在校本專科生13623人、全日製在校研究生702人、專業學位碩士生206人、外國留學生219人、成人教育5084人; 2004年,創建了遼寧省示範性軟件學院,已初步形成規模和特色。學校還根據發展需要,創辦了中外合作辦學的IEN國際學院、中日友好大連人才培訓中心和獨立辦學性質的信息工程學院。此外,學校還是國務院批準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高等學校教師碩士學位、在職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是鐵道部繼續教育東北基地和國傢軟件人才國際培訓(大連)基地。
  教學科研:學校把“加強基礎,拓寬專業,註重創新,發展個性,健全人格,重視能力,提高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培養“社會責任感強、基礎理論強、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人才培養規格,創立了雙專業、二學位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和與國外聯合培養的國際型人才培養模式,註重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積極倡導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在機車車輛CAD/CAM、城市軌道交通、機車車輛檢修裝備、材料設計、焊接工程、精細陶瓷、連續擠壓及包覆技術、齒輪傳動、先進製造技術、現場總綫技術、環境保護工程等20多個科研方向形成了較強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近五年來,科研項目和經費逐年增長,16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級奬勵,獲得專利40項;被SCI、EI、ISTP檢索的論文124篇(2001-2004年)。以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究成果為依托創建了大連瑞爾高科技産業公司。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369人,其中專任教師715人,占教職員工總數52%;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2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480人,占教師總數的67.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10%。國傢、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7人,省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0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1人。
  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傢的十一所高校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2004年共有來自9個國傢的34名外籍專傢和教師在校任教,2005年共有來自7個國傢的42名外籍專傢和教師在校任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學校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至2005年底,已接納過近4個國傢和地區的1500多名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為推進國際化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現有外國留學生210人。
  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學校通過購置、合作等形式極大地擴充了教育資源。學校主要分為兩個校區即沙河口校區、旅順口校區,校捨建築總面積36.8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9491萬元。近年新建了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圖書館,建築面積22780平方米,館藏圖書80多萬册,電子圖書3萬册。完成了建築面積為23081平方米的新實驗館和旅順口校區軟件學院81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學生公寓、IT科技園建設工程,改建了研究生樓、中長街IEN國際學院教學樓。擁有1000M主幹、100M到桌面的校園網網絡係統、教育技術中心、多媒體教室、外語教學實驗中心等機構和設施,給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先進高效的信息和技術環境,也使學校在信息化社會條件下嚮更高水平發展成為可能。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楊寶清 校長:葛繼平
  歷史沿革
  1956年1月建校,時為大連機車車輛製造學校
  1957年9月,改名為大連機器製造學校
  1958年7月,在大連機器製造學校基礎上,創建大連鐵道學院
  1961年1月,成為鐵道部直屬院校之一,由鐵道部直接領導
  1963年1月,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到學院視察,並題寫了“大連鐵道學院”校名
  1982年1月,大連鐵道學院為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院校
  1984年1月,大連鐵道學院成為全國第二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2年8月,中共中央委員、鐵道部部長李森茂來院題詞:“鐵路發展,教育為先”
  1996年9月,該院首屆留學生舉行開班典禮
  1998年6月,大連鐵道學院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0年2月,學院由鐵道部和遼寧省雙重領導、以鐵道部為主的領導體製,變更為遼寧省領導的單一領導體製
  2002年10月,大連鐵道學院軟件學院舉行了首屆新生開學典禮
  2004年5月,大連鐵道學院更名為大連交通大學
  2004年9月,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視察該校並題詞:“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努力實現大連交通大學新跨越。”
  2004年10,舉行旅順校區一期校捨落成典禮,軟件學院搬遷至旅順校區。
  2005年11月,大連交通大學與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現代軌道交通技術研究院。
  2006年4月,日本政府無償援助項目,由大連交通大學實施與運營的中日友好大連人才培訓中心正式落成。
  2006年8月,根據遼教函2006[288]號文件,原瀋陽鐵路局大連職工培訓中心並入大連交通大學,成立軌道交通技術學院。
  2006年10月,大連交通大學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7年8月,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準,大連交通大學成為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設立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周邊公交綫路
  正門:
  10、25、31、101、705、708、522、534路 交通大學站
  701、505路 沙區醫院站
  側門及宿舍區:
  10、25、33、37、523路 黃河橋站
  32路 西南橋站
  14路 熟食品交易中心站
相關詞
交通大學考研研究生院圖書館
包含詞
大連交通大學圖書館大連交通大學愛恩國際學院大連交通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大連交通大學軟件學院大連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連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大連交通大學研究生學院大連交通大學興科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國教育工會大連交通大學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