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維管植物 > 大花千裏光
目錄
No. 1
  種中文名: 大花千裏光
  種拉丁名: senecioambraceusturcz.
  種別名: 琥珀千裏光、千裏光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150cm。莖基部10一15cm為紫紅色,近無毛,基部葉倒卵狀長圓形,羽狀深裂或不裂,長5—12cm,寬2.5—5cm,裂片5—8對,有齒。中部葉羽狀分裂,裂片開展,先端微尖,上部葉漸小,羽狀深裂,近條形。上部多分枝或全部分枝,頭狀花序多數生於上部開展的花序枝上,總苞半球形,長10—20mm,直徑45mm左右,總苞片衹有一層,長短圓形,邊緣近膜質,舌狀花片12—15個,長約20mm,舌片黃色,呈矩圓形,管狀花多數。瘦果圓柱形,表面有微柔毛,冠毛比花柱稍短,均為金黃色(圖98)。
  地理分佈: 大花千裏光分佈於我國的東北、西北,內蒙古,在國外蒙古,鮮朝,原蘇聯(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也有分佈。
  生物生態特徵: 大花千裏光是二年生短軸根中生植物。在鬆遼平原,通常4月下旬越鼕苗返青開始生長,7月上旬開始孕蕾,7月中下旬開始開花,8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長達1個月之久,8月末結實,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30—40天。瘦果千粒重約0.76g,果實成熟後,苞片幹枯舒展,冠毛蓬鬆,微風下就可使果實傳布很遠。大花千裏光通常第一年種子落地,第二年雨季形成幼苗,越鼕後的植株開花結實後死亡。根據觀察,在草甸土或沙壤土的放牧地上,大花千裏光的主根入土深度約30cm左右,側根係較發達。大花千裏光喜光、喜濕潤,在土壤光照及水分條件良好的草甸土上生長最好,分枝多,有的每個植株可形成高達300個左右的頭狀花序,但大花千裏光也有較強的耐陰性和耐旱性,在榆樹蔬林、人工楊樹幼林的林下及林緣,生長良好,雖然植株分枝少,但比生長在草甸的大花千裏光植株高1倍,並能正常開花結實,在環境條件較差的固定沙梁上,尤其在多風幹旱的春季,甚至其他多種植物已呈枯黃季相時,大花千裏光卻仍能保持緑色,良好地完成生命周期,大花千裏光廣泛生長在田邊、路旁,林緣及村捨附近,也是雜類草草甸和羊草+雜類草群落的主要伴生種或次優勢種。
  飼用價值: 大花千裏光為中等飼用植物。在生長早期,牛、馬、羊及其他傢畜都比較喜食其葉及嫩枝,花後,莖體木質纖維化,大牲畜啃食其枝葉及花果,是一種很好的牧草。其化學成分見表98。根據分析,大花千裏光的蛋白質成分較高,花期時間長,纖維素含量高達35.63%,含脂肪高,加工粉碎後是傢畜鼕季的重要飼草。
包含詞
東北大花千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