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大紫
  品種來源:大紫(black tartarian)又名大葉子、大紅袍、大紅櫻桃。原産於俄羅斯,1890年引入山東煙臺,是目前我國的主栽品種之一。
  果實性狀:果實大型,平均單果重6.0剋,大果可達10剋。果形心髒形至寬心髒形,稍扁,縫合綫較明顯。果梗中長而較細,易與果實脫離,成熟時易落果。果皮初熟時淺紅或紅色,成熟後紫紅色或深紫紅色,有光澤。果皮薄,易剝離,不易裂果。果肉淺紅色至紅色,質地軟,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因成熟度和産地而異,一般12%~15%,品質中上。果核大,可食率90%。開花期晚,一般比那翁、雷尼晚5天左右,但果實發育期短,一般40天左右。在山東半島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在魯中南地區5月中旬成熟。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
  栽培習性:樹勢強健,幼樹期枝條較直立,結果後逐漸開張。萌芽率高,成枝力較強,枝條中短截後,一般抽生4~5個長枝。節間長,枝條細。樹冠大,不緊湊,樹冠內膛容易光禿。葉片為長卵圓形,特大,故有“大葉子”之稱。葉片較厚,葉面有皺,深緑色,葉緣鋸齒大而鈍,蜜腺體多為2個,較大,紫黑色。
  果實成熟早,外形美觀,品質較好,商品性高,又是優良的授粉品種。缺點是豐産性較差,果肉軟,耐貯運性差。該品種適合在早春升溫早、城市近郊及交
  通便利的地區適當發展。栽培中需註意不斷調整樹體結構,及時回縮復壯,防止內膛空虛而引起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