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 ,又稱福壽蠃[/url、雪蠃、南美蠃,英文名:apple snail,golden apple snail,amazonian snail 。屬軟體動物門、中腹足目 mesogastropoda、 瓶蠃科 ampullariidae、瓶蠃屬。 原産來馬遜河流域,1981年引入,現廣泛分佈於我國廣東、文本、福建、雲南、浙江等地,危害水稻,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植物,也是一些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
【鑒別特徵】貝殼較薄,卵圓形;淡緑橄欖色至黃褐色,光滑.殼頂尖,具5-6個增長迅速的蠃層.蠃旋部短圓錐形,體蠃層占殼高的5/6.縫合綫深.殼口闊且連續,高度占殼高的2/3;胼胝部薄,藍灰色.臍孔大而深.厴角質,卵圓形,具同心圓的生長綫.厴核近內唇軸緣.殼高8cm以上;殼徑7cm以上,最大殼徑可達15cm.
【生物學特性】喜棲於緩流河川及陰濕通氣的溝渠、溪河及水田等處。底棲性,雌雄異體。食性雜。有蟄伏和鼕眠習性。3月上旬開始交配,在近水的挺水植物莖上或岸壁上産卵,初産卵塊呈鮮豔的橙紅色,在空氣中卵漸成淺粉色。一隻雌性大瓶蠃通常一年産2400~8700個卵,孵化率可高達90%。其繁殖速度比亞洲稻田中當地近親快10倍左右。雖然是淡水蠃,但可以在幹旱季節埋藏在濕潤的泥中度過6~8個月。一旦發洪水或被灌溉時,它們又能再次活躍起來。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作為高蛋白食物最先被引入臺灣;1981年引入廣東,1984年前後,已在該省作為特種經濟動物廣為養殖,後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養殖。但由於養殖過度,口味不佳,市場並不好,而被大量遺棄或逃逸,並很快從農田擴散到天然濕地。大瓶蠃食量極大,並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也能颳食藻類,其排泄物能污染水體。其對水稻生産造成的損失顯然大大超過其作為美食的價值。除威脅入侵地的水生貝類、水生植物和破壞食物鏈構成外,大瓶蠃也是捲棘口吸蟲、廣州管圓綫蟲的中間宿主。
控製方法:重點抓好越鼕成蠃和第一代成蠃産卵盛期前的防治,壓低第二代的發生量,並及時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壞越鼕場所,減少鼕後殘蠃量,以及人工捕蠃摘卵、養鴨食蠃為主,輔之藥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