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大炮
目錄
dà pào dà pào
  ∶口徑大的火炮
No. 2
  乃架大炮擊城。——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No. 3
  ∶比喻好說大話或好發表激烈意見的人
比喻好發表激烈意見或喜歡發議論的人 Good analogy express strong opinions or comments of people like the hair
  比喻好發表激烈意見或喜歡發議論的人。 周立波 《諸葛亮會》:“他被 小劉 這大炮一轟,臉脹紅了。” 茅盾 《子夜》十二:“這人就是 黃奮 ,有名的‘大炮’。”
No. 5
  大礮:1.發擲石彈的武器。《資治通鑒·唐肅宗至德二載》:“賊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飛巨石,一發輒斃二十餘人。”《舊唐書·李光弼傳》作“強弩發石以擊之”。《明通鑒·熹宗天啓二年》:“乃用巨木為機關,轉索發礮,飛千鈞石擊之。又以大礮擊牛,牛返走,賊大敗去。”
No. 6
  古代一種爆炸性武器。《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時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裏外,所爇圍半畝已上。”
No. 7
  口徑大的火炮。 清 福格 《聽雨叢談·礮考》:“ 大清 天聰 五年造紅衣大礮。” 鄭觀應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藥。”
簡介
  大炮
  翻譯: 中文 »
  朝鮮語 大炮 대포
  中文 »
  英語 大炮 Artillery
  以發射火藥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藥,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製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工程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一般構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並使彈丸旋轉(滑膛炮的彈丸一般不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藥筒。現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動炮閂,有的采用自動炮閂。炮口製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發射時,裝在炮閂內的擊針撞擊炮彈底火,點燃發射藥。發射藥燃燒産生大量的燃氣(壓強一般約為3×105千帕),推動彈丸以極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嚮前運動。彈丸離開炮口瞬間獲得最大速度,爾後沿着一定的彈道飛嚮目標。燃氣推動彈丸嚮前運動的同時推動炮身後坐。
  炮架部由反後坐裝置、搖架、上架、高低機、方向機、平衡機、瞄準裝置、 下架、 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包括駐退機和復進機。駐退機用來消耗炮身後坐能量,使炮身後坐至一定距離而停止。復進機用來在炮身後坐時貯蓄能量,後坐終止時使炮身復進到原來的位置。在後坐運動中,由於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炮身傳到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少,約為燃氣作用於炮身軸嚮力(炮膛合力)的1/30至1/5。搖架是炮身後坐、 復進的導軌,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後坐裝置和搖架)的主體。搖架以其耳軸裝在上架上,藉高低機作垂直轉動。上架是回轉部分的主體,以基軸裝在下架上,藉方向機作水平轉動。高低機和方向機使炮身在高低和方向上轉動。高低機裝在搖架和上架之間,方向機裝在上架和下架之間。平衡機使火炮起落部分在搖架耳軸上保持平衡,使高低機操作輕便。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來根據火炮射擊諸元實施火炮瞄準。下架、大架和運動體,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大炮也常常被用於起外號,其實,起名叫大炮的人都比較胖,在班上很野蠻,所以叫大炮
分類
  火炮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用途分為地面壓製火炮、高射炮、反坦剋火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 其中地面壓製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傢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剋火炮包括反坦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榴彈炮和迫擊炮。加農炮彈道低伸,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高射炮、反坦剋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麯,炮身較短,初速較小,射角可達75°,用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麯,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藥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輓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綫膛炮和滑膛炮。
簡史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在12世紀30年代,宋代出現了以巨竹為筒的管形噴射火器──火槍;13世紀50年代,又出現了竹製管形射擊火器──突火槍。這種身管射擊火器的出現,對近代火炮的産生具有重要意義。
  滑膛火炮的産生和發展 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元代至順三年(1332)製造的青銅鑄炮,重6.94千克,長35.3釐米,炮口直徑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順三年二月吉日 綏邊討寇軍 第叁佰號馬山”等銘文。炮的尾部有兩個方孔,可裝耳軸。中國明朝政府設有“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僅在正德到嘉靖年間(1506~1566)製造的火炮就達數十種。“虎蹲炮”用鐵爪限製後坐,射擊時後坐不過五寸(約15.55釐米),能裝小鉛彈百個以上。“攻戎炮”裝在車上發射,便於騾馬輓曳,用鐵錨限製後坐。“無敵大將軍炮”重千斤(約596.82千克),裝在車上,能裝鐵子500個,擊寬二十餘丈(約62.2米)。“毒火飛炮”、 “飛摧炸炮”能發射爆炸彈。這種炮彈為鐵鑄空心體,內裝火藥及其他藥劑,並裝有將藥綫安放在竹管內的引信。發射時將彈丸裝入炮管,先點燃引信,後點燃炮管內發射藥,彈丸到達目標後爆炸。
  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16世紀前期,意大利數學家N.F.塔爾塔利亞發現炮彈在真空中以45°射角發射時射程最大的規律,為炮兵學的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16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口徑較小的青銅長管炮和熟鐵鍛成的長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種大口徑短管炮)。還采用了前車,便於快速行動和通過起伏地。16世紀末,出現了將子彈或金屬碎片裝在鐵筒內製成的霰彈,用於殺傷人馬。1600年前後,一些國傢開始用藥包式發射藥,提高了發射速度和射擊精度。17世紀,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彈道拋物綫理論和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對空氣阻力的研究,推動了火炮的發展。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位期間(1611~1632),采取減輕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標準化的辦法,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1697年,歐洲用裝滿火藥的管子代替點火孔內的散裝火藥,簡化了瞄準和裝填過程。17世紀末,歐洲大多數國傢使用了榴彈炮。
  18世紀中葉,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和法國炮兵總監 J.-B.V.de格裏博弗爾曾致力於提高火炮的機動性和推動火炮的標準化。英、法等國經多次試驗,統一了火炮口徑,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屬重量比例更為恰當;還出現了用來測定炮彈初速的彈道擺。19世紀初,英國采用了榴霰彈,並用空炸引信保證榴霰彈適時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綫膛炮的采用
  從火炮出現到19世紀中葉以前,火炮一般是滑膛前裝炮,發射實心球彈,部分火炮發射球形爆炸彈、霰彈和榴霰彈。最初的綫膛炮是直膛綫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前裝彈丸方便。這種火炮發射速度慢,射擊精度低,射程近。為了增大火炮射程,19世紀初歐洲許多國傢進行了綫膛炮的試驗。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製成了蠃旋綫膛炮,發射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蠃旋膛綫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綫膛炮出現的同時,炮閂得到改善,火炮實現了後裝,發射速度明顯提高。綫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結構上的一次重大變革,至今綫膛炮身還被廣泛使用。滑膛炮身則為迫擊炮等繼續使用。
反後坐裝置的創製
  19世紀末期前,炮身通過耳軸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剛性炮架。剛性炮架在火炮發射時受力大,火炮笨重,機動性差,發射時破壞瞄準,發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製。19世紀末期出現了反後坐裝置,炮身通過它與炮架相連接,這種火炮的炮架稱為彈性炮架。1897年,法國製造了裝有反後坐裝置(水壓氣體式駐退復進機)的75毫米野炮,後為各國所仿效。彈性炮架火炮發射時,因反後坐裝置的緩衝,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為減小,火炮重量得以減輕,發射時火炮不致移位,發射速度得到提高。彈性炮架的采用緩和了增大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火炮結構趨於完善,是火炮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19世紀末期,相繼采用纏絲炮身、筒緊炮身、強度較高的炮鋼和無煙火藥,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藥和復合引信,增大彈丸重量,提高了榴彈的破片殺傷力。20世紀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為6500米,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000米,150毫米榴彈炮射程為7000米,150毫米加農炮射程為10000米。 火炮還廣泛采用了周視瞄準鏡、測角器和引信裝定機。
專用火炮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對隱蔽目標和機槍陣地射擊,廣泛使用了迫擊炮和小口徑平射炮。 為了對付空中目標,廣泛使用了高射炮。 飛機上開始裝設航空機關炮。隨着坦剋的使用,出現坦剋炮。機械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現,對提高炮兵的機動性有重要的影響。騾馬輓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當時交戰國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徑火炮外,還重視大口徑遠射程火炮的發展。 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彈炮和220~240毫米加農炮。法國1917年式220毫米加農炮,最大射程達22公裏。德國1912年製成的420毫米榴彈炮,炮彈重1200千克,最大射程9300米。許多國傢還采用過在鐵道上運動和發射的鐵道炮。
  20世紀30年代,火炮性能進一步改善。通過改進彈藥、 增大射角、 加長身管等途徑增大了射程。輕榴彈炮射程增大到12公裏左右,重榴彈炮增大到15公裏左右,150毫米加農炮增大到20~25公裏。 改善炮閂和裝填機構的性能,提高了發射速度。采用開架式大架,普遍實行機械牽引,減輕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機動性。由於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緊炮身和活動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強度不夠和壽命短的問題。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時間引信。反坦剋炮的口徑和直射距離不斷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飛機提高了飛行高度,出現了大口徑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達在內的火控係統。由於坦剋和其他裝甲目標成了軍隊的主要威脅,出現了無後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剋炮。
現狀和展望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産工藝的改進,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和機動性各方面都有明顯提高。在增大火炮射程方面,主要采用高能發射藥,加大裝藥量,加長身管,增大膛壓,提高初速,相應采用自緊炮身以及發展新彈種(如底凹彈、底部噴氣彈、火箭增程彈和棗核彈)等。105毫米榴彈炮射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1~12公裏增大到15~17公裏,155毫米榴彈炮射程從14~15公裏增大到30公裏以上,有的達40余公裏。在增大火炮射速方面,采用半自動炮閂,液壓傳動瞄準機構,可燃藥筒和全自動裝填機構等。瑞典FH77-A式155毫米榴彈炮,最大發射速度3發/6~8秒。 美M204式105毫米榴彈炮利用前衝原理縮短後坐量,後坐時間由2.5秒降為1.4秒,後坐距離由1184毫米降至430毫米。在提高彈丸威力方面,采用增大彈體強度,減薄彈體壁厚,增大炸藥裝填量等措施,並改裝高能炸藥和采用預製破片彈等。美105毫米榴彈的殺傷效果,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55毫米榴彈。 在提高火炮機動性方面,許多國傢采取新結構、新原理、新材料等以減輕火炮重量,並重視發展新型自行火炮。美M102式105毫米榴彈炮,上架、下架和大架合一,高低機與平衡機合一,采用鳥胸骨閉架式大架和迫擊炮座盤,簡化了結構,改善了受力條件,除後坐部分為鋼製件外,其餘大多為鋁製件。火炮重量由原來的2260千克減到1400千克。美M204式 105毫米榴彈炮利用前衝原理,重量由原來的2260千克減到2027千克。美M109A1式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采用專用鋁合金車體,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采用密閉式旋轉炮塔,具有浮渡能力;采用液壓摺叠式駐鋤,方向射界為360°。瑞典的FH77式155毫米榴彈炮和英國、 聯邦德國、意大利聯合研製的FH70式155毫米榴彈炮,均附有輔助推進裝置,進一步提高了火炮的機動能力。 Д-30式122毫米榴彈炮采用具有360°方向射界的炮架,提高了火炮的火力機動性。
  為了提高炮身壽命,許多國傢采用電渣重熔等精煉工藝,以提高炮身鋼的機械性能和抗熱裂紋能力。自緊技術的采用,提高了炮身的有效強度和疲勞壽命。炮膛表面鍍鉻,改善了炮膛的熱耐磨性能。使用高能量低燒蝕發射藥或新型緩蝕添加劑,減輕了炮膛燒蝕。聯邦德國 120毫米坦剋炮采用滑膛炮身並經自緊和炮膛鍍鉻處理,雖然初速為1330米/秒,膛壓為5.4×105千帕,炮身壽命仍達1000發。
  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破甲彈、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剋布雷彈、反坦剋子母彈、末段製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製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
  火炮將進一步提高初速、射速,增大射程,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射擊精度,改善機動性,采用新彈種以增大威力,增強反裝甲能力,並與偵察係統和射擊指揮係統聯成整體,以進一步提高反應能力。
火炮
  cannon
  以發射藥為能源發射彈丸,口徑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擊武器。火炮種類較多,配有多種彈藥,可對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標射擊,殲滅、壓製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摧毀各種防禦工事和其他設施,擊毀各種裝甲目標和完成其他特種射擊任務。 火炮按用途分為地面壓製火炮、高射炮、反坦剋火炮 、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其中地面壓製火炮包括加農炮、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和迫擊炮,有些國傢還包括火箭炮。反坦剋火炮包括反坦剋炮和無坐力炮。按彈道特性分為加農炮 、榴彈炮和迫擊炮 。 加農炮彈道低伸 ,身管長,初速大,射角一般小於45°,用定裝式或分裝式炮彈,變裝藥號數少,適於對裝甲目標、垂直目標和遠距離目標射擊 。高射炮、反坦剋炮、坦剋炮、航空機關炮、艦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性。榴彈炮彈道較彎麯,炮身較短,初速較小 ,射角可達75° ,用分裝式炮彈 , 變裝藥號數較多,彈道機動性大,適於對水平目標射擊。迫擊炮彈道彎麯,炮身短,初速小,射角為45°~85°,變裝藥號數較多,適於對遮蔽物後的目標射擊。按運動方式分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騾馬輓曳火炮和騾馬馱載火炮。按炮膛構造分為綫膛炮和滑膛炮。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 ,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 、 破甲彈 、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剋布雷彈 、反坦剋子母彈、末段製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製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
  火炮是利用火藥燃氣壓力等能源拋射彈丸,口徑等於和大於20毫米(0.78英寸)(美國為16.7毫米)的身管射擊武器。
  按照彈道特性可以分為:
  *加農炮
  *榴彈炮
  *加榴炮
  *迫擊炮
  按照用途分可以分為:
  *野戰炮
  *步兵炮
  *列車炮
  *迫擊炮
  *無後坐力炮
  *高射炮
  *坦剋炮
  *反坦剋炮
  *航炮
  *艦炮
  *海岸炮
  按照運動方式可以分為:
  *牽引式
  *自行式(自行式火炮)
  按照身管分類可以分為:
  *綫膛式
  *滑膛式
  火炮構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早在1332年,中國的元朝就在部隊中裝備了最早的金屬身管火炮:青銅火銃(口徑105毫米,滑膛前裝式火炮)。
炮兵
  Category:火炮
  火炮是利用火藥燃氣壓力等能源拋射彈丸,口徑等於和大於20毫米(0.78英寸)(美國為16.7毫米)的身管射擊武器。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閂等。身管用來賦予彈丸初速和飛行方向;炮尾用來裝填炮彈;炮閂用以關閉炮膛,擊發炮彈。炮架由反後坐裝置、方向機、高低機、瞄準裝置、大架和運動體等組成。反後坐裝置用以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的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保證火炮發射炮彈後復位;方向機和高低機用來操縱炮身變換方向和高低;瞄準裝置由瞄準具和瞄準鏡組成,用以裝定火炮射擊數據,實施瞄準射擊;大架和運動體用於射擊時支撐火炮,行軍時作為炮車。
  早在1332年,中國的元朝就在部隊中裝備了最早的金屬身管火炮:青銅火銃(口徑105毫米,滑膛前裝式火炮)。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使用一種拋射武器——礮。至遲10世紀火藥用於軍事後,礮便用來拋射火藥包、火藥彈。至遲在元代,中國已經製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銃。13世紀中國的火藥和火器西傳以後,火炮在歐洲開始發展。14世紀上半葉,歐洲開始製造出發射石彈的火炮。為了提高炮兵火力的適應性,現代火炮除配有普通榴彈、破甲彈、穿甲彈、照明彈和煙幕彈外,還配有各種遠程榴彈、反坦剋布雷彈、反坦剋子母彈、末段製導炮彈以及化學炮彈、核彈(見核武器)等,使火炮能壓製和摧毀從幾百米到幾萬米距離內的多種目標。
  在火藥武器真正派上用場之前,曾經過數個世紀的實驗。發展火藥的最大難題,就是燃點快、質量均勻和威力強大,此外,設計出合適的火炮也非易事,倘若設計不當即無法開火。由於受到早期的製造技術所睏,施放火炮者所面臨的危險程度,其實與炮擊目標物所差無幾。例如在1460年時,蘇格蘭國王約翰二世就是在燃點火炮時,因為火炮發生爆炸死於非命。
  到了十五世紀中期,火炮與火藥的技術已經達到高峰,躍升為重要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453年時,君士坦丁堡的城墻,被攻城巨炮所發射的大石炮彈所轟毀。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為小城門被轟開所致,但其實可歸因於炮轟讓突擊成為可能的因素。
  中古時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時炮轟城墻以及在戰場上嚮大批的敵軍開火之用。它們可以精準地轟毀在城堡裏面建築物的垂直外墻,因此人們便發展出傾斜低矮的外墻取替高聳垂直的外墻。在這段時期裏,火炮在戰場上的作用有限,因為當時的火炮仍非常笨重,在作戰時,很難移到新的位置上開火。 ----
  炮①(詞語解釋):
  1.口徑大的火炮。2.比喻好發表激烈意見或喜歡發議論的人。
遊戲中的大炮:
  1。暗黑破壞神中的暗金的弩:Buriza-Do Kyanon(布理撒 多 凱南)
  雙手傷害力: (82-99)-(139-412) (110-255 平均)
  要求級別: 41
  要求強壯: 110
  要求敏捷: 80
  基礎武器速度:
  +150%-200% 傷害力 (可變)
  +(每級 2.5) 2-247 最大傷害力 (在角色級別基礎上)
  穿刺攻擊 (100)
  +32-196 冰傷害,效果持續 4 秒
  冰凍目標 +3
  +75-150 防禦力 (可變)
  +35 敏捷
  80% 提升攻擊速度
  同風之力齊名的弩弓類武器,因為穿刺攻擊的特效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其後大炮被流行RPG地圖DOTA藉用
  DOTA中的大炮2,DOTA中的大炮
  原型就是暗黑中的大炮,作為對這一經典遊戲的致敬而被添加到DOTA係列中
  魔獸爭霸熱門RPG地圖dota中的攻擊利器,屬於第四級武器,原型來自於暗黑破壞神2
  大炮的簡介:增加75點攻擊力,並提供20%的幾率給對手造成2.2倍的傷害。[6.61版改成2.4倍傷害]
  大炮的合成(6.59版本):攻擊之爪(500金)+闊劍(1200金)+水晶劍捲軸(500金)
  =水晶劍(2200金)+惡魔刀鋒(2600金)+大炮捲軸(1000金)
  =大炮(5800金)
  大炮的適用:一般而言大炮比較適用於擁有高攻擊力和高攻擊頻率,或者能夠降低對方護甲的物理dps英雄,比如閃電幽魂(復仇電魂)、流浪劍客、漁人守衛等。
  關於猴王棒和大炮的爭論由來以久,許多人也給過各種各樣說法和解釋。但都多多少少存在漏洞和不完善地方。
  其實問題很簡單,但大多數人沒有真正認真去計算。
  本着嚴密論證的原則。打算一勞永逸的解决大炮和猴王棒的問題。
  假如單純衹考慮大炮和猴王棒的效果
  首先,先計算最簡單情況。設立初始條件,因為衹單純論證,大炮和猴王棒的效果。那我們可以假設實驗在理想條件下進行。
  按照國際慣例的1.7的攻擊速度。設初始攻擊為變量a,無其他技能屬性影響。衹帶一大炮或者猴王棒。
  計算在60秒內的輸出總量。
  一,大炮: [(75+a)×80%+(75+a)×2.2×20%]×(60/1.7)假設這個值為X
  二,猴王棒:[(75+a)+100×30%][60/(1.7/1.15)]假設這個值為Y
  然後求臨界點X=Y
  [(75+a)×80%+(75+a)×2.2×20%]×(60/1.7)=[(75+a)+100×30%][60/(1.7/1.15)]
  化簡得(75+a)×1.24=(105+a)×1.15
  解得a=308
  這就是不算任何攻擊速度附加時大炮能超過猴王棒的值
  看到結果,估計很多人會詫異,這是因為攻速遞增遵循邊際遞減原理,攻速在總增量很少的情況下效果明顯,但越往後加效果越低
  我們可以將式子推廣假設由裝備或者敏捷或者的攻速提升為h
  那麽式子就變為
  [(75+a)×80%+(75+a)×2.2×20%]×[60/(1.7/1+h)]=[(75+a)+100×30%][60/(1.7/1+h+0.15)]
  化簡得(93+1.24a)×(1+h)=(105+a)×(1.15+h)
  最終解得a=27.75+12h/0.24h+ 0.09(h為裝備和敏捷附加的攻速增加值)
  例,假設一個就帶個假腿,總敏捷65的火槍,增加攻速h=100%代入式子得
  a=27.75+12/0.24+0.09
  a=120.45
  一個帶個假腿,開了4級加速,總敏捷為65的電棍,增加攻速h=200%,用式子求得
  a=90.78
  可以看到,除拍拍熊外和高等級遊俠電棍外毒竜外,大炮做為第一大件很不適合
  最終結論:在不考慮生存能力的情況下,計算所有道具敏捷技能增加的攻速h(IAS)
  代入a=27.75+12h/0.24h+0.09式子
  當全部攻擊力高於a時,出大炮優,當小於a時,MKB好
  最後,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MKB有着無可替代的打斷效果,隨着時間的推移,身上高級物品會越來越多,大炮效果也會更好,因此大炮有巨大的升值潛力。
  3,穿越火綫(CF)中的大炮:指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由於其擁有近乎變態的攻擊力,隔着3、4個箱子一樣能穿死人,衹要命中目標必死無疑,但此槍換彈、切槍、開槍、開鏡、切鏡速度都極慢,近距離遭遇突擊手若不會盲狙幾乎必死,高手很少有用這把槍的,幾乎都用AWM-A。
  價格:1490CF點7天,8800CF點180天,也可通過抽奬獲得,800CF點一次,抽到的是30天的,同奬券還能抽到M4A1-S、AK47-S、黃金AK47、黃金沙漠之鷹、獵狐者、飛虎隊。
小提琴“大炮”
  Cannon
  是意大利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帕格尼尼所使用的小提琴,是出自意大利剋列蒙娜馳名世界的製琴世傢之一的瓜那利傢族,他們的製琴工藝世代相傳,這把名貴小提琴是瓜那利傢族第3代、製作工藝達到頂峰的基塞佩·瓜那利(Giuseppe Guamefi Del Gesu 1698— 1744)於1742年製造的,取名為“大炮(CANNON)”。
  傳說帕格尼尼20歲時,一位商人、業餘音樂傢於1802年把這名貴小提琴贈送給他,當時,這把琴製成後已有60年。製琴專傢認為,一把優良的提琴必須經歷漫長的年代,才能夠達到最佳的音色和音量(但必須保管完善),60年的琴齡仍是比較新的琴。
  這把琴經歷了兩次大災難(1808年和1833年,先後兩次跌落地上散了架,幾乎全毀),三次大修(最後一次是1937年),幸而都能修復。
英文解釋
  1. :  used in fighting on land,  artillery gun
  2. n.:  artillery,  cannon,  ordnance,  untactful speaker
相關詞
日本武器軍事陸軍武器裝備兵器紅玉小提琴
巴巴多斯大炮專傢大友傢日本火器二戰列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