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又稱山。在湖北省中部偏北。西北東南走嚮,長達150千米。同名主峰,海拔1055米。風景優美,林木蒼翠。有九十六峰、九十一岩、四十二湖、五十二溪及百洞十瀑、七寺九廟五道觀。附近還有烈山、擂鼓墩等名勝古跡。 | | 大洪山聯繫方式地址:湖北省隨州市長崗鎮
郵編:441321
電話:0722-4832688大洪山投訴電話湖北省旅遊投訴電話:027—87124701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洪山景區榮譽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住宿大洪山度假村
二星級賓館度假村坐落在小泉灣的叢林之中,這裏是一處植被繁茂、古木參天、環境優美的避暑勝地。有三個餐廳,七棟客房,能同時接納200人住宿和250人就餐。中、高、低檔次房間均有,大套房、中套房、小套房、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四人間,價格從888元---60元均有。套房配置有麻將桌、29寸彩電、小型接待室、辦公室、衛生間、淋浴房等設施。其它的客房都配有21寸彩電及衛生間、淋浴房。
聯繫電話:13908663811
大洪山賓館
大洪山賓館位於長崗鎮橋頭東100米處,院內寬敞別緻,環境優雅,裝飾高檔豪華。賓館內有大小餐廳10餘間,能同時接待團體遊客200餘人餐飲。有客房若幹套,室內配套設施齊全,(含彩電、空調、飲水機、淋浴間),可同時容納80人住宿。內部設有停車場、會議室、接待室、會客廳、舞廳、美容廳等。
客房價格表:高檔間:138元/人中檔間:100元/人
標準間:80元/人普通間:60元/人
聯繫電話:483221713872869838
劍口山莊
劍口山莊坐落在劍口景區嚮南600米處,那裏環境優美,安靜舒適是一處較好的休閑去處。長年提供餐飲及住宿,價格合理,每個房間都有單獨衛生間,還有彩電可收看多套衛星節目,還有淋浴間。能同時容納34人住宿和50-60人同時就餐,有大洪山特色菜餚,如酸辣椒、酸腌菜、面椒子等,還有各種野味及幹菜,味道鮮美。配有一小型會議室可供25---35人開會,帶卡拉ok功能。是一處很理想的農傢樂山莊。
聯繫電話:13986430138
住宿收費標準
三人間50元/人,有9個房間共27個床位。
兩人間60元/人,有2個房間共4個床位。
單人間80元/人,有3個房間共3個床位。
大洪山交通每天上午在隨州中心車站(8:30)準時發車--南郊轉盤(9:00)--均川(9:30)--柳林(9:50)--三裏崗(10:50)--土門(11:00)--洪山禪寺(11:30)--度假村(11:50)。
下午返回隨州,度假村(13:00)--洪山禪寺(13:20)--土門(13:50)--三裏崗(14:30)--柳林(15:50)--隨州(16:50)。全程票價:23元/人。
“名山佳氣鬱重重,橫亙西南壓萬峰。襟漢帶隕蟠伯圍,興雲出雨鎮侯封。”這就是清朝詩人儲喜珩眼中的大洪山。
大洪山又名緑林山,位於湖北省北部,橫亙京山、鐘祥、隨州交界處。西漢末年著名的緑林起義就發生在這裏。它主要以一座西北—東南走嚮的山脈為主體,群峰聳立,層巒疊翠,面積350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第一峰”之稱。因其山經常會製造洪水而得名。
大洪山雄偉靈秀,景色壯觀幽奇,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這裏古森參天,森木覆率達80%以上,滿山遍野都是奇花異草和名貴樹木。鬆櫟林、楠木隨處可見。各類蘭花、杜鵑比比皆是。其中鬆柏最多,有“蒼鬆翠柏生長地”之說。此外還有被稱之為世界活化石的樹種“千年銀杏”。
山上有洞,洞中有泉,有“九洞十八泉”。黃仙洞、仙人洞、雙門洞、小泉洞、兩王洞等群洞奇異,琳琅滿目。黃仙洞是大洪山風景區的核心景點,有“不到黃仙洞,就沒去大洪山”之說。位於鐘祥市境內的黃仙洞,全長兩千米,洞口高一百米,寬七十米。洞內蜿蜒麯折,跌宕起伏,鐘乳石處處皆是,形態各異。石針、石筍、石柱、石塔、石瀑,分別呈紅、黃、白、褐等色,五彩繽紛。洞內景點有“洞口避風”、“濟公仰天”、“屈子行吟”、“仙鶴頂月”、“大鵬展翅”等數十處之多,令人眼花繚亂。仙人洞是大洪山溶洞中最大的一個洞,洞內有可容一千多人的大會場和停車場,有寬敞的舞臺,側洞建有一百五十套房間。洞內流水潺潺,鼕暖夏涼。進洞五百米處有風洞,涼風颯颯,刺人肌骨;另有一“火洞”,熱氣撲面,周身暖烘烘,奇妙無比。
大洪山是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橫臥江漢,蜿蜒荊襄,氣勢磅礴,風光秀麗,具有"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溫"的氣候特點。座落在風景區內的小泉灣度假村,是絶妙的避暑勝地。
峰俊
群峰鼎立,突兀聳峙,層巒疊翠,綿亙百裏。大洪山色主峰寶珠峰,海拔一千零五十五米,相對高差八百多米,四周懸崖峭壁,與近在咫尺的懸鈎岩、筆架山環峙鼎立,十分壯觀。
林幽
在大洪山,有一片原始森林,成片的楠木,名貴的千年銀杏,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百鳥歡歌,把整個景區點綴得格外瑰麗,還有許多珍稀動物珍貴的藥材樹種,堪稱“動物王國”和“緑色寶庫”。
洞奇
大洪山有溶洞群,已開發的仙人洞,洞內建房150多間,能容數萬人,最深的雙門洞和鐘乳石最繁奇的兩王洞,奇中藏奇,妙中藴妙,幽深無底,飄飄渺渺,彩色斑麗,琳琅滿目,造工奇特,舉世稱絶。
湖美
大洪山巔藏“瑤池”,山腰流飛瀑,山腳吐溫泉。在寶珠峰、懸鈎岩、筆架山之間,海拔八百米的湖泊“白竜池”鑲嵌其中;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譽為“鄂中瑤池”。白竜池的富水源頭順流而下,進入峽𠔌,形成落差一百多米的四疊飛瀑,為華中地區罕見,令人心曠神怡。
泉醇
大洪山泉眼九十九處,常年在攝氏37度左右的新陽溫泉,是天然的溫泉療養院,隱藏在峰巒之中的十瀑四十湖,百泉五十溪,更是美不勝收。度假村地處大洪山風景名勝區腹部,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度,最高氣溫26度,最低氣溫2.4度,鼕季偏暖,夏季涼爽,水源豐富,氣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
度假村建築群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林樓相間,疏密有緻。室內裝飾典雅,功能齊全,設備考究,富麗堂皇。度假村交通方便,通訊迅速,有如一顆鑲嵌在青山緑水中的璀璨明珠,又如一群拋撒在白雲林海間的玉池瓊閣,以無限的魅力嚮人們展示着極大的誘惑!
大洪山風景區,有大小溶洞100多個,已考察具有開發價值的27個。兩王洞、仙人洞、雙門洞、黃岩洞,洞洞奇觀。洞內景象瑰麗多彩,山水並存,廳堂寬廣。洞頂石筍,參差危聳,將墜不墜,粒粒珍珠滴。洞壁嶙嶙然,類似朝中塑,都成鳥狀人鬼形。燈光四起,煙霞散彩,日月搖光,玲瓏剃透,足下彩雲生萬道,身邊瑞氣護千層,一片福地洞天。其中主要景觀有:竜宮、八仙過海、蓮花寶塔。
大洪山不僅有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和自然資料,而且還有豐富的人文勝跡。東麓有冷皮埡新石器時代遺址;西漢緑林軍首領王匡、王鳳曾屯兵山中,在兩王洞中留下壁書;唐慈恩禪師結廬於此,建有洪山寺,現尚遺有清淨堂和宋、明、清碑石和古塔等遺跡。 | | 大洪山 历史地理
大洪山,位於湖北省北部,橫亙京山、鐘祥、隨州交界處,其大部在荊門市境內。它主要以一座西北—東南走嚮的山脈為主體,群峰聳立,層巒疊翠,面積350 平方公裏,最高峰海拔1055米,素有“楚北第一峰”之稱。此山自古名稱很多,古曾名山,漢為緑林山,晉、唐名大湖山,宋以後定名為大洪山。
緑林起義緑林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二次農民起大義。公元17年,王匡、王鳳叔侄二人在大洪山組織饑民起義。因西漢時期大洪山取名為緑林山,故稱之為緑林軍。起義軍反對王莽政權,於公元23年建立更始政權。同年在昆陽打敗莽軍,乘勝追擊,攻占長安,推翻了王莽政權,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以後人們常常以“緑林”、“緑林好漢”、“緑林英雄”泛指聚集山林間的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或個人。
公元17年,大洪山一帶在連年鬧饑荒以後,農民已經沒有耕牛、犁和種子,農業生産無法進行,農民缺吃少穿,民不聊生,京山新市人王匡、王風樹起造反的大旗,數月之間發展到七八千人。新市地處大洪山東南的富水之濱,山高水險,群峰傲立,既是京山北部的天然屏障,又是通往隨州、棗陽的要衝。起義軍在這裏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很快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公元21年在攻打莽軍取得勝利後,隊伍擴充到5萬多人。
公元22年初夏,緑林山區發生傳染病,起義軍病死不少,他們决定撤離緑林山分兵活動。其中一部由王常、成丹等帶領,南入南郡(今江陵),號稱“下江兵”,另一部分由王匡、王鳳帶領,北入南陽,號“新市兵”。在攻打隨州時,平林人(今隨州柳林古城畈)陳牧、廖湛聚集數千人響應起義,號為“平林兵”,黨起義軍攻打棗陽時,棗陽吳店豪強劉秀(即後來的漢光武帝)率兵加入義軍。
公元23年3月,緑林軍在清水(今白河)中的沙洲上設立壇場舉行大典,立劉玄為漢帝。起義軍改稱“漢軍”。封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城王,陳牧為陰平王,廖湛為穰王。
王莽眼看兵臨城下,决心孤註一擲。公元23年5月,徵發各地精兵40萬,重重包圍據守在昆陽(今河南葉縣)的呂林軍。王鳳帶領的呂林軍衹有八九千人守城。他們一面堅守,一面派劉秀等人深夜突圍出城,調集援軍。在內外夾擊下,莽軍大敗。著名的昆陽大戰成為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範例。
昆陽大捷後,緑林軍乘勝追擊直搗長安,長安人民起義殺死王莽。取得了緑林軍林領導權的劉玄為鞏固自己的地位,首先殺害了陳牧、成丹。王匡、廖湛得知消息後率兵歸順赤眉軍。公元26年,廖湛率領赤眉軍攻打漢中王劉嘉時,兵敗遇難。王匡投赤眉軍後攻下長安,劉玄北坡投降,王匡後又投降劉秀,被劉秀部將所殺。
劉秀早已在河北蓄積了相當的力量,先後消滅了呂林軍和赤眉軍,建立了新的王——東漢。
彪炳史册的緑林起義離現在已有1000多年,如今在大洪山一帶仍留有他們的遺跡。1969年康傢坊在興修水庫幹渠渡槽時,挖出了大量的漢磚和古城墻腳,可以推斷出這裏曾在漢代修築過城池或工事。離康傢坊一公裏,有一塊平曠地,上面油品字形的三座土臺遺址,酈道元所著的《水經註》說,這裏是緑林軍領袖王匡、王鳳和大將軍往常操練人馬,在土臺閱兵的地方,故稱“三王臺”。
趙邦璧農民起義趙邦璧農民起義是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一支威脅清王朝政權的農民軍。他以大洪山為基地,多次沉重的打擊了清軍勢力,在大洪山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趙邦璧又名光璧、雙竜。晚清溳山鄉落湖裏趙傢臺人(今隨州市長崗鎮庹傢),農民出身,19歲參加德安府武試中秀纔,後被推為落湖裏九甲甲長、團總。
清鹹豐五年(1855年)隨州大旱,趙邦璧嚮隨州知州報告災情,請求減免賦稅,遭到斥責,趙邦璧組織饑民“吃大戶”,富戶上告州署,趙被捉拿,遭到災民獲救。這年七月,趙邦璧、李朝順等聚集饑民五千餘衆舉行起義,占領大洪山,趙邦璧被推為皇帝,黃剋鳳為宰相,歷朝順為軍師。立國號為“後宋”,年號“新民”。由馬隊八百,步兵萬餘,石大樊為大將軍,範子布為二將軍。廢大清幣,鑄鐵幣“後宋通寶”,在控製境內通用,並出告示,免納錢糧和苛捐雜稅。
這支起義軍在太平軍的支援下,先後攻剋安陸府、京山縣、隨州所轄的十餘個市鎮。所到之處,打富濟貧,開倉放糧,賑濟饑民。義軍很快發展到2萬餘人,屯糧食50萬公斤。
鹹豐六年(1856年)是義軍戰事最多、最活躍的一年,也是遭到慘重傷亡的一年。這年2月,石大樊、範子布率義軍五千,進攻安陸府,鄉勇數千人出城抵抗,被義軍斬殺大半,義軍攻城而入,火焚西門,鄉勇打亂,知府見機投降。
義軍廢除清政府徵收的錢糧及苛捐雜稅,激怒了隨州知州崔蘭馨。這年10月他率鄉勇圍剿,義軍迎戰於新集,斬鄉勇3000餘人,並將崔蘭馨圍困於商店,迫使崔簽署“減免糧食”告示,並刻成石碑,分別立於雙河、新陽店、長崗店等處。
這年11月11日,趙邦璧率兵萬餘人猛攻隨州城,焚州署河南門城樓,與清軍激戰後返回大洪山。義軍稍加休整,11月18日突襲得安府,圍攻府城一日未破。次日太平軍陳玉成率部來增援,兩路夾擊,奪下府城,斬清軍、鄉勇數千。府城由太平軍拒守,趙邦璧率部返回隨州。
清政府下决心圍剿這支義軍,調兵分三路嚮大洪山圍剿。趙邦璧在激戰中創傷5處,壯烈犧牲,偏殿將軍孫大敬戰死,石大樊被捕就義,範子布陣亡。歷朝順率領義軍三千與清軍激戰靈官埡,由於寡不敵衆,衹好撤離大洪山,搶渡漢水,轉戰鄂西山區。
隨州知州翠蘭馨對大洪山群衆恨之入骨,坦率鄉勇千餘人到落湖裏,逐戶追查起義軍傢屬及參加者,成批殺戮。遭到殺戮者總人口達80%以上,趙、李、劉三姓幾乎斬絶,僅少數逃往異鄉。
洪山寺
大洪山山連山山山相連,洪山寺寺接寺寺寺連接,“精捨狀觀天下”,為佛教聖地。據《大洪山志》記載,除洪山寺上院(靈峰寺)和下院(萬壽禪院)外,自唐以後陸續在以主峰(寶珠峰)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嶺中還建有寺廟26座,它們是:四聖庵、吉祥庵、廣德寺、回竜寺、雨臺寺、望湖寺、妙濟寺、泉興寺、東白雲寺、觀音寺、華嚴寺、太極庵、聖泉寺、蓮臺寺、千佛寺、太陽寺、查山寺、黃竜寺、寶峰寺、香雲寺、南嶽廟、東嶽廟、三聖庵、李傢廟、西白雲寺、高峰寺。諸寺院逸韻鳴佩與霄鐘合弦,衆僧人妙語誦經共神梵分音。播蔭四空朗照八極,撒祥九天燭明三界,整個大洪山麓禪院香散六珠鐘聲響徹群峰,佛寺華飄五色經韻播瑞崇嶺。由此可見:大洪山區內寺院星羅棋布,香客信士絡繹不絶,晨鐘暮鼓彼落此起,在湖北首屈一指,與位於湖北省西北的道教聖地武當山遙相抗衡。
洪山禪寺分上下兩院,位於寶珠峰頂的上院史稱“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位於山麓南面的下院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或“萬壽寺”。洪山禪寺是它們的俗名,也是後人對上下兩院的統稱。
上院奇峰寺始建於唐朝寶歷二年(公元826年),下院萬壽禪院始建於北宋紹聖年間(公元1094年—1097年)。
洪山禪寺是禪宗南宗慧能一係發展成的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五宗之中的曹洞宗發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譽。特別是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報恩禪師(公元1058年—1111年)住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著有《語錄》三捲,集《曹洞宗派》錄三捲,授《菩提心戒》儀文一捲並傳於世”,豐富了博大精深的佛文化寶庫。這些經典對海外佛教界有着極大的影響。
1984年9月和2000年9月,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者、專傢兩次到隨州大洪山尋根訪師,並由日本帶來有關洪山古寺的珍貴史料。由此可見,大洪山的佛教在海外也飲譽甚廣。
目前,在日本曹洞宗尊日僧道元為太祖。道元(公元1163年—1228年)於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由日本來華,在天童山受戒。回日後建永平寺(今日本福田縣)和以後建的總持寺(在今日本橫濱市)為日曹洞宗祖庭。永平和總持二寺便為日本佛教界曹洞宗本山。
據《大洪山志》記載,歷代宗師多為大德高僧。唐代和尚善信,係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王氏子,受度於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開元寺,契心印於馬祖教,為禪宗祖師慧能的第三代弟子。他雲遊到五臺山,五臺山長老告訴他:“你的緣份在南方,逢隨即止,遇湖即住。”善信手持錫杖一路南來,於寶歷二年(公元826年)秋到達隨州大湖山(即大洪山)。這年正值大旱,方圓百裏,稻田龜裂,禾苗焦蔫,山主張武陵帶衆鄉人準備殺豬宰羊,嚮竜神求雨,善信勸張武陵不要殺生,表示自己願意捨身代牲求雨,三日內必有甘雨。他登上山北崖嚮竜神祈禱,三日內果然雷雨大作,解除了數百裏內旱災,這年莊稼大豐收。張武陵慨然捐出自己的山林,並為善信和尚在求雨處修建了寺宇,又讓自己的十個兒子作善信和尚的護法。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5月29日,善信坐化前,還記着曾嚮竜神許下以身代牲的諾言,毅然割下自己的雙足以祭竜神。奇怪的是雙足割斷後,白液滂流,很快又停止了。雙足留鎮山門,肉色久而不變。後人傳為鎮寺之寶——“佛足”這捨身為民的動人故事上奏皇帝,唐文宗李昂賜名善信“慈忍大師”法號。御書院額“幽濟”。以後在此祈雨纍有奇驗,皇上又纍加寺號,賜名“靈濟”。並將殿中12尊神像封爵為王、公、侯等職。自此,洪山禪寺名揚四方,寺院香火逐漸興盛起來,鄰近郡縣的善男信女進香不斷,各朝皇帝多有賜額。
後晉天福年(公元939年),高祖皇帝石敬瑭賜名“奇峰寺”。
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哲宗皇帝趙煦詔命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河南嵩山少林寺僧報恩禪師為大洪山十方禪院住持。據報恩禪師塔銘文載:皇帝詔曰“隨州大洪山律寺為禪院,人謂大洪基構甚大而荒廢已久非有道德服人不可以興起”。由此而知,在北宋年間洪山禪寺這塊佛教叢林已具相當規模。
報恩禪師主持大洪山十方禪院期間,把山頂(即現寶珠峰)推平,將荒廢的殿堂重新修復、擴建,使“大洪山精捨壯觀天下”。剌使張商英為之作記。
在報恩禪師恢復擴建山頂的上院同時,為了照顧山上年長的僧人,便在山南的大湖邊(現今復修的寺院處)建起寺院,取名為“隨州大洪山十方崇寧保壽禪院”。元朝後改名“萬壽禪院”或“萬壽禪寺”。北宋政和五年曾擴建,有僧人500多名,為此院的鼎盛時期。明朝正統年間又增建殿閣,不久遭火災。明嘉靖初復建天王殿及方丈室,後遭兵燹。清道光四年(公元1825年),幾位方丈嚮州牧請求置田畝,萬壽禪院重振香火。
山頂的上院靈濟寺在報恩禪師圓寂後,接替他的住持禪師也是達摩祖師的第十五代弟子芙蓉道楷(1043年——1118年),在道楷主持洪山禪禪寺期間,是曹洞宗發祥大振之時。其後又因戰亂,上下兩院遭到破壞,僧人逃散。直到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院宇得到復修,僧衆返回達到700餘人,靈濟寺又次復興。
南宋端平年間(1234年——1236年),金兵南侵,隨州成為主要戰場,荊湖製置使孟珙和都統張順為保護洪山禪寺鎮寺之寶“佛足”、僧衆和經文,將洪山禪寺部分僧人及佛足遷往武昌東山,改東山寺為洪山禪寺(即現今武昌洪山寶通寺)。易東山名為“小洪山”。以紀念寺宇的發祥地。
元世祖忽必烈南徵時駐軍武昌,特請“佛足”隨軍,以鼓舞三軍將士學習慈忍大師捨身忘我精神,為消滅南宋王朝,建立大元王朝捨身忘我而戰。他做皇帝後,一次夜間夢見慈忍大師請求將雙足送回故裏。忽必烈即派欽差大臣專程護送佛足回武昌洪山禪寺,南下途中,聽士兵們說佛足越擡越重,當他們行至河南許昌丈地堡時,佛足沉重無比,擡挪不動,欽差大臣派人飛報元世祖,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並將當地的地名也改為洪山。這雙佛足後來在兵荒馬亂中被寺內和尚帶走,因年代久遠,最後下落何處無以考證。
忽必烈為了紀念慈忍和尚,詔令武昌洪山禪寺,在寺內後山建“靈濟”塔。(“靈濟”為唐文宗賜加的寺號)。
明朝天順元年(1457年),山頂的上院已破爛不堪。一百四十六年後,到明朝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四川僧人廣祥、廣吉自五臺山挂錫到大洪山,重振大洪山禪寺院,經過二十一年的努力,直到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二月纔得落成,建有大佛殿、祖師殿、鐘鼓樓、護法伽藍殿、左右方丈室,靈峰寺又現昔日盛容。明思宗朱由檢皇帝賜其匾額“楚天望剎”。
清朝嘉慶初(公元1796年——1798年),山頂的上院又得以重修,靈峰寺的香火又得興旺。
公元1931年以後,由於國內戰亂不斷,大洪山區很多寺院遭到嚴重破壞,洪山禪寺上院也難幸免。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寺院又被摧毀,僧人散遊。至今在山頂殘存有清朝湖廣兵馬道陳維舟題的一幅楹聯“漢東地闊無雙院,楚北天空第一峰”。在洪山禪寺下院(十方萬壽禪院)舊址處還竪有宋、元、明、清四朝大塊古石碑五塊,僧人曾在寺東西側闢有塔林兩處,東塔林還有古塔一座和造型精美的多座寺僧塔。
古時,洪山禪寺名馳華夏,譽蜚海外,這裏不僅是名山名寺,而歷代宗師中大德高僧也層出不窮,無論是開山祖師慈忍大師,還是重振香火的報恩禪師,都是當時佛教界的佼佼者。
唐代大德高僧玄奘是我國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僧人,而我國第二個去西天取經的僧人便是洪山禪寺善洪和尚(襄陽鷲嶺沙門)。北宋真宗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春,他自洪山禪寺出發,前往天竺(今印度)取佛經及佛牙、捨利。自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永寧寨出國,歷經39國,入屍毗國,得佛牙5枚,佛捨利50粒和佛經。途經大小雪山75座,江河深不見底者大小35渡,餐風露宿更不須說,用了13年的時間於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四月返回京城(今河南開封),宋真宗皇帝趙恆到便殿親自迎接,並賜紫衣銀絹。善洪不戀京城舒適的生活環境,告別皇上,回到洪山禪寺。善洪回到大洪山後病逝,同佛牙、捨利並葬於大洪山。具體葬於何處尚待考證。洪山寺院在歷史上幾興幾落,古建築最後一次毀於清末。
1995年,隨州市政府批準復建和開放洪山禪寺。於1996年破土動工,歷經十年的艱苦歲月,終於在2005年9月初9日,洪山寺院落成,正式開光,千年古寺,佛光再現。現今復建的洪山禪寺,建有山門,二十護法神廊、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祖師殿、客堂、藏金閣、僧人齋房、流通處等房屋近百間,洪山禪寺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呈現在大洪山景區的萬頃緑波之中。
復建的洪山禪寺在大洪山萬壽禪院舊址上。此地正處在九竜拱拜、群山環抱之中。左“青竜”逶迤騰緑浪;右“白虎”伏首聆禪機;北“寶珠”峻峰抵天,復窮嶺以排空;南劍口飛瀑懸挂,灑甘露而噴珠。新院宇飛檐鬥拱輝增日月,碧精捨紅墻金瓦光爍雲天。 | | 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
隨州市西南部的大洪山,是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方圓三百三十多平方公裏,橫臥江漢, 蜿蜒荊襄,氣勢磅礴,風光秀麗,具有"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溫"的氣候特點。坐落在風景區內的小泉灣度假村,是絶妙的避暑勝地。
其主要特點為:
峰俊 群峰鼎立,突兀聳峙,層巒疊翠,綿亙百裏。大洪山色主峰寶珠峰,海拔一千零五十五米,相對高差八百多米,四周懸崖峭壁,與近在咫尺的懸鈎岩、筆架山環峙鼎立,十分壯觀。
林幽 在大洪山,有一片原始森林,成片的楠木,名貴的千年銀杏,古木參天,奇花異草,百鳥歡歌,把整個景區點綴得格外瑰麗,還有許多珍稀動物珍貴的藥材樹種,堪稱“動物王國”和“緑色寶庫”。
洞奇 大洪山有溶洞群,已開發的仙人洞,洞內建房150多間,能容數萬人,最深的雙門洞和鐘乳石最繁奇的兩王洞,奇中藏奇,妙中藴妙,幽深無底,飄飄渺渺,彩色斑麗,琳琅滿目,造工奇特,舉世稱絶。
湖美 大洪山巔藏“瑤池”,山腰流飛瀑,山腳吐溫泉。在寶珠峰、懸鈎岩、筆架山之間,海拔八百米的湖泊“白竜池”鑲嵌其中;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譽為“鄂中瑤池”。白竜池的富水源頭順流而下,進入峽𠔌,形成落差一百多米的四疊飛瀑,為華中地區罕見,令人心曠神怡。
泉醇 大洪山泉眼九十九處,常年在攝氏37度左右的新陽溫泉,是天然的溫泉療養院,隱藏在峰巒之中的十瀑四十湖,百泉五十溪,更是美不勝收。度假村地處大洪山風景名勝區腹部,海拔800米,年平均氣溫15度,最高氣溫26度,最低氣溫2.4度,鼕季偏暖,夏季涼爽,水源豐富,氣候宜人,是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
大洪山度假村:
度假村建築群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林樓相間,疏密有緻。室內裝飾典雅,功能齊全,設備考究 ,富麗堂皇。度假村交通方便,通訊迅速,有如一顆鑲嵌在青山緑水中的璀璨明珠 ,又如一群拋撒在白雲林海間的玉池瓊閣,以無限的魅力嚮人們展示着極大的誘惑!
大洪山風景區,有大小溶洞100多個,已考察具有開發價值的27個。兩王洞、仙人洞、雙門洞、黃岩洞,洞洞奇觀。洞內景象瑰麗多彩,山水並存,廳堂寬廣。洞頂石筍,參差危聳,將墜不墜,粒粒珍珠滴。洞壁嶙嶙然,類似朝中塑,都成鳥狀人鬼形。燈光四起,煙霞散彩,日月搖光,玲瓏剃透 ,足下彩雲生萬道,身邊瑞氣護千層,一片福地洞天。其中主要景觀有:竜宮、八仙過海、蓮花寶塔。
關鍵是這裏交通極其方便,一年四季皆可前往。 | | Dahong Shan
大洪山
Dahong Shan
湖北省名山,主要林區之一。位於省境北部,漢江和□水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嚮,蜿蜒於隨州市、鐘祥縣、京山縣交界處,長約120公裏。主峰海拔1055米,在隨州市西南部。岩層以古老沉積岩為主,北側主要由前震旦紀千枚岩、石英片岩和志留紀頁岩構成,南側主要為寒武奧陶紀石灰岩,部分為志留紀頁岩。為褶皺斷塊山,斷裂作用普遍,因長期受侵蝕切割,除主峰一帶較陡峻為中、低山外,多已成海拔500米以下的和緩而分散的丘陵,其間溝𠔌縱橫,地面破碎。水係呈放射狀。漢江支流□水、大富水、□水、天門河等均發源於此。森林覆蓋率約60%,原生林屬北亞熱帶常緑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次生林多為馬尾鬆和鬆櫟混交林。特産有油桐、烏桕、橡子、白果、香菇、木耳等,盛産天麻、貝母、蒼術、桔梗等藥材及蜈蚣和金錢龜等藥用動物。礦産有磷、鐵、釩、銅等。大洪山是西漢末年緑林軍農民起義的基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有寶珠峰、娥皇洞、白竜池、珍珠泉、靈峰寺遺址等名勝古跡。
(陳聯壽)
| | 大洪山村 大洪山鄉 | | 隨州 | 香菇 | 鄂南 | 隨南 | 溫泉 | 玉竜溫泉 | 隨州旅遊 | 歷史 | 碑刻 | 牌坊 | 嶽飛 | 天姥山 | 延佑觀 | |
| | 大洪山鄉 | 大洪山村 | 題大洪山 | 隨州大洪山 | 大洪山水庫 | 大洪山聖旨碑 | 大洪山緑林寨 | 大洪山溶洞群 | 大洪山玉竜溫泉 | 大洪山緑林景區 | 京山大洪山鴛鴦溪 |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 | 大洪山國傢級風景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