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
目錄
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遺址在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東西貫穿,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架莊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大汶口文化屬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佈範圍主要在山東境內,北入旅大地區,南達江蘇、皖北,西抵河南中部,東至山東半島,西北見之於黃河北岸。該遺址面積達82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一般2~4米,清理出墓葬189座,出土房址14座、灰坑120多個,繪有彩色花紋的陶器2000件,還有精緻的石器、骨器和象牙器物等。
  大汶口遺址的意義
  豐富的文化遺存,顯示出它與中原仰韶文化有顯著差別,反映了一種新的獨特的文化類型。因首先發現於大汶口,人們遂把以大汶口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命名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發現,使黃河下遊原始文化的歷史,由4000多年前的竜山文化嚮前推進了2000多年。證明山東竜山文化是繼承大汶口文化發展而來,它不僅為山東竜山文化找到了淵源,為黃、淮流域及山東、江淅沿海地區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綫索,且對研究史前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在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墓葬中,出現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帶小孩的合葬,它標志着衹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係社會的結束,開始或已經進入了父係氏族社會。
大汶口地理位置
  大汶河北岸,距東嶽泰山60華裏,是馳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發祥地和歷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鎮。大汶口屬自古有名的土質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陽田”,地下資源豐富,104國道、京滬鐵路穿境而過,處於山東省“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綫上。大汶口名勝古跡衆多:有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汶口文化遺址;有縣級以上文物景點3處(明石橋、清山西會館、文薑城遺址);
  有遠近聞名的自然景觀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處。
  大汶口遺址
  地理位置:新石器時代氏族公共墓地,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泰安市大汶口鎮的汶河邊上。 大汶口遺址是中國黃河下遊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著名遺址。
  年 代: 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發掘年代: 1959年。
  簡 介: 大汶口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父係氏族社會遺存,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跡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産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量不等的生豬,表明當時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現象,說明私有製已經出現。
  意 義: 大汶口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揭示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居民的埋葬形態。為山東地區的竜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地區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綫索。
近義詞
大汶口
相關詞
麯阜夏侯敦新石器遺址文物茌平
包含詞
大汶口站大汶口鎮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遺址大汶口陶文大汶口文化玉器
大汶口山西會館大汶口皇營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址
大汶口文化陶器大汶口陶尊符號泰安大汶口遺址
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文化玉錛大汶口雲亭山遺址
大汶口文化骨雕筒大汶口文化彩陶壺大汶口文化旅遊區
大汶口文化晚期白陶鬹泰安市大汶口針織廠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計劃生育服務站大汶口一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