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包圍地球的空氣的總稱。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條件之一。與海洋、陸地共同構成地球體係。是地球體係中動量、熱量與物質循環的關鍵。大氣總質量約53×1018千克(其中50%集中在6千米以下,999%集中在48千米以下),約占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低層大氣由氮、氧、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組成。密度隨距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並趨於稀薄,一般將大氣上界定為距地面1000千米處。 |
|
包圍地球的氣體,也泛指包圍其他星球的氣體 |
|
∶呼出的粗氣 |
|
他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
|
∶大方 |
|
這孩子長得挺大氣 |
|
∶盛 大宏偉的氣勢 |
|
大氣磅礴 |
|
包圍地球的一層氣體,是空氣、水汽和微塵的混合物。 葉玉森 《渤海舟中端午》詩:“大氣飛行風鷊健,孤吟出聽水竜嫻。” 葉聖陶 《倪煥之》二五:“不到十分鐘,那聲音就變得非常宏大,仿佛包籠着宇宙,吞吐着大氣。” |
|
指粗重的氣息。 老捨 《二馬》第一段二:“他摸着把電燈開開。然後披上大氅,大氣不出的用腳尖兒往樓下走。” |
|
指發出粗重的氣息。《西遊記》第三七回:“到宮中見你母親,切莫高聲大氣,須是悄語低言。” |
|
有氣派;度量大。 老捨 《老字號》:“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遠那樣官樣大氣。” 蕭乾 《慄子·憂鬱者的自白》:“那信我寫得很堂皇大氣。” |
|
大氣力。《水滸傳》第十七回:“哥哥,你管下許多眼明手快的公人,也有三二百個,何不與哥哥出些大氣?量兄弟一個,怎救得哥哥!” |
|
猶大怒。《西遊補》第十四回:“古人云:大氣不隔夜。 陳相公 饒我這一次。” |
|
大氣(atmosphere)
包圍地球的空氣稱為大氣。象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樣,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並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圈層的一門科學。它研究大氣的具體情況,包括組成大氣的成分、這些成分的分佈和變化、大氣的結構、大氣的基本性質和主導狀態的運動規律。
大氣的運動變化是由大氣中熱能的交換所引起的,熱能主要來源於太陽,熱能交換使得大氣的溫度有升有降。空氣的運動和氣壓係統的變化活動,使地球上海陸之間、南北之間、地面和高空之間的能量和物質不斷交換,生成復雜的氣象變化和氣候變化。大氣科學將從氣壓的變化、氣壓分佈不均形成的氣壓場和氣壓係統、各層大氣中空氣運動的各種情況、風的現象和性質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氣中各種環流係統、天氣係統,以及基於流體力學、熱力學研究大氣運動的本質和現象。天氣,從現象上來講,絶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在太陽輻射、下墊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科學將研究氣候的成因,不同區域的氣候狀況,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等問題。
大氣污染對大氣物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展,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大氣是在不斷變化着的,其自然的變化進程相當緩慢,而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禍在燃眉,已引起世界範圍的殷切關註,世界各地都已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防範、治理。控製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已成為當代人類一項重要事業。
大氣變暖 甲烷作祟
據有關報道,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近日利用自行設計的高精度冰芯氣泡甲烷提取分析係統,對青藏高原達索普冰芯進行了研究測試、實驗分析,獲得了近兩千年來高分辨率中低緯度大氣甲烷紀錄,使大氣溫室氣體與全球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對青藏高原達索普冰芯中甲烷記錄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1850年以來大氣中甲烷含量急劇上升,在過去的150年裏上升了1.4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活動甲烷排放呈負增長。專傢稱,這一研究將為全球大氣的分佈和變化特徵提供定量評估的依據。
研究表明,隨着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會越來越強。溫室氣體主要由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裏昂等成分組成,其中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氣中的濃度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此外,研究還預測出:隨着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全球氣溫將普遍上升。同時,地球生態係統將面臨中緯度地區生態係統和農業帶嚮極區遷移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的威脅,突發性的氣候災難頻度增強,這些都將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近年來,隨着全球人口的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人類嚮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成倍增加。專傢指出,這些溫室氣體將通過氣候係統控製自然能量的流嚮,從而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事實上,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無一例外都要通過自然過程來消除,而消除過程本身則要通過破壞現有的氣候、環境及生態係統來完成。人類愈發認清:在環境污染的肇事者名單中,無人可以逃脫;而在環境惡化的受害人名單中,也沒誰可以幸免!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僅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更是環境污染的治理者。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話題,它更是一門係統的科學,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環境保護不但需要政府和專傢學者,也需要公衆的廣泛參與
關於大氣的註釋:
大氣 ①即空氣。《靈樞·五味》:“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咽喉,故呼則出,吸則入。” ②指宗氣,詳宗氣條。 ③大經之氣,《素問·離合真邪論》:“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④指邪氣。《靈樞·病傳》:“大氣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大氣 dàqì
(1) [atmosphere] 包圍地球的氣體,也泛指包圍其他星球的氣體
(2) [heavy breathing]∶呼出的粗氣:他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3) [carry oneself with ease and confidence]∶大方:這孩子長得挺大氣
(4) [great momentum]∶盛大宏偉的氣勢
有時也指代一個人無畏的精神品質:這個人心胸寬廣,很‘大氣’,從不計較你這些小事。 |
大氣(Atmosphere) Atmosphere (Atmosphere) |
包圍地球的空氣稱為大氣。像魚類生活在水中一樣,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大氣的底部,並且一刻也離不開大氣。大氣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類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它的狀態和變化,時時處處影響到人類的活動與生存。
大氣科學是研究大氣圈層的一門科學。它研究大氣的具體情況,包括組成大氣的成分、這些成分的分佈和變化、大氣的結構、大氣的基本性質和主導狀態的運動規律.大氣的運動變化是由大氣中熱能的交換所引起的,熱能主要來源於太陽,熱能交換使得大氣的溫度有升有降。空氣的運動和氣壓係統的變化活動,使地球上海陸之間、南北之間、地面和高空之間的能量和物質不斷交換,生成復雜的氣象變化和氣候變化。大氣科學將從氣壓的變化、氣壓分佈不均形成的氣壓場和氣壓係統、各層大氣中空氣運動的各種情況、風的現象和性質等方面,深入研究大氣中各種環流係統、天氣係統,以及基於流體力學、熱力學研究大氣運動的本質和現象。天氣,從現象上來講,絶大部分是大氣中水分變化的結果。在太陽輻射、下墊面強迫作用和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氣的長期綜合情況稱為氣候。大氣科學將研究氣候的成因,不同區域的氣候狀況,氣候變遷以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等問題。
大氣污染對大氣物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變化有時是很明顯的,有時則以漸漸變化的形式發生,為一般人所難以覺察,但任其發展,後果有可能非常嚴重。大氣是在不斷變化着的,其自然的變化進程相當緩慢,而人類活動造成的變化禍在燃眉,已引起世界範圍的殷切關註,世界各地都已動員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防範、治理。控製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已成為當代人類一項重要事業。 |
大氣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the atmosphere |
有人認為,大氣是在地球上誕生後,由於火山活動逐漸從地殼中滲透出來的。在原始大氣中,氧的含量非常少,而二氧化碳很多。後來,緑色植物出現在陸地上,通過光合作用,逐漸使原始大氣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
大氣的成分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
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和微粒。
大氣的物質組成。地球上的大氣,有氮、氧、氬等常定的氣體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體上比較固定的氣體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變化很大的氣體成分。其中還常懸浮有塵埃、煙粒、????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氣溶膠粒子。 具體成分是:氮(78.084) 氧(20.946) 氬(0.934) 水汽(0.25)二氧化碳(0.032) 氖(0.0018) 氦(0.00052) 甲烷(0.0002) 氪(0.0001) 氫(0.00005) 氙(0.000008) 臭氧(0.000001) 其他(0.001421)
大氣的氣體成分,在高度60Km以下大都是中性分子;從60 Km嚮上,白天在太陽輻射作用下開始電離,在90 Km以上,則大都處於電離狀態。高層大氣中,有些成分還分解為原子狀態。 |
大氣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e |
按照大氣在鉛直方向的各種特性,將大氣分成若幹層次。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佈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也可稱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外層。按大氣各組成成分的混和狀況,可把大氣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按大氣電離狀況,可分為電離層和非電離層。按大氣的光化反應,可分為臭氧層。按大氣運動受地磁場控製情況,可分有磁層。
近地面的大氣層主要通過吸收地面輻射而升溫,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下部熱,上部冷,空氣垂直對流運動顯著,故稱對流層(troposphere)。對流層厚度因緯度和季節的不同而不同:熱帶較厚,寒帶較薄;夏季較厚,鼕季較薄。赤道地區對流層厚度可達16~18千米,中緯度地區約10~12千米,兩極地區約7~8千米。
自地球表面嚮上,隨高度的增加空氣愈來俞稀薄。大氣的上界可延伸到2000~3000公裏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大氣的物理性質有明顯的差異。根據氣溫的垂直分佈、大氣擾動程度、電離現象等特徵,一般將大氣分為五層。
對流層 對流層是大氣的最下層。它的高度因緯度和季節而異。就緯度而言,低緯度平均為17~18公裏;中緯度平均為10~12公裏;高緯度僅8~9公裏。就季節而言,對流層上界的高度,夏季大於鼕季。對流層的主要特徵;①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5℃。其原因是太陽輻射首先主要加熱地面,再由地面把熱量傳給大氣,因而愈近地面的空氣受熱愈多,氣溫愈高,遠離地面則氣溫逐漸降低。②空氣有強烈的對流運動。地面性質不同,因而受熱不均。暖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氣冷縮而下降,從而産生空氣對流運動。對流運動使高層和低層空氣得以交換,促進熱量和水分傳輸,對成雲緻雨有重要作用。③天氣的復雜多變。對流層集中了75%大氣質量和90%的水汽,因此伴隨強烈的對流運動,産生水相變化,形成雲、雨、雪等復雜的天氣現象。
平流層 自對流層頂嚮上55公裏高度,為平流層。其主要特徵:①溫度隨高度增加由等溫分佈變逆溫分佈。平流層的下層隨高度增加氣溫變化很小。大約在20公裏以上,氣溫又隨高度增加而顯著升高,出現逆溫層。這是因為20~25公裏高度處,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陽紫外綫,從而使氣溫升高。②垂直氣流顯著減弱。平流層中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空氣垂直混合明顯減弱,整個平流層比較平穩。③水汽、塵埃含量極少。由於水汽、塵埃含量少,對流層中的天氣現象在這一層很少見。平流層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好。
中間層 從平流層頂到85公裏高度為中間層。其主要特徵:①氣溫隨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中間層的頂界氣溫降至-83℃~-113℃。因為該層臭氧含量極少,不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綫,而氮、氧能吸收的短波輻射又大部分被上層大氣所吸收,故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②出現強烈地對流運動。這是由於該層大氣上部冷、下部暖,致使空氣産生對流運動。但由於該層空氣稀薄,空氣的對流運動不能與對流層相比。
暖層 從中間層頂到800公裏高度為暖層。暖層的特徵:①隨高度的增高,氣溫迅速升高。據探測,在300公裏高度上,氣溫可達1000℃以上。這是由於所有波長小於0.175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的大氣物質所吸收,從而使其增溫的緣故。②空氣處於高度電離狀態。這一層空氣密度很小,在270公裏高度處,空氣密度約為地面空氣密度的百億分之一。由於空氣密度小,在太陽紫外綫和宇宙射綫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並處於高度電離狀態,故暖層又稱電離層。電離層具有反射無綫電波的能力,對無綫電通訊有重要意義。
散逸層 暖層頂以上,稱散逸層。它是大氣的最外一層,也是大氣層和星際空間的過渡層,但無明顯的邊界綫。這一層,空氣極其稀薄,大氣質點碰撞機會很小。氣溫也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由於氣溫很高,空氣粒子運動速度很快,又因距地球表面遠,受地球引力作用小,故一些高速運動的空氣質點不斷散逸到星際空間,散逸層由此而得名。據宇宙火箭資料證明,在地球大氣層外的空間,還圍繞由電離氣體組成極稀薄的大氣層,稱為“地冕”。它一直伸展到22 000公裏高度。由此可見,大氣層與星際空間是逐漸過渡的,並沒有截然的界限。 |
大氣變暖 甲烷作祟 Warming of the atmosphere methane is everything |
據有關報道,中國科學院的科研人員近日利用自行設計的高精度冰芯氣泡甲烷提取分析係統,對青藏高原達索普冰芯進行了研究測試、實驗分析,獲得了近兩千年來高分辨率中低緯度大氣甲烷紀錄,使大氣溫室氣體與全球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通過對青藏高原達索普冰芯中甲烷記錄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1850年以來大氣中甲烷含量急劇上升,在過去的150年裏上升了1.4倍。而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人類活動甲烷排放呈負增長。專傢稱,這一研究將為全球大氣的分佈和變化特徵提供定量評估的依據。
研究表明,隨着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會越來越強。溫室氣體主要由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裏昂等成分組成,其中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氣中的濃度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此外,研究還預測出:隨着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全球氣溫將普遍上升。同時,地球生態係統將面臨中緯度地區生態係統和農業帶嚮極區遷移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的威脅,突發性的氣候災難頻度增強,這些都將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近年來,隨着全球人口的增長和人類活動的加劇,人類嚮大氣中排放的溫室氣體越來越多,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成倍增加。專傢指出,這些溫室氣體將通過氣候係統控製自然能量的流嚮,從而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事實上,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氣體無一例外都要通過自然過程來消除,而消除過程本身則要通過破壞現有的氣候、環境及生態係統來完成。人類愈發認清:在環境污染的肇事者名單中,無人可以逃脫;而在環境惡化的受害人名單中,也沒誰可以幸免!我們每一個人不僅僅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更是環境污染的治理者。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一個話題,它更是一門係統的科學,更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環境保護不但需要政府和專傢學者,也需要公衆的廣泛參與。 |
關於大氣的註釋 Comment on the atmosphere |
大氣 ①即空氣。《靈樞·五味》:“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出於肺,循咽喉,故呼則出,吸則入。” ②指宗氣,詳宗氣條。 ③大經之氣,《素問·離合真邪論》:“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 ④指邪氣。《靈樞·病傳》:“大氣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大氣 dàqì
(1) [atmosphere] 包圍地球的氣體,也泛指包圍其他星球的氣體
(2) [heavy breathing]∶呼出的粗氣:他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3) [carry oneself with ease and confidence]∶大方:這孩子長得挺大氣
(4) [great momentum]∶盛大宏偉的氣勢
有時也指代一個人無畏的精神品質:這個人心胸寬廣,很‘大氣’,從不計較你這些小事。 |
大氣-保溫作用 Atmosphere - the role of insulation |
大氣層就好象是一條毛毯,均勻地包住了整個地球,使整個地球就好象處在一個溫室之中。白天灼熱的太陽發出強烈的短波輻射,大氣層能讓這些短波光順利地通過,而到達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溫。晚上,沒有了太陽輻射,地球表面嚮外輻射熱量。因為地表的溫度不高,所以輻射是以長波輻射為主,而這些長波輻射又恰恰是大氣層不允許通過的,故地表熱量不會喪失太多,地表溫度也不會降得太低。這樣,大氣層就起到了調節地球表面溫度的作用。這種作用就是大氣的保溫作用。
形容詞
通常形容物件(多為建築),富麗堂皇,很有氣勢。 |
|
daqi
大氣
atmosphere
包圍地球的空氣總體。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條件之一。大氣不僅隨地球而轉動,而且相對於地殼,又有復雜的運動。大氣是以氧、氮為主的多成分混合氣體,地表附近密度最大,接近地表的乾燥空氣,在標準狀況下每升重1.293剋。海平面平均氣壓約1013百帕。大氣的密度和氣壓均隨高度的增加按指數律減小。大氣總質量約5.3×10□□千克,約占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大氣總質量的99.9%集中在48公裏以下,約在距地表一個地球半徑以外的高空,逐漸嚮星際空間過渡(見彩圖地球)。大氣圈的上界是磁層頂。磁層頂的高度:嚮太陽的一側低於背太陽的一側,太陽活動期低於太陽寧靜期。一般,人們將嚮太陽一側的磁層頂高度(距地球中心約10個地球半徑)作為大氣上界的高度,它距地面約 57600公裏。由於地球表面的性質不同(如海、陸、植被等),大氣的成分、物理性質和運動狀態都存在着地區性的差異,但鉛直方向的變化比水平方向的變化要大得多。
地球大氣經歷了一係列復雜的演化過程,纔形成了現在這種大氣組成、層次結構和物理屬性(見地球大氣演化)。
大 氣 成 分
大氣中除了氧、氮等氣體外,還懸浮着水滴(如雲滴、霧滴)、冰晶和固體微粒(如塵埃、孢子、花粉等)。大氣中的懸浮物常稱為氣溶膠質粒。沒有水汽和懸浮物的空氣,稱幹潔空氣。大約在85公裏以下的大氣層,對流、湍流盛行,大氣湍流擴散作用遠大於分子擴散作用,這層大氣的組分比例相同,稱勻和層(曾稱均質層)。勻和層內幹潔空氣的平均分子量約28.96。約110公裏以上的大氣層,分子擴散作用超過湍流擴散作用,稱非勻和層(曾稱非均質層),這層大氣的組分經重力分離後,輕的在上、重的在下,幹潔空氣的平均分子量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85~110公裏是從湍流混合為主過渡到分子擴散為主的過渡帶,稱湍流層頂。湍流層頂附近湍流擴散和分子擴散具有同樣重要性,大氣成分具有從勻和層嚮非勻和層過渡的特點。
勻和層大氣成分 基本不變的氣體成分 主要成分氮、氧、氬占大氣總體積的99.96%。 其餘氣體均是微量(見表幹潔大氣的主要成分表)。在85公裏以下,氮、氧等主要氣體各自所占的體積比在各高度上基本相同。
可變的氣體成分 主要有二氣化碳、水汽、臭氧等。這些氣體含量雖少,它們對大氣物理狀況的影響卻很大。
① 二氧化碳。在11~20公裏以下,二氧化碳的分佈比較均勻,相對含量基本不變。由於工業的發展、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燃量的增加、森林覆蓋面積的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有增加的趨勢(見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例如,1890年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296%(體積比),1978年已增至0.0332%(體積比)。二氧化碳吸收太陽輻射少,但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並發出長波輻射,從而影響大氣的溫度(見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已引起廣泛的重視。
② 臭氧。主要分佈在10~50公裏之間,尤其集中在20~30公裏範圍內, 那裏的臭氧濃度常超過1×10□□(體積比)。大氣低層的臭氧含量少,典型濃度是(0.005~0.05)×10□□(空氣未污染時的體積比)至0.5×10□□(空氣受污染時的體積比)。高空的臭氧主要由光化作用形成,低空的臭氧一部分由閃電或有機物氧化産生,另一部分從高空輸來。大氣中的臭氧總量很少,對橫截面積為1平方釐米的整個鉛直大氣柱中的臭氧,折算到標準狀態(氣壓1013.25百帕,溫度273K),臭氧的總纍積厚度平均約有0.3釐米。 臭氧總量的分佈隨緯度和時間而異。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200 |
|
- : atmos, atmospheric air
- n.: aerosphere, air, atmosphere, heavy breathing, carry oneself with ease and confidence, great momentum, the earth's atmosphere, open space in this
|
|
大氣壓, 氣氛, 環境, 特色, 特性, 特點, 特徵, 屬性, 顯著的特點, 人的個性 天空, 天 |
|
環境 | 生活 | 百科辭典 | 污染環境 | 氣體 | 化學 | 單質 | 氣候 | 天氣 | 大氣科學 | 地理 | 氣象 | 鋒面 | 天氣係統 | 輻射 | 物理光學 | 光學 | 物理 | 地球 | 大氣層 | 環保 | 潮汐 | 自然現象 | 大氣物理 | 空間物理 | 百科大全 | 更多結果... |
|
|
|
|
氧氣 | 氣候 | 濕度 | 煙霧 | 酸雨 | 幹旱 | 臭氧層 | 溫室效應 | 氣候變化 | 蒸發作用 | 霧 | 風 | 降雨 | 二氧化碳 | 空氣污染 | 太陽輻射 | 大氣環流 | 空氣質量 | 氣候帶 | 農業氣象學 | 溫室氣體 | 大氣化學 | 大氣成分 | 人工影響天氣 | 空氣污染物 | 飛灰 | 海平面上升 | 全球變暖 | 氣候問題 | 碳循環 | 蒸騰作用 | 大氣降水 | 大氣組成 | 大氣顆粒物 | 大氣過程 | 降水增加 | 氯氟碳 | 沉降的顆粒物 | 薄煙 | 空內空氣污染 | 微氣候影響 | 空氣-水相互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