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大杓鷸
  中文學名:大杓鷸
  分類:鴴形目、鷸科、杓鷸屬
  中文俗名:紅背大勺鷸、紅腰勺鷸、彰雞
  拉丁文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
  英文名:far eastern curlew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66
  形態特徵:體長約63釐米。嘴甚長而下彎;比白腰杓鷸色深而褐色重,下背及尾褐色,下體皮黃。飛行時展現的翼下橫紋不同於白腰杓鷸的白色。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紅;腳灰色。音調平緩,如coor-ee。不安時發出刺耳的ker ker-ke-ker-ee聲。繁殖於東北亞;鼕季南遷遠至大洋洲。不常見,但遷徙時定期經過中國東部及臺灣。在河口、河岸、沼澤地、沿海灘塗、沿海草地和水稻田中生活,多單獨活動,有時與其他種類混群。性機警、甚羞怯。活動時不停左顧右盼。常以嘴插入泥中覓食。喜歡吃甲殼類、軟件動物、蠕蟲、昆蟲、小魚和蛙類。繁殖期自5~7月,在水域附近草地上營巢,每窩産卵4枚。
  【藥 名】:大杓鷸
  【來 源】:為鷸科動物大杓鷸的肉。
  【功 效】:益氣補益。
  【主 治】:治虛證,脾腎兩虛。
  【性味歸經】:鹹,溫;脾、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鮮肉煮食,50-100剋,或焙幹研末入丸散。
  【 名】:宛鷸、紅背大杓鶩、大夠嘍兒、紅腰杓鶩、彰雞、(《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遍見於我國東部。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均可捕獵,捕獲後,剖腹除去內臟和羽毛,取肉鮮用或焙幹研末備用。
  【拉丁名】:大杓鷸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linnaeus )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