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公元647年始建,歷代屢有修建。面積215萬平方米。包括主殿、經堂、佛殿、噶廈等建築。主殿高四層,上覆金頂,具有唐代建築風格。大殿供文成公主由長安(今西安)帶來的釋迦牟尼鍍金銅像,配殿供鬆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等塑像。寺前有唐蕃會盟碑等古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大昭寺聯繫方式 地址:拉薩市中心。
郵編:850000 大昭寺投訴電話 拉薩市旅遊投訴電話:0891-6650808 0891-6324691
西藏旅遊投訴電話:0891-683419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昭寺景區榮譽 4a級景區 大昭寺門票價格 門票:藏人免費,遊客門票70元可多次進入 大昭寺節慶活動 在聖地拉薩,一年中最激動人心的就是那衆多神奇的民族傳統節日了。幾乎每一個月都有一、二個節日。這些節日,或是傳統的約定俗成,或者因宗教感發,再或是一些習俗久而久之地演變成了民衆的節日。形成了祭祀、農事、紀念、社交遊玩等豐富內容的西藏節日文化體係。
雪頓節(藏歷七月初一到初五)
是拉薩也是西藏最大的節日之一。雪頓節是一個傳統節日,雪頓意為“酸奶宴”。僧侶經苦行修煉之後,傢人攜乳酪相迎並伴歌舞。從十七世紀開始,雪頓節舉行藏戲表演,各地各流派的藏戲藝術傢彙聚在拉薩羅不林卡表演比賽,持續數天。同時,哲蚌寺舉行一年一度展佛儀式。
藏歷新年
藏歷新年是西藏最隆重的節日。藏歷新年——是送舊迎新的日子。除夕夜晚,人們舉行驅鬼儀式,全家食用象徵圓滿的新年面塊。元旦清晨,人們互敬青稞酒,互獻“切瑪”,互祝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紮西德勒”!藏歷新年的慶祝活動從初一一直要持續到初十左右。主要的活動如朝佛、傳昭法會等都集中在大昭寺。但是藏歷新年的時候也是西藏旅遊的淡季,按照傳統,初一到初五的時候飛機會停航,商店也多不會開門。
薩嘎達瓦節(藏歷4月15日)
相傳佛主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都是在4月15日,因此藏歷4月15日,在西藏是一個特有的日子。這個月要舉行各種活動加以紀念。在薩嘎達瓦節那天,拉薩的老百姓幾乎傾巢而出,圍繞大昭寺、布達拉宮的外墻轉經,這一天,整個拉薩都充斥了焚燒香料的煙氣,3條主要的轉經路上滿是或快或慢或健步或長叩的信徒。薩嘎達瓦節是春季拉薩最有特色的節日。 大昭寺開放時間 9:00—18:00 大昭寺最佳旅遊時間 一般七、八、九三月為最佳旅遊時間
大昭寺特別提醒 大昭寺金頂--底層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在平臺上遠眺:布達拉宮,那輝煌的建築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俯視:大昭寺廣場人流潺動,可盡覽充滿藏族生活氣息的八廓街。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
可獨自一人,避開參觀高峰時間,一大早隨轉經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燈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大昭寺位於舊城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或三輪車在藏醫院下車,朝大昭寺廣場方向走。
大昭寺美食 在拉薩旅遊飯店中,以川菜為主,拉薩假日酒店中還可以提供適合外國旅遊者口味的西餐。不過,餐飲的主體是藏族風味,飲酒莫忘敬天、地、神。藏食沒有真正的烹調,滋味就在原本的汁液中,不善食肉的人恐怕難以受用,關鍵在於吃的氣魄,要有生吞活剝的架勢,因為沒有筷子,衹有刀。至於青稞酒和酥油茶還是先嘗後飲,萬一在西藏胃腸不適就麻煩了。在拉薩的民族飯店裏面,有很好的風味,也可遍嘗無餘。
拉薩的飲食種類豐富,除了帶上你自己喜愛的糖果、餅幹等,你用不着帶額外的食品。
在拉薩可以吃到各種風味的飲食,藏式餐飲、廣東菜、北方菜、湖南菜等都有。最多的算是四川菜,頗受遊客和當地百姓的歡迎。
拉薩有一條街道,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美食,有川菜、火鍋、各種小吃等、甚至還有西餐、酒吧等,去拉薩的遊客很多都會去品嚐,那就是德吉路。
大昭寺住宿 拉薩和日喀則、江孜、那麯、林芝八一、山南澤當等大中城市都有比較好的星級賓館,其條件和服務水準都可以使絶大多數旅遊者滿意,當然,價格也會另人颳目相看。在這些地方還有些別具特色的小旅館很受旅遊者的歡迎,比如說拉薩的八郎學旅館已經成為世界“十大山地旅館”之一。
其它各個縣城都有自己的招待所,但是條件也就限於能嚮你提供一間雨天不會漏水的房屋和一張堅實的床鋪,不要對它們的衛生條件寄予太高的期望。價錢多在20-30之間,你可以試着還還價。一般旅遊者有興趣的阿裏、林芝一綫很多區(比鎮還小)也有招待所,主要是提供給過路的長途貨運司機的。條件,也就是比帳篷強點,當然恐怕還沒帳篷幹淨,價格上也差不多20-30左右。
另外,在西藏的很多地方的招待所裏,拉客人的司機是不用住宿費的,所以在進酒店(或招待所)的時候要和服務員問清楚。
很顯然,如果你旅行的範圍僅限於大城市,比如拉薩、日喀則、江孜、澤當這些地方,睡袋並不是有很大的用途,因為這幾個城市旅遊的設施,酒店都比較好,但是如果出了上面幾個地方,睡袋還是西藏旅行必須的裝備之一。 在通常條件的野外路綫裏,比如遊客多去的阿裏,一個1.5公斤的鴨絨睡袋基本已經夠用。很多的招待所都能夠提供一間房子、床和不太幹淨的被子,如果是七、八月西藏最暖和的季節,對睡袋的要求並不算很嚴格。由於道路和車輛的故障問題,你很可能要藉宿在沿途的老百姓傢裏,而有些地方能提供給旅行者的衹有一間空空蕩蕩的石頭房子。如果是租車旅行,防潮墊應該並不算是個很大的負擔,還是應該帶上。
大昭寺購物 西藏的地毯、藏刀、卡墊、圍裙、民族服裝、民族鞋帽、金銀首飾,及各種傳統手工藝品,均為傳統手工藝作,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拉薩的八角街是拉薩最著名的小商品街,也是拉薩古老而神聖的地方,在八角街上可以轉好久,可以購買紀念品,記得砍價。此外,在八角街上還可以品嚐正宗的藏式飲食。
西藏的藥材馳名天下,去西藏不要錯過購買或觀賞靈芝、藏紅花、鼕蟲草、藏羚羊角、雪蓮花等等,還有喇嘛、藏醫秘方配製、加工、炮製的各式神氣復式藏藥。
在八角街可購買大畫册《西藏》180元,更大型畫册《西藏佛寺壁畫》650元。
小貼士:如果買了藏刀,坐飛機是不能帶的,托運也不行,但你可以通過郵局寄。步行街北鄰的北京中路郵局是拉薩的郵政總局,在那裏郵寄,比在一些小郵局寄要快很多。 大昭寺玩法 參觀、攝影、旅遊、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始建於唐貞觀21年。寺內主供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今天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纔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綉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大昭寺是西藏最輝煌的一座吐蕃時期的建築,殿宇雄偉,莊嚴絢麗,每日被轉經的人流簇擁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語意思是經堂。“大昭”,藏語為“覺康”,意思是釋迦牟尼,就是說有釋迦牟尼像的佛堂。而這尊釋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一尊“覺阿”佛(釋迦牟尼12歲時的等身鍍金像),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座土木結構的寺廟,主殿三層,殿頂覆蓋着西藏獨具一格的金頂,陽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奪目。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記錄着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也留下了歲月的永恆。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續了一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這裏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臥堂湖乃羅剎女的心髒,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歷。如今寺內供奉的最珍貴的一尊佛像便是當年文成公主由大唐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這尊佛像凝聚着歷史,凝聚着藏漢交流的深情厚意,它與大昭寺門前最著名的唐蕃會盟一道成為漢藏友誼的歷史見證。古樸的大昭寺歷經千年歲月,香火卻長盛不衰,如今更是遊人如織,其神、其聖已非一般。
歷史
大昭寺座落在拉薩市的中心,建於7世紀中葉,是西藏最早的木構建築。相傳由與吐蕃贊普鬆贊幹布先後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據藏文史籍記述,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到吐蕃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8世紀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將其移置於小昭寺,而將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覺臥佛像(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像)迎至該寺供養。因“昭”為藏語音譯,意為佛,故稱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餘,因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為了紀念白山羊功績,佛殿最初命名“惹薩”,後改稱“祖拉康”(經堂),又稱“覺康”(佛堂),全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馱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據說與始於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有關。
大昭寺建成時,西藏還沒有僧人。後來,經歷代擴建,四周增設回廊、院落,建築面積達25100餘平方米,開始有少數僧侶看管寺廟,但不屬於具體教派。黃教興起後,每年在這裏舉行傳昭大法會。歷代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也在這裏舉行。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後,“噶廈”(政府的機構)設於寺內。大昭寺由此可說是西藏歷來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所在。
大昭寺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聖殿,同時也是藏漢團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證。
參觀要點
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為什麽這一尊如此珍貴呢?因為此像是釋遵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世上衹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衹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囊廓
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這便是拉薩內、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內圈"。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唐蕃會盟碑
進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廣場,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圍墻圍起的兩塊石碑。南邊一塊便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高3.42米,寬0.82米,厚o.35米,唐長慶三年(823年)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
公元九世紀,唐朝與吐蕃王朝達成和好,以求“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當時的贊普赤德祖贊為表示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之誠心,立此碑於大昭寺前,碑文樸實無華,言辭懇切,現碑身已有風化,至今大多數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邊有一棵柳樹,據傳由文成公主親手種植,當地人稱為公主柳。
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會盟碑,因為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後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大昭寺傳說】
傳說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鬆贊幹布曾在此湖邊嚮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由千衹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傳說二: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麽神聖的佛像,鬆贊幹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傳說三:
相傳建大昭寺時,幾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釋說,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臥的羅剎女(如果有機會去西藏博物館,推薦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畫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剎女的心髒,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說大昭寺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髒給鎮住。然後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裝着沙和土的袋子。就這樣把這個湖泊給填平了,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其實今天的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後來因為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裏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裏朝聖,大傢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la在藏語裏是佛的意思,sa是地。
【參觀路綫】
上午參觀的遊客要從正門進去,右手就是售票處。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 (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於博士)的産生地。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雀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裏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面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是從這個門開始的。外面院子都是後來修建、擴充的,這個主殿纔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了。
進入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它生動形象地繪出了公元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瞭解大昭寺,要瞭解7世紀時的拉薩,鬆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從左嚮右依順時針旋轉遊覽。第一間小殿,裏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於八大弟子之列。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紮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 一座白塔矗立在西墻與北墻拐角之處,據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着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瘦骨嶙峋的白教創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數步,小殿內置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塗金粉。此殿右側有鬆贊幹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們三個不僅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後,他們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後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面發髻高輓、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墻與東墻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墻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這裏還可以看到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裏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衹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現在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畢竟是經歷了1400年的風風雨雨過來的傳世國寶。
再往下的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着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歷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強巴佛殿外面的五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5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後來由於實踐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格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治了整個藏區,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五個法王裏面最後一個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邊的一個,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給中原,介紹給漢族和蒙古族。後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帶給了蒙古族。
在轉過殿角,和剛纔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畫緊鄰的壁畫也一定要看一下,內容是公元七世紀鬆贊幹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七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氂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的山就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面的是原來的藏醫學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面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衹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鬆贊幹布建的王宮。
逛完大殿,可出門繞大殿一周,此處共有380個轉經鎬,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
從庭院出來,回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在平臺上俯視大昭寺廣場以及遠眺布達拉宮,輝煌的建築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大昭寺的二樓衹在早上開放。鬆贊幹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裏面供有藏王鬆贊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嚮三樓的小門,這裏就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
|
大昭寺( 中文拼音:Da Zhao Si 英文譯音:Jokhang Temple)是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羅布林卡在2001年也被入) 。“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去過拉薩”。這是大昭寺裏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也是幾乎每一個旅行者都同意的觀點。
大昭寺位於拉薩的寺院。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始建於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鬆贊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
大昭寺始建於七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建造的目的據傳說是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該佛像是當時的吐蕃王鬆贊幹布迎娶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從加德滿都帶來的。之後寺院經歷代擴建,目前占地25100餘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大昭寺內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尼泊爾帶去的8歲等身像於八世紀被轉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時曾以山羊馱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為“羊土神變寺”。1409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為歌頌釋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傳佛教各派僧衆,在寺院舉行了傳昭大法會,後寺院改名為大昭寺。也有觀點認為早在9世紀時已改稱大昭寺。清朝時,大昭寺曾被稱為“伊剋昭廟”。
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現存最古老的土木結構建築,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佈局規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
西藏的寺院多數歸屬於某一藏傳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則是各教派共尊的神聖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後,“噶廈”的政府機構也設在大昭寺內。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儀式歷來在大昭寺進行,1995年,確定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也是在這裏舉行的。 |
|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之說,大昭寺在拉薩市具有中心地位,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會生活層面的。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墻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綫。
從大昭寺金頂俯瞰大昭寺廣場,右邊遠處山上是布達拉宮,近處的柳樹是“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佈局方位與漢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東面西的。主殿高四層,兩側列有配殿,佈局結構上再現了佛教中曼陀羅壇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內的佛殿主要有釋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師殿、鬆贊幹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魯派的護法神)、神羊熱姆傑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內各種木雕、壁畫精美絶倫,空氣中彌漫着酥油香氣,藏民們神情虔誠地參拜轉經。
大昭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文物,為藏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此外,在大昭寺門前廣場上樹立的唐蕃會盟碑見證了漢藏人民的深厚友情,種痘碑(為紀念清朝乾隆年間中央政府嚮西藏人民傳授種痘方法以防治天花所立)則見證了中央政府對西藏人民的關懷。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位置,八廓街正是圍繞大昭寺而展開。大昭寺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並不亞於布達拉宮,它也是遊人到西藏必遊的景點之一。
大昭寺始建於公元647年,是藏王鬆贊幹布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寺建築面積達25100餘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兩側配殿供奉鬆贊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動的中心。五世達賴喇嘛建立“甘丹頗章”政權後,“噶廈”政府的機構便設於寺內,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兩層樓周圍。許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動,如“金瓶掣簽”等都在這裏進行。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綉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你還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門口磕長頭,場面非常感人,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還有更多的人每天圍繞着大昭寺轉經,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擺開架勢,嚮過路的人唱經化緣。
“去拉薩沒去大昭寺就等於沒去拉薩”這是大昭寺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 |
|
◆傳說一:
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鬆贊幹布曾在此湖邊嚮尺尊公主許諾,隨戒指所落之處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內,湖面頓時遍布光網,光網之中顯現出一座九級白塔。於是,一場由千衹白山羊馱土建寺的浩蕩工程開始了。
◆ 傳說二: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麽神聖的佛像,鬆贊幹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傳說三:大昭寺魔女圖
相傳建大昭寺時,幾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釋說,整個青藏高原是個仰臥的羅剎女(如果有機會去西藏博物館,推薦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畫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這個魔女呈人形,頭朝東,腿朝西仰臥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來正好是羅剎女的心髒,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說大昭寺必須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髒給鎮住。然後文成公主還同時推薦了另外十二個小寺院在邊遠地區,鎮住魔女的四肢和各個關節,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選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當時主要的運輸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裝着沙和土的袋子。就這樣把這個湖泊給填平了,給大昭寺奠定了基礎。其實今天的拉薩這兩個字就是從大昭寺演變而來的。最早拉薩不叫LASA,古文書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後來因為修建了這樣神聖納佛殿,裏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經、佛塔,還有四面八方的信徒來這裏朝聖,大傢都認為這個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稱拉薩--LA在藏語裏是佛的意思,SA是地。 |
|
大昭寺基本信息
地址: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
開放時間:07:00-12:00,15:00-18:30
交通:位於市中心可步行前往,乘中巴在藏醫院下車,乘三輪車4.00元左右。
門票:上午從正門進去,右手邊就是售票處,目前售價85元/人(2009年6月價格)。
其他基本信息:若在大殿內攝影需另花¥90元買一張攝影許可。
大昭寺旅遊小貼士
大昭寺最佳旅遊時間:七、八、九三個月
小提醒:
1. 大昭寺從7月1日起開始對遊客實行“限時”入寺,上午8點到11點半主要為信教群衆開放,期間不接待10人以上的團隊;11點30分到 17點30分對遊客開放。而且,團隊在大昭寺內整個參觀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其中千佛廊大院內20分鐘,中心殿內10分鐘,金頂外景拍攝20分鐘)。
2. 下午在二樓平臺會有喇嘛辯經,每天7點左右,大昭寺的第一批香客來進香。
3. 到大昭寺旅遊,要尊重當地百姓習慣,順着人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
4. 上到二樓平臺上,遙望遠處的布達拉宮,俯瞰大昭寺廣場和廣場上熙來攘去的人群,都會有別樣的一番感覺。
5. 第一次買票後最好保留門票,以後幾天再去時仍然有效。
6. 請寺廟裏的師傅講解,¥50元/次。
7. 可獨自一人,避開參觀高峰時間,一大早隨轉經人流涌入大昭寺。在燃燃不息的酥油燈火中,感受信仰的力量。
參觀路綫
上午參觀的遊客要從正門進去,右手就是售票處。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傳佛教中“格西” (藏傳佛教中的高級學位,相當於博士)的産生地。1409年,黃教開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創立傳昭大法會,並將之確立為藏傳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動,從此黃教聲名鵲起.法會期間各大寺廟的僧人云集此院,觀看被寺廟推選出的傑出僧人進行激烈的答辯.
院落東側有數排酥油燈,白天也總是長明不滅.由這裏各個家庭的人負責加酥油。
酥油燈後面就是大昭寺主殿的正門,大昭寺最早的建築都是從這個門開始的。外面院子都是後來修建、擴充的,這個主殿纔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築。由於多年信徒的摩擦,門口的石頭地板已經光亮如鏡了。
進入大殿左右各有兩尊巨大的佛像。左側為紅教創始人密宗大師蓮花生,他本來是印度的佛學家,公元八世紀進藏,在他入藏以後藏區開始出現密宗。右側是未來佛。
大殿通道入口處右側是關於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畫,它生動形象地繪出了公元7世紀時的早期布達拉宮的樣子,以及當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要瞭解大昭寺,要瞭解7世紀時的拉薩,鬆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就一定要先看這幅壁畫。
從左嚮右依順時針旋轉遊覽。第一間小殿,裏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為弘揚黃教作出了巨大貢獻。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都位於八大弟子之列。黃教六大寺廟,甘丹寺為宗喀巴本人親建,哲蚌寺、色拉、紮什倫布寺均為其弟子所建。一座白塔矗立在西墻與北墻拐角之處,據說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從臥塘湖中所顯現出來的。南側第一間小殿,端坐着八大“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藥師佛。緊挨小殿,是手置耳側,瘦骨嶙峋的白教創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再行數步,小殿內置三世佛。
轉過來第二間殿是觀世音殿。當地人供養佛的方式很虔誠,在殿內經常能遇到當地一些家庭給觀世音菩薩臉上塗金粉。此殿右側有鬆贊幹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在藏民族的心目中,他們三個不僅僅是普通的國王和王後,他們是菩薩變成了國王和王後來教化藏族人的。兩位公主體貌端莊,其中前面發髻高輓、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在南墻與東墻拐彎之處,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諸位宗師.東墻第一間佛殿是無量光佛。這裏還可以看到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面精美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裏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衹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現在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畢竟是經歷了1400年的風風雨雨過來的傳世國寶。
再往下的佛殿裏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着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歷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強巴佛殿外面的五位高僧就是薩迦五祖(薩迦派5位法位繼承人)。藏族佛教雖然是一個整體,但後來由於實踐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形成了四大教派:寧瑪、薩迦、格舉、格魯.薩迦派影響最大時曾經統治了整個藏區,也就是薩迦王朝。薩迦王朝五個法王裏面最後一個叫八思巴,就是在最右邊的一個,是他把藏傳佛教文化傳給中原,介紹給漢族和蒙古族。後來八思巴又成了蒙古汗王忽必烈的帝師,也就是元朝的國師。他創造了蒙文,井把佛教文化帶給了蒙古族。
在轉過殿角,和剛纔看到的大昭寺修建的壁畫緊鄰的壁畫也一定要看一下,內容是公元七世紀鬆贊幹布和公主組織的一個慶典活動,是為了大昭寺竣工的開光典禮,實際上是一個七世紀傳統運動會的情景。包括摔跤、氂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畫左側的山就是藥王山,上有電視塔。畫上面的是原來的藏醫學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達拉宮前面的廣場側的佛塔,原來是拉薩城的西大門。壁畫右側便是最早衹有兩棟主要建築的布達拉宮,也就是鬆贊幹布建的王宮。
逛完大殿,可出門繞大殿一周,此處共有380個轉經鎬,一個緊挨一個。邊走邊推動轉經筒是很多虔誠的信徒必做的功課。
從庭院出來,回到側門的售票處,有樓梯可以直通二樓和三樓的平臺。在平臺上俯視大昭寺廣場以及遠眺布達拉宮,輝煌的建築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燦爛無比。夏天這裏還有茶座,在此可以休息。大昭寺的二樓衹在早上開放。鬆贊幹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樓的西南角。裏面供有藏王鬆贊幹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大臣祿東贊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樓之間有班丹拉姆護法神殿,這是大昭寺和整個拉薩城的護法女神。二樓天井的東北角有一個梯子,通嚮三樓的小門,這裏就是上金頂的入口。大殿的三樓平時不對外開放,僧人們在這裏打坐修行。頂層四座巨大的金頂分別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和17世紀。
參觀要點
◆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為什麽這一尊如此珍貴呢?因為此像是釋迦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1048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世上衹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衹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於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原供於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後,兩尊等身像被交換位置,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囊廓
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這便是拉薩內、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內圈"。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廓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唐蕃會盟碑
會盟碑
進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廣場,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圍墻圍起的兩塊石碑。南邊一塊便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高3.42米,寬0.82米,厚O.35米,唐長慶三年(823年)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
公元九世紀,唐朝與吐蕃王朝達成和好,以求“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和“永崇甥舅之好”之目的。當時的贊普赤德祖贊為表示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之誠心,立此碑於大昭寺前,碑文樸實無華,言辭懇切,現碑身已有風化,至今大多數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邊有一棵柳樹,據傳由文成公主親手種植,當地人稱為公主柳。
唐蕃會盟碑又稱甥舅會盟碑,因為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娶的是唐朝皇帝的公主,所以自然他的孩子自然就要管以後的唐朝皇帝叫舅舅了。
大昭寺門票價格從2009年4月1日起調整為:85元/人 |
|
【大昭寺】 藏傳佛教寺院。全稱羊土幻顯殿。位於西藏拉薩市區,座東嚮西。建於7世紀中葉。相傳由與吐蕃贊普鬆贊幹布先後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興建。據藏文史籍記述,寺內原供奉尺尊公主帶到吐蕃的不動金剛佛像(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8世紀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後,將其移置於小昭寺,而將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覺臥佛像(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像)迎至該寺供養。因“昭”為藏語音譯,意為佛,故稱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寺內建築為木石結構,高4層。殿頂為藏式金頂和法輪。釋迦牟尼(覺臥)佛像供奉於主殿中央,兩廊殿堂供奉鬆贊幹布與尺尊、文成公主塑像及其他佛像。四周走廊壁畫琳琅滿目,有佛教故事、人物事跡、密宗壇城及建寺經過等多種內容,主殿二、三層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半圓塑雕。全寺建築以藏式為主,兼具唐代建築風格,並有尼泊爾和印度的某些建築藝術特色。
寺前的唐蕃會盟碑,立於唐長慶三年(823),以藏漢文鎸刻碑文,反映了藏漢兩民族歷史悠久的親密關係,至今仍然完好。唐柳在唐蕃會盟碑南側,相傳為文成公主手植,也稱公主柳。立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勸人恤出痘碑,在唐蕃會盟碑和唐柳之間,漢藏兩體文字已漫漶難以辨認。
(鬆贊幹布與文成公主雕像)
寺內保存有唐代樂器及相傳為文成公主使用過的石製盥洗用具等文物。明代中官楊英、袁琦等人入藏所立石碑,在正殿大彌勒佛像後,字跡多不可辨認,立碑年代約在永樂至宣德年間。
明永樂七年(1409),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發起大祈願法會,此後每年藏歷正月聚集數以萬計的僧人在寺前誦經。乾隆五十八年,清廷頒賜金瓶,以掣簽方式確定大活佛的轉世“靈童”,其儀式亦在本寺覺臥佛像前舉行。(林子青)
(大昭寺(西藏拉薩)) |
|
Dazhao Si
大昭寺
Zuglakang Monastery
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舊城八角街中心。始建於 7世紀中葉,現存建築為11世紀以後陸續建成的。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傳藏王鬆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國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後,决定修建一座宮廷佛堂,以收藏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和經書,並作為宮廷朝拜的場所,所以此寺初建時規模不大。841年藏王朗達瑪“滅法”,寺遭破壞。11世紀,由大譯師帕巴西繞等修復。17世紀,五世達賴□嘛執政後,經過40多年的大規模擴建,成為現在的規模,以後又陸續有所修建。現大殿的中心部分還有某些唐代建築的痕跡。
寺坐東朝西,總建築面積 25000多平方米。分前庭、主殿和拉章(活佛公署)三部分。
前庭部分為兩層高的寺門,門樓上有兩個巨大的金銅法幢。寺門東面是千佛廊,這些建築都是五世達賴□嘛時修建的。
主殿在庭院的東面,面嚮西,總面積為2500餘平方米,平面方形,共4層。第1~3層以60餘間房間圍成內庭院,在第1、2層,內庭院上蓋平屋頂為中央大殿,通高2層。圍繞大殿四周除西面底層正中為中門外,是20餘個小型佛殿和護法神殿,底層東面正中為釋迦牟尼殿,是主殿的中心,通高4層。第2層的西、南、北三面環大殿作回廊。回廊三面聯通殿房,西面正中(在中門樓上)是鬆贊幹布殿,高2層。第3層南北兩側正中分別是“慈尊四親”殿和觀音殿。在第3層的平屋頂上(即主殿的第4層)四角分別建有平頂的神殿,並在釋迦牟尼殿、鬆贊幹布殿、“慈尊四親”殿和觀音殿上分別建造漢式木構架歇山式金瓦頂。殿的柱梁縱嚮排列,密肋平頂構架,在平屋頂上四周出金頂,以及紅墻、檉柳女兒墻檐,為傳統藏式作法。主殿最初高兩層,衹有8個佛殿。11世紀整修時增加一層,並將中央佛殿嚮西擴建同中門連接起來。中門是大昭寺最初的寺門,門內兩側尚有泥塑四天王像。主殿中央部分的形製與其他□嘛廟的杜康(經堂)相同,擡高一層作側面採光天窗。主殿內,周圍廊殿之間的柱子、梁架、殿門等滿布雕刻和彩畫,兩層廊檐下各有成排的彩繪雕塑伏獸。主殿頂層的4個漢式歇山金頂,構架和外檐鬥□都采用漢式。釋迦牟尼殿金頂、屋脊、檐角的吻獸、山花、檐板,以及墻身四角的雄獅,都為銅製鎦金,其浮雕花紋和佛像等大多糅合了中國內地、印度和尼泊爾的藝術特點。主殿內的壁畫多出自西藏和尼泊爾畫匠之手,有各種壇城圖案、經變以及成千上萬的彩繪佛像。在中樓西北角回廊內的壁畫還保留了唐代的風格。圍繞主殿的轉經廊(藏語稱“瑪尼噶拉”廊)兩側也繪有壁畫。
大昭寺主殿金頂的翼角和護法天神
拉章為達賴□嘛辦公的地方,在前庭的西北部,包括寺院大門門樓上的第悉寢室和兩庫房等,統稱為“拉薩拉章”。拉章的中心是“伊昂”大經堂,現存有五世達賴□嘛時代的佛座和座背、床榻及其頂蓋。自清代皇帝□封七世達賴□嘛統管西藏政教事務以後,西藏地方政府的“噶廈”便設在大昭寺南部,以後許多地方行政機關也都設在大昭寺周圍。1950年,西藏地方政府遷入羅布林卡,大昭寺仍是西藏的佛教勝地。
(屠舜耕)
|
|
- n.: Jokhang Templ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