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大明寺聯繫方式地址:揚州市平山堂路1號
郵編:225009
電話:0514—7340720大明寺投訴電話揚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4-7325601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明寺景區榮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傢4a級旅遊風景區;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寺門票價格淡季(12月~2月,7、8月)30元,旺季(3月~6月,9月~11月)45元。7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可享受半票優惠;1.2米以下兒童免票,1.2~1.4米半票。
景區內有棲靈塔和鐘鼓樓均須另外收費5元。
大明寺節慶活動大明寺除夕撞鐘活動每年12月31日晚揚州大明寺內。
遊客撞鐘迎新年、除夕宴會、席間小型文藝節目,嚮旅遊者祝賀新年,發吉祥物。
每年四、五月份有鑒真文化節,期間可以賞瓊花(揚州市花)。
揚州旅遊節: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
每年9月8日--10月8日“二分明月文化節”
大明寺開放時間7:45~17:00大明寺最佳旅遊時間元旦前夜有迎新年撞鐘活動。四、五月份有鑒真文化節,期間可以賞瓊花(揚州市花),四、五月份也是揚州景色最美的時節。大明寺導遊圖大明寺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73)公裏
從杭州至此(368)公裏
從南京至此(113)公裏
大明寺特別提醒到蜀岡山下會有開三輪車的人要求送你上山,其實,自己走上山也不過3、4分鐘時間。還有到寺裏面賣的香比寺外路上小販賣得貴(外面賣2~3元到裏面就賣5~6元了)。大明寺美食寺院素菜,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大明寺素菜在繼承寺院、道觀、肆市等素菜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即選料上乘,製作精嚴,款式多樣,滋味清淡鮮美。
大明寺素菜以當令時蔬及四時鮮果,山林珍品等為王,在品種上不僅繁多,而且口味上各異,不僅講究做工,而且具有時代特點,將傳統的寺廟素食與現代賓館烹調技藝相結合,創造出多種素菜佳餚,有仿形,仿味、串炸、鐵板等。使菜餚富貴、豪華、有聲有色,不同於一般,有聲的淮東一菜,仿形的吉慶有餘,仿味的金玉滿堂等。以素仿葷,使色、香、味、形達到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境地。這是當今寺廟適應社會,走嚮社會而形成的另一個特色,彼受中外來賓的歡迎。
大明寺素菜在菜餚命名方面也別有情趣,曾激起許多知民學者的豪情雅興,為之吟詠:“佛門地清淨,素餚味無窮,嘗得大明寺素菜席,甘願此身護佛祖。”
品嚐素食是一種享受,欣賞素食是一種文化情趣。素食不僅營養豐富,促進人體健康,還是祛病延年的食療佳品,正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樸老先生所云“素食養生,延年益壽”。在此,我們將寺廟素食奉獻給社會,為增進人類健康服務。同時熱誠歡迎中外賓光臨品嚐指導。
菜餚:迎賓花蘭拼盤、瓊花扇面拼盤、冷拼味碟、岱山奇石、吉祥如意、三師動道、雀巢燕窩、羅漢觀齋、大明發財、清燉彩球、金魚戲蓮、縷縷情思、滿腹經倫
面點:果醬馬蹄蓮、人參餅、草帽蒸餃、玉兔枇杷
大明寺交通火車站沒有直達大明寺的公交車,可坐22路到長途西站轉車。從長途汽車西站可坐遊1、遊2,大明寺站下。
從火車站打車到大明寺大概20元左右,從長途車站到大明寺也就十幾塊錢。揚州出租車起步價7元。大明寺玩法觀光,凳寺,燒香祈求。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竜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千年古剎,歷經劫難,終獲新生。唐會昌三年(843),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兩年後“會昌法難”,大明寺未能幸免,廟宇被毀。後經僧人募化重建,但屢有圮廢。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擴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然而鹹豐三年(1853),寺廟又毀於太平軍兵燹。此後,大明寺幾經修建,規模漸大。1958年,大明寺被列為江蘇省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以“破四舊”為名,要砸爛寺廟內佛像。周恩來總理緊急電諭,命令堅决保護大明寺古跡。地方政府及時封閉了寺廟,使古剎幸免於難。1979年,寺廟全面維修,佛像貼金,大明寺煥然一新。二十年來,在能勤、瑞祥、能修法師的主持下;大明寺規模越來越大,中外賓客絡繹不絶,千年古剎大放光彩。
沿着數百級舒緩石階登上大明寺前的廣場,迎面是一座莊嚴典雅的牌樓。牌樓為紀念棲靈塔和棲靈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礎,仰如華蓋。中門之上面南有篆書“棲靈遺址”四字,為清光緒年間????運使姚煜手書,字體雄美。牌樓前面南而踞的一對石獅格外引人註目,石獅按皇傢園林規格雕鎸,造型雄健,正頭,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視遠方。它們是揚州名剎重寧寺的古老遺物,60年代移至此處。
大明寺的山門殿兼作天王殿,正門上額“大明寺”三字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集隋代《竜藏寺碑》而鎸,字體古風流溢。殿內供有彌勒坐像、韋馱天將和四大天王。過天王殿,但見庭院開闊,古木參天,香煙繚繞。東有百年檜柏,西有百年黃楊,中有寶鼎兩尊。大雄寶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前後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處嵌有寶鏡,陽有“國泰民安”四字,陰有“風調雨順”四字。大雄寶殿內法相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正中坐於蓮花高臺之上的釋迦牟尼大佛,被尊稱為“大雄”。大佛兩側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葉和阿難,東首坐着藥師佛,西首坐着阿彌陀佛。佛壇背後是“海島觀音”泥塑群像。大明寺內僧人甚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每年除夕,寺內舉行撞鐘活動,中外嘉賓鹹集,共祈平安多福。
大雄寶殿附近,有幾處著名建築。1985年建成的藏經樓,二層五楹,軒敞疏廊,屋脊之上陽嵌“法輪常轉”,陰刻“國泰民安”。“藏經樓”匾額由趙樸初題書,正廳兩側有趙樸初集《金剛經》句題聯:“當知是處恭敬供養,不可以百千萬說其功德;若復有人受持讀誦,已非於三四五佛種諸善根。”大明寺庭院東側有平遠樓。此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光祿寺少卿汪應庚初建,樓名取自(下轉9頁)(上接10頁)宋代畫傢郭熙《山水訓》中:“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鹹豐年間樓毀於兵火,同治年間兩淮????運使方瀎頤重建,增題“平遠樓”額,並撰聯雲:“三級曩增高,兩點金焦,助起杯中吟興;雙峰今聳秀,萬株鬆栝,涌來檻外濤聲。”聯語造句雄渾,寫樓外風景極為切當。
大明寺古剎名僧輩出,其中唐代律學大師鑒真最為著名。
大明寺的文化底藴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著名詩人秦少遊贊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傢蔣衡書字。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著名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遊)暢遊大明寺,作詩唱和。秦少遊詩末句為:“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自此,大明寺景區為“淮東第一觀”而名聞天下。
清代,雍正帝曾為大明寺題聯:“萬鬆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禪錫鳴。”乾隆題聯:“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書法傢鄧石如的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碑刻,乃國內罕見的篆書之寶。書寫這部心經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餘,每日薫沐素食,躬親監刻,以示脫俗。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傑作。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更攜書劍客天涯。”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
|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臥竜般蜿蜒綿亙。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築,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於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
|
千年古剎,歷經劫難,終獲新生。隋朝仁壽元年(601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該寺建“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唐會昌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後經僧人募化重建,但屢有圮廢。
北宋慶歷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明萬歷年間,揚州知府吳秀重建大明寺,崇禎十二年漕御史楊仁願再次重修。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擴建為揚州八大名剎之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巡遊揚州,改題“法淨寺”。然而鹹豐三年(1853年),寺廟又毀於太平軍兵燹。此後,大明寺幾經修建,規模漸大。現寺為清同治年間兩準????運使方瀎頤建。1949年後以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次整修擴建這一南朝古剎。1958年,大明寺被列為江蘇省保護單位。
“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以“破四舊”為名,要砸爛寺廟內佛像。周恩來總理緊急電諭,命令堅决保護大明寺古跡。地方政府及時封閉了寺廟,使古剎幸免於難。1979年,寺廟全面維修,佛像貼金,大明寺煥然一新。1980年,為迎接鑒真大師回國巡展,復名“大明寺”。 二十年來,在能勤、瑞祥、能修法師的主持下;大明寺規模越來越大,中外賓客絡繹不絶,千年古剎大放光彩。 |
|
牌樓
沿着數百級舒緩石階登上大明寺前的廣場,迎面是一座莊嚴典雅的牌樓。牌樓為紀念棲靈塔和棲靈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礎,仰如華蓋。中門之上面南有篆書“棲靈遺址”四字,為清光緒年間????運使姚煜手書,字體雄美。牌樓牌樓前面南而踞的一對石獅格外引人註目,石獅按皇傢園林規格雕鎸,造型雄健,正頭,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視遠方。它們是揚州名剎重寧寺的古老遺物,60年代移至此處。寺前東西院墻上分別嵌着兩塊石碑,東為蔣衡山“淮東第一觀”,西為王澍書“天下第五泉”大字。
主要建築
大明寺的山門殿兼作天王殿,正門上額“大明寺”三字是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集隋代《竜藏寺碑》而鎸,字體古風流溢。殿內供有彌勒像,背面為護法韋馱,兩旁分立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過天王殿,但見庭院開闊,古木參天,香煙繚繞。東有百年檜柏,西有百年黃楊,中有寶鼎兩尊。走過一條花崗嚴甬道,就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為清代建築,面闊三間,前後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處嵌有寶鏡,陽有“國泰民安”四字,陰有“風調雨順”四字。大雄寶殿內法相莊嚴,經幢肅穆,法器俱全。正中坐於蓮花高臺之上的釋迦牟尼大佛,被尊稱為“大雄”。大佛兩側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葉和阿難,東首坐着藥師佛,西首坐着阿彌陀佛。佛壇背後是“海島觀音”泥塑群像。兩邊是十八羅漢像。殿堂佛像全部重新裝修,金光煥彩,法相莊嚴。 大明寺內僧人甚衆,香火不斷,遊人如織。每年除夕,寺內舉行撞鐘活動,中外嘉賓鹹集,共祈平安多福。
大雄寶殿附近,有幾處著名建築。1985年建成的藏經樓,二層五楹,軒敞疏廊,屋脊之上陽嵌“法輪常轉”,陰刻“國泰民安”。“藏經樓”匾額由趙樸初題書,正廳兩側有趙樸初集《金剛經》句題聯:“當知是處恭敬供養,不可以百千萬說其功德;若復有人受持讀誦,已非於三四五佛種諸善根。”大明寺庭院東側有平遠樓。此樓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祿寺少卿汪應庚初建,樓名取自宋代畫傢郭熙《山水訓》中:“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鹹豐年間樓毀於兵火,同治年間兩淮????運使方瀎頤重建,增題“平遠樓”額,並撰聯雲:“三級曩增高,兩點金焦,助起杯中吟興;雙峰今聳秀,萬株鬆栝,涌來檻外濤聲。”聯語造句雄渾,寫樓外風景極為切當。平遠樓共三層,構築精緻,有庭院竹石之勝,現為方丈室。平遠樓北為晴空閣,現為鑒真事跡陳列室。
平山堂
大殿西側,有“仙人舊館”門額,人們即是有名的平山堂。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大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綫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故稱“平山堂”。堂前有聯曰:“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衆賓歡”,是歐陽修當年瀟灑流運的生動寫照。後來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常來此憑吊,並在後面為歐陽建造了“𠔌林堂”和“歐陽河”。𠔌林堂取自蘇東彼“深𠔌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詩句。歐陽祠內有歐陽修石刻畫像,供人憑吊。
天下第五泉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園林——西園。西園一名禦苑,又名芳圃。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鹹豐間毀於兵火,同治間重修。1949年後又多次重修。今園中古木參天,怪石嶙峋,池水瀲灧,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據唐人張又新《煎茶水記》所載,這裏的泉水在當時被品評為天下第五。宋歐陽修在《大明寺泉水記》中稱:“此井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們遊歷大明寺,仍以飲天下第五泉水為樂事。天下第五泉此外,園內還有“禦碑亭”,有乾隆皇帝禦碑三塊。園內山石高聳,蒼鬆翠柏,蔭翳天日。假山、池沼、亭臺、館榭等把園內裝點得精美別緻,有步移景變之感。
鑒真紀念堂
大明寺古剎名僧輩出,其中唐代律學大師鑒真最為著名。1999年12月5日能修法師榮任大明寺方丈。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築是鑒真紀念堂,紀念堂是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紀念鑒真法師圓寂一千二百周年,於1963年中日兩國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於1973年建成的。鑒真紀念堂
鑒真東渡日本前,曾為大明寺住持。從唐天寶元年(742年)起,先後十餘年,歷盡艱險,至第六次東渡成功,將我國佛學、醫學、語言文學、建築、雕塑、書法、印刷等介紹到日本,為發展中是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22年,日本學者常盤大定在寺前樹立唐鑒真和尚遺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設計,共包括碑亭、長廊和紀念堂三部分組成,總面積達七百平方米。碑亭內聳立着漢白玉須彌座橫碑,正面為郭沫若所書“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為趙樸初撰書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頌辭。院中立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所贈石燈籠。正堂仿鑒真在日本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金堂,紀念堂正中供奉着鑒真法師坐像,這尊坐像是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鑒真像,用楠木雕刻幹漆夾紵而成。坐像前有一隻銅香爐,為日本天皇所贈。紀念堂門廳對面原為晴空閣,現為鑒真生平事跡文物史料陳列室。
2005年6月5日,在星雲大師倡導下臺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捐資5000多萬元的鑒真圖書館,大明寺弘佛亭在國傢宗教局和江蘇省宗教局的關心及揚州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破土動工了。2007年5月18日鑒真圖書館落成,星雲大師親自來到揚州剪彩並參加了植樹活動。
2007年5月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經過多次努力終於促成大明寺迎來一位特殊的日本客人——年近八旬的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兒將其長期珍藏並敬奉30多年的一尊來自中國西晉的觀世音菩薩白玉佛首奉歸中國,並無償捐獻給大明寺。為紀念佛首回歸在大明寺內建立了一座“弘佛亭”。鑒真學院
大明寺原住持能勤法師領導僧衆辦起了素菜館等社會服務事業,並積極為社會公益、福利事業慷慨解囊。1989年,大明寺捐資五千多元,幫助城區中小學改建危房,為發殿教育事業盡力。 |
|
大明寺的文化底藴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於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著名詩人秦少遊贊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傢蔣衡書字。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著名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遊)暢遊大明寺,作詩唱和。淮東第一觀秦少遊詩末句為:“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自此,大明寺景區為“淮東第一觀”而名聞天下。清代,雍正帝曾為大明寺題聯:“萬鬆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禪錫鳴。”乾隆題聯:“淮海奇觀別開清淨地,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書法傢鄧石如的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碑刻,乃國內罕見的篆書之寶。書寫這部心經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餘,每日薫沐素食,躬親監刻,以示脫俗。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傑作。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更攜書劍客天涯。”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2006年05月25日,揚州大明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
大明寺景區門票價格:淡季(12月~2月,7、8月)大明寺旅遊圖30元,旺季(3月~6月,9月~11月)45元。
70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可享受半票優惠;1.2米以下兒童免票,1.2~1.4米半票。
景區內有棲靈塔和鐘鼓樓均須另外收費5元。
大明寺交通
公共交通信息:
上海出發:上海火車南站乘開往鎮江的火車, 或者在虹橋路211號徐傢匯客運站搭乘交通大宇的大巴前往揚州,車程3-4小時,票價86元。建議來自上海、蘇州等方向的遊客可選擇先乘火車到鎮江,在轉乘汽車到揚州。(僅供參考)
杭州出發:杭州汽車北站乘快客到揚州(票價298元),或者乘坐T786/T787到揚州(硬座:106元)然後換乘揚州到景區的交通或乘坐的士。(僅供參考)
南京出發:南京中央門汽車站乘汽車到揚州(平均20分鐘一班)或者乘火車到揚州(票價17左右),然後換乘揚州到景區的交通或乘坐的士。(僅供參考)
揚州市內交通:
駕車交通信息:
上海出發:市區—A20--A9--A30--北青公路—蘇滬高速—蘇州繞城—滬寧高速—揚溧高速—潤揚大橋—寧通高速—揚州出口下—大明寺
杭州出發:杭寧高速—沿江高速—蘇嘉杭高速—江陰大橋—寧通高速—揚州出口下—大明寺
南京出發:寧鎮公路—滬寧高速—揚溧高速—潤揚大橋—寧通高速—揚州出口下—大明寺 |
|
Damingsi大明寺 中國佛教寺院。又名法淨寺。位於江蘇揚州市西北的蜀崗上,東鄰觀音山。初建於南朝宋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隋仁壽元年(601),寺內建棲靈塔,又改稱棲靈寺。唐鑒真曾在此住持,弘揚戒律。北宋慶歷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清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遊揚州,去“大明”之名,改題法淨寺。現寺為清同治年間兩淮????運使方頤重建。寺院牌樓正面題“棲靈遺跡”,另一面題“豐樂名區”。為增進中日友好,促進佛教界友好交流,1973年寺內新建鑒真紀念堂,建築形式着意仿唐,門、亭、廊、大殿古樸有據,氣氛肅穆。堂內有鑒真楠木雕像,仿自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幹漆夾像。1980年鑒真坐像由日本來華展覽,曾在此舉行首展。(見彩圖[大明寺(江蘇揚州)]) [鑒真紀念堂] 暢耀 |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
【大明寺】 中國佛教寺院。又名法淨寺。位於江蘇揚州市西北的蜀崗上,東鄰觀音山。初建於南朝宋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隋仁壽元年(601),寺內建棲靈塔,又改稱棲靈寺。唐鑒真曾在此住持,弘揚戒律。北宋慶歷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清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遊揚州,去“大明”之名,改題法淨寺。現寺為清同治年間兩淮????運使方頤重建。寺院牌樓正面題“棲靈遺跡”,另一面題“豐樂名區”。為增進中日友好,促進佛教界友好交流,1973年寺內新建鑒真紀念堂,建築形式着意仿唐,門、亭、廊、大殿古樸有據,氣氛肅穆。堂內有鑒真楠木雕像,仿自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幹漆夾像。1980年鑒真坐像由日本來華展覽,曾在此舉行首展。(暢耀)
(大明寺(江蘇揚州))
(鑒真紀念堂) |
|
Damingsi
大明寺
中國佛教寺院。又名法淨寺。位於江蘇揚州市西北的蜀崗上,東鄰觀音山。初建於南朝宋大明年間,故稱大明寺。隋仁壽元年(601),寺內建棲靈塔,又改稱棲靈寺。唐鑒真曾在此住持,弘揚戒律。北宋慶歷年間,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平山堂。清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巡遊揚州,去“大明”之名,改題法淨寺。現寺為清同治年間兩淮????運使方□頤重建。寺院牌樓正面題“棲靈遺跡”,另一面題“豐樂名區”。為增進中日友好,促進佛教界友好交流,1973年寺內新建鑒真紀念堂,建築形式着意仿唐,門、亭、廊、大殿古樸有據,氣氛肅穆。堂內有鑒真楠木雕像,仿自日本唐招提寺鑒真幹漆夾□像。1980年鑒真坐像由日本來華展覽,曾在此舉行首展。(見彩圖大明寺(江蘇揚州))
鑒真紀念堂
(暢耀)
|
|
|
|
大明寺泉 | 宿大明寺 | 題大明寺 | 遊大明寺 | 大明寺村 | 濟源大明寺 | 大明寺壁語 | 登大明寺塔 | 卻望大明寺 | 大明寺平山堂 | 揚州大明寺牌坊 | 早飯大明寺因題 | 方頭固村古塚大明寺 | 與夏侯繹張唐民遊蜀岡大明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