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唯識學法 : 佛教寺塔 : 中國 >陝西 >西安 > 大慈恩寺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慈恩寺聯繫方式地址:古城西安南郊,距西安市區4公裏的慈恩寺內。
  郵編:710000大慈恩寺投訴電話西安旅遊投訴電話:029-87296758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慈恩寺景區榮譽文物保護單位大慈恩寺門票價格淡季20元,旺季25元。(登塔需另加20元)
  大慈恩寺節慶活動大勢至菩薩是西方極樂阿彌陀佛的右脅士,以念佛法門普渡衆生。七月十三為菩薩聖誕日,屆時本寺將舉行祝聖法會。大慈恩寺開放時間8:00——17:00大慈恩寺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鼕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
  大慈恩寺特別提醒公交車
  西安公交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交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綫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去兵馬俑,華清池一綫,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遊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製,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出租車
  西安市出租車車色為緑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裏後為1.6元/公裏;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裏後1.4元/公裏。市區有乘車點標識。
  大慈恩寺美食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着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嚐西安的風味小吃是遊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面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傢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傢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傢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發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傢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嚐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
  大慈恩寺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幹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大慈恩寺購物西安作為中國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經濟發展迅猛。市內有很多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及超市,主要集中在西大街的百勝、世紀金花、南大街的中大國際、海大天地,東大街、解放路等地,這裏的商品種類很全,但是一般在晚上八、九點鐘就停止營業了。在西安還有許多文物商店,如位於碑林博物館旁邊的書院門仿古一條街、西安南郊朱雀路中段的西安古玩市場、以及雁塔路中段5號的文寶齋,都可以買到兵馬俑復製品、唐三彩等仿古工藝品,以及剪紙、布藝等民間手工藝品。
  除此之外,在個體小商店、街頭攤點購物時,經過精挑細選之後,您盡可以討價還價。在一番口舌之後,買到了比標價便宜很多的商品,也是購物的樂趣之一。大慈恩寺交通乘5路、19路、21路、610路公交車可直達。大慈恩寺玩法遊覽、觀光、
  大慈恩寺是世界聞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迄今已歷1350餘年。
  “慈恩寺大雁塔”,位於距西安市區4公裏的慈恩寺內,始建於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天竺國歸來後,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典和佛像捨利等物親自設計並督造建成。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筆親書《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寺院山門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綫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鐘樓內懸挂明代鐵鐘一口,嘉慶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鑄造,重三萬斤,上鑄有“雁塔晨鐘”字樣。為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寺內牡丹亭種植有名貴牡丹70多種。
  大雁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64餘米,塔基邊長25米,共有七層,塔身呈方形錐體。全塔采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風格。附近還有麯江池、杏圓和樂遊原等景點,風景秀麗。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是必遊之地。近年來,由於西安市區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大雁塔已傾斜了1米有餘。
  
  大雁塔係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為安置從印度帶回的經像、捨利,奏請高宗允許而修建。現塔高64.5米,共七層,塔底呈方錐形,底層每邊長25米,塔內裝有樓梯,供遊人登臨,可俯視西安全貌,令人心曠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綫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聖教序》、《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有中國名塔照片展覽、佛捨利子、佛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大雁塔北面的玄奘三藏院,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師的頂骨捨利和銅質坐像,殿內壁面布滿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生平事跡巨幅壁畫,為銅刻、木雕和石雕。是當前規模最大的玄奘紀念館,供遊人瞻仰參觀。聯合國教科文組來此參觀,譽玄奘三藏院為當代敦煌。
幾任方丈 Appointed abbot of several
  釋靈潤 隋唐間僧人。俗姓梁,河東虞鄉(今山西平陸北)人。依靈粲法師出傢,住興善寺。後懷州造塔,有敕令往。當地道俗服其精通,敬其行範,影響愈熾。聞泰嶽靈岩寺僧德清四方是則,乃前往尋找。途中路過傢門而不入,表示了割愛從道的决心。有道奘法師,擅名海岱,講《攝大乘》,於是又往追尋,奉奘以為和尚。年二十三還返京室,曾住南山,後歸興善寺,講《涅脖》衆經。大業十年(614),被召入鴻臚教授三韓,並在本寺翻新經本。逢亂,乃隱於藍田化感寺十五年,“晝夜策勤,弘道為任。”貞觀八年(634),敕造弘福寺,復被徵召,為翻經證義。僕射房玄齡曾評價他“大德樹言,詞理俱至,名實之副(符),誠所望也”。前後所講《涅脖》七十餘遍、《攝大乘論》三十餘遍,並各造《義疏》一十三捲、《玄章》三捲。其弟子智衍,住藍田之法池寺,“統律成匠,亟動時譽”。
  釋文備 唐代京兆弘福寺僧人。姓名、籍貫、生卒年月等不詳。時房玄齡奉敕為玄奘譯經選取證義、筆受等大德。文備因諳解大小乘論,為時衆所推舉,成為一十二名入選者之一。
  釋窺基 玄奘法師高足弟子,慈恩宗的創始人之一。字洪道,俗姓尉遲,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生於以武功受封的貴族世傢,其父尉遲宗,為唐左金吾將軍、鬆州都督、江油縣開國公。唐開國元勳尉遲敬德鄂國公之侄。窺基九歲喪母,漸疏浮俗。貞觀二十二年(648)十七歲時出傢,奉敕為玄奘弟子。始住廣福寺,後隨玄奘遷入大慈恩寺,學五竺語。年二十五,應詔參預譯經。隨玄奘參加慈恩、西明、玉華等譯場,並隨從受業。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華宮譯場圓寂,窺基乃重回大慈恩寺,專事撰述。其間曾到五臺山造玉石文殊像,寫金字《般若經》。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圓寂於慈恩寺翻經院,春秋五十一。葬於樊村北渠,靠近玄奘塋隴。太和四年(830)遷塔於平原。窺基參加玄奘譯場,前後九年,譯著頗豐。據《開元釋教錄》載,玄奘譯籍中標明窺基筆受的,有《成唯識論》十捲、《辨中邊論頌》一捲、《辨中邊論》三捲、《唯識二十論》一捲、《異部宗輪論》一捲、《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捲。窺基著作,現知者共43種,存31種。窺基又被稱作“百部(本)疏主”。其著述包含着玄奘學說的主要內容,許多是根據玄奘的教誨成的。《宋高僧傳》評述:“奘師為瑜伽唯識開創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奘苟無基則可祖張其學乎,開天下眼目乎。二師立功與言,俱不朽也。”
  釋僧貴 元代僧人。俗姓、籍貫不詳。元代大德十年(1306)或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初八日圓寂於大慈恩寺內,當年仲夏初旬前六日歸塔,刻《大悲心陀羅尼經》於石幢以為紀念。碑幢今存,上除經文外,還有“慈恩寺僧貴戒師於丙午正月初八日圓寂銘記,大朝丙午歲次仲夏初旬前六日歸塔”等銘文。由是知僧貴為弘律僧人。
  乳奴領占 明代大慈恩寺番僧。曾於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奏修本寺方丈,明廷令工部會年例物料修理,並撥官軍3000人、錦衣衛軍士300人,赴往幫修。
  釋惟忠 為康熙十年(1671)《重修大塔寺遇仙橋記》記事碑署名僧五人之一。
  釋常真 民國間曾任慈恩寺住持,天性謙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重修慈恩寺,朱子橋從山西五臺山請來寶生和尚主持工役,他讓出寺任,全力配合,為慈恩寺的修復做出貢獻。1989年寺僧為之在寺內立塔供養。
  妙闊 又名靜寬,俗名衛玉堂,山西省五臺縣人。1898年在山西省陽城縣福勝寺出傢,後在寧武縣法華寺受戒。1903年至1918年先後到北京、江蘇的名山大寺雲遊參學,後在上海華嚴大學畢業。1918至1920年在湖北武昌佛學院任教。1921至1927年來到西安,曾任臥竜寺及興善寺住持。1928至1939年到湖南衡陽佛學院任教。1940年返陝後和太虛和尚等在興善寺創辦巴利三藏學院。此前於1931年在慈恩寺創辦慈恩學院,擔任陝西省佛教會會長。後任興教寺住持。1949年建國後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等職。著有《因明疏鈔》一書。
幾任方丈 Appointed abbot of several
  釋靈潤 隋唐間僧人。俗姓梁,河東虞鄉(今山西平陸北)人。依靈粲法師出傢,住興善寺。後懷州造塔,有敕令往。當地道俗服其精通,敬其行範,影響愈熾。聞泰嶽靈岩寺僧德清四方是則,乃前往尋找。途中路過傢門而不入,表示了割愛從道的决心。有道奘法師,擅名海岱,講《攝大乘》,於是又往追尋,奉奘以為和尚。年二十三還返京室,曾住南山,後歸興善寺,講《涅脖》衆經。大業十年(614),被召入鴻臚教授三韓,並在本寺翻新經本。逢亂,乃隱於藍田化感寺十五年,“晝夜策勤,弘道為任。”貞觀八年(634),敕造弘福寺,復被徵召,為翻經證義。僕射房玄齡曾評價他“大德樹言,詞理俱至,名實之副(符),誠所望也”。前後所講《涅脖》七十餘遍、《攝大乘論》三十餘遍,並各造《義疏》一十三捲、《玄章》三捲。其弟子智衍,住藍田之法池寺,“統律成匠,亟動時譽”。
  釋文備 唐代京兆弘福寺僧人。姓名、籍貫、生卒年月等不詳。時房玄齡奉敕為玄奘譯經選取證義、筆受等大德。文備因諳解大小乘論,為時衆所推舉,成為一十二名入選者之一。
  釋窺基 玄奘法師高足弟子,慈恩宗的創始人之一。字洪道,俗姓尉遲,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生於以武功受封的貴族世傢,其父尉遲宗,為唐左金吾將軍、鬆州都督、江油縣開國公。唐開國元勳尉遲敬德鄂國公之侄。窺基九歲喪母,漸疏浮俗。貞觀二十二年(648)十七歲時出傢,奉敕為玄奘弟子。始住廣福寺,後隨玄奘遷入大慈恩寺,學五竺語。年二十五,應詔參預譯經。隨玄奘參加慈恩、西明、玉華等譯場,並隨從受業。麟德元年(664)玄奘在玉華宮譯場圓寂,窺基乃重回大慈恩寺,專事撰述。其間曾到五臺山造玉石文殊像,寫金字《般若經》。永淳元年(682)十一月十三日,圓寂於慈恩寺翻經院,春秋五十一。葬於樊村北渠,靠近玄奘塋隴。太和四年(830)遷塔於平原。窺基參加玄奘譯場,前後九年,譯著頗豐。據《開元釋教錄》載,玄奘譯籍中標明窺基筆受的,有《成唯識論》十捲、《辨中邊論頌》一捲、《辨中邊論》三捲、《唯識二十論》一捲、《異部宗輪論》一捲、《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捲。窺基著作,現知者共43種,存31種。窺基又被稱作“百部(本)疏主”。其著述包含着玄奘學說的主要內容,許多是根據玄奘的教誨成的。《宋高僧傳》評述:“奘師為瑜伽唯識開創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奘苟無基則可祖張其學乎,開天下眼目乎。二師立功與言,俱不朽也。”
  釋僧貴 元代僧人。俗姓、籍貫不詳。元代大德十年(1306)或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初八日圓寂於大慈恩寺內,當年仲夏初旬前六日歸塔,刻《大悲心陀羅尼經》於石幢以為紀念。碑幢今存,上除經文外,還有“慈恩寺僧貴戒師於丙午正月初八日圓寂銘記,大朝丙午歲次仲夏初旬前六日歸塔”等銘文。由是知僧貴為弘律僧人。
  乳奴領占 明代大慈恩寺番僧。曾於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奏修本寺方丈,明廷令工部會年例物料修理,並撥官軍3000人、錦衣衛軍士300人,赴往幫修。
  釋惟忠 為康熙十年(1671)《重修大塔寺遇仙橋記》記事碑署名僧五人之一。
  釋常真 民國間曾任慈恩寺住持,天性謙恭。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重修慈恩寺,朱子橋從山西五臺山請來寶生和尚主持工役,他讓出寺任,全力配合,為慈恩寺的修復做出貢獻。1989年寺僧為之在寺內立塔供養。
  妙闊 又名靜寬,俗名衛玉堂,山西省五臺縣人。1898年在山西省陽城縣福勝寺出傢,後在寧武縣法華寺受戒。1903年至1918年先後到北京、江蘇的名山大寺雲遊參學,後在上海華嚴大學畢業。1918至1920年在湖北武昌佛學院任教。1921至1927年來到西安,曾任臥竜寺及興善寺住持。1928至1939年到湖南衡陽佛學院任教。1940年返陝後和太虛和尚等在興善寺創辦巴利三藏學院。此前於1931年在慈恩寺創辦慈恩學院,擔任陝西省佛教會會長。後任興教寺住持。1949年建國後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及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等職。著有《因明疏鈔》一書。
  門票開放時間
  大慈恩寺25元,大雁塔登塔20元。
  開放時間:8:00-17:00
  交 通
  乘坐5、19、21、22、23、24、27、30、34、41、44、224、237、242、400、401、408、500、501、521、526、527、601、606、609、701、715、遊4、遊6、遊8(610)、遊9(320)路公交在“大雁塔”站下車即到。
  乘出租車從火車站出發,一般15元左右即可到達。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大慈恩寺】 (寺名)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皇太子治,為文德皇后於長安創大慈恩寺,高宗永徽三年,玄奘三藏奏請建大塔,奉安西來之經論梵本佛捨利,塔高二百尺。見稽古史略三。
相關詞
陝西西安噴泉西安大雁塔北廣場
包含詞
謁大慈恩寺大慈恩寺三藏大慈恩寺塔林
大慈恩寺大雁塔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