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作者: 黃世明 Huang Shiming 資料來源:長江文藝出版社 《大帥府》是瀋陽大帥府博物館、張學良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黃世明的40年心血力作。與衆多描寫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作品不同,長篇小說着眼於大帥府院內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而將大帥府外的民國風雲作為副綫融匯其中,以第一手最珍貴的史料、第一次全部披露,拂去歷史的塵埃,深度解密兩代東北王發生在大帥府內的不位人知的國恨傢仇、私密情史。書中對目前尚未有定論的諸多問題給予深度敘述,比如9?18不抵抗真相,張學良的第一個女人是誰。讓讀者在感受墻外金戈鐵馬的同時,首度走進大帥府內的擁紅抱翠。 作品將大帥府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回歸到歷史的本來面目,從人性的本體出發,把人回歸到自然體的本身,從情欲、飲食起居到人性的多面、人物性格的善變、善良和狡詐的雙重性做了全面的揭示和解讀。帥府中的所有女性無論地位多高、如何受寵,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永遠是男權社會和一個已逝年代的附屬品。在大帥府的墻內世界,在這個用石墻圈出來的世界中,就如同一個濃縮的社會,府中每個人所發出的信息和發生的事件都是社會的縮影。從這裏能看到當時社會的市井風俗和生活習慣,再現當年東北在動亂之餘,偏安一隅的府邸生活場景和人物感情糾葛。小說中的許多事實情節是首次紕漏、真實呈現,被譽為東北現代版的“紅樓夢”。 |
|
大帥府投訴電話瀋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24-22821999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大帥府景區榮譽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帥府是“大帥府”、“少帥府”的合稱,是奉係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將軍的官邸和寓所。位於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建於1914~1939年。
大帥府是一座由青磚素面墻圍廓的中西混合建築群,墻高3米餘,四角歸方。從建築時間和使用上帥府可分為兩部分,即以現存院內青磚墻為界,分東、西兩院。東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築,包括四合院、小青樓、大青樓、關帝廟還有東墻外的趙四小姐樓,西院是後期建築,共有磚混樓房6座。
四合院:是帥府的早期建築。群體建築中心,位居中軸。建於1914年至1918年。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三進院落,全院共有房屋60餘間。主要建築都是石雕柱礎轉角石刻,墻基鑲嵌浮雕石板,墻頂鑲嵌磚雕飾件,門前踏步垂帶,挂梅欄板雕刻精湛,額枋檐檁廊柱及門窗油飾彩畫獨具風格。從南起有起脊挑檐正南門,門外有磚雕“壽”字影壁墻。從前門入內便是第一進院,前有門房七間,中為過道門,東為傳達室,西為電話室,兩側為衛士房。東西廂房分別為內帳房、大廚房,承啓處、餐廳、電工室。通過儀門(垂花門)是二進院,正房七間,中開過門。東西廂房各五間,這是張作霖屬下八大處的處理公務之地。正房東間是臥室、客廳,西間是書房、倉庫。東廂房北為內收發,南是秘書長室。西廂房是一般秘書辦公室。第三進院是張作霖的夫人、姨太,小姐等人的居室。正房當中靠北是祖先堂,東、西,南闢三門通往東西屋和院內。東西廂房各五間對稱,東為會客室、西是辦公室。三進院都各有東西便門與院外相通。
小青樓在東院,坐北朝南二層樓。上下各五間,中開門,前檐出廊,青磚青瓦,為中國古式建築,是帥府的早期建築之一。1928年6月張作霖由北京返回瀋陽,在皇姑區附近被炸傷後,醫治無效死於小青樓下。
大青樓位於東院北部,張作霖1925年晉升為東北邊防督辦後在此商議軍事機密、製定重大决策和接待中外要員。赫赫有名的“老虎廳”就在一樓的東北角,它因陳設有東邊道鎮守使湯玉麟送的兩衹老虎標本而得名。楊宇霆、常蔭槐就是在這裏被張學良處决。大青樓是三層樓,坐北嚮南,多邊形,磚混結構,歐洲哥特式建築,青磚墻體,白色水泥抹邊綫,黑白相映,顯得格外醒目、素雅。樓下臺明高約一米左右,南面和東側各有一個“八”字形垂帶,九級臺階。一樓正面闢門三處,中為半圓形上亮過道門,兩側為半圓形群體組閤門。正視二樓平臺與三樓的兩個突出半圓體陽臺。都是水泥花格,上麯裝飾三角紋,半圓形,瓶式欄板,廊柱,圓形柱頭等。
東院東北角有三間平房,傳說是張作霖的傢廟,據張學良之弟張學銘講,此房不是傢廟,而是關帝廟。張作霖崇拜關羽,在瀋陽共建三處關帝廟(另兩處在風雨壇和大南門外)。
在東墻外路東,有一座幾何形單體建築,即趙四小姐樓,這是張學良專門為趙四小姐修建的寓所。
西院有樓房6座,原是為張氏各子準備的寓所,“九·一八”事變前尚未竣工,後由日本人繼續建成。
解放前,“帥府”名為中央圖書館奉天分館,實際上先後被日本奉天第一軍管司令部和國民黨市黨部及接收大員等占踞,院內建築多被毀壞,雜草叢生,無人問津。
解放後,遼寧省圖書館及遼寧省文聯、作傢協會等文藝團體在這裏辦公,帥府成為文化活動中心。帥府的産權,根據黨的政策,幾十年來,一直歸張學良將軍所有,使用單位按規定繳納房租,房産部門代收、代管。人民政府曾多次撥款進行大規模維修,使這一建築群保存完好。1985年2月瀋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1911年.張作霖已擔任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駐紮在洮南府。10月10日,武漢爆發辛亥革命。奉天革命黨人在張榕等領導下也在醖釀武裝起義.張作霖於26日率部星夜趕至奉天,為趙爾巽“勤王救駕”。率部先住在奉天城大南的來升店。逼走藍天蔚,計殺張榕。張作霖踏着革命黨人的血泊,進了奉天,當上了保安會軍政副部長、第二十四鎮統製、“關外練兵大臣”,掌握了奉天的軍事大權。1912年9月,袁世凱任命張作霖為陸軍第二十七師中將師長。而後,張作霖開始安置傢眷,置辦産業。先在大南門裏,通天街租賃了道臺榮厚的一套舊宅居住。1913年底,將榮厚舊宅買下來,同時又將西側的江浙會館購買下來。1914年夏,將這兩處舊宅全部拆除。於秋天開始動工修建這座三進四合套院和西院北部的兩組四合院。三進四合院是吸收奉天城清朝各王府建築持點,遵循張作霖家乡遼南的生活習俗而建起的。1915年秋基本竣工後,又進行了室內外裝修。1916年秋,全家搬進四合院。
三進四合院建成後,張作霖已升任奉天督軍兼奉天省長。人們開始稱張作霖為“大帥”,知近者稱“雨帥”(當時中國的官場都稱各省麯督軍為大帥)。因這新三進四合院即是張作霖的辦公官邸,也是傢眷居住的私宅,故此,人們習慣稱其為帥府。
三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呈“目”宇型,青磚班瓦,飛檐獸吻挑脊,雕梁畫棟,朱漆廊柱,石鼓柱礎,石條臺階,方磚方石鋪地,是磚木結構的仿王府式建築。全院占地3900平方米.房屋共13棟,計57間,建築面積1460平方米。
正門前院是一個東西長百米,南北寬16米的長方型大院,東側開有東轅門,中間二門,西側開西轅門。正房門迎門處是一面中間高兩側低並扇開的挑檐起脊,青磚磨磚對縫的大影壁,影壁正中鑲嵌着一塊雕有‘鴻禧”二字的漢白玉.影壁四角雕有鳳凰和雄獅。雨面側望都有精美的磚雕圖案作裝飾,十分雄偉。正門前青石板鋪墊門階,門階兩旁立有上下馬石。正門兩例有石雕抱鼓石,上臥的大獅子抱着小獅子。正門房由七間組成,中間為門洞,中三間為回縮門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繪雀替和縷空雕花。朱漆大門扇上繪着秦瓊、敬德兩個門神,門洞內例上方懸一塊橫匾.上書;“治國護民。”
一進院是大塊方青石板鋪地。門洞兩例備三間,東三間為警衛室(2間)、傳達室(1間);西三間為電工室(1間)、電話室(2間)。一進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廂房是帥府的內帳房,掌管帥府內的財務開支。西廂房是帥府承啓處,設文武承啓處,文承啓處接待、稟報、引進前來帥府公幹或拜訪的文武官員。
在廂房的南端兩隅,大傢可以看到,還各有一個六角月亮門,門內各有三間耳房。東耳房為帥府的廚房,門前有一個水井,供廚房用水和帥府院內用水。以後因帥府人員增加,又在東花園後邊加蓋五間瓦房與廚房連接。西耳房為廚房倉庫和廚師休息室。
一進院與二進院相隔的是一面高達7米,有磨磚雕飾的高墻,中間開有大門、門口透雕垂花頂式門樓,方臺淺階,稱為垂花儀門。這個門的建築獨具匠心,兩個門柱都有護柱抱鼓石,和石獅伏立的石鼓門枕石。在門內有一座兩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對開.兩側可以沿回廊繞行人內。此處儀門是張作霖當年迎接貴賓時舉行儀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來,木屏重門中開,張作霖出迎,客人可從中開的重門拾階而直入二進四合院。帥府人員和普通客人都從木屏兩例繞行沿回廊入內。
二進院,呈長方形,比前院大些,方磚鋪地,周圍有起臺回廊四合。30根筆直廊柱環列於鼓形柱礎上,繪棟彩方。庭院幽雅。二進院是張作霖搬進院後辦公和會客的地方。正房7間,中間一間為過廳。門前,修一雕花門樓.門樓正上方懸一橫匾,上書“望重長城”。正房東三間依次是張作霖的臥室、辦公室。北側有一走廊,走廊盡頭和臥室的交叉處有一小單間,是張作霖的洗澡間。西三間,兩間為一大屋是會客廳,一間為書房。
東西廂房各五間,東廂房中間為廳,南屋為秘書長室,北屋為內收發(即機要秘書室)。西廂房衹有北兩間處一道間隔,不設廳堂,是一般秘書室.二進院正房東西兩例山墻處都起臺建有回廊,各有角門通往三進院,東側回廓外的東圍墻處開一個角門.通往東院帥府花園和小青樓。在東院,角門被花園假山山洞所隱蔽,是帥府花園中的麯徑通幽一景。
三進院與二進院形製相同,是帥府的內宅,張作霖的傢屬大都住在此院。正房為七間,中間廳堂供奉張傢祖宗靈位。東屋為張作霖的二夫人盧氏居住(張作霖元配夫人趙氏於19l2年去世,尚未進帥府)。西屋原為三夫人戴氏居住,後因其弟在帥府任侍衛時,醉酒以槍擊路燈,被電燈廠告發到帥府,張作霖將其弟槍斃,戴氏含憤出傢為尼,不久鬱悶而死。1917年張作霖娶王雅君為五夫人,改名為張壽懿,居住此屋。小青樓建成後,五夫人攜張作霖幾個較大的女兒去小青樓居住。東廂房為四夫人許氏居住。張學思同志生於此屋。
西廂房是張學良與於風至居住。四合院落成後即為張學良與於風至舉行結婚儀式,新房就設在西廂房的北屋。張學良的女兒和三個兒子均出生在此屋。三進院正房東西兩側各有兩間耳房,是帥府的僕人居室。
1922年以後,大青樓建成,張作霖搬入大青樓一樓辦公。傢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樓內,三進四合院改成巡閱使署辦公處。 ——帥府中院的建築是典型中國傳統的古典式建築。在細部處理上既沿襲中國傳統的民間風俗,也呈現了東北,特別是遼南風土民情。這些特點集中體現在建築的雕刻上。
二進院和三進院的正房窗下墻裙處都鑲嵌首一米高的硯石石雕各26幅。一、二、三進院廂房和門房、山墻的礎石也都鑲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題意多為富貴吉祥.功名利祿的內容,也有歷史典故。東北農村盛産的蘿蔔、白菜、茄子、辣椒、高粱、𠔌子,乃至遼南西部張作霖超傢盛産的蘆葦、河蟹等都作為題材,雕刻在石上、磚上和木頭上,用來裝飾帥府的建築。還有幾幅雖放在不太惹人註目的地方,但其寓意揭示了房子主人的雄心報負,甚至一反帥府以獅子、馬為中心思材的慣例,竟以竜飾故作為陪襯。這些石雕畫創作,是張作霖當師長的時候,而題材竟是“吃各國”、“握環球”,讓“外國進金錢”的內容。已大大超出一般民間習俗了。
帥府內的雕刻,集中三進四合院,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在東北地區是絶元僅有的。就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藝術水平之高,在全國也屬罕見,是研究助府的重要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