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別名豆科野豌豆屬植物救荒野豌豆的別名。
中藥材即前述植物入藥。
大巢菜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 的嫩莖葉,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於田邊及灌木林間。可作湯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剋鮮嫩莖葉含水分80 剋,蛋白質3.8 剋,脂肪0.5 剋,碳水化合物9 剋,鈣270 毫剋,磷70 毫剋。大巢菜具有清熱利濕、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等。《本草拾遺》載“調中,利大小腸”。《草本便方》載“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
(《綱目》)
【異名】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匯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黃藤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苕子(《廣州植物志》),肥田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釐米,栽培者可達90釐米,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偶數羽狀復葉,葉軸末端具捲須;托葉半箭頭狀,一邊有1~3披針形齒牙,一邊全緑,小葉8~16個,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或凹,並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長8~18毫米,闊4~8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萼管狀,外被黃色短柔毛,萼齒綫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竜骨瓣均有爪;雄蕊10,兩體;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黃色微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頂端外面有一叢髯毛。莢果略扁,成熟時棕色,裂為2片捲麯的果瓣。花期3~4月。
生於山坡、路邊及草地。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採集】4~5月間采收。
【性味】甘辛,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其毒性隨生長期而變化,以花期和結實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為主,馬和牛在食人該植物1個月內發病,一般於15天開始體態消瘦,出現特有的神經癥狀,如昏睡,步態蹣跚,中毒中期轉為興奮,末期再次出現昏睡,還伴有便秘、黃疸、疝痛、血尿、脫毛等。屍檢可見內臟充血、腸炎等,脊髓髓質等呈粉紅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見。
①《本草拾遺》:"味甘,寒,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子,無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和血祛瘀。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
①《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②《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③《品匯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藥志》:"生血。治腎虛遺精,腰痛,濕熱黃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瘧疾:肥田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兩,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③治黃腫及水腫:野麻豌、黃腳雞、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夜夢遺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黃精、天鼕、朱砂、仙茅、杜仲。燉豬蹄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⑥治疔瘡:鮮大巢菜,????鹵搗敷。(江西《草藥手册》) |
|
大巢菜
(《綱目》)
【異名】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匯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黃藤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苕子(《廣州植物志》),肥田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釐米,栽培者可達90釐米,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雙數羽狀復葉,葉軸末端具捲須;托葉半箭頭狀,一邊有1~3披針形齒牙,一邊全緑,小葉8~16個,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或凹,並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長8~18毫米,闊4~8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萼管狀,外被黃色短柔毛,萼齒綫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竜骨瓣均有爪;雄蕊10,兩體;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黃色微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頂端外面有一叢髯毛。莢果略扁,成熟時棕色,裂為2片捲麯的果瓣。花期3~4月。
生於山坡、路邊及草地。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採集】4~5月間采收。
【性味】甘辛,寒。
①《本草拾遺》:"味甘,寒,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子,無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和血祛瘀。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
①《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②《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③《品匯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藥志》:"生血。治腎虛遺精,腰痛,濕熱黃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瘧疾:肥田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兩,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③治黃腫及水腫:野麻豌、黃腳雞、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夜夢遺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黃精、天鼕、朱砂、仙茅、杜仲。燉豬蹄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⑥治疔瘡:鮮大巢菜,????鹵搗敷。(江西《草藥手册》) |
|
大巢菜
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屬(Vicia),一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Vicia sativa L. |
|
原産歐洲南部,亞洲西部,我國古代亦已普及入藥。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種植。我國40年代引入甘肅、江蘇試種,80年代發展到全國各地普遍種植。1958~1962年由西北畜牧研究所和甘肅農業大學進行栽培示範用於生産;1976年經甘肅土肥所試驗示范進入麥田套復種,成為河西灌區“夏茬輪作”的主要草種之一,在草田輪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肅省每年種植近百萬畝左右,僅次於紫花苜蓿居第二位。 |
|
主根明顯,長20~40釐米,根幅20~25釐米,有根瘤。莖柔嫩有條棱,有細軟毛或無毛,匍匐嚮上或半攀緣狀,長60~200釐米,分枝30~50個。偶數羽狀復葉,小葉6~10對,葉片長1~2釐米,寬5毫米,呈矩形或倒卵圓形,先端凹入,中央有突尖;葉軸長4~8釐米,頂端有分枝的捲須,纏於他物上。托葉半箭形或戟形,有1~3枚披針形裂齒,長2~3毫米。蝶形花1~2朵,腋生,紫紅、粉紅或白色,花梗極短或無。子房被黃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頂端有茸毛。莢果扁長3~6釐米,寬5~6毫米,成熟時為黃色或褐色,含種子5~12粒,種子扁圓或鈍圓。種子色澤有黃、白、灰、黑、淡粉紅、青、褐、暗紅、或有斑紋等各色,千粒重40~70剋。 |
|
性喜溫涼氣候,抗寒能力強,生長發育需≥0℃積溫1700~2000℃,用作飼草,在甘肅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農牧區都可種植。從播種到成熟,約100~140天,播種時溫度高,出苗快,溫度在10~11℃時,播種後12~15天出苗,在4℃左右時,20~25天出苗,但在高溫乾燥時出苗較慢。苗期生長較慢,花期開始迅速生長,花期前的生長快慢隨溫度高低而不同,花期以後則依品種不同而異,耐寒性強,但不耐炎熱,幼苗能耐-6℃的冷凍。耐幹旱但對水分很敏感,每遇幹旱則生長不良,但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生機,遇水後又繼續生長,但産量顯著下降。再生性強,但與刈割時期和留茬高度有關,花期前刈割,留茬高度20釐米以上時,再生草産量高。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酸耐瘠薄能力強,而耐????能力差,能在pH值5.0~8.5的砂礫質至粘質土壤上生長良好,但在冷浸泥田和????鹼地上生長不良。適宜在pH值6.0~6.8並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和砂壤土上種植。抗冰雹能力強,冰雹可使小麥、玉米、高粱等作物枝離葉碎,而箭舌豌豆葉小莖柔韌,在同等條件下受災較輕,對産量影響較小。固氮能力強而早,一般在2~3片真葉時就形成根瘤,有一定的固氮能力,營養生長階段的固氮量占全生育的95%以上,春播的箭舌豌豆在分枝到孕蕾期是根瘤固氮活性的高峰。 |
|
是糧、料、草兼用作物,生長繁茂,産量高。一般畝産鮮草1000~2000千克,高者可達3000千克,畝産種子100~150千克,高産可達250千克以上。鮮草乾燥率22%,葉量占51.3%,莖葉柔嫩,營養豐富,適口性好,馬、牛、羊、豬、兔和傢禽都喜食。箭舌豌豆與青燕麥混播,收貯混合青幹草,産量較青燕麥單播提高43.3%,混合青幹草的蛋白質含量較青燕麥提高4.0%;是增加鼕春幹草貯量,改進幹草質量,提高鼕春傢畜營養水平的有效途徑,應在青燕麥種植地區大力推廣。 |
|
(一)土壤耕作與施肥 整地應在播種前一年完成淺耕、滅茬滅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種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畝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20千克為底肥,播種時施磷二氨等復合肥為種肥,促進幼苗生長。(二)播種 播種前檢驗種子品質,查明種子純淨度、發芽率,計算種子用價,然後决定播種量。收草播種的種子品質,不得低於國傢或省級規定的Ⅲ級種子標準,種子田播種的種子,必須選用Ⅰ級種子。單播量每畝6~7千克,與燕麥混播量每畝2.5~3千克,燕麥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單播量4成,燕麥單播量的6成計算各自的播種量。播種深度3~4釐米。播種期,單播收草,在牧區為5月上旬,混播不得遲於5月中旬。在農區一般在小麥收穫後復種或麥田套種。若用於收種,則以早春播種為好。播種方法,單播宜采用條播,行距20~30釐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條播,條播時可同行條播,也可隔行條播,行距20~25釐米。(三)田間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強,幼苗後期管理簡便,但苗期要註意除草,適量追肥,在灌區應註意分枝期和青莢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長過程中對土壤中磷消耗較多,收草後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應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進後作産量。(四)收穫利用 箭舌豌豆用以青飼、放牧、青貯、調製青幹草均可。青貯時要稍曬後與其他牧草搭配。調製幹草時,刈割束捆要小,堆放要通風,防止黴爛變質。適宜刈割期應在開花期至始莢期進行。也可刈牧配合利用,於幼嫩時放牧,再生草刈割。放牧宜在乾燥天氣進行,避免牛、羊過量采食,防止瘤胃膨氣。與燕麥混播的適宜刈期是燕麥抽穗期。早期刈割後的再生草,也應放牧利用。種子成熟後,多數品種易爆莢落粒,當70%的豆莢變為黃褐色時即應收割,及時運往曬場乾燥脫粒。種子除用作傢畜精料外,還可加工粉條、粉絲、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與水量面粉混合,製作麵條、饅頭、烙餅等食品別有風味,深受群衆喜愛。但種子中含有生物鹼和氫甙,氫甙經水分解後釋放出氫氰酸,食用過量能使人畜中毒。據測定,種子中氫氰酸含量高低因品種不同,差異很大,一般在0.8~2.45ppm之間。氫氰酸遇熱揮發,遇水溶解,去毒容易,在食用飼用前經浸泡、淘洗、磨碎、炒熟、蒸煮等加工工藝處理後,其氫氰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故不至出現中毒危險。但應避免大量長期連續使用。箭舌豌豆用於緑肥和輪作,肥田效果顯著,據甘肅省畜牧獸醫工作隊1972年在張掖小滿試驗,在麥收後短期休閑地復種箭舌豌豆,其根茬地0~20釐米土層中,速效氮含量比休閑地增加66.7~133.4%,比復種前增加66.7~249.9%,且旱地比水地增加幅度大,固氮能力也較普通豌豆強;與休閑地比,幾種有益微生物也大有增加,氮化菌增加112.75%,固氮菌增加104.75%,硝化菌增加 147.01%。箭舌豌豆是𠔌類作物的良好前作。 |
|
野豌豆殼二孢葉斑病、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野豌豆鐮孢萎蔫病、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銹病、野豌豆細菌性赤斑病 |
|
草原毛蟲類、盲蝽類、蠐螬、苜蓿夜蛾、小麥皮薊馬、葉蟬類 |
|
即前述植物入藥。
大巢菜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 的嫩莖葉,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於田邊及灌木林間。可作湯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剋鮮嫩莖葉含水分80 剋,蛋白質3.8 剋,脂肪0.5 剋,碳水化合物9 剋,鈣270 毫剋,磷70 毫剋。大巢菜具有清熱利濕、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等。《本草拾遺》載“調中,利大小腸”。《草本便方》載“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
(《綱目》)
【異名】薇(《詩經》),垂水(《爾雅》),薇萊、巢菜、野豌豆(《品匯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黃藤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苕子(《廣州植物志》),肥田草(《貴州草藥》)。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薇,生麥田中,原澤亦有。故《詩》雲,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謂之巢菜。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詩疏》以為迷蕨,鄭氏《通志》以為金櫻芽,皆謬矣。項氏雲,巢菜有大小二種,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實者,小者即蘇東坡所謂元修菜也,此說得之。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釐米,栽培者可達90釐米,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偶數羽狀復葉,葉軸末端具捲須;托葉半箭頭狀,一邊有1~3披針形齒牙,一邊全緑,小葉8~16個,矩形或倒披針形,頂端截形或凹,並具細尖,基部楔形,兩面均被稀疏的黃色短柔毛,長8~18毫米,闊4~8毫米。總狀花序腋生,花1~2個,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紅色;萼管狀,外被黃色短柔毛,萼齒綫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竜骨瓣均有爪;雄蕊10,兩體;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黃色微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花柱頂端外面有一叢髯毛。莢果略扁,成熟時棕色,裂為2片捲麯的果瓣。花期3~4月。
生於山坡、路邊及草地。我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採集】4~5月間采收。
【性味】甘辛,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草有毒,其毒性隨生長期而變化,以花期和結實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為主,馬和牛在食人該植物1個月內發病,一般於15天開始體態消瘦,出現特有的神經癥狀,如昏睡,步態蹣跚,中毒中期轉為興奮,末期再次出現昏睡,還伴有便秘、黃疸、疝痛、血尿、脫毛等。屍檢可見內臟充血、腸炎等,脊髓髓質等呈粉紅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見。
①《本草拾遺》:"味甘,寒,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甘,性子,無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熱利濕,和血祛瘀。治黃疸,浮腫,瘧疾,鼻衄,心悸,夢遺,月經不調。
①《本草拾遺》:"調中,利大小腸。"
②《海藥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腫,潤大腸。"
③《品匯精要》:"益氣,潤肌,清神,強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黃疸腫,利髒熱。截瘧,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藥志》:"生血。治腎虛遺精,腰痛,濕熱黃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瘧疾:肥田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兩,煨甜酒吃。(《貴州草藥》)
③治黃腫及水腫:野麻豌、黃腳雞、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藥志》)
④治夜夢遺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黃精、天鼕、朱砂、仙茅、杜仲。燉豬蹄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月經不調:肥田草種子、小血藤各五錢,泡酒服。(《貴州草藥》)
⑥治疔瘡:鮮大巢菜,????鹵搗敷。(江西《草藥手册》) |
|
豆科草本植物大巢菜的嫩莖葉。又稱薇菜、巢菜、野腕豆苗、野麻碗豆、苕豆。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春季采收。鮮用或曬幹用。
[性能]味甘、微辛,性平。能清熱利濕,利大便,活血止血,截瘧。
[參考]含多量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C、糖類等成分。
[用途]用於小便不利,水腫;大便不利;婦女經行不暢,經閉,衄血;瘧疾。
[用法]煎湯,煮食。
[註意]用以通利大便,作菜或煮湯食為好。孕婦慎用。
[附方]
1,薇菜水皂角湯:大巢菜50g,水皂角30g。加水煎湯服。
本方二物均能利尿。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或濕熱發黃。
2,薇薺湯:鮮大巢菜50g,薺菜30g。加水煎湯服。
薇、薺二菜均可止血而藥性偏涼。用於血熱所致的鼻衄、咳血和吐血。 |
|
大巢菜
藥名。出明·李時珍《本草綱 目》。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的全草。性味:甘辛,寒。功效:清熱利濕, 活 血祛瘀。主治:濕熱瘀着下焦所致男子疝氣,卵痛,血精,不育,房事莖痛,夢遺;女子赤 帶下,胞內積聚,不孕,交感出血等疾。用量用法:15~30g,煎湯內服或燉肉同服。 |
|
- n.: vetch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