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學,如果不能有效河中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則是對社會和個人的雙重傷害。一種教學模式就是一種教學文化。什麽樣的教學模式培養什麽樣的人才。面對提高大學育人質量,很多時候也許我們不能說點什麽,但一定可以做點什麽,革新大學教學模式就是一個我們可以做點什麽的領域。
本書從審視知識時代的基本特徵出發,通過研究國際上一係列關於21世紀的能力需求報告,從多個角度描述了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以教學模式基本要素為思維框架,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十大局限,論述了改革的十大走嚮。本書具有時代性、針對性、實踐性和可讀性強的特點,適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閱讀參考。 |
|
鐘志賢,男,1964年8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理學博士,1995年破格晉升正教授。現為江西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育技術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江西師範大學一類崗教授,江西省第八、九屆政協委員。 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學、信息化教育、遠程教育、素質教育和成功學等領域的研究。先後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3項,省級課題(含重點招標課題,重點教改課題)8項。 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主要代表作有《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點擊成功》、《遠程教育導論——學與教的原理和方法》、《深呼吸:素質教育進行時》、《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另有學術論文150餘篇,散文/隨筆/報告文學80餘篇。先後獲得省級以上各種優秀成果奬8次;《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被中國書刊協會(2000)評為優秀暢銷書;《點擊成功》被新世紀教育文庫(2002)推薦為大學生100種必讀書;多本著作被選為大學生/研究生教材或專業參考書;被專業網站評議為對中國教育技術學發展有較大貢獻的學者之一。 |
|
第一章 時代風標:21世紀需要什麽樣的人才素質
一、世紀流變:觸摸知識時代的動脈
二、需求報告:專業機構的深度調查
三、特別關註:21世紀的信息與技術素養
四、見仁見智:研究者樣的縱橫探究
五、行業心聲:呼喚21世紀的新型勞動者
第二章 十大局限:大學教學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客觀主義傾嚮的教學理念
二、低階能力的目標傾嚮
三、重知輕行的價值取嚮
四、“權威-依存”的師生關係
五、方法滯後的信息技術應用
六、單一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
七、程式化的教學設計
八、機械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
九、標準化的培養方式
十、背離學習者發展的教學評價
第三章 發展引領:大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嚮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念
二、高階能力的培養
三、知行合一的價值取嚮
四、雙主體和互動對話關係
五、建構主義技術應用觀
六、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
七、彈性、靈活、遞歸的教學設計
八、創新性學習
九、個性化培養
十、促進學習者發展的教學評價
第四章 思維框架:理解教學模式及其變革取嚮
第五章 行動地圖:革新大學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視域
第六章 首要問題:理論基礎、追求宗旨和目標傾嚮
第七章 學習方式:促進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
第八章 喚醒主體:解放教學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數
第九章 促進發展:創新教學評價理念與方法
第十章 模式參照:國際學與教的過程設計樣例
第十一章 案例引證:大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研究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