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岩聯繫方式電話:0516-3843454
地址:徐州市雲竜山
郵編:221001大士岩投訴電話徐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6-3709993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來徐州觀光的客人,總要到雲竜山一遊,這是因為雲竜山有雲氣,蜿蜒如竜而得名,為徐州諸景之首,名聞遐邇,風景怡人,古跡繁多,着實令人神往之故,宋代文豪蘇軾對雲竜山有這樣的描寫:“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鼕雪月,千裏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明末詩人閻爾梅也為她寫下了“群山群水護此山,斷碑無數立中間,平田樹紫春如綉,殘雪峰青夕更斑。”的詩句。
雲竜山位於徐州城南,連綿九節,長達3公裏。崗巒起伏宛若遊竜。其首節離城南門近在咫尺,便於登臨,所以在很久以
前便成了旅遊勝地。僅有據可查的就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後經隋唐,到了宋朝蘇軾與雲竜山隱士張天驥的友誼和他那篇膾炙人口的《放鶴亭記》,而使雲竜山聲名大振。此後,衆多文人墨客,爭相來訪,徐州歷代地方官吏,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要登雲竜山。他們或於山上建亭設臺,或留下詩文墨跡,就連那風流倜儻的封建皇帝乾隆,也不乏對雲竜山的贊美之筆。解放後,毛澤東主席於1952年10月29日登上了雲竜山巔、俯覽全城,並作了緑化荒山,變窮山為富山的重要指示,這使本來就光潤照人的雲竜山又平添了無限的輝煌。
雲竜山正門設在北麓山腳,門樓為花崗岩砌成的仿明代牌坊式建築。高10餘米,三開間,中間門楣上書“雲竜山”三個大字。兩邊有耳房,對稱相襯,左右有花壇,門前有廣場。
進得山門,前行數步,有一巨石縱臥路旁。巨石上刻有明萬歷十四年徐州兵備左參政莫與齊書的“雲竜山”三個各一米見方的大字,筆勢遒勁、刻工精湛。數百年來,這三個大字象忠實的衛士,守衛着雲竜山的大門。迎接着八方賓客。
大士岩位于云竜山西麓,為徐州知州薑焯所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薑於此處得異石一塊,遂命工匠雕成觀音大師,又蓋廟宇,故名曰大士岩。院內兩株參天古柏,粗可合圍,滄勁挺拔,虯枝翠葉,猶如兩名衛士,屹立於大殿門前。大殿三間,青瓦紅柱,彩繪挂落,鮮豔奪目。大殿內鑿石為龕,龕內觀音大士慈眉善目,身披紅裘,安祥端坐,左臂抱嬰,右手捏枝,儼然仙風。出大士岩,下“五十三參”,經半山亭,過白鹿洞即到黃茅岡。這裏岡嶺四合,林壑秀美,峭石嶙峋,絶壁懸崖,比比皆是。古往今來,多少遷客騷人,雅士學者,在此駐足,題詩作賦,賞景抒懷。乾隆來徐時,就曾題寫了“黃茅岡”三個大字,刻在峭壁上,著名的“東坡石床”就在崗上。宋神宗元豐元年間,蘇軾與好友一起登雲竜山引酒而醉,經黃茅岡時體力不支,因臥於石上,並唱出醉酒七句詩:
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
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雲天茫茫,
歌聲落𠔌秋風長,路人舉手東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從此後,蘇軾臥過的那塊石頭,就叫東坡石床。上面這首詩,就刻在石床附近的峭壁上。除此外還有多處摩崖石刻,分別屬唐、宋、明、青的作品。
從大士岩拾級而上,即到山頂平臺,這裏是雲竜山遊覽中心。雲竜山最主要的勝跡--放鶴亭坐落於此。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歇山飛檐,古樸幽雅,門上懸匾,上書“放鶴亭”三字,乃蘇軾手跡。放鶴亭最初為北宋元豐年間張天驥所建。張天驥,字聖塗,自號雲竜山人,於黃茅岡下躬耕自樂。蘇東坡就仕徐州後,與其性情相投,遂結為好友。常帶賓佐吏往見張山人,於放鶴亭中飲酒。蘇軾在他寫的《放鶴亭記》中,記載了建亭經過和張山人清晨登亭放鶴的情形:
熙寧十一年秋,彭城大水,雲竜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半扉。明年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與其上......山人有二鶴,甚訓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彼田,或翔於袤,幕則愫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張山人所建的放鶴亭早已倒塌。明清和辛亥革命後,曾多次重建,解放後進行了多次重修。放鶴亭南有招鶴亭,據說為張山人招鶴之用。亭前有井,名曰飲鶴泉。放鶴亭北是船亭,為徐州知府田庚於光緒三十二年所創建。船亭形如舟船,有船倉,兩側各書:“春水船如天山座,秋山人在畫中行”的詩局。
山頂平臺還有禦碑亭、碑廊,張山人故居等名勝景觀。由平臺東下石梯,即到興化寺。興化寺原名石佛寺或大佛寺,因北魏時於懸崖上鑿壁石佛而得名。石佛高10餘米,原來暴露於大自然間,飽受風雨剝蝕。至明洪武三十一年僧勝吉始建大殿,使石佛得有殿宇保護。此後又經毀建,到明正統元年,纔建成現在這樣的大雄寶殿。因殿依山而建,峭壁懸崖蓋在殿內,又因懸崖峭壁與山體相連,每逢陰雨天,便有水滲入,或如瀑布,滴水自上而下,形成了殿內山水奇觀。峭壁有無數洞穴,洞穴內有形態各異的佛像,與大石佛相映襯,更顯大佛壯觀。
大殿南北山墻外,有鐘亭、鼓亭。南北配殿內有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鐘亭內的鐵鐘,鑄於明宣德三年,鐘上有“風調雨順”四字。鐵鐘重約萬斤,懸於梁上。每逢清晨,黃昏,和尚詠經之時,悠揚的鐘聲便從這裏發出,俗稱徐州八景之一“佛寺鐘聲”。出佛寺,穿禪院,出南門,迤儷而上。二至節出,有怡然亭,憑欄遠眺,四周美景盡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