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甘肅 >隴南 >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投訴電話隴南旅遊投訴電話:0939-8214692
  甘肅省旅遊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位於甘肅省禮縣城東13公裏,是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至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時期的遺址。墓群總面積18平方公裏,包括大堡子山、趙坪圓頂山等幾個墓區,已清理墓葬14座,車馬坑2座。其中“中”字形大墓兩座,應屬於秦國國君級墓葬。中型墓數座,為東西嚮的土坑竪穴墓。陵墓坐西嚮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完全一樣,而長達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顯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點。這些墓葬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銅器上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等銘文。大堡子山墓群尤其是大型秦墓的發現,確證這一帶是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秦國的中心,它對研究兩周時期的秦國乃至周代墓葬制度、秦國始封地和西周封邦建國制度、秦人的遷徙及其社會特徵等具有很高學術價值。
No. 2
  位於甘肅禮縣城東13公裏處的永興鄉、永坪鄉境內,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漢水環繞而過,西、南、北三面群山相擁,奇峻而清幽。
  據考證,秦國共有四大陵園區。1987年前,第二、三、四陵園區的位置陸續確定,即陝西的雍城陵區(西陵)、芷陽陵區(東陵)和秦始皇陵園。但第一陵園在何處卻一直是睏擾史學界和考古學界的千古之謎。1993年,在距禮縣縣城東13公裏處的永興鄉大堡子山一帶發現了秦貴族和秦公兩大墓葬區,經國內外考古界、史學界專傢研究考證,被確認為秦四大附園中的第一大陵園,即秦西垂陵園。墓群範圍東西6公裏、南北3公裏,總面積18平方公裏,目前已清理出墓葬14座,車馬坑2座,出土文物300多件,有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等。已發掘的兩座南北並列的“中”字型和“目”字型墓,規模宏大,總長度分別為88m和115m,其中有“秦公作鑄用鼎”和“秦公作鑄簋”字樣的青銅器,經專傢考證,初步確定為秦襄公夫婦或其子秦文公夫婦的陵墓。
  有關專傢認為“秦西垂陵園的發掘是二十世紀繼敦煌藏經洞和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對研究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冶金、鑄造、禮製、陵寢制度等方面有關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和水害術價值,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的空缺。北京大學考古學係主任高崇文教授指出:“這對早期秦國考古具有突破性的重大發現,更為重要的是出現在禮縣,必將揭開秦早期都城‘西垂宮’遺址之謎”。近十年來,當地政府在省地領導及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遺址的保護、利用做了不懈的努力,先後成立了“禮縣先秦暨三國文化研究會”、召開了“全國秦人西垂文化座談會”,還在北京大學賽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甘肅省禮縣秦西垂陵區銅器特展》,使該遺址譽滿華夏、馳名海外。1997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又將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列為全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公佈了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保持範圍。2001年7月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又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全國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更好地對遺址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2002年禮縣縣委、縣政府委托陝西省古建築設計研究所完成了該遺址保護的綜合規劃,2003年6月28日《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保護規劃》通過陝、甘兩省專傢論證,將報請國傢文物局批準後實施,這對保護秦公陵園遺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秦早期陵園的自然風貌,先秦居民的生産、生活和生態環境將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重放異彩。
  經過甘肅省文物考古專傢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傢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的兩大千古謎團終於大白於世。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完成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發展史也成為海內外衆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1974年,陝西兵馬俑及秦始皇陵被發現後,引起了海內外的強烈轟動。衆多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傢通過對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研究,指出秦人應有四大陵園區,並努力尋找它們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二、三、四陵園,即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臨潼秦始皇陵園都在陝西先後被發現。但秦人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在哪裏,卻始終無從得知。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後因牧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為西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國。所以,“西犬丘”實際上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對研究秦史意義極為重大。1993年,由於盜墓者的亂挖亂盜,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發現,一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甘肅省文物考古所隨即在大堡子山進行了為時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傢發現,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嚮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完全一樣,而長達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顯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點;這些墓葬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銅器上明確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等銘文;從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兩河夾一山”的獨特地勢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傢陵園“風水”取嚮。因此,一些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傢初步認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歷史塵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1998年,位於大堡子山秦公墓東南方約三公裏處的圓頂山上又發現了秦貴族夫婦的合葬墓。專傢認為,這座墓不但為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提供了有力佐證,其類似的墓葬形製和地理特徵也說明,禮縣一帶就是秦“西犬丘”所在地。甘肅東南部的禮縣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歷史上一直是早期人類活動、發展的重要區域。由於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三大陵園都是在陝西發現的,此次秦人第一陵園在甘肅禮縣被發現,引起了學術界衆多專傢學者的高度關註。從1994年起,衆多考古專傢經過分析考證,紛紛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結論。據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紹,目前考古學和歷史學專傢已一致確認: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莊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園在禮縣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禮縣,甘肅禮縣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發祥地。專傢們指出,秦第一陵園和“西犬丘”兩大千古謎團的解開,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空白,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鹹陽的發祥、發展壯大、統一全國的歷史淵源流變得到係統可靠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