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佛教法咒 > 大圓滿
目錄
No. 1
  【大圓滿(mahasanti)】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最高法門。指當前離垢的明空晶瑩的自證智阿底瑜伽乘。由於生死涅盤的一切法皆圓滿具足於這一空智之中,故名圓滿;又解脫生死的方便更無超勝此法者,故名為大。
  大圓滿法門分心部、界部和要門部三種,以要門部為最高。要門部又分外、內、秘密和無上四部。無上要門部又稱自性大圓滿心髓金剛藏乘,簡稱大圓寧提(心髓)。寧提的傳承有兩係:一係是由吉祥師子傳蓮花生,再傳空行女智慧海王,名空行寧提;另一係是由吉祥師子傳智經、無垢友,名上師寧提。兩派理論大致相同,僅修法略有區別。寧提法中又分立斷和頓超兩部,後者以前者為依。衹修前者即身也可化為微塵而成佛,但對外迷亂相地石山岩等不能淨化,且修道時仍以粗脈風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現生不能達究竟極地。頓超法則現生能證光明身而得大遷轉身,亦稱童瓶身,成辦廣大利生事業,所得天眼、神足、壽命等自在通力,無量無邊。故在寧提中又以頓超法為最究竟。
  此法門的理論根據為《阿毗達磨大乘經》的“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盤證得”一頌。它建立本初元體自然智為一切法依,其本體空分如虛空即法身;本性顯了分如日月即報身;大悲周遍分如日月光華即化身。故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而三界衆生為業力所蔽,顛倒迷亂,對此所依實相不能了知,因而輪回六趣。本部法中對三脈四輪的建立與其餘下部各金剛乘同,但不用為修法之依據。另有不共的四大殊勝脈為光明住處,即迦底大金脈、如白絲綫脈、細旋脈和晶管脈。最後一脈連結心眼而在心髒中央又有光明脈放光照明一切細脈,即如來藏周遍之義,亦即《寶性論》所說的一切有情常具的佛性。本部的修法也和一般真言乘相同,分為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修持兩部分。灌頂有四,即外有戲論寶瓶灌頂、內無戲論秘密灌頂、極無戲論慧智灌頂和最極無戲論辭句灌頂。四者依次能除身障、語障、意障和所知障。解脫道又分前行和不共正行,前行又分共和不共。正行為實修方法與一切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皆不相同,摒棄一切以意識審察名言重習為性的修習,故名不共。其內容大致為初步指示身、語、心三要。身要有三種(或五種)姿勢,即法身獅子奮迅勢、報身大象眠臥勢、化身仙人蹲踞勢等。其次再指示根門要、緣境要、息風要、證智要等以看光明。依此修持,則法性現量光明、證受增長光明、證智充量光明和法性窮盡光明即可逐次顯現。法性窮盡光明又有漸盡和頓盡的分別,此光明現前時,即證極果。此時五身五智剎那圓滿,謂心一境性遠離戲論即是法身,自顯無執即報身,現種種境即化身,遣八聚識即菩提身,界無遷變即金剛身。又,遠離緣慮戲論即法身智,顯了無障即圓鏡智,住平等味即平等性智,所顯五光無雜即妙觀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此法證果的期限,據稱如能在塚間、空𠔌、洲、渚等極寂靜處如法觀修,一般上根三年,中根五年,下根七年,即可使內外質礙之境皆化光明,即於自顯色究竟處法身普賢法性土中現證佛位。此時可隨行者意願而有兩種成就。一種為願以現身成辦廣大利生事業,壽命無邊盡三有際,可證取大遷轉身,如水中月,雖有顯色而無觸色,如大阿闍黎蓮花生及無垢友,能在一剎那中示現無量不思議神通;一種為光明道圓滿時,即化光明身至法界本初地任運成就三身五智,以加持力於報身及化身剎土、三界六趣之中示現無邊色身,廣作饒益聖凡有情事業。
  大圓滿法門的傳承,相傳始於烏萇的極喜金剛,一傳妙吉祥友,再傳漢人吉祥獅子,三傳蓮花生、無垢友等而傳入西藏,以後歷代相傳至今。並形成幾個流派。14世紀,隆欽饒絳巴進行係統的整理和總結,著書263部,最著名者為“七寶藏論”、“三休息論”、“三解脫論”,受到各派學者的重視。此法因未見在印度流傳,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後,也有一些譯師、大德表示懷疑。但法賢、大悲精進、自然金剛、烏金巴、世尊劍、日幢、白蓮、勇學鬘等各派大德都認為純正。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亦認為純正佛法,至第五世達賴更學修此法,宣講、造論,建立舊派寺院多處加以弘揚。(郭元興)
佛教百科
  【大圓滿】  大圓滿是西藏寧瑪派所特有的密教法門,和新派密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有很多地方不同。寧瑪派總判世出世法為異生人天乘,顛倒外道乘,和真實內道(佛法)乘。在內道中更分為九乘,通常稱為九乘次第。初三乘為因乘,即聲聞、獨覺、菩薩三乘。後六乘為果乘:即事乘,近乘,瑜伽乘,這三乘合為外牟尼續乘;摩訶瑜伽乘,阿努瑜伽乘,阿底瑜伽乘,這三乘合為內大密咒乘。後三乘中,尤以阿底瑜伽一乘和新派最不相同,而大圓滿法門就是在這一乘中建立的。因此,阿底瑜伽也稱無二大圓滿。它的意義是,一切染淨法統統在現前離垢明空豁朗的內證智(本覺)中完全具足,所以叫做圓滿;解脫生死的方便途徑莫勝於此,所以叫做大。這內證智另有菩提心,心性,如來藏,自然智,自然光明智等異名。從果證來說,這自然智的本體空分即法身,本性顯了分即報身,大悲明證分即化身,三身原來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圓滿,所以叫做大圓滿
    大圓滿為什麽較其他各乘殊勝呢?九乘中初二乘為小乘可以不論。菩薩乘不離用尋思伺察以辯二諦,而大圓滿的菩提心則超越尋伺推求。事乘要住於二取清淨之境,而大圓滿的菩提心則超越二取,近乘(亦名俱乘或行乘)未悟達無二的義境,而大圓滿則是無二的菩提心。瑜伽乘求生密嚴剎土,不能住於無捨無取,而大圓滿則為無取無捨的菩提心。大瑜伽乘求證金剛持位,所以用方便勝慧(般若)為趣入門,而大圓滿的菩提心則超越勤修,隨瑜伽乘求證無別,所以用界智為入門,而大圓滿的菩提心則超越因果。總括地說,下八乘不用自然智,所以都以漸修為宗,不能出因果生死的樊籠,而流於沒有性修的偏執,但大圓滿則把種種顯現都化為一實相,所以叫做“自然出過勤修”。
    大圓滿的修法又分三部:即心部、界部和要門部,這三部雖然依次略同於新派的大手印,五次第和六加行,但是寧瑪派的見解,認為仍然比那些法更殊勝。三部中又以最後的要門部為勝,因為在理論上,心部執着意度,界部執有法性,仍流於意度,而要門部能令實相自顯,故更殊勝。這要門部又分四部:即外,內,秘密和無上。要門部的無上部又稱為自性大圓滿心髓金剛藏乘,簡稱大圓滿的寧提。寧提的傳承主要有兩係。一係是由吉祥師子傳蓮華生,再傳空行智慧海王而傳下來的,叫做空行寧提;另一係是由吉祥師子,智經無垢友而傳下來的,叫做上師寧提。二派理論大致相同,衹修法方面稍有區別。
    要門部所依的教典,傳說有六百四十萬頌,分為三萬五千品和五千樞要等,西藏譯出的衹有少分,並且原本也非印度所有,而是收藏在烏萇的空行洲中,由本派的得大成就者如吉祥師子、蓮華生、無垢友等人取出一部分來流通人間。
    要門部中無上部的見修行果中,寧提法又名證智自顯妙道金剛藏大秘密乘。大圓滿法的全部已勝於下八乘,而這一部法又是大圓滿中最深法門,為大圓滿的極頂,所以比大圓滿中其餘法門還要殊勝,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其餘法門都偏重於慧,可以速得開悟,但欠缺超脫力,所以不能即身解脫。本部法有見根法要,衹論精勤的大小,不管根機的利鈍都可成就。
    二、其餘法門對於各各法性都在意識審察中建立信念,所作空觀如暗中投石,形同摸索,本部法則不用意識審察,現前即有,現量親證。
    三、其餘的法門都以能說的文句為憑依,所以對於義境一開始就要求通達領悟。本部法不用文句一字,而現前覩見義境(以現量親證),因此可以不依文句而成佛。
    四、其餘法門對於各各實相的義境,都以心慧取為觀境而建立體道果,時時要用思惟籌量。本部法則顯了現證,不用心慧所作,分別體道即可成佛。
    五、其餘的法門總要分別前後因果,故不能不另外去求菩提。本部法菩提自現,所以不用因果勝劣的作業,也不必精勤修行,分別取捨。
    六、其餘密法
百科大全
  dayuanman
  大圓滿
  mah□□□nti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最高法門。指當前離垢的明空晶瑩的自證智阿底瑜伽乘。由於生死涅□的一切法皆圓滿具足於這一空智之中,故名圓滿;又解脫生死的方便更無超勝此法者,故名為大。
  大圓滿法門分心部、界部和要門部三種,以要門部為最高。要門部又分外、內、秘密和無上四部。無上要門部又稱自性大圓滿心髓金剛藏乘,簡稱大圓寧提(心髓)。寧提的傳承有兩係:一係是由吉祥師子傳蓮花生,再傳空行女智慧海王,名空行寧提;另一係是由吉祥師子傳智經、無垢友,名上師寧提。兩派理論大致相同,僅修法略有區別。寧提法中又分立斷和頓超兩部,後者以前者為依。衹修前者即身也可化為微塵而成佛,但對外迷亂相地石山岩等不能淨化,且修道時仍以粗脈風為依,不能成就光明身,現生不能達究竟極地。頓超法則現生能證光明身而得大遷轉身,亦稱童瓶身,成辦廣大利生事業,所得天眼、神足、壽命等自在通力,無量無邊。故在寧提中又以頓超法為最究竟。
  此法門的理論根據為《阿毗達磨大乘經》的“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證得”一頌。它建立本初元體自然智為一切法依,其本體空分如虛空即法身;本性顯了分如日月即報身;大悲周遍分如日月光華即化身。故三身在本分上完全具足,而三界衆生為業力所蔽,顛倒迷亂,對此所依實相不能了知,因而輪回六趣。本部法中對三脈四輪的建立與其餘下部各金剛乘同,但不用為修法之依據。另有不共的四大殊勝脈為光明住處,即迦底大金脈、如白絲綫脈、細旋脈和晶管脈。最後一脈連結心眼而在心髒中央又有光明脈放光照明一切細脈,即如來藏周遍之義,亦即《寶性論》所說的一切有情常具的佛性。本部的修法也和一般真言乘相同,分為能成熟的灌頂和能解脫的修持兩部分。灌頂有四,即外有戲論寶瓶灌頂、內無戲論秘密灌頂、極無戲論慧智灌頂和最極無戲論辭句灌頂。四者依次能除身障、語障、意障和所知障。解脫道又分前行和不共正行,前行又分共和不共。正行為實修方法與一切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皆不相同,摒棄一切以意識審察名言重習為性的修習,故名不共。其內容大致為初步指示身、語、心三要。身要有三種(或五種)姿勢,即法身獅子奮迅勢、報身大象眠臥勢、化身仙人蹲踞勢等。其次再指示根門要、緣境要、息風要、證智要等以看光明。依此修持,則法性現量光明、證受增長光明、證智充量光明和法性窮盡光明即可逐次顯現。法性窮盡光明又有漸盡和頓盡的分別,此光明現前時,即證極果。此時五身五智剎那圓滿,謂心一境性遠離戲論即是法身,自顯無執即報身,現種種境即化身,遣八聚識即菩提身,界無遷變即金剛身。又,遠離緣慮戲論即法身智,顯了無障即圓鏡智,住平等味即平等性智,所顯五光無雜即妙觀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此法證果的期限,據稱如能在塚間、空𠔌、洲、渚等極寂靜處如法觀修,一般上根三年,中根五年,下根七年,即可使內外質礙之境皆化光明,即於自顯色究竟處法身普賢法性土中現證佛位。此時可隨行者意願而有兩種成就。一種為願以現身成辦廣大利生事業,壽命無邊盡三有際,可證取大遷轉身,如水中月,雖有顯色而無觸色,如大阿□黎蓮花生及無垢友,能在一剎那中示現無量不思議神通;一種為光明道圓滿時,即化光明身至法界本初地任運成就三身五智,以加持力於報身及化身剎土、三界六趣之中示現無邊色身,廣作饒益聖凡有情事業。
  大圓滿法門的傳承,相傳始於烏萇的極喜金剛,一傳妙吉祥友,再傳漢人吉祥師子,三傳蓮花生、無垢友等而傳入西藏,以後歷代相傳至今。並形成幾個流派。14世紀,隆欽饒絳巴進行係統的整理和總結,著書263部,最著名者為“七寶藏論”、“三休息論”、“三解脫論”,受到各派學者的重視。此法因未見在印度流傳,藏傳佛教後弘期開始後,也有一些譯師、大德表示懷疑。但法賢、大悲精進、自然金剛、烏金巴、世尊劍、日幢、白蓮、勇學□等各派大德都認為純正。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亦認為純正佛法,至第五世達賴更學修此法,宣講、造論,建立舊派寺院多處加以弘揚。
  (郭元興)
相關詞
藏傳佛教活佛竜欽心髓寧瑪密宗藏密紅教密宗金剛上師佛教
上師八美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包含詞
大圓滿法大圓滿杖法大圓滿講記
大圓滿前行大圓滿竅訣傑珍大圓滿
光明大圓滿文殊大圓滿無上大圓滿
修大圓滿解脫大圓滿深道六法大圓滿心性休息
無上密法大圓滿大圓滿三大休息甚深光明大圓滿
大圓滿心要總集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無上的大圓滿法門
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大圓滿無上智廣大心要大圓滿虛幻休息妙車疏
大圓滿竜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大圓滿心性休息三處三善引導文大圓滿中陰聲聞解脫即成佛咒
大圓滿中陰身聞即解脫成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