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文學名:megachasma pelagios
體型: 最大可達 5.6 公尺
地理分佈: 無法確定,不過已知曾出現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
食物: 浮遊生物,特別是小蝦和水母。
繁殖方式: 無法確定,不過有可能為卵胎生。
身長: 最長逾7米
分佈: 全世界海域,迄今有紀錄捕獲30多尾
特徵: 頭大、嘴大,張開嘴寬約1.5公尺,牙細成須狀,以過濾浮遊生物覓食,目前全世界發現不多,欠缺相關生態資料 |
|
綱: 軟骨魚綱
亞綱: 板鰓亞綱
目: 鼠鯊目
科:巨口鯊科 |
|
大嘴鯊(巨口鯊)是鯊魚傢族裏最稀少且最神秘的鯊魚之一。自從1976年抓到第一隻大嘴鯊以來,迄今衹有22衹的捕獲記錄,關於這種鯊魚生活上種種細節,還有待研究。
除了鯨鯊和姥鯊之外,大嘴鯊是人們所知第三種以浮遊生物為生的鯊魚。目前現存最大的大嘴鯊樣本身長為5.63公尺,這也表示,和其他靠浮遊生物維生的鯊魚同類一樣,大嘴鯊也能夠長成龐然大魚。 大嘴鯊最獨特的相貌正如其名所示,也就是它那巨大且又怪形怪狀的嘴巴。
大嘴鯊和大白鯊與尖吻鯖鯊都是近親,並似乎和兩者一樣都是分佈廣阔。塞內加爾、南非、巴西、菲律賓、泰國等地的近海一帶都可捕到大嘴鯊,特別在加州和日本,都曾發現過幾頭大嘴鯊,這兩個地區很有可能就是這種神秘生物的繁殖地。
大嘴鯊似乎趁黑夜纔在海面進食,白天則是潛隱到海水深處。它們似乎行動緩慢,而且比姥鯊的動作還要遲緩,有人曾看到大嘴鯊被抹香鯨捕食。 |
|
1976年11月15日,美國水文地理考察船“mbc”號完成了對夏威夷群島北部深4800米水域的考察後,在往回拉一個傘狀防墜器時意外捕獲了一隻長4.5米,重750公斤的特大的魚,而且它居然有一個寬1米的大口!
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條大嘴鯊,一條雄性大嘴鯊。它被保存在火奴魯魯博物館,屬於一個鮮為人知的鯊魚族群。
第二條大嘴鯊是在8年後的1984年11月在距離加裏福尼亞不遠的聖卡塔林娜島捕獲的,據說當時這條魚成為新聞關註的焦點。
這以後,搜索大嘴鯊的行動紛紛展開。1988年到1990年,又有4條大嘴鯊被發現,分別在西澳大利亞的印度洋、日本海域(2條)和加裏福尼亞海域。遺憾的是以上6條全部是雄性。
直到1994年11月,終於有一條雌性大嘴鯊在日本九州島福岡市的海岸被發現,不到2小時,cnn便像世界展示了這條長達4.8米,重800公斤。經趕到的美國專傢鑒定,這是一條從未生育過的大嘴鯊,卵巢衹有3毫米大,看來還在發育中。
然而這條珍貴的標本是不幸的,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裏,研究方法自然也就日本味十足。這條大嘴鯊一到水族館就被冷凍,經理人竟然從上面割下幾塊肉,然後調治成了“美味佳餚”:法國方式的湯,日本方式的紅燒肉。看來,最後的報告衹有寫上:“無論是調湯還是紅燒,味道簡直美極了!”事實上,日本國每年都在打着科學考察的幌子部獵大量鯨魚,目的自然如出一轍。
目前最大一隻是在我國臺灣去年捕獲臺灣花蓮漁民捕到難得一見的『巨口鯊』,這衹不但世界第三十衹,807公斤的重量,也是目前世界第一重。不過專傢說,漁民會捕捉到巨口鯊,與地震無關。
花蓮漁民從七星潭外海,將八百公斤重的巨口鯊,花了近兩個小時纔將鯊魚拖回漁港。雖然之前已經捕過三衹的巨口鯊,但這次體型很大,反而吸引更多民衆圍觀。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原本以為這種長期在冰冷、深海活動的巨口鯊,會浮上淺海是因為地震關係,後來進一步瞭解,原來是與鯨鯊相同,因為天熱的關係浮上淺海。
經過度量,重807公斤、長507公分,不但破了世界記錄,也是世界第三十衹,除了中研院動物研究所已經認購之前捕獲的巨口鯊之外,臺大、海洋大學也都有興趣,一起來研究這衹闊口超過一公尺的鯊魚結構 |
|
1976年11月15日,美國水文地理考察船“BMC”號完成了對夏威夷島東北部深度為4800米的太平洋水域的考察任務,他們本該把船停泊在某個地方,但在這樣的深水區是無法放下船錨的,於是他們被迫放下兩個深度為165米的浮錨。當這一切做完,往回拉傘狀防墜器時,其中一個傘包拉起了一條長4.5米,重750公斤的特大魚。它很像鯊魚,但所有的船員還從未見過這樣大號的鯊魚。它又大又圓的腦袋上長着一張足足有1米寬的大嘴,嘴裏還覆蓋着薄薄的銀色膜層。被弄上岸的大魚最終由船員們送交到檀香山火奴魯魯博物館保存了起來。
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條大嘴鯊,一條雄性大嘴鯊。它被保存在火奴魯魯博物館,屬於一個鮮為人知的鯊魚族群。
第二條大嘴鯊是在8年後的1984年11月在距離加裏福尼亞不遠的聖卡塔林娜島捕獲的,據說當時這條魚成為新聞關註的焦點。
這以後,搜索大嘴鯊的行動紛紛展開。1988年到1990年,又有4條大嘴鯊被發現,分別在西澳大利亞的印度洋、日本海域(2條)和加裏福尼亞海域。遺憾的是以上6條全部是雄性。
直到1994年11月,終於有一條雌性大嘴鯊在日本九州島福岡市的海岸被發現,不到2小時,CNN便像世界展示了這條長達4.8米,重800公斤。經趕到的美國專傢鑒定,這是一條從未生育過的大嘴鯊,卵巢衹有3毫米大,看來還在發育中。
然而這條珍貴的標本是不幸的,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裏,研究方法自然也就日本味十足。這條大嘴鯊一到水族館就被冷凍,經理人竟然從上面割下幾塊肉,然後調治成了“美味佳餚”:法國方式的湯,日本方式的紅燒肉。看來,最後的報告衹有寫上:“無論是調湯還是紅燒,味道簡直美極了!”事實上,日本國每年都在打着科學考察的幌子部獵大量鯨魚,目的自然如出一轍。
目前最大一隻是在我國臺灣去年捕獲臺灣花蓮漁民捕到難得一見的『巨口鯊』,這衹不但世界第三十衹,807公斤的重量,也是目前世界第一重。不過專傢說,漁民會捕捉到巨口鯊,與地震無關。
花蓮漁民從七星潭外海,將八百公斤重的巨口鯊,花了近兩個小時纔將鯊魚拖回漁港。雖然之前已經捕過三衹的巨口鯊,但這次體型很大,反而吸引更多民衆圍觀。
花蓮區漁會總幹事王銘章表示,原本以為這種長期在冰冷、深海活動的巨口鯊,會浮上淺海是因為地震關係,後來進一步瞭解,原來是與鯨鯊相同,因為天熱的關係浮上淺海。
經過度量,重807公斤、長507公分,不但破了世界記錄,也是世界第三十衹,除了中研院動物研究所已經認購之前捕獲的巨口鯊之外,臺大、海洋大學也都有興趣,一起來研究這衹闊口超過一公尺的鯊魚結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