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大同 > 大同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縣境東西相距約45公裏,南北相隔約60公裏,全縣總土地面積225.5萬畝。南北部為土石山區,東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部為平川,區山區、丘陵區約占總面積的60%。全縣有16個鄉鎮,192個行政村,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
  氣候
  大同縣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為391.5mm,百分之六十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氣溫,南部為6.8℃左右,中部為6.2℃左右,北部為5.0℃左右。全縣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份,數值在32.7-36.1℃之間,極端最低氣溫多出現在2月份,數值在-25.1℃-30.3℃之間。全年日照時數為2973小時,無霜期為125天左右。
  交通
  大同縣交通十分便利,京包鐵路、大秦鐵路和大準鐵路經過境內,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大淶、大張、大塘三條幹綫公路,通車里程133公裏,京大高速公路橫穿境內,縣級公路169公裏。實現了縣通油路,鄉通公路,村通車輛。投資近4億元規模宏大的大同飛機場在我縣境內興建。
  電信
  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實占28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實占1200門。全縣模擬移動通訊基站一座,數字通信基站3座。16個鄉鎮已有13個鄉鎮了程控電話,實現了光纜傳輸。
  電力方面,現有22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18萬千伏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4萬千伏安,3座35千伏安變電站,容量是1.56萬千伏安。電力資源豐富,工農業生産、生活有充足的電力保證。
  科技教育
  全縣共有各類職稱的科技人員3256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29人,中級職稱人員616人。全縣共有各類學校199所。其中:高中2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人數1657人。
  衛生
  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共有醫技人員589人,開設床位275張。192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辦起合作醫療衛生所139個。
  199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674萬元,國內生産總值5.85億元,糧食總産量1億公斤,工業增加值1394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05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3.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6元。
行政區劃 Datong Xian County
  郵編:037300 代碼:140227 區號:0352 拼音:Dà Tóng Xiàn,Datong Xian
  
    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東北邊沿。東與陽高縣毗連;北屏采涼山、馬鋪山與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禦河緊靠大同市;襟連左雲、懷仁;南與渾源縣相接。縣境東西相距約45千米,南北相隔約60千米,全縣總面積1501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04年)。轄3個鎮、7個鄉:湖東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西坪鎮、倍加皂鎮、周士莊鎮、吉傢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瓜園鄉、聚樂堡鄉、許堡鄉。縣政府駐西坪鎮。
  
    地勢南北高中部低,形成山川相間之槽型盆地。南、北部為土石山區,占全縣總面積的14%;東北部為丘陵溝壑區,占49%;中部為平川區占37%。縣南有大頭頂、馬頭山,北部有采涼山,海拔2144.6米,為境內最高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桑幹河自西而東穿流縣境南部,禦河由北而南至縣境西部匯入桑幹河。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為391.5mm,年平均氣溫為5~7℃。全年日照時數為2973小時,無霜期為125天左右。
  
    礦産以氟石為多,尚有煤、鐵、磷、鋁礬土、石灰石等。京包、大秦鐵路過境,大(同)塘(沽)、大(同)張(傢口)、大(同)淶(源)、大(同)陽(原)等幹綫公路貫穿縣境。黃花菜為著名土特産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吉傢莊新石器遺址,並有名著中外的大同火山群。
  
  戰國時屬趙。秦置平城縣,故治在今大同城東北古城,屬雁門郡。新莽改平城縣為平順縣,東漢復舊。建安末年廢,三國魏復置,屬新興郡。晉改屬雁門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萬年縣。太和十七年(493年)復名平城,屬恆州,兼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無憂坡上。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縣,屬代郡。北齊時又於縣境西北置臨塞縣和臨陽縣,北周廢,同時改太平縣為雲中縣,屬長寧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
    隋開皇二年(582年)改雲內縣,屬馬邑郡。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定襄縣自朔州北界定襄城故址徙此,屬雲州,兼為州治,雲內縣廢入,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15千米。永淳元年(682年)為默啜所破,州、縣俱廢。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為雲中縣,屬雲州,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五代晉割入契丹,隸西京道。
    遼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雲中縣地置大同縣,屬西京道。金初於縣境置裕民縣,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皇統初年廢。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廢入大同縣,屬大同路。明、清俱屬大同府。民國初年屬雁門道,後屬省。抗日戰爭時期分置東、西大同縣,分屬晉察冀邊區與晉綏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復為一縣。
    1949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復歸山西省。1954年與懷仁縣合併為大仁縣,縣政府駐大同市城區。1958年大仁縣並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區,區政府仍駐大同市內。1960年廢,以原大同縣置古城區。1964年復為大同縣,屬大同市。1965年8月改屬雁北專區,後屬雁北地區。1970年縣政府駐地由大同市南關遷至西坪鎮。1971年與大同市分治,縣政府遷駐西坪鎮。1993年撤銷雁北地區,縣改屬大同市。
  
    1997年,面積1500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3鎮13鄉。縣政府駐西坪鎮。
    1998年,全縣有16個鄉鎮:西坪鎮、倍加造鎮、周士莊鎮、麻峪口鄉、吉傢莊鄉、杜莊鄉、峰峪鄉、徐疃鄉、黨留莊鄉、陳莊鄉、瓜園鄉、許堡鄉、閣老山鄉、西册田鄉、中高莊鄉、聚樂堡鄉,共有192個行政村,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同縣總人口162977人,其中:湖東街道3768人,西坪鎮16388人,倍加造鎮16196人,周士莊鎮17866人,麻峪口鄉5737人,吉傢莊鄉4451人,峰峪鄉5999人,徐町鄉3452人,杜莊鄉13636人,黨留莊鄉11817人,陳莊鄉3781人,瓜園鄉4187人,中高莊鄉6953人,巨樂鄉4010人,閣老山鄉3561人,許堡鄉10971人,册田鄉5143人,東街虛擬街道13670人,西街虛擬街道5785人,樊莊開發區5606人。
    2001年,大同縣鄉鎮調整情況:原西坪鎮、中高莊鄉合併設立新的西坪鎮,原許堡鄉、西册田鄉合併設立新的許堡鄉,原瓜園鄉、城莊鄉合併設立新的瓜園鄉,原聚樂鄉、閣老山鄉合併設立聚樂堡鄉,原峰峪鄉、徐團鄉合併設立新的峰峪鄉,原吉傢莊鄉、麻峪口鄉合併設立新的吉傢莊鄉。
概況 Overview
  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屬大同市近郊。現轄10個鄉鎮(原轄16個,撤鄉並鎮減6個),3個街道辦事處。現有189個行政村,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總土地面積225.5萬畝,平、川、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積59.8萬畝,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縣。
  大同縣轄3個鎮、7個鄉:西坪鎮、倍加皂鎮、周士莊鎮、吉傢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瓜園鄉、聚樂堡鄉、許堡鄉。
  大同縣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391.5mm,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30.3℃,極端最高氣溫為36.1℃,全年日照時數為2973小時,無霜期為125天左右。幹旱、低溫,早霜等災害性氣候頻繁出現。境內有桑幹河、六棱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大同縣交通十分便利。京包、大秦、大準三條鐵路橫貫東西,大淶、大張、大塘、京大四條公路縱橫交錯。大同飛機場位於我縣倍加造鎮境內,距縣城15公裏。縣級公路169公裏,實現了縣通油路、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輛。
  大同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14種礦産資源中,尤其以石灰岩、玄武岩、粘土等資源最為豐富;農産品較為豐富;其中黃花、緑豆以其品質好、産量大、深受國內客商歡迎。在境內衆多的旅遊資源中,册田水庫是全省儲量最大的水庫之一,而在火山噴發口上興建的吳天寺更是別具一格,獨具匠心。
  大同縣電力、電信事業發達。全縣有220千伏安、110千伏安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安變電站3座,總容量23.56萬千伏安。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有數字通信基站3座,移動通信用戶12000戶,有移動通訊基站23個。10個鄉鎮全部實現了光纜傳輸,70%以上的村通了程控電話。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全縣有各類學校199所,其中:高中2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人數1657人;全縣有各類職稱科技人員3256人,其中高級29人,中級616人;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開設床位275張。在189個行政村中,已有164個村辦起了合作醫療所,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2002年,縣委、縣政府從本縣實際出發,提出並實施了“品牌興縣、産業富縣、項目強縣、依法治縣”十六字發展新方略,全年共引進各類企業190多個,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7358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895萬元,實現利稅577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91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708萬元,農民入均純收入2046元。
歷史沿革 History
  根據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等專傢來同考察證明,早在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棲居繁衍。春秋時期為遊牧民族樓煩占據。戰國時期屬趙國,設置雲中、雁門、代郡。秦統一六國後置雁門郡。兩漢時期為平城縣,隸屬雁門郡。三國曹魏時隸屬冀州新興郡。北魏自云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恆州,領轄八郡十四縣。北齊將北恆州改為恆安鎮,隸屬恆州太平縣。北周將太平縣改為雲中縣。隋以其地屬雲、朔、代三州,為避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的名諱,故而將雲中縣改為去內縣。唐開元年間置雲州,天寶初年改雲中郡,乾元初年復為雲州,鹹通九年置大同軍節使,領轄雲、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遼重熙十三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
  遼重熙十七年(公元1048年)析雲中縣地置大同縣
  北宋宣和五年預置雲中府路,因宋遼對峙,大同為遼所占據,故而云中府路衹是虛設而已。金為西京路大同府,置西京路總管府,又置留守司。中華民國元年大同府廢,民園二年五月置雁門道,治大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於大同農村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鐵路和北同蒲鐵路為界綫,成立了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
  1949年,歸大同市管轄。1954年,與懷仁縣合併,稱大仁縣,歸雁北地區管轄。1958年12月又劃歸大同市郊區。1959年11月劃為古城區,後改為大同縣,仍歸大同市管轄。1965年8月又劃歸雁北地區,1993年又歸大同市管轄。縣政府駐地於1970年由大同市南關遷至西坪鎮。1998年,全縣有16個鄉鎮。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大同縣轄3個鎮、7個鄉:湖東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西坪鎮、倍加皂鎮、周士莊鎮、吉傢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瓜園鄉、聚樂堡鄉、許堡鄉。
  西坪鎮 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20584人。轄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西坪。由原西坪鎮、中高莊鄉合併。
  周士莊鎮 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15673人。轄2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周士莊。
  倍加皂鎮 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9358人。轄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倍加皂。
  許堡鄉 面積228平方千米,人口16870人。轄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許堡。由原許堡鄉、西册田鄉合併。
  瓜園鄉 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10758人。轄18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瓜園。由原瓜園鄉、陳莊鄉合併。
  黨留莊鄉 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3586人。轄1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黨留莊。
  杜莊鄉 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13603人。轄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杜莊。
  聚樂堡鄉 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8776人。轄2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聚樂堡。由原聚樂鄉、閣老山鄉合併。
  峰峪鄉 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12405人。轄2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峰峪。由原峰峪鄉、徐團鄉合併。
  吉傢莊鄉 面積199平方千米,人口12060人。轄2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吉傢莊。由原吉傢莊鄉、麻峪口鄉合併。
交通 Traffic
  大同縣交通十分便利,京包鐵路、大秦鐵路和大準鐵路經過境內,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大淶、大張、大塘三條幹綫公路,通車里程133公裏,京大高速公路橫穿境內,縣級公路169公裏。實現了縣通油路,鄉通公路,村通車輛。投資近4億元規模宏大的大同飛機場在我縣境內興建。
電信 Telecommunications
  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實占28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實占1200門。全縣模擬移動通訊基站一座,數字通信基站3座。16個鄉鎮已有13個鄉鎮了程控電話,實現了光纜傳輸。
  電力方面,現有22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18萬千伏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4萬千伏安,3座35千伏安變電站,容量是1.56萬千伏安。電力資源豐富,工農業生産、生活有充足的電力保證。
衛生 Health
  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共有醫技人員589人,開設床位275張。192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辦起合作醫療衛生所139個。
  199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674萬元,國內生産總值5.85億元,糧食總産量1億公斤,工業增加值1394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05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3.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6元。
民俗風情 Customs
  大同炕圍
  大同地區,氣候比較寒冷,屋內多有土炕,竈炕相連,…來做飯,二來取暖,尤其農村,更為普遍。為美化室內環境,鍋臺刷成白色,竈圍刷成黑色,炕圍繪有各色圖案,既是一種室內裝飾,又是一種講究衛生之傳統習慣。每逢搬遷新居和新媳婦進門,都要請著名匠人彩繪炕圍;主人盛情款待藝人,藝人則是十分留心地施展繪畫天才,每當一幅炕圍畫完之後,鄰居必定要去參觀品評一番。
  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亦稱“地秧歌”。“土灘秧歌”/亂秧歌”。“踢鼓子”,渾源縣又稱它為“故事”,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所扮演的人物均為著名古典小說《水濟》中宋江、吳用、公孫勝、林衝、花榮、魯智深、武鬆、時遷、孫二娘、劉唐、王英。踢鼓秧歌在大同地區的繁榮盛況。
  撓擱、擡擱
  撓擱和擡擱是反映古代農民慶祝豐收景象時,將子頂在脖子之上,以示閤家歡樂的民間舞蹈。相傳,大地區遠在300年前,就有撓擱和擡擱出現。撓擱是在一個壯漢肩背上綁起一根竪起的鐵桿,高約米,鐵桿頂端安有鐵座,鐵座上綁有一個化了妝的孩子;有的鐵桿分成兩叉,鐵座綁有兩個化了妝的孩子。鐵座面的人稱“撓擱人”,下面的壯漢稱“底座”,此活動多在正月十五出現在街頭。
旅遊 Travel
  大同縣歷史悠久,戰國時屬趙,漢置平城縣,遼時從雲中縣分置為大同縣。位於縣城東部的册田水庫(桑幹湖)已納入雲岡、恆山國際旅遊節的旅遊景點之一;縣城東北部的大同火山群是我國境內最典型的火山集中分佈區,是東亞大陸稀有的自然遺産,此外還有南山睡佛、土林奇觀,采涼積雪、馬鋪山“白登之戰”遺址、昊天闡寺、呂傢大院等。
  昊天寺
  位於縣城北昊天山巔,距離縣城約1.5公裏。該寺建於北魏年間,早於大同市華嚴寺。明代萬歷年間曾重修,“文革”期被毀壞。昊天山是火山群的一部分,經考古學家的考察,屬新石器遺址。該山自古就有“離天二指”之說。
  湖東睡佛
  “湖東睡佛”位於桑幹河南岸,本縣麻峪口、吉傢莊、峰峪三鄉與渾源縣接壤處,全長約14公裏。此佛西南-東北而睡,頭正朝看西南方的佛國大竺。
  册田水庫
  位於縣城東約20公裏處,庫容量為5700萬立方米,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庫。庫面最寬處達公裏,長16.5公裏。庫區下方有一烏竜灘,灘內的黑色玄武岩好象有規則地排列着,那塊塊石頭經多年的流水衝刷,已沒棱沒角,光禿禿的,有幾分神奇。兩岸樹木蒼勁翠緑,郁郁葱葱。北岸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崖上有一洞,相傳叫烏竜洞。由於攀援艱險,從未有人探尋,所以至今神秘莫測。洞下有一泉水,以0.27m3/秒的流量日夜不停地流着,相傳叫烏竜泉。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嬉戲遊逗,似與遊人相樂。目前,該庫區是山西省少有的天然公園,也是大同地區消夏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每年前來瀏覽觀光的遊客多達4萬人次。
宗教 Religion
  大同縣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縣境內有經政府宗教部門登記的活動場所有25所,其中佛教10處、正在籌建中的有2處。道教2處、基督教14處、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個1處。有信教群衆6000餘人。近年來,大同縣宗教工作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交,開創了權限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本着保護核發、製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要旨,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物,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大同縣民族宗教工作逐步嚮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學校 School
  小學——城鎮一校,城鎮二校,城鎮三校,城鎮四校(待建)
  初中——大同縣初級示範中學,西坪鎮初級中學
  高中——大同縣一中,大同縣二中
英文解釋
  1. n.:  Datong County
近義詞
大同市, 大同, 大同村
包含詞
大同縣站大同縣二中大同縣一中
大同縣檔案館大同縣水泥廠大同縣服裝廠
大同縣中醫院山西大同縣二中大同縣人民醫院
大同縣衛生防疫站大同縣婦幼保健站大同縣廣播電視大學工作站
山西省大同縣中醫院山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大同縣分校山西省大同縣百貨紡織品批發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杜莊鄉張開經濟技術開發區張開東街街道張開西街街道張開西坪鎮
張開黨留莊鄉張開許堡鄉張開倍加造鎮張開周士莊鎮張開吉傢莊鄉
張開峰峪鄉張開瓜園鄉張開聚樂堡鄉張開湖東街道張開巨樂鄉
倍加皂鎮
册田水庫大同火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