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大葉白頭翁
目錄
No. 1
  【異名】一面青(《分類草藥性》),山萩(《中國物圖鑒》),大火草(《重慶草藥》)。
  【拉丁名】anaphalis margaritacea(l. ) benth.et hook.f. (原植物香青)
  【來源】為菊科植物香青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香青多年生草本,密被白色綿毛,高30~70釐米。
  單葉互生,無柄;葉片綫狀披針形,長約8釐米,寬約1.5釐米,嚮上漸小漸尖,全緣,基部常抱莖,呈耳狀,耳先端尖,葉上面緑色,下面白色,兩面均被白色綿毛。
  頭狀花序頂生,直徑8~10毫米,排列成豪傘花序;總苞多層,白色,幹膜質,橢圓狀卵圓形,長5毫米,先端鈍,直立或嚮內彎;花淡黃白色;邊緣為雌性花,多數結實,中部為兩性花,多不孕。
  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1裂,羽毛狀;種子1粒。
  花期夏季。
  生於嚮陽山坡及田野。
  分佈四川、貴州、湖北等地。
  【採集】春、夏間花苞初放時連根挖起,去淨泥沙,曬幹。
  【藥材】乾燥的帶根全草,根頭細小,長1~3釐米。
  莖長約30~50釐米,直徑達5毫米,梢部漸細小,少分枝,外表密生白色絲狀茸毛,扯下後又顯露出黃緑色而細密短小的茸毛。
  葉多皺縮成團,棕褐色,兩面均有白毛,但較莖部毛短小。
  花多不存在。
  有臭氣,味微弱。
  以莖桿粗壯、葉片不脫落者為佳。
  主産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歸經】苦、甘、涼、無毒;《重慶草藥》:“甘微苦,性涼,無毒。”入脾、肺、大腸三經。
  【功用主治-大葉白頭翁的功效】清熱瀉火,燥濕。
  治吐血,痢疾,牙痛,乳癰,瘰竊。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勞傷,牙痛,吐血,痢疾。
  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止痢,驅蟲。
  治痢疾,蛔蟲,刀傷。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燥濕。
  治濕熱痢疾,瘰癧。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風火牙痛:大葉白頭翁二兩。
  煎水燉五花肉合糖服,或煮緑殼鴨蛋服。
  ②治寒火牙痛:大葉白頭翁四兩,桂花根二兩。
  煎水內服。
  ③治乳癰:大葉白頭翁與蒲公英合用。
  搗爛包。
  初起有效。
  (選方出《重慶草藥》)
No. 2
  大葉白頭翁
  (《四川中藥志》)
  【異名】一面青(《分類草藥性》),山萩(《中國物圖鑒》),大火草(《重慶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香青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香青
  多年生草本,密被白色綿毛,高30~70釐米。單葉互生,無柄;葉片綫狀披針形,長約8釐米,寬約1.5釐米,嚮上漸小漸尖,全緣,基部常抱莖,呈耳狀,耳先端尖,葉上面緑色,下面白色,兩面均被白色綿毛。頭狀花序頂生,直徑8~10毫米,排列成豪傘花序;總苞多層,白色,幹膜質,橢圓狀卵圓形,長5毫米,先端鈍,直立或嚮內彎;花淡黃白色;邊緣為雌性花,多數結實,中部為兩性花,多不孕。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1裂,羽毛狀;種子1粒。花期夏季。
  生於嚮陽山坡及田野。分佈四川、貴州、湖北等地。
  【採集】春、夏間花苞初放時連根挖起,去淨泥沙,曬幹。
  【藥材】乾燥的帶根全草,根頭細小,長1~3釐米。莖長約30~50釐米,直徑達5毫米,梢部漸細小,少分枝,外表密生白色絲狀茸毛,扯下後又顯露出黃緑色而細密短小的茸毛。葉多皺縮成團,棕褐色,兩面均有白毛,但較莖部毛短小。花多不存在。有臭氣,味微弱。以莖桿粗壯、葉片不脫落者為佳。
  主産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重慶草藥》:"甘微苦,性涼,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瀉火,燥濕。治吐血,痢疾,牙痛,乳癰,瘰竊。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勞傷,牙痛,吐血,痢疾。"
  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止痢,驅蟲。治痢疾,蛔蟲,刀傷。"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燥濕。治濕熱痢疾,瘰癧。"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風火牙痛:大葉白頭翁二兩。煎水燉五花肉合糖服,或煮緑殼鴨蛋服。
  ②治寒火牙痛:大葉白頭翁四兩,桂花根二兩。煎水內服。
  ③治乳癰:大葉白頭翁與蒲公英合用。搗爛包。初起有效。(選方出《重慶草藥》)
No. 3
  【異名】一面青(《分類草藥性》),山萩(《中國物圖鑒》),大火草(《重慶草藥》)。
  【拉丁名】Anaphalis margaritacea(L. ) Benth.et Hook.f. (原植物香青)
  【來源】為菊科植物香青的全草或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香青多年生草本,密被白色綿毛,高30~70釐米。
  單葉互生,無柄;葉片綫狀披針形,長約8釐米,寬約1.5釐米,嚮上漸小漸尖,全緣,基部常抱莖,呈耳狀,耳先端尖,葉上面緑色,下面白色,兩面均被白色綿毛。
  頭狀花序頂生,直徑8~10毫米,排列成豪傘花序;總苞多層,白色,幹膜質,橢圓狀卵圓形,長5毫米,先端鈍,直立或嚮內彎;花淡黃白色;邊緣為雌性花,多數結實,中部為兩性花,多不孕。
  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1裂,羽毛狀;種子1粒。
  花期夏季。
  生於嚮陽山坡及田野。
  分佈四川、貴州、湖北等地。
  【採集】春、夏間花苞初放時連根挖起,去淨泥沙,曬幹。
  【藥材】乾燥的帶根全草,根頭細小,長1~3釐米。
  莖長約30~50釐米,直徑達5毫米,梢部漸細小,少分枝,外表密生白色絲狀茸毛,扯下後又顯露出黃緑色而細密短小的茸毛。
  葉多皺縮成團,棕褐色,兩面均有白毛,但較莖部毛短小。
  花多不存在。
  有臭氣,味微弱。
  以莖桿粗壯、葉片不脫落者為佳。
  主産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歸經】苦、甘、涼、無毒;《重慶草藥》:“甘微苦,性涼,無毒。”入脾、肺、大腸三經。
  【功用主治-大葉白頭翁的功效】清熱瀉火,燥濕。
  治吐血,痢疾,牙痛,乳癰,瘰竊。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勞傷,牙痛,吐血,痢疾。
  ②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止痢,驅蟲。
  治痢疾,蛔蟲,刀傷。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燥濕。
  治濕熱痢疾,瘰癧。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
  外用:搗敷。
  【功效分類】清熱藥 清熱解毒藥
  【相關藥材】白頭翁莖葉 白頭翁花 白頭翁
  【關 鍵 詞】清熱解毒 散結止痛 燥濕殺蟲 生肌止血 吐血 痢疾 牙痛 乳癰 瘰癧
  【選方】①治風火牙痛:大葉白頭翁二兩。
  煎水燉五花肉合糖服,或煮緑殼鴨蛋服。
  ②治寒火牙痛:大葉白頭翁四兩,桂花根二兩。
  煎水內服。
  ③治乳癰:大葉白頭翁與蒲公英合用。
  搗爛包。
  初起有效。
  (選方出《重慶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