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 > 大葉木蘭
目錄
No. 1
  拉丁名 magnolia henryi dunn
  中文名 大葉木蘭
  拉丁科名 magnoliaceae
  中文科名 木蘭科
  保護級別 國傢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分佈 雲南
  現狀 瀕危種。産地森林破壞嚴重,大葉木蘭成年植株幾被砍光,目前衹在雲南南部及東南部殘存少量植株,呈星散分佈。由於環境濕熱,成熟種子落地後容易腐爛,天然更新受到限製,林內幼苗、幼樹極少。
  海拔下限(米) 300
  海拔上限(米) 1300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20米。葉革質,通常倒卵狀長圓形,長(15一)20一30(一65)釐米,寬(4一)8一16(-22)釐米,先端突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緑色,中脈明顯凸起,下面灰緑色,側脈15-22對。葉柄長3一5.5(-10)釐米,托葉痕的長度超過葉柄之半或達葉基部。花乳白色,直徑5一10釐米,花被9-10(一12)輪3,近革質,卵狀長圓形,長5.5一7釐米,中、內兩輪肉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匙形,長5一7釐米;雄蕊多數,長14一20毫米,花藥內嚮開裂;雌蕊群橢圓狀卵圓形,長3一3.5釐米;花梗粗狀,嚮下彎麯。聚合果圓柱形或圓柱狀卵圓形,長2.5-4釐米;蓇葖80一104枚,具瘤點,頂端具長喙;種子粉紅色,內種皮黑褐色,近心形,長寬約1釐米。
  特性 大葉木蘭分佈於山地、丘陵以及石灰岩石山溝𠔌。産地主要位於西部北熱帶偏幹性季雨林、雨林地帶,間可北伸至西部南亞熱帶季風常緑闊葉林地帶的南緣,熱量豐富,鼕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21--23℃,全年無霜;滇南年雨量1200--1500毫米,幹濕季明顯,但幹季多濃霧、可補償水分不足;滇東南因河𠔌嚮東南開口,年雨量在1900毫米以上,生境濕熱。土壤為磚紅壤性土或磚紅壤性紅壤,土層深厚、潮濕,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5.5--6.1;石灰岩石山區為石灰岩土,微酸性至中性。大葉木蘭常散生於溝𠔌雨林或山地雨林上層,喬木有千果欖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uerck et muell.--arg.、番竜眼pometia pinnata g.forst、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nnnm roxb.、網脈肉托果semecarpus reticulata lecte.等。在石灰岩溝𠔌則出現在以四數木tetrameles undiflora r.br.為主的石灰岩季雨林,同時樹種還有絨毛紫薇lagerstroemia tomentosa presl.、槿棕caryota urens l.等。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保護價值 大葉木蘭是木蘭屬中最為原始的樹種,對研究木蘭科分類係統和古植物區係有一定的科研意義。木材細緻,為耐腐、耐水濕的優良用材。葉大而濃密,花大而芳香,可作熱帶城鄉庭園觀賞緑化樹種。
  保護措施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應加強管理,嚴禁砍伐,保護好殘存植株。建議産地林場、苗圃、種植場、樹木園、植物園引種繁育。
  栽培要點 在果熟期種子未落前採集聚合果,取出種子,除去外種皮,洗淨種子,即行播種,則發芽率高。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如澆水過多,容易引起種子黴爛,苗期要遮蔭。
花木百科
  大葉木蘭介紹
  大葉木蘭 (Magnolia henryi Dunn)
  科屬:
  木蘭科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20米。葉革質,通常倒卵狀長圓形,長(15-)20-30(-65)釐米,寬(4-)8-16(-22)釐米,先端突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深緑色,中脈明顯凸起,下面灰緑色,側脈15-22對;葉柄長3-5.5(-10)釐米,托葉痕的長度超過葉柄之半或達葉基部。花乳白色,直徑5-10釐米;花被片9-10(-12),外輪3,近革質,卵狀狀長圓形,長5.5-7釐米,中、內兩輪肉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匙形,長5-7釐米;雄蕊多數,長14-20毫米,花藥內嚮開裂;雌蕊群橢圓狀卵圓形,長3-3.5釐米;花梗粗狀,嚮下彎麯。聚合果圓柱形或圓柱狀卵圓形,長2.5-4釐米;蓉80-104枚,具瘤點,頂端具長喙;種子粉紅色,內種皮黑褐色,近心形,長寬約法1釐米。
  分佈與習性:
  分佈于云南南部勐臘、勐海、景洪、思茅、瀾滄及東南部河口、金平、蒙自、元陽等縣。生長在海拔300-1300米的山地、丘陵以及石灰岩石溝𠔌。緬甸東北部、泰國和老撾北北部也有分佈。産地主要位於西部北熱帶偏幹性季雨林、雨林地帶,間可北伸至西部南亞熱帶季風常緑闊葉林地帶的南緣,熱量豐富,鼕季寒潮影響微弱,年平均溫21-23℃,全年無霜;滇南年雨量1200-1500毫米,幹濕季明顯,但幹季多濃霧、可補償不分不足;滇東南因河𠔌嚮東南開口,年雨量在1900毫米上以,生境濕熱。土壤為磚紅壤性紅壤,土層深厚、潮濕,有機質含量較高,pH值5.5-6.1;石灰岩石山區為石灰岩土,微酸性至中性。大葉木蘭常散生於溝𠔌雨林或山地雨林中,上層喬木有千果欖仁TerminaliamyriocarpaHuercketMuell.-Arg.番竜眼PometiaPinnataG.Forst、窄葉翅子樹Pterospermumlanceaefolium.Roxb.網脈肉托果SemecarpusreticulataLecte.等在石灰岩溝𠔌則出現在以四數木TetramelesundirloraR.Br為主的石灰岩季雨林,同生樹種絨毛紫微LagerstroemiatomentosaPresl.、槿棕CaryotaurensL.等。花期4-5月,果熟期9-11月。
  繁殖與栽培:
  在果熟期種子未落前採集聚合果,取出種子,除去外種皮,洗淨種子,即行播種,則發芽率高。要求圃地排水良好,如澆水過多,容易引起種子黴爛,苗期要遮蔭。
  應用:
  瀕危種,大葉木蘭屬中最為原始的樹種,對研究木蘭科分類係統和古植物區係有一定的科研意義。木材細緻,為耐腐、耐水濕的優良用材。葉大而濃緑,花大而芳香,可作熱帶載鄉庭園觀賞緑化樹種。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