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鷺 nycticorax nycticorax》 |
詩人: 張玉孃 Zhang Yurang
白鷺宿秋陂,夜寒如隋雪。 久立不飛去,月明霜氣冽。 |
|
nycticorax nycticorax linnaeus
別名:水窪子、灰窪子星鴉、灰窪子、蒼鴝、星鴝、夜鷹(浙江)、夜鶴、夜遊鶴(海南)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夜鷺分佈於北美地區、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非洲中南部地區、印度洋、中美洲、南美洲、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華萊士區。中國國內分佈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為夏候鳥;在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為夏候鳥、留鳥;在上海、湖北、湖南、廣東、香港、海南、臺灣,為留鳥。
頭頂、後頸、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狹白色冠羽;下體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額、頭頂、枕、羽冠、肩背黑藍色且具金屬光澤;額基和眉紋白色;後枕部着生2~3根辮狀白色冠羽;腰、兩翅和尾羽灰色;頦、喉白色;頰、頸側、胸和兩脅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紅色;眼先裸露部黃緑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黃色。
棲息於平原、丘陵地帶的農田、沼澤、池塘附近的大樹、竹林,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晨昏和夜間活動。常與白鷺、牛背鷺、池鷺等混群,營巢於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巢呈淺盤狀,結構粗糙,全由樹枝構築成。4-9月為繁殖期。群集營巢,有時利用烏鴉舊巢為窩。每衹産4-6枚卵。隔日或隔1~3日産1枚卵,産卵期6~9天。卵藍緑色,鈍橢圓形。卵孵化期22~26天;育雛期30~35天;年繁殖力約3.50衹。全世界有2亞種,中國僅有指名亞種。
主要以小魚、蛙及水生昆蟲為食亦食陸生鞘翅日昆蟲。雖吃大量小魚和蛙類,但對維持自然生態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
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Linnaeus)
別名:黑冠夜鷺、水窪子、灰窪子星鴉、灰窪子、蒼鳽、星鳽、夜鷹(浙江)、夜鶴、夜遊鶴(海南)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物種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夜鷺屬
分佈範圍 夜鷺分佈於北美地區、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非洲中南部地區、印度洋、中美洲、南美洲、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太平洋諸島嶼、華萊士區。中國國內分佈於黑竜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福建,為夏候鳥;在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為夏候鳥、留鳥;在上海、湖北、湖南、廣東、香港、海南、臺灣,為留鳥。全世界有2亞種,中國僅有指名亞種。 |
|
部分留鳥,部分遷徙。繁殖於海南島、臺灣、廣東、香港、福建等南部省區的種群多為留鳥,不遷徙。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繁殖的種群部分為留鳥,部分為夏候鳥。北方地區繁殖的種群全為夏候鳥。通常於3月中下旬即陸續遷到北部繁殖地,秋季於9月末10月初遷離繁殖地。常在傍晚或夜間鳴叫,傍晚和黃昏三五成群飛行,偶爾也見有單個飛翔的,特別是雨前或陰雨天的下午以及晚上遷徙最為頻繁。飛翔時2-5衹排成一行,邊飛邊鳴。 |
|
體型:體重♂500-685g,♀450-750g;體長♂480-585mm,♀475-560mm;嘴峰♂57-73mm,♀63-73mm;翅♂260-294mm,♀259-296mm;尾♂93-120mm,♀86-110mm;跗蹠♂65-75mm,♀65-75mm。
外形:頭頂、後頸、枕、羽冠及背部黑色,枕部具2~3根狹白色冠羽;下體白色;翅及尾羽灰色。額、頭頂、枕、羽冠、肩背黑藍色且具金屬光澤;額基和眉紋白色;後枕部着生2~3根辮狀白色冠羽;腰、兩翅和尾羽灰色;頦、喉白色;頰、頸側、胸和兩脅淡灰色,腹白色。虹膜血紅色;眼先裸露部黃緑色;嘴黑色,跗蹠和趾黃色。幼鳥嘴先端黑色,基部黃緑色,虹膜黃色,眼先緑色,腳黃色。 |
|
棲息於平原、丘陵地帶的農田、沼澤、池塘附近的大樹、竹林,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晨昏和夜間活動。常與白鷺、牛背鷺、池鷺等混群。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幹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常常待人走至跟前時纔突然從樹葉叢中衝出,邊飛邊鳴,鳴聲單調而粗獷。
叫聲:飛行時發出似wok或kowak-kowak的深沉喉音,受驚擾時發出粗啞的呱呱聲。
食物:主要以小魚、蛙及水生昆蟲為食亦食陸生鞘翅日昆蟲。雖吃大量小魚和蛙類,但對維持自然生態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 |
|
營巢於闊葉林、針闊混交林、杉木林、竹林。巢呈淺盤狀,結構粗糙,全由樹枝構築成,大小為外徑30-51cm,內徑28-32cm,高12-15cm,深8-9cm。4-9月為繁殖期。常成群在一起營群巢,也常與白鷺、池鷺、牛背鷺和蒼鷺等其他鷺類一起成混合群營巢。群巢的數目少者一棵樹上幾個至十幾個,多者數十個甚至上百個。雌雄親鳥共同參與營巢。有時利用烏鴉舊巢為窩。每衹産4-6枚卵。隔日或隔1~3日産1枚卵,産卵期6~9天。卵藍緑色,鈍橢圓形,大小為41-48mm×31-37mm,平均44mm×35mm,重22-27g,平均24g。卵孵化期22~26天;育雛期30~35天;年繁殖力約3.50衹。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絨羽,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經過30多天,雛鳥即能飛翔和離巢。 |
|
夜鷺在我國長江中下遊、長江以南和西南各省曾經是較為豐富和常見的,50-60年代在北京甚至在東北長白山還能不時見到。但近來在整個東北地區也很難見到了,在北京和其他地區種群數量亦明顯減少。原因主要是由於砍伐樹木、環境污染和人為幹擾。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鼕水鳥調查,1990年我國僅見到3318衹,其中香港179衹,臺灣735衹。1992年我國僅見到3168衹,其中臺灣2698衹,香港97衹,大陸僅373衹,數量有所下降。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我不知道大陸有多少衹 反正我這裏就看到群居了兩百多衹。因為它太特別了 我這裏是 廣西上林 |
|
- lat.: nycticorax nycticor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