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多裂駱駝蓬
【藥名】:多裂駱駝蓬
【拼音】:duolieluotuopeng
【來源】:為蒺藜科白刺屬植物多裂駱駝蓬的全草。
【功效】:宣肺止咳、祛濕消腫、祛濕止痛。
【主治】:治風熱咳嗽、氣喘、舌尖紅、口渴等; 治無名腫毒; 治風濕痹痛。
【性味歸經】:辛,涼。入肺、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剋。外用:研末調水濕敷。
【別名】:阿日嘎一裏一音一依德(內蒙古)
【拉丁名】:peganum harmala l. var. multisecto maxim.
【考證】:始載於《內蒙古植物志》。
【種拉丁名】:peganum multisectum (maxiam.) bobr.
【種別名 】 :駱駝蓬
【科中文名】:蒺藜科
【科拉丁名】:zygophyllaceae
【屬中文名】:駱駝蓬屬
【屬拉丁名】:peganum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根粗壯,褐色。莖直立或斜升,分枝多,分枝鋪地散生。葉互生,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長約3cm,寬1—1.5mm,托葉條形,長約4mm。花單生,較大,徑2.5—3cm;萼片3—5深裂,裂片條形,稍長於花瓣,花瓣5,白色或淡黃色;雄蕊15,花絲中下部寬扁;子房3室,花柱3。蒴果近球形,黃褐色, 3瓣裂,種子略呈三棱形,黑褐色(圖148一 1)。
【地理分佈】:分佈於我國西北地區,在國外,蒙古、蘇聯也有。
【生態特徵】:多裂駱駝蓬為多年生旱生耐????草本植物。春季返青早,青緑期長。在甘肅榆中地區北部4月下旬返青,5月上旬分枝,6月下旬開花, 9月中旬種子聲熟,10月底早霜來臨後逐漸幹枯。在內蒙古地區6—7月開花,7—8月果熟。在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區其生育期見表148—1。據測定,在寧夏黃土丘陵坡地平均自然高度48.7(33.5—65.0)cm,平均伸長高度50.6(34.5—60.0)cm,平均叢徑57.7(36.5—84.5)cm。鮮幹比為4.2:1。每單株平均分枝數61.4個,平均結籽2736粒。 多裂駱駝蓬根深葉細,極耐幹旱。主根入土深2m以下, 100—200 cm土層中的根量占總根量的88.2%。其根量在不同土壤層中的比例結構如圖148—2;地上部分不同層次莖,葉,花序比例結構如圖148—3。多裂駱駝蓬是一種喜氮根蘖形植 物,在內蒙古烏拉特後旗坡狀起伏沙質棕鈣土上,根係入土深可達1m左右。多裂駱駝蓬葉量豐富,平均莖葉花序比(鮮重)為1:1.7:0.4,幹重為1:1.2:0.6。耐寒性好,成年植株可耐—20℃低溫。在甘肅榆中地區春播,當年越鼕率96%。第一年生長緩慢,株高3—25cm,根係入土深40—80cm,第二年株高達50cm,根係入土深100cm,每公頃産鮮草750—7500kg,並能少量結籽。生長多年的株高達75cm以上,分枝多。單株重超過0.5kg,最高達5kg。多裂駱駝蓬適宜生長在具黃土母質的淡灰鈣土和棕鈣土上,也可在粘土,沙粘土及????漬土以及石膏棕色荒漠土上生長,在山地慄鈣土,沙質及沙礫質上也能生長。生長地區土壤(寧夏南部黃土丘陵淡黑垆土)含????分以碳酸鈣為主。多裂駱駝蓬為荒漠、半荒漠地區常見雜草。在荒漠草原帶與沙蘭刺頭(echinops gmelinii)伴生在阿拉善地區烏蘭布和中,西部以及昆侖山北麓河𠔌階地上的齒葉白刺(nitraria roboowskii)荒漠中;與無芒隱子草(cieistogenes songorica)、蒙古蔥(allium mongolicum)等一起伴生於內蒙古西部、寧夏北部、烏蘭布和沙漠以及狼山,賀蘭山山前的沙鼕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荒漠中,在烏蘭察布高原到鄂爾多斯高原的墊狀錦雞兒(caragana tibetica)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荒漠中可與較多的一二年生植物伴生在其中。在????湖低地外圍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多裂駱駝蓬常和芨芨草chnatherum splendens),賴草(leymus secalinus)、披針葉黃華(thermopsis lanceolata)一起伴生在齒葉白刺、唐古特白刺(n.tongutorum)沙地群落中。裂駱駝蓬與霸王(zygophyllum mucronatum),冷蒿、銀灰旋花(convotvulus ammanii)等伴生在分佈於祁連山東段北麓山前黃土丘陵和沙地的驢驢蒿(a.dalailamae)草原以及祁連山垂直地帶上的短花針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