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 Summer Palace
(Yuan Ming Yuan Park )
圓明園最初被外國人譯作“夏宮(Summer Palace)”,現僅存遺址,並建立了圓明園遺址公園。1860年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時,包括其中的清漪園(Garden of Clear Ripples),也一同被燒毀。那時西方把圓明園稱為Summer Palace。圓明園被燒毀28年後(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清漪園,改稱頤和園,其宏大華麗堪比圓明園,此後西方人始稱頤和園為Summer Palace,而稱被燒毀的圓明園為Old Summer Palace。
雨果曾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對英法聯軍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火燒圓明園的暴行進行了批判。這封信裏用到的“夏宮”一詞,指的就是圓明園。“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夏宮(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之一炬。原來勝利就是一場掠奪。勝利者竊走了夏宮的全部財富。收藏在這個東方博物館裏的,不僅有傑出的藝術品,而且還保存有琳琅滿目的金銀製品。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這兩個強盜就是英吉利和法蘭西。”
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
俄羅斯夏宮,又稱彼德宮,坐落在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離市區29公裏。始建於1714年,建築豪華壯麗,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
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下令興建夏宮,其外貌簡樸莊重,內部裝飾華貴。當時的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來此度夏。1934年以後,夏宮闢為民俗史博物館。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夏宮的主要代表性建築是一座雙層樓的宮殿,當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樓,他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個妻子)住在二樓,樓上裝飾極為華麗,舞廳的圓柱之間,都以威尼斯的鏡子作裝飾。
夏宮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大宮殿在上花園。內外裝飾極其華麗,兩翼均有鍍金穹頂,宮內有慶典廳堂。禮宴廳堂和皇傢宮室。大宮殿前是被稱作大瀑布的噴泉群。這裏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潛浮雕,150個小雕像,64個噴泉及兩座梯形瀑布。在噴泉群一個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聳立着大力士參孫和獅子搏鬥的雕像,這就是著名的隆姆鬆噴泉。塑像高3米,重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