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夏歷
目錄
No. 1
  俗稱農歷”。陰陽歷的一種。以朔望月為基礎,以置閏來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接近。平年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閏年13個月,全年384天或385天。每月合朔之日,稱為初一。月的天數基本能反映月相。中國在采用公歷紀年的同時,仍沿用這一傳統歷法。
No. 2
  ◎ 夏歷 xiàlì
No. 3
  見“農歷”
No. 4
  我國古代歷法之一。相傳創始於 夏 代,因而得名。又稱陰歷、農歷、舊歷。實際是一種陰陽合歷。它以寅月為歲首,以月亮繞地球一周為一月,以十二或十三月為一年。月分大盡小盡,大盡每月三十天,小盡每月二十九天。其置閏法是: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後漢書·律歷志中》:“ 永元 十四年,待詔太史 霍融 上言:‘官漏刻率九日增減一刻,不與天相應。或時差至二刻半,不如 夏 歷密。’”《宋書·律歷志下》:“夏歷七曜西行,特違衆法, 劉嚮 以為後人所造,此可疑之據二也。”
No. 5
  夏歷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稱為農歷、陰歷、殷歷、古歷、舊歷等。屬於一種陰陽歷,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歷原則相同,所以有陰歷的成分;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回歸年,並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太陽直射點的周年運動)的變化特徵,所以又有陽歷的成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傢,仍使用夏歷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
  農歷(夏歷)采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因年久失修,大小月無定序,不時有2-4個大月、2-3個小月相鄰,以缺中氣之月為閏月,閏月遊移不定,各年同名節氣在格裏歷(簡稱格歷)3-4天裏波動,不便推算、記憶和使用。傣歷來源於古代夏歷,19年7閏,采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大,大小月相間定序,約5年改1個八月大,方便記憶和使用。本方案返撲歸真,藉鑒傣歷,並加以創新,使陰月陽年更加規範。
  1.置閏 南朝宋大明六年——463ad大科學家祖衝之製定的《大明歷》,采用20組19年7閏插入1組11年4閏,計391年144閏;唐代李淳風的《德麟歷》始改為“在缺中氣之月置閏”,實際上仍保持19年7閏的基本格局,沿用至今。傣歷采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比夏歷早3個月,推測係從秦歷脫胎而來。返本歸源,本方案藉鑒傣歷,並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月),以公元19的整倍數為閏年周期,按現行閏年次序,固定在第3、6、9、11、14、17、19年為閏年,但逢公元尾數333、666、000年份所在的19年7閏,免去後“8年3閏”,成為“11年4閏”。本方案月均近似朔望月,年均近似回歸年,固定閏六月,跟寒暑周期基本相符。(1)
  2.大小月 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除公元尾數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數年份的正月改為大月。本方案在333又1/3年裏有333.33333×12+122.754386=4122.754386個月,其中有(333.3333÷5)-2=64.6666個正月大,合計有2000+122.754386+64.666666=2187.420153個大月,1935.333333個小月,折合121747.2982日,月均29.53057273日(29天12小時44分1.483秒),年均365.241895日(365天5小時48分20秒)。現代歷算學家曾次亮,據我國幾千年的日月食資料計算, 1世紀初的回歸年為365.24231551天,19世紀初為365.24219879天,1世紀初的朔望月為29.530594093天,19世紀初為29.530588181天,則本方案年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回歸年,月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朔望月,具有前瞻性,望在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日期跟月相和潮汐周期吻合,方便記憶和使用,對醫學、保健、海洋生物學、水運、宗教、民俗、天文歷算學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3.二十四節氣 本方案取辛醜1901~戊申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格歷衆數日期為準,它跟習用的黃道十二宮的日期基本相符(各英漢辭書的少數星座日期有些許出入;雖然歲差已使星座緩慢東移,但習用日期仍被人們沿用至今。)各歷書上的節氣有標至時辰或標至分鐘的,貌似精確,但各年同名節氣以及相鄰鼕至間的長度(歲實)均常有出入。西安章潛五教授主張以21世紀各年同名節氣的衆數日期為準;由於格歷1990年減閏後,2100年纔再減閏,故各年同名節氣的日期漸趨前,本方案取1901~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衆數日期為準,十二中氣(關鍵性節氣)跟黃道十二宮的日期更加一致,達到中西合璧,溝通古今,方便記憶、使用和交流。
  4.修歷日期 建議於農歷丙戌年春節——格歷2006年1月29日改為夏歷丙戌年正(庚寅)月初一(戊午日)。
夏歷特點
  夏歷采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因閏月遊移不定,各年同名節氣在格裏歷(簡稱格歷)3-4天裏波動,不便推算、記憶和使用。
  夏歷以寅月為正月。
英文解釋
  1. 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ar calendar
近義詞
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