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 三國 > 士大夫
目錄
概況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絶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傢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士大夫”是戰國出現的一個新概念。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後。戰國典籍中表示等級序列仍用“大夫士”。《荀子·禮論》載:“大夫士有常宗。”《呂氏春秋·上農》載:“是故天子親率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業。”大夫士與士大夫表面看去衹是前後顛倒了一下,實際上反映了一個重大變化:大夫士強調的是等級;士大夫指的是階層,它的特點是知識分子和官僚的混合體。分而言之,無論在春秋以前或戰國,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職和爵位的人,社會地位比士高。為什麽從戰國開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這是隨着官僚制度的興起,士大顯身手的結果。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雲,出現了一批布衣卿相。另一方面,戰國時期的大夫與春秋時期也不大一樣。春秋時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親分封而來的,並且是世襲的。戰國時期的大夫正演變為官僚體係中的一個職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數不再是靠宗親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襲,它們中的多數是由士升上來的。"士大夫"是上述情況在觀念上的反映。從時代看,這一概念在戰國中葉以後纔流行開來。從內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兩方面內容:
  士大夫其一
  指居官與有職位的人。《周禮·考工記》雲:“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用現代話說,士大夫是職能官。《墨子·三辯》批評“士大夫倦於聽治”。這裏泛指一切官吏。《戰國策·秦策二》載:“諸士大夫皆賀。”這裏的士大夫指楚朝廷之臣與王之左右。《荀子·王霸》雲:“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這裏的士大夫指一切居官在職之人。《君道》又講:“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載其事而各行其所宜。上賢使之為三公,次賢使之為諸侯,下賢使之為士大夫,是所以顯設之也。”士大夫指諸侯以下的官吏。文官稱士大夫,武官也稱士大夫,《荀子·議兵》載:“將死鼓,禦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吳子·勵士》:“於是(魏)武侯設座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
  哪一層官吏稱士大夫,無明確規定,從一些材料看,大抵為中上層官僚。《荀子·君子》講:“聖王在上,分義行乎下,則士大夫無流淫之行,百吏官人無怠慢之事,衆庶百姓無姦怪之俗。”這裏把士大夫置於百吏官人之上。《君道》把士大夫列於“官師”之前。官師,百吏之長。《強國》篇講:“大功已立,則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祿。”《正論》講:“爵列尊,貢祿厚,形勢勝,上為天子諸侯,下為卿相士大夫。”以上材料都說明士大夫在官僚層次中是比較高的。因士大夫是比較高級的官吏,所以享有不同的田邑。《荀子·榮辱》說:“志行修,臨官治,上則能順上,下則能保其職,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禮論》中記載士大夫占有的田邑多寡不同,“有五乘之地者”,“有三乘之地者”。有些士大夫似乎還有私兵。《戰國策·齊策五》:“甲兵之具,官之所私也,士大夫之所匿……”
  其二
  指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文人。齊孟嘗君失勢之後,門客紛紛離去,這些門客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稱為“士”,在《戰國策·齊策四》記述同一事件時則稱之為“士大夫”。《韓非子·詭使》載:“今士大夫不羞污泥醜辱而宦。”意思是士大夫無德行而任官。在這裏,士大夫與官宦是兩個含義,士大夫指文化人。可見,士大夫可以指在位的官僚,可以指不在位的知識分子,也可兼指。士大夫從此時起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一個特殊的集團。他們是知識分子與官僚相結合的産物,是兩者的膠着體。
英文解釋
  1. n.: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scholar-bureaucrat,  a person with official rank,  an official,  an army man,  a general,  a person of learning,  a scholar
法文解釋
  1. n.  fonctionnaire, mandarin, gens cultivés
相關詞
侯爵清朝朱姓南宋安徽人宋人筆記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史
金朝學者歷史學家隋朝陳朝南通朝鮮人近代史
紅軍明朝烈士金朝末年許氏南朝陳舉人清官
陜西人更多結果...
包含詞
士大夫精神江左士大夫
封建士大夫士大夫長袍
中國士大夫江陵士大夫
地崇士大夫士大夫之族
給予士大夫的志義殊嗟士大夫
士大夫開名防利士大夫憂國為民
魏晉士大夫服飾三魏晉士大夫服飾二
魏晉士大夫服飾一士大夫與國人墓葬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增補本)元廷博採漢族士大夫建議
風雅:閑話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情趣生活妙山孫元濟建閣江瀕以館往來士大夫餘取韓文公瞰臨眇空閣之句題以眇空賦三絶句
過泗州推官王永年致仕還鄉王年四十而致仕士大夫所少也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幽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製蟋蟀吟。)
晉康陳生傢世以孝悌聞有異木連理生其庭旌表門不果王禹玉為之還應詩於朝之士大夫以紀之登會稽蓬萊閣讀唐宋士大夫
文南朱使君葬其故人鈐兵李侯士大夫高其風義作詩美之亦賦一首鄱陽湯仲材以其傢息庵存齋東澗三大老鄂州黃竜寺僧惠璋入石詩裝為一軸求士大夫贊頌紫陽山下方回之先人字元章嘉定甲戌與晦靜先生同年為下偈言而不及此意可乎仲材能作衹夜回作伽佗可也
澗壁梁公主祠武帝女也據高塚上林木鬱然形開敞蓋公主所葬歟無碑志未及考諸記載士大夫留詩未見有起人意者餘守風四日為十二韻宣政間有士大夫製蟋蟀吟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幽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宣政間有士大夫製蟋蟀吟士大夫食時五觀一捲宋黃庭堅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