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增衝鼓樓投訴電話貴州省旅遊投訴電話:0851-6818436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增衝鼓樓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是貴州省境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侗傢鼓樓。它以高超、復雜的建築結構,精湛的製作工藝,獨特的造型,在苗族、侗寨鼓樓中獨占鰲頭。可惜由於交通不太方便,至今養在深閨人未識。
侗寨的特徵建築之一是風雨橋,也稱侗傢廊橋,另一邊是鼓樓,鼓樓為木結構,四周四根大木柱衝天而起,旁邊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飛檐和鬥拱,形如寶塔,最上層放置一面大皮鼓。
寨中有事商議或節日踩歌堂的時候,便捶響大皮鼓,寨中鄉親都聚在鼓樓大廳中聽長老發號施令,而平日,鼓樓大廳則是休閑的公共場所。 |
|
該鼓樓為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增衝鼓樓位於貴州省從江縣增衝鄉增衝村,增衝鼓樓 (Zengchong Tower ,Zengchong Gulou) |
|
始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秋。增衝鼓樓為八角攢尖頂塔式木構建築,形如寶塔,雙葫蘆頂。高25米,占地面積160平方米。內有4根大柱,每根直徑0.8米,高15米,每柱之間距離3.6米,構成椎形方架,是鼓樓的骨幹部分。距4大柱外圍3米處,竪有8根高3.5米的支柱,將大柱團團圍住,並以穿枋與內柱相連,呈輻射狀。一層樓上疊有數層,每層有8根短爪柱層層疊竪,直至第十一層。鼓樓頂部,還有兩層八檐八角的傘頂寶塔,名曰“幹梗”,其工藝精細,為我國木質結構建築中所罕見。在此層頂閣中,有一個長約3米,直徑約10公分的木鼓。最頂部嵌有陶瓷寶珠尖頂,直插雲霄。頂閣下面各層梁上釘有橡皮,並用大小羊桃藤捶爛與石灰拌合架瓦,十分牢固。檐閣下畫有竜、鳳、魚、蟹、蝦等動物圖案,美麗壯觀。此樓的最低層嵌有3扇大門,正中設有一個火坑,周圍鋪青石片。使用價值
寨中有事商議或節日踩歌堂的時候,便捶響大皮鼓,寨中鄉親都聚在鼓樓大廳中聽長老發號施令,而平日,鼓樓大廳則是休閑的公共場所。 |
|
前往增衝侗寨的交通十分不便,需要從榕江乘車往南到停洞,在路口林業檢查站等候進山侗胞的拖拉機,搭便車進寨。而且增衝侗寨的住宿條件不太好,衹能投宿侗傢。 |
|
在貴州省從江縣西北約50公裏的增衝寨。據碑文記載,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3),道光、光緒時曾維修。鼓樓係侗族特有的民俗建築,是侗傢聚衆議事、排解糾紛、迎送賓客、對唱大歌和吹笙踩堂等重大活動的場所。一般一姓建鼓樓一座,因此又是族姓的形象標志。增衝鼓樓既保存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規模宏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價值。1982年貴州省政府兩次撥款維修,恢復了原貌。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門票:淡季12元,旺季30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