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鐵路客運營業站 : 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吉林 >鬆原 > 塔虎城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塔虎城聯繫方式地址:前郭爾羅斯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幹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裏,西北距大安縣城10公裏。
  郵編:130000
  塔虎城投訴電話鬆原市旅遊投訴電話:0438-2113155
  吉林省旅遊投訴電話:0431-565303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塔虎城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虎城門票價格10元塔虎城節慶活動霧凇冰雪節:
  每年1月份在吉林市舉辦一次,以觀賞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的吉林霧凇為主,節慶活動時間約1個月。期間舉辦盛大的東北大秧歌會,鬆花江上放河燈、彩燈,五彩繽紛的彩船遊江會,焰火晚會,國際及全國性的滑冰滑雪及冰球賽事,各種大型的商品定貨、洽談會和旅遊産品交易會以及冰燈、冰雕遊園盛會。目前,霧凇冰雪節已舉辦五屆。
  北山廟會:
  素負盛名,嚮有“千山寺廟甲東北,吉林廟會勝千山”之譽。
  北山寺廟具有佛、道、儒三教圓融共處的特點。每年進入夏歷四月,廟會接連而來:四月初八佛誕節、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五月十三的關帝廟會。其中以四月二十八的藥王廟會最為熱鬧。自康熙三十年建藥王廟,就逐漸形成一年一度的廟會。近年來,廟會更是盛況空前,每年遊人都在30萬以上。
  廟會期間,香煙繚繞,鐘磬齊鳴,男女信士虔誠禮拜。山上山下,人山人海。山下有馬戲雜技表演,衛生知識展覽宣傳。國營商店、私營企業、個人攤床百貨雜陳。各種風味小吃比比皆是。北山廟會已是東北最大的民俗旅遊節會。塔虎城開放時間8:00——16:00塔虎城最佳旅遊時間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短暫多風,夏季炎熱多雨,鼕季漫長寒冷,是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尤以鼕季風光最佳。
  塔虎城特別提醒鼕季,平均氣溫零下十幾度,氣候寒冷。因此,做好適應這種環境的旅遊準備及瞭解有關常識,會給您省去諸多不便和煩惱。
  1、保暖。最好穿戴質地輕柔的防寒手套和防寒鞋,這樣既可防止在冰雪路上滑倒,又能在滑雪時輕便、靈活。
  2、護膚。要帶些油性較大的香脂類用品,防止皮膚粗糙、幹裂。
  3、護眼。應準備一副太陽鏡,防止雪地反射的太陽刺傷眼睛。
  4、防滑。在冰雪上行走時,膝蓋應微屈,身體的重心嚮前傾,這樣就不易摔倒。
  5、禦寒。由於氣溫較低,所需熱量相應增加,可隨身帶些巧剋力,以補充熱量。另外,最好攜帶旅行用的保溫瓶,這樣可保證隨時喝到熱水。
  6、藥物。特別是感冒藥,是東北之行的必備藥物。
  7、相機。在寒冷的條件下,相機容易失靈,尤其是“傻瓜”相機更怕凍,所以,在室外一定要註意相機的保暖,或藏於懷中,或放置暖手器於相機袋內。如有條件,最好帶手動相機;從室外進入室內,切記將相機用厚布包好,或放入膠袋內保護,否則因室內外溫差太大,相機會出現“反霜”現象(整部相機出滿水珠)。
  8、膠捲。膠捲受凍後脆性較大,因此在室外拉動膠捲時,不要用力過大,否則,膠捲會很容易被拉斷。
  塔虎城美食地方風味以三套碗、清蒸白魚、人參雞、鹿茸三珍湯、荷花田雞油、白肉血腸、慶嶺活魚為主,其中尤以人參雞和鹿茸三珍最為有名。這些特色菜餚是每一個到吉林旅遊之人必嘗之美味。塔虎城住宿現有旅遊涉外飯店21傢。其中四星級1傢為吉林市霧凇賓館,三星級7傢,年接待能力100萬人以上。三、四星級的賓館環境優雅,裝潢考究,服務到位。賓館內各類設施齊全,中西餐廳多個可供遊客自己選擇,真正做到了集吃、住、行、購物、娛樂、旅遊為一體。相信遊客們可根據自己的自身條件和喜好找到自己滿意的住宿場所。
  塔虎城購物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主要産地之一,在市內河南街上集中了多傢這樣的商店。
  吉林市的東方商場、吉林百貨大樓都是大型的百貨購物中心,此外,市內還設有專門旅遊購物商店,在這些商店中遊客可以比較低廉的價格買到正宗的人參、鹿茸等吉林特産,還可以買到當地的一些民間藝術品。
  吉林還盛産野中藥材,多達70餘種,有黨參、黃柏、貝母等。當地著名的土特産品還有:紅景天、林蛙、不老草、靈芝、蕨菜、薇菜、黑木耳等。而當地的手工藝品:鬆花湖浪木根雕、鬆花湖奇石、樹皮畫、滿族剪紙、吉林彩繪雕刻葫蘆、黃柏木刻象棋、泥玩具、絹花、吉林手工彩繪木雕等也不妨看看選選,都是很不錯的饋贈親朋的小禮物,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塔虎城交通市內交通四通八達,市內公交綫路、郊區公交綫路都很多,可把遊客送到塔虎城景點遊覽區。
  塔虎城玩法參觀、學習、
  塔虎城位於前郭爾羅斯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幹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裏,西北距大安縣城10公裏,是一處遼代古城遺址。遼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為方形,周長5181米,為土所築,高6米,城有4門,惟有西門保存較好。這是遼國皇帝的“行宮”和春行打獵駐足之地,當年這裏除駐有遼軍官兵外,還為佛教聖地和貿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遼代的文物。
  
  塔虎”,蒙語“胖頭魚”之意,因其周圍湖泡過去盛産胖頭魚而得名。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長5213米。東墻1314米,西墻1298米,北墻1323米,南墻1278米。城墻高5一6.5米,基寬20一25米,頂寬1.5一2米。四面城墻上各築有16個馬面。城四角各存一角樓址,平面為圓形,稍浸城內,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徑米,頂部直徑28米,高出城墻1.5米。站在角樓址上,可監視左右兩側城墻,與馬面互為照應。城有4門,分設於四面城墻的正中。南、北兩門均遭破壞,東門已殘,唯有西門保存較好。城門外各有一半徑約30米的半圓形甕城,甕城門開在側面。南、北城門寬25.2米,甕門偏東。西門12.3米,東門18.5米,甕門均偏南。城墻夯土壘築、夯層清晰。
  
  城外距墻基10米處,有兩道護城河,兩河間有一道寬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內河寬13.5米外河寬11.5米,深約3.6米。護城河於甕城處、隨其形嚮外彎轉而過。在角樓外,兩河之外又加一道短護城河,其堤壩較寬,兩端延伸到角樓兩側第一個馬面處,與第二護城河相通。東門外有一條東西嚮的河道,長750米,寬80米,是當年引嫩江水入護城河的故道。
  城內已闢為耕地,有8處較明顯的臺地,高出地表約0.5米,其上磚瓦較多,是建築址。西北角建築址東西長33米,南北寬32米,高出地表約2.5米,瓦礫殘磚遍及臺上。外圍是兩道土墻,遺址表面可見獸面瓦當、緑釉筒瓦、鴉尾等建築飾件殘部。城內東南角曾有一高臺,外有土墻圍繞,現已平毀,散布有少量的殘磚碎瓦和陶、瓷片。城西南隅過去有4處遺址,現已平毀。城內在公路兩側約100米、南北長700米的範圍內,灰土較厚,陶瓷片、建築飾件分佈較集中,曾出土黑白圍棋子、北宋銅錢和銅、鐵蒺藜等。距南墻700米、西墻700米處有一土丘,東、南、北三側地勢略高,遺物分佈較集中。其東側的高臺上,發現大量的鐵渣和紅燒土,是一處冶鐵作坊遺址。城內文物堆積厚達5米,其中有灰燼、魚骨和獸骨等。塔虎城周圍還發現許多與城有關的遺址。城東北距城墻50米處,有一座橢圓形土臺。此臺基部東西長38米,南北寬30米,高5米,磚築,石灰勾縫,非常堅固。高臺表面上鑲有牡丹花和蓮花等花紋磚,在臺下出土銅風鈴1件,為方柱形,四角呈捲雲狀,做工精美。此臺已遭破壞,現僅存土臺。文物表明,此臺應是遼代的一座塔基。城東和城北發現居住址和建築址,城南、城西、城北多處發現小型甕館墓葬。
  塔虎城,是吉林省境內保存比較完好的遼金古城遺址之一。塔虎城遺址對於研究遼金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因而在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很受重視。
No. 2
  塔虎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幹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裏,西北距大安縣城10公裏,是一處遼代古城遺址。遼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為方形,周長5181米,為土所築,高6米,城有4門,惟有西門保存較好。這是遼國皇帝的“行宮”和春行打獵駐足之地,當年這裏除駐有遼軍官兵外,還為佛教聖地和貿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遼代的文物。
  遼金重鎮塔虎城
  塔虎城,遼、金城址,位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西北10 公裏是大安市,城西1公裏是長春一白城鐵路,長白公路穿城而過。“ 塔虎” ,蒙語“ 胖頭魚” 之意,因其周圍湖泡過去盛産胖頭魚而得名。 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長5213米。東墻1314米,西墻1298米,北墻1323米,南墻1278米。城墻高5一6.5米,基寬20一25米,頂寬1.5一2米。四面城墻上各築有16個馬面。城四角各存一角樓址,平面為圓形,稍浸城內,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徑米,頂部直徑 28米,高出城墻1.5米。站在角樓址上,可監視左右兩側城墻,與馬面互為照應。城有4門,分設於四面城墻的正中。南、北兩門均遭破壞,東門已殘,唯有西門保存較好。城門外各有一半徑約 30米的半圓形甕城,甕城門開在側面。南、北城門寬25.2米,甕門偏東。西門12.3米,東門18.5米,甕門均偏南。城墻夯土壘築、夯層清晰。城外距墻基 10米處,有兩道護城河,兩河間有一道寬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內河寬13.5米外河寬 11.5米,深約3.6米。護城河於甕城處、隨其形嚮外彎轉而過。在角樓外,兩河之外又加一道短護城河,其堤壩較寬,兩端延伸到角樓兩側第一個馬面處,與第二護城河相通。東門外有一條東西嚮的河道,長750 米,寬80米,是當年引嫩江水入護城河的故道。城內已闢為耕地,有8處較明顯的臺地,高出地表約0.5米,其上磚瓦較多,是建築址。西北角建築址東西長33米,南北寬32米,高出地表約2.5米,瓦礫殘磚遍及臺上。外圍是兩道土墻,遺址表面可見獸面瓦當、緑釉筒瓦、鴉尾等建築飾件殘部。城內東南角曾有一高臺,外有土墻圍繞,現已平毀,散布有少量的殘磚碎瓦和陶、瓷片。城西南隅過去有 4處遺址,現已平毀。城內在公路兩側約100米、南北長700米的範圍內,灰土較厚,陶瓷片、建築飾件分佈較集中,曾出土黑白圍棋子、北宋銅錢和銅、鐵蒺藜等。距南墻 700米、西墻700米處有一土丘,東、南、北三側地勢略高,遺物分佈較集中。其東側的高臺上,發現大量的鐵渣和紅燒土,是一處冶鐵作坊遺址。城內文物堆積厚達 5米,其中有灰燼、魚骨和獸骨等。 塔虎城周圍還發現許多與城有關的遺址。城東北距城墻50米處,有一座橢圓形土臺。此臺基部東西長38米,南北寬30 米,高5米,磚築,石灰勾縫,非常堅固。高臺表面上鑲有牡丹花和蓮花等花紋磚,在臺下出土銅風鈴1件,為方柱形,四角呈捲雲狀,做工精美。此臺已遭破壞,現僅存土臺。文物表明,此臺應是遼代的一座塔基。城東和城北發現居住址和建築址,城南、城西、城北多處發現小型甕館墓葬。
  1975年,於城南發現一磚室墓,墓室為方形,券頂,內壁抹白灰,上飾壁畫。隨葬品有銅鏡、陶、瓷器數件。城內遺物豐富,有大量磚、瓦、陶瓷片。建築構件做工精細,造型優美。當時中原各名窯燒造的瓷器,在此都有發現。其中有一批完整的瓷器。品種有醬釉魚藻匜、定窯白釉蓮花盤、蓮花碗、雙魚碗、白釉瓜棱柱、白釉小口瓶、雞腿壇、黑釉雙係壺、醬釉三流三係壺、緑釉長頸瓶等。銅鏡是出土銅器中最多的器物,有雙竜鏡、童子戲花鏡、雙魚鏡、昭明鏡、瑞獸鏡、十二生肖鏡、朱雀鏡等。雙竜鏡鏡緣刻有“長泰縣監”字樣。雙魚鏡有 3面,其中兩面有邊刻,一面刻“信州司侯司”,另一面刻“肇州司侯司”。此城發現銘文最多的是瑞獸鏡,共28字,邊刻有“長春縣xx”字樣。湖州鏡,鏡薄紋精,造型別緻,內鑄楷書“湖州真石十八郎,煉青銅無比照子”等字。銅人、銅佛、銅釜、銅錢也屢有出土,自清末此城址被開墾,多次出土銅錢,少者幾枚,多則千斤。多為北宋錢餘為唐、南宋、遼、金錢。城中出土的生産工具,主要有鐵鏵、犁鏡、趟頭、刃、斧、钁和石磨等,也出土鐵鏃等武器。
  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公佈此城址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虎城地處嫩江、第二鬆花江交匯處西側(今前郭縣八郎鎮北上臺子村),地勢險要,在遼金時代是兵傢必爭之地。據史書記載,塔虎城在遼代稱長春州,金代稱新泰州,是遼金時代著名的軍事重鎮和交易中心。
  如今古城遺址的殘垣斷壁靜靜地躺在豐腴的田畝間。塔虎城平面呈正方形,周長5213米。城墻為土築,分層施夯,十分堅固,雖歷九百餘年,風蝕雨剝,現仍高5-6米,基寬20餘米。每面城墻正中,各闢一門。門外設有半圓形“甕城”,門兩側分別築有8個高出墻約半米的“馬面”(即垛口),全城共64個,相鄰兩個馬面之間相距70米,恰為一箭之地。古城的四角,各有角樓一座, 呈圓形,高出城墻,稍凸城墻內外,站在角摟上,可環顧左右兩面城墻,與馬面相照應,再加上城外兩道10餘米寬、4餘米深的護城河(角樓外加設一道),足見此城軍事防守設施甚嚴,絶非等閑之地。
  古城於清末民國初年即已墾為耕地,地表面到處布有磚瓦殘塊及陶瓷碎片、獸骨、灰燼等,過去城內有8處比較明顯的建築遺址,高出地表面約半米,上面遍布青灰色殘磚、布紋板瓦、筒瓦、瓦當、勾滴、甋吻、璃首等建築構件。由於1975年平整土地,這些遺址都被推土機鏟平,現僅餘西北角一處群衆稱為“金鑾殿”的建築遺址,瓦礫殘磚遍及臺上。
  古城東北角護城河外,有一橢圓形土臺,高約5米,群衆稱為“點將臺”,此臺原高10餘米,磚築,表面鑲嵌蓮花瓣形紋磚。臺下曾出土過方柱形捲雲翅銅風鈴及蕩錘。蓮花是佛教的一種常用紋飾,風鈴則多為寺院殿檐、塔角之懸用。由此觀之,此臺可能為一塔基。遼金盛行佛教,常於城內外興建寺廟及佛塔。《遼史》曾記載過,道宗鹹雍八年(1072年)三月,長春州、泰州(今洮南程四傢子古城)、寧江州(一說扶餘伯都納古城,一說三岔河石頭城子城〕就有三千餘人自願削發為僧尼。此城出土的各種銅佛,也可以印證這一點。
  塔虎城遺址出土文物甚多,除大量的磚、瓦、陶建築構件外,從生産工具到生活用品,從武器到貨幣,從宗教器物到各種裝飾品,其間石器、陶器、銅器、鐵器等應有盡有。
  據《遼史,地理志》記載,長春州置於遼興宗重熙八年(1039年〕隸屬延慶宮。但是,《遼史·聖宗本紀》又記載,太平二年(1022年)三月甲戌,聖宗皇帝去過長春州,這就是說,塔虎城應建於1022年以前。另據考古工作者實地考察,古城墻兩米以下皆為五花土,且夾雜磚瓦及竈炭之物,這足以證明,此城興重之前,有先民在此居住。“重熙八年置”應是隸屬興宗延慶宮的時間。
  遼朝分設五京,即上京、中京、東京、西京南京。長春州在行政上隸屬上京道臨潢府(今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古城),軍事上屬東北路統軍司。此城除駐紮正規的“韶陽軍”以外,還有鄉丁四千。長春州轄長春縣,縣內人口兩千戶。
  1114年9月,金太祖完顔阿骨打起兵反遼。1115年初,阿骨打親自領兵進逼長春州。由於此時遼兵防守空虛,金兵一舉而勝,此城遂被金占領。
  金滅遼之初,承襲遼製,塔虎城仍為長春州。由於戰爭的破壞,塔虎城墻多處被毀,從現存的古城殘垣斷壁處,仍能看出金代修補過的痕跡。1150年,金州將長春州降為長春縣,隸屬於金上京會寧府肇州(今黑竜江省肇東八裏城)。1185年,金朝撤銷泰州,1195年,又在塔虎城置泰州,原泰州降為金安縣,隸屬於新設置在塔虎城的泰州。考古學界將這變更後的泰州,稱為新泰州。新泰州隸屬於金北京路臨潢府。下轄長春、金安二縣。為防禦此時已強盛的蒙古之入侵,金東北路招討司曾設在這裏,於是,塔虎城又稱為金朝的軍事要塞。
  1211年,蒙古汗國發動大規模的對金戰爭。由於蒙古汗國徵金之初,僅以擄掠財物為目標,攻下城邑後,並不帶兵占領,所以我國東北境內勃海、遼金時期所建城郭,絶大部分在此時被摧毀,塔虎城也未能幸免。
  由於塔虎城地處鬆嫩兩江交匯處,四周多泡沼湖泊,水草繁盛,是天鵝、野鴨棲息之地。遼代皇帝每年春季都來這裏“巡幸”遊玩,或在月亮泡、查幹湖捕捉鵝雁,或在洮兒河、嫩江、鬆花江釣魚,此等盛事即契丹語之所謂“春捺鉢”。
  據《遼史》記載,每逢皇帝“春捺鉢”巡幸之時,必攜群臣、宮妃等衆,從上京臨潢府出發,約行60天,來到塔虎城,在達魯古河或鴨子間鑿冰捕魚。當捕獲第一條魚後,即設“頭魚宴”以祝賀。由皇帝親自放鷹捕獲第一隻天鵝時,又要舉行“頭鵝宴”以慶賀。附近的各女真部落酋長也應邀參加,邊暢飲,邊歌舞,春盡而歸。“春捺鉢”期間,遼帝也曾在此地接見北宋、高麗等國使者。此事在《夢溪筆談》和《遼史》中都有記載。
  因有“春搽鉢”之舉,遼帝每年都要派人到女真各部強索海東青鷹。海東青鷹,經馴養可為人捕捉天鵝,産於瀕臨日本海的五國部。女真人為嚮遼帝貢鷹,常出兵與五國部廝殺,付出代價很大,同時索鷹的“銀牌天使”也乘機勒索財物和污辱婦女,引起女真人的強烈不滿。在遼天祚帝舉行的一次頭鵝宴上,天柞帝命女真各酋長依次起舞,完顔阿骨打執意不肯。天詐帝當時就要殺了他,樞密使肖奉先進言力勸,阿骨打纔免遭殺身之禍。後來,正是完顔阿骨打起兵打敗了天祚帝,滅掉遼朝。
  金初也承襲遼朝的“捺鉢”之舉,稱為“刺鉢”,或建”行宮”。金熙宗帝,也曾來塔虎城一帶,在混同江(即鬆花江)漁獵。
  塔虎城,是吉林省境內保存比較完好的遼金古城遺址之一。塔虎城遺址對於研究遼金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諸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因而在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很受重視。
包含詞
塔虎城站塔虎城村塔虎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