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基特峰天文臺
  地理位置:美國亞利桑那州
  成立背景:1953年由國傢科學基金會(nsf)出資成立
  天文史上的特點:美國天文學界合組的aura(美國大學天文研究協會)與美國政府首次合作設置的天文臺。代表着美國國傢力量引進天文科學界,加速了天文學研究的進展,獲得充沛的人力與物力支援。
  優異的天文儀器:4米口徑梅爾望遠鏡,先進技術的wiyn望遠鏡等各式天文儀器俱備,有“天文兵工廠”的之稱。
  發展貢獻:搜索小行星、彗星,觀測月球、脈衝星和遙遠的星係。
  4米口徑梅爾望遠鏡,開啓星際之門
  7月酷暑的美國亞利桑那州,正符合它的州旗標志—一個萬丈光芒的太陽。基特峰國傢天文臺(以下簡稱kpno)資深工程師黃煥延先生,引領我參觀4米口徑的巨型梅爾望遠鏡(nicholas u·mayal telescope)。透過觀測室窗外眺望西方地平綫,一層厚黑的雲墻正蓄勢待發,恰與這裏的碧藍晴空形成強烈對比。黃工程師笑着說:“別擔心,今晚多半會是晴夜。”接着我們進入控製室,由望遠鏡操作員(簡稱to,telescope operator)示範如何操控這具龐然巨物。在一個觀測夜中,申請使用望遠鏡時間的觀測計劃申請人或研究助理,我半會陪着to在控製室直到觀測完畢。
  就在我們透過電腦觀看昨夜4米鏡拍攝的ccd星係影像時,電腦屏幕下方突然顯示:“雷雨即將襲來,請即準備關機!”的字幕,這是由臺本部辦公室傳來的訊息。剛纔還在地平綫徘徊的黑雲,這時已經籠罩整個天空。說時遲,那時快,一道道光箭從烏雲中射出,迅捷間斷的閃光,看得我們目瞪口呆,好似黑白默劇的諧星,原來這就是印第安人所說的“大神的手指”(the fingers god)。
  正當閃電最激烈頻繁之時,西文地平綫忽然泛映出橘色的夕陽餘暉。雷雨雲不一會兒就消逝無蹤,衹留下雷雨後特有的清新空氣(因為大氣中遊離氮增加的緣故)。
  我和黃工程師站在圓頂外的欄桿,仰望點點繁星浮現天際。雷雨後的清涼仲夏夜,4米梅爾望遠鏡為我們開啓了星際之門,引領我們極目探索宇宙的邊界,滄海一粟的感覺油然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