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 > 地空導彈
目錄
No. 1
  也稱防空導彈”。從陸地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導彈。可分遠程(100千米以上)、中程(20~100千米)和近程(20千米以下)地空導彈
定義
  地空導彈亦稱防空導彈,它是從地(水)面發射摧毀空中目標的導彈。它與目標搜索和指揮係統、地面(艦上)製導設備、發射係統以及技術保障設備等構成地空導彈武器係統。
特點&意義
  地空導彈是組成地空導彈武器係統的核心,是現代防空武器係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高炮相比,它射程遠,射高大,單發命中率高;與截擊機相比,它反應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不受目標速度和高度限製,可以在高、中、低空及遠、中近程構成一道道嚴密的防空火力網。
分類
  自行地空導彈地空導彈的分類方法很多,主要的有:按射高分為高、中、低空;按射程分為遠、中、近程和短程。劃分的標準各國也不盡相同,多數國傢把最大射程在100千米以上的稱為遠程,20~100千米之間的稱為中程,10~20千米的稱為近程,10千米以內的稱為短程。按製導方式分為遙控、尋的、復合製導等類型。其中尋的製導又分為主動尋的、半主動尋的和被動尋的3種。按地面機動性分為固定、半固定、機動式三種,其中機動式又分為自行式、牽引式和便攜式地空導彈等。
發展
  最初的地空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研製的"萊茵女兒"等。戰後,美國、蘇聯、英國等國相繼發展地空導彈,並於50年代先後裝備第一代地空導彈;60至70年代裝備了第二代地空導彈;70年代以來又研製和裝備了第三代地空導彈。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繁衍成一個龐大的地空導彈傢族,形成了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的地空導彈係列。在60年代以後的歷次局部戰爭中,廣泛使用了地空導彈武器,極大地提高了地面防空的效能,使其成為地面防空火力的骨幹,構成對突防飛機的主要威脅,迫使空襲飛機采取低空和超低空突防並尋求在防空火力圈外發射空地導彈等新的突防樣式,從而使防空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空防鬥爭的推動下,地空導彈將主要朝着抗幹擾、多用途和復合製導的方向發展。
  紅旗係列防空導彈構成了我國地空防空導彈的主體。從最初的紅旗1號、2號、3號,發展到後來的紅旗61和紅旗7號,再到目前新型紅旗15、紅旗17、紅旗18等,紅旗係列防空導彈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傢族。
  紅旗1號防空導彈是中國根據前蘇聯C-75型(SA-2)地空導彈武器係統仿製的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導彈武器係統。1958年6月開始仿製,1964年12月定型。
  紅旗2號中高空防空導彈 HQ-2是中國從1964年開始研製的中高地空導彈武器係統。
  紅旗3號導彈為薩姆-3號導彈的改進型,適於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1974年進行性能檢驗。
  紅旗-15是對我國引進的俄羅斯S-300PMU1導彈仿製産品的稱呼。俄羅斯研製的具有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的中高空、中遠程地空導彈係統,俄羅斯稱為C-300型,北約稱為SA-10。該型導彈1970年開始研製,先後發展有5種型別。從1992年開始,中國先後引進了S-300PMU、S-30 0PMU1型,並於1996年開始生産S-300PMU1型,命名為紅旗-15號。
  我國於90中期年代從俄羅斯引進了二十多套道爾-M1型低空野戰防空導彈,裝備38集團軍的防空旅,國産化後的型號即成為紅旗-17。
  國外地基導彈主要型號
  SA-1 Guild · SA-2 Guideline · SA-3 Goa · SA-4 Ganef · SA-5 Gammon · SA-6 Gainful · SA-7 Grail · SA-8 Gecko · SA-9 Gaskin · SA-10 Grumble · SA-11 Gadfly · SA-12 Gladiator/Giant · SA-13 Gopher · SA-14 Gremlin · SA-15 Gauntlet · SA-16 Gimlet · SA-17 Grizzly · SA-18 Grouse · SA-19 Grison · SA-20 Gargoyle · SA-21 Growler · SA-22 Greyhound · SA-23 GladiatorGiant · SA-24 Grinch
  
百科辭典
  di-kong daodan
  地空導彈
  surface-to-air missile, SAM
    從地面發射攻擊空中飛行目標的導彈,又稱防空導彈。它與搜索和跟蹤係統、 目標指示係統、 製導係統、指揮控製係統、發射係統、技術保障設備等構成地空導彈武器係統(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
    最早的地空導彈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研製的“萊茵女兒”等地空導彈。在50年代,美國、蘇聯、英國、瑞士等國先後研製和裝備了第一代地空導彈,大多屬於高空、中遠程導彈。這一代武器的作戰性能較低,不能對付機動目標,抗幹擾能力差,地面設備多,而且龐大笨重。6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第二代地空導彈,在地面機動能力、低空作戰性能、抗幹擾能力、自動化程度、維護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並能適應野戰防空的惡劣環境。技術上的特點是:采用多種製導方式,如無綫電指令、激光、紅外、光電復合製導等;大量采用固體微電子器件和復合材料;廣泛使用計算機和微處理機;普遍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改善導彈氣動外形;檢測自動化等。70年代後期出現的第三代地空導彈進一步提高了作戰性能,如美國的“愛國者”導彈係統已經可以同時引導8枚導彈攻擊8個目標。
    地空導彈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戰鬥部、製導設備或係統、動力裝置、彈體、電源係統等。戰鬥部包括殼體、裝藥、引信、安全執行裝置,大多采用普通裝藥,靠鋼製殼體在裝藥起爆後形成的高速破片摧毀目標。引信多用近炸非觸發引信,也用碰撞觸發引信。製導設備或係統由姿態穩定裝置和控製設備組成,用於穩定導彈並控製導彈飛嚮目標。無綫電指令製導用無綫電控製儀和自動駕駛儀。尋的製導用導引頭(雷達或紅外)和自動駕駛儀。動力裝置多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也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衝壓發動機或固體衝壓一體化發動機。遠程地空導彈裝有起飛發動機(又稱助推器)和主發動機或者采用能産生兩種推力的發動機。彈體由彈身、彈翼和舵組成。它把導彈的各部分連接為一個整體。彈體的常用氣動外形有正常式、鴨式、無尾式和旋轉彈翼式4種。
     “愛國者”地空導彈發射
    地空導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類,各國的分類標準不盡相同。按作戰空域分為高空遠程、中低空中程和超低空近程。
    地空導彈的發展趨勢主要是提高抗幹擾能力,抗飽和攻擊的能力和對付多目標的能力。
     (瀋忠芳)
    
相關詞
兵器導彈軍事防空導彈中國武器製導尋的製導
現代導彈國産武器
包含詞
地空導彈兵紅旗-7地空導彈地空導彈係統
紅旗-2地空導彈毒刺地空導彈地空導彈部隊
地空導彈兵戰術紅旗-61A地空導彈地空導彈殺傷區
空軍地空導彈兵地空導彈兵訓練地空導彈發射架
地空導彈發射區地空導彈禁射區地空導彈武器係統
地空導彈發射種類紅旗9遠程地空導彈地空導彈射擊方法
英國長劍地空導彈道爾地空導彈係統地空導彈責任射界
地空導彈射擊指揮地空導彈殺傷概率地空導彈火力範圍
地空導彈發射陣地地空導彈射擊指揮控製模型地空導彈兵機動作戰
地空導彈武器係統反應時間地空導彈兵作戰指揮地空導彈目標搜索指示係統
地空導彈兵作戰準備等級地空導彈轉移火力方法地空導彈武器係統作戰空域
S-300地空導彈係統俄羅斯S-300V地空導彈係統飛騰-2000反輻射地空導彈
“薩姆4”SA-4地空導彈超近程地空導彈係統“波馬剋”地空導彈
"奈基"地空導彈凱山一號(KS-1)地空導彈道爾-M1地空導彈
SA-2地空導彈“箭”2地空導彈係統英國“長劍2000”地空導彈
前蘇聯SA-2地空導彈印度薩姆-3地空導彈紅旗-3號(HQ-3)地空導彈
SA-18便攜式地空導彈SA-16便攜式地空導彈係統薩姆5SA-5地空導彈
"天劍"地空導彈“薩姆10”SA-10地空導彈紅旗-9號地空導彈係統
PAC-3地空導彈盾牌--道爾-M1地空導彈係統Chu-SAM中程地空導彈係統
“山毛櫸”地空導彈FT-2000地空導彈係統“西北風”便攜式地空導彈
“愛國者”地空導彈RBS地空導彈“警犬”地空導彈
便攜式地空導彈武器係統機動式地空導彈武器係統“西北風”超近程地空導彈
“劍”式地空導彈FT-2000地空導彈俄羅斯C-300式地空導彈係統
臺灣天弓-1型地空導彈臺灣天弓-2型地空導彈臺灣MIM-23霍剋地空導彈
臺灣MIM-72小槲樹地空導彈臺灣MIM-7F麻雀地空導彈地空導彈兵戰鬥準備等級
地空導彈武器係統技術保障設備S-300型/紅旗-15號地空導彈係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
“鎧甲”低空近程地空導彈係統“道爾”(TOR)地空導彈係統前蘇聯“薩姆”-7型地空導彈
“火流星”高機動全天候地空導彈美國反導型霍剋地空導彈係統法國“西北風”超近程地空導彈
薩姆11“牛虻”SA-11地空導彈“薩姆15”近程地空導彈係統臺灣MIM-104型愛國者地空導彈
俄羅斯針-19К310便攜式地空導彈美國MIM-23B改進型霍剋地空導彈俄羅斯箭-10(SA-13)地空導彈係統
俄羅斯針9К38便攜式地空導彈俄羅斯環面(SA-15)式地空導彈係統美國MIM-72型小槲樹地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