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花卉 : 中草藥 > 地涌金蓮
目錄
No. 1
  地涌金蓮
  滇中有奇葩,高不盈數尺;
  碧葉如芭蕉,假莖生荷花。【異名】地金蓮、地涌蓮(《雲南中草藥》)。
  地涌金蓮又名千瓣蓮花,為芭蕉科象腿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我國雲南省,四川省也有分佈,係我國特産花卉。地涌金蓮叢生,植株矮小,一般高1米以下。地上部分由葉鞘層層重疊、形成蠃旋狀排列,如樹桿狀,稱之為假莖。葉片濃緑色,長橢圓形,頂端銳尖,形似芭蕉葉,長約50釐米,寬可達20釐米。花期較長,可達250天左右,六枚苞片為一輪,頂生或腋生,金光閃閃,形如花瓣,層層由下而上逐漸展開,能保持較長時間不枯萎,且鮮豔美麗而有光澤,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而真正的花清香、柔嫩、嬌小,黃緑相間,包藏在苞片裏面,苞片展開時纔展現出來;又因其假莖低矮而粗壯,先花後葉,於早春開花時忽從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綻放,使人驚奇,故有地涌金蓮之稱謂。花卉多以美、香、色取勝,而地涌金蓮以奇壓倒群芳,它不僅花冠碩大,奇美,還有更令人拍案叫絶之處:當它生長旺盛時,在假莖的葉腋中也能開出衆多的小花朵,形成“衆星捧月”的奇觀。
  地涌金蓮在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因為該地區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裏都有佛教寺院,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裏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所以廣泛種植。在豐富燦爛的傣族文學作品中,地涌金蓮作為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多有出現。
  在地涌金蓮産地,民間利用其莖汁解酒醉及草烏中毒,假莖作豬飼料。花入藥,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白帶、紅崩、大腸下血等。
  地涌金蓮,又名地金蓮,千瓣蓮花等。為多年生芭蕉科象腿蕉屬。原産我國雲南省,四川省也有分佈,係我國特産花卉。地涌金蓮叢生,植株矮小,一般高1米以下。地上部分由葉鞘層層重疊、形成蠃旋狀排列,如樹桿狀,稱之為假莖。葉片濃緑色,長橢圓形,頂端銳尖,形似芭蕉葉,長約50釐米,寬可達20釐米。花期較長,可達250天左右,六枚苞片為一輪,頂生或腋生,金光閃閃,形如花瓣,層層由下而上逐漸展開,能保持較長時間不枯萎,且鮮豔美麗而有光澤,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而真正的花清香、柔嫩、嬌小,黃緑相間,包藏在苞片裏面,苞片展開時纔展現出來;又因其假莖低矮而粗壯,先花後葉,於早春開花時忽從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綻放,使人驚奇,故有地涌金蓮之稱謂。花卉多以美、香、色取勝,而地涌金蓮以奇壓倒群芳,它不僅花冠碩大,奇美,還有更令人拍案叫絶之處:當它生長旺盛時,在假莖的葉腋中也能開出衆多的小花朵,形成“衆星捧月”的奇觀。在南方如養護得法,幾乎常年有花可賞。適合栽植花壇中心,也是盆栽觀賞佳品。
  地涌金蓮在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因為該地區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裏都有佛教寺院,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裏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所以廣泛種植。在豐富燦爛的傣族文學作品中,地涌金蓮作為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多有出現。
  在地涌金蓮産地,民間利用其莖汁解酒醉及草烏中毒,假莖作豬飼料。花入藥,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白帶、紅崩、大腸下血等。
  地涌金蓮常用分株法繁殖。於春末將根部滋生出的分蘖苗連根挖起,另行栽植。也可用播種繁殖,種子不易久藏,宜隨采收隨播種。
  北方地區衹宜盆栽。盆土可用泥炭土6份,園土和河沙各2份配製,另加少量餅肥末作基肥。生長季節澆水宜幹濕相間,約每月施l~2次稀薄餅肥水。春、秋、鼕三季擺放在嚮陽處培養,夏季和初秋中午前後日照強度大,需註意適當遮蔭,則長勢旺盛,開花良好。鼕季室溫保持在6℃以上,控製澆水,便可安全越鼕。由於地涌金蓮生長較快,故需每年春季換1次盆。
No. 2
  地涌金蓮
  (《滇南本草》)
  【異名】地金蓮、地涌蓮(《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地涌金蓮的花。
  【植物形態】地涌金蓮
  高大草本,高約l米。莖厚而粗,由葉鞘復疊而成。巨形葉,長橢圓形,有白粉,全緣。花4~6朵,簇生於花莖上鮮黃色苞葉內,黃色。苞葉形如蓮花。果實肉質,不開裂。
  生於山間坡地。分佈雲南等地。
  【採集】夏季採集。曬幹。
  【性味】《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澀。"
  【功用主治】《滇南本草》:"治婦人白帶紅崩日久,大腸下血。又血癥日久欲脫,用之亦可固脫。"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植物》
  科中文名:芭蕉科
  種拉丁名:Musella lasiocarpa
  屬中文名:地涌金蓮
  屬拼音名:diyongjinlianshu
  屬拉丁名:Musella中國植物志:16(2):3
  描 述:Musell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 地涌金蓮屬,芭蕉科,僅地涌金蓮M.lasiocarpa(Franch. )C. Y. Wu ex H. W. Li 1種,産我國雲南中部至西部。多年生叢生草本,假莖短小,基部不膨大;葉大型,長橢圓形;花序直立,直接生於假莖上,密集成球穗狀;苞片黃色,宿存,下部苞片內的花為兩性花或雌花,上部苞片內花為雄花;花被片合生,離生的花被片先端微凹;雄蕊5;子房3室,胚珠多數;果為漿果。
  所有物種:
  地涌金蓮
  地涌金蓮
  地涌金蓮又名千瓣蓮花、地金蓮,地母金蓮,地涌蓮,為芭蕉科象腿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我國雲南省,四川省也有分佈,係我國特産花卉。地涌金蓮叢生,植株矮小,一般高1米以下。地上部分由葉鞘層層重疊、形成蠃旋狀排列,如樹桿狀,稱之為假莖。葉片濃緑色,長橢圓形,頂端銳尖,形似芭蕉葉,長約50釐米,寬可達20釐米。花期較長,可達250天左右,六枚苞片為一輪,頂生或腋生,金光閃閃,形如花瓣,層層由下而上逐漸展開,能保持較長時間不枯萎,且鮮豔美麗而有光澤,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而真正的花清香、柔嫩、嬌小,黃緑相間,包藏在苞片裏面,苞片展開時纔展現出來;又因其假莖低矮而粗壯,先花後葉,於早春開花時忽從地下涌冒而出,悄然綻放,使人驚奇,故有地涌金蓮之稱謂。花卉多以美、香、色取勝,而地涌金蓮以奇壓倒群芳,它不僅花冠碩大,奇美,還有更令人拍案叫絶之處:當它生長旺盛時,在假莖的葉腋中也能開出衆多的小花朵,形成“衆星捧月”的奇觀。
  地涌金蓮在西雙版納栽培得尤其多,因為該地區的傣族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幾乎每個村寨裏都有佛教寺院,地涌金蓮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即佛經中規定寺院裏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之一,所以廣泛種植。在豐富燦爛的傣族文學作品中,地涌金蓮作為善良的化身和懲惡的象徵,多有出現。在地涌金蓮産地,民間利用其莖汁解酒醉及草烏中毒,假莖作豬飼料。花入藥,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白帶、紅崩、大腸下血等。
  地涌金蓮常用分株法繁殖。於春末將根部滋生出的分蘖苗連根挖起,另行栽植。也可用播種繁殖,種子不易久藏,宜隨采收隨播種。
  北方地區衹宜盆栽。盆土可用泥炭土6份,園土和河沙各2份配製,另加少量餅肥末作基肥。生長季節澆水宜幹濕相間,約每月施l~2次稀薄餅肥水。春、秋、鼕三季擺放在嚮陽處培養,夏季和初秋中午前後日照強度大,需註意適當遮蔭,則長勢旺盛,開花良好。鼕季室溫保持在6℃以上,控製澆水,便可安全越鼕。由於地涌金蓮生長較快,故需每年春季換1次盆。
地涌金蓮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株為主.於春季或秋季進行,把根部分蘖成長的幼株,連同地下匍匐莖從母株上切離另行種植。也可播種繁殖。
  【栽培管理】 露地栽培宜在春季,地植宜選擇庭院角隅或天井窗前一角的避風高燥處,忌植於低窪或雨後積水的地方。春季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雨後要及時排水。秋末和早春需施以腐熟有機肥,並在假莖基部培以肥土,以促進生長開花。花後假莖枯死,應及時將其砍掉。在華南地區鼕季應用稻草或塑料薄膜包裹莖幹,以防霜凍。待春天拆去包裝物,修剪枯枝爛葉,施入肥料即可。
  用土可用垃圾泥5份、園土3份、堆肥2份混合配製,也可用草炭土加素砂混合使用。植株較喜肥,以堆肥、廄肥為宜,早春施於根際。過磷酸鈣、草木灰、米糠等亦應少量施用。秋末需施以腐熟有機肥。幹旱季節要適當澆水,夏季氣溫高,需水量增加,晴天需早澆水、下午澆透水,以保證葉片鮮嫩豐盈。但忌雨淋或澆水過多造成積水。平日見有枯葉時應及時摘除,免損其美。夏季高溫季節應避免陽光直射。不耐寒,氣溫在10℃以下就應移入室內,最好置於陽光可照射到的玻璃窗附近。適當控製水分,室溫高時可往葉片上噴灑清水。每年春季換盆。
  室內栽培,空氣不暢通,易遭介殼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l000倍液噴霧防治。
《中藥材》
  【藥名】地涌金蓮
  【別名】地金蓮、地涌蓮
  【漢語拼音】di yong jin lian
  【英文名】airyfruit Musella, Flower of Hairyfruit Musell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 ex H.W.Li[Musa lasiocarpa Franch.;Ensete lasiocarpum(Franch.)Cheesm.]
  【歸經】大腸經
  【功效】止帶;止血
  【考證】出自《滇南本草》
  【科屬分類】芭蕉科
  【拉丁文名】Flos Musellae Lasiocarpae
  【主治】白帶;崩漏;便血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2500m的山間坡地或栽於庭園。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花期采收,曬幹或鮮用。
  【資源分佈】分佈于云南中部至西部。
  【動植物形態】地涌金蓮,多年生叢生草本,具水平嚮根莖。假莖矮小,高不及60cm,基徑約15cm,基部不膨大,有宿存的葉鞘。葉片長橢圓形,長達0.5m,寬約20cm,先端銳尖,基部近圓形,兩側對稱,有白粉。花序直立,直接生於假莖上,密集如球穗狀,長20-25cm,苞片幹膜質,黃色或淡黃色,有花2列,每列4-5花;合生花被片卵狀長圓形,先端具5(3+2)齒裂,離生花被片先端微凹,凹陷處具短尖頭。漿果三棱狀卵形,長約3cm,直徑約2.5cm,外面密被硬毛,果內具多數種子;種子大,扁球形,寬6-7mm,黑褐色或褐色,光滑,腹面有大而白色的種臍。
  【性味】味苦;澀;性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
  【出處】《中華本草》
花木百科
  地涌金蓮介紹
  地涌金蓮 (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Y.Wu)
  科屬:
  芭蕉科
  別名:
  地金蓮,地母金蓮,地涌蓮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緑草本植物。莖叢生,具水平生長匍匐莖,地上部分為假莖,高60~100cm。葉大,粉緑色,長橢圓形。花序蓮座狀,生於假莖頂部,苞片金黃色,花被呈淡紫色,花2列。漿果。
  分佈與習性:
  産於中國雲南。喜光照充足,喜溫暖,在0℃以下低溫,地上部分會受凍。喜肥沃、疏鬆土壤。易移栽。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可栽植於花壇中心,也可以與山石配置成景或植於窗前,角隅。
包含詞
地涌金蓮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