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觀測地點子午圈為準測定的天文時。由於地球從西嚮東不停地自轉,位於不同經綫上的觀測者,同一瞬間的地方時是有差異的。兩地地方時之差即為它們的經度之差。 |
|
各地因經度不同,太陽經過各地子午綫的時間也不同,把太陽正對某地子午綫的時間定為該地中午十二點,這樣定出來的時間稱做地方時。 |
|
平常,我們在鐘錶上所看到的“幾點幾分”,習慣上就稱為“時間”,但嚴格說來應當稱為“時刻”。某一地區具體時刻的規定,與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存在一定關係。例如,世界各地的人都習慣於把太陽處於正南方(即太陽上中天)的時刻定為中午12點,但此時正好背對着太陽的另一地點(在地球的另一側),其時刻必然應當是午夜12點。如果整個世界統一使用一個時刻,則衹能滿足在同一條經綫上的某幾個地點的生活習慣。所以,整個世界的時刻不可能完全統一。這種在地球上某個特定地點,根據太陽的具體位置所確定的時刻,稱為“地方時”。所以,真太陽時又叫做“地方真太陽時”(地方真時),平太陽時又叫做“地方平太陽時”(地方平時)。地方真時和地方平時都屬於地方時。
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係統”。“區時係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範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每一度為4分鐘,從東12時區到西12時區為過一天,中間就是日界綫。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綫”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綫”)、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直到180°經綫,在每條中央經綫東西兩側各7.5°範圍內的所有地點,一律使用該中央經綫的地方時作為標準時刻。“區時係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衹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係統。
規定了區時係統,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你由西嚮東周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你的表嚮前撥一個小時,這樣當你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你的表也剛好嚮前撥了24小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鐘點了;相反,當你由東嚮西周遊世界一圈後,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鐘點。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錯亂”現象,國際上統一規定180°經綫為“國際日期變更綫”。當你由西嚮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綫時,必須在你的計時係統中減去一天;反之,由東嚮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綫,就必須加上一天。 (也就是東十二區總比西十二區早一天)
註:我國橫跨東五區到東九區五個時區,為了使用方便,采用首都北京東八區的時區為全國統一時區。故稱作北京時間。 |
|
- : local time, civil mean time
|
|
地理 | 地球 | 時區 | 百科辭典 | 格林威治時間 | 太陽 | 時間 | 時刻 | 地球科學 | 術語 | 標準時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