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即方志。記載某一地方的地理﹑歷史﹑風俗﹑教育﹑物産﹑人物等情況的書,如縣志﹑府志等。 |
|
地方上的大事年鑒 |
|
地方志是記述特定時空內1個方面或各個方面情況的資料性文獻.
地方志,簡稱方志。方,地方,方域;志,記也;“永志不忘”、“日志”即取此意。方志,就是對一個地方的記載、記述。一個地方、地區的記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經濟地理屬於人文地理,但亦可單列)。一部完善和成功的地方志應是一個地區的綜合性資料書,它要求對該地區的全部已有事業、客觀條件、社會狀況等作如實記載。簡而言之,地方志者,地方之全史也。它屬於史學範疇,但不是國史、正史,而是地方史;由於它記載面十分廣博,故推而論之,地方志亦可稱地方的百科全書。
現存最早的全國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編的《元和郡縣圖志》(後因圖佚,改名《元和郡縣志》),共40捲,後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鎮為綱,每鎮一圖一志,詳細記載了全國各州縣的沿革、地理、戶口、貢賦等。 南宋以後,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兩代最多。1976年統計,我國僅現存的地方志即達8000多種,約12萬卷。
地方志的地方,不僅僅是針對中央的那個地方,也不衹是行政區劃界定的區域,而是廣義上的某個區域。它既可以是某個行政區域,如省域、市域、縣域、鄉域、村域等。也可以是1個地理概念,如江河的流域、山脈所在的區域、海域等。還可以是國域、國外的某個區域,如某個國傢、某個國傢的某個區域、跨幾個國傢的某個區域等。(王照倫:理論方志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
地方志按它記述的空間不同可以分為行政區域志和非行政區域志2大類。記述空間是行政區域的有:國志、省志、自治區志、直轄市志、市志、縣志、鄉志、鎮志、村志等。記述空間不是行政區域或跨行政區域的有: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島志、寺(廟)志、南極志、遠東志、西歐志、北美志等。。(王照倫:理論方志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書記述的內容不同可分為2類。1類是綜合性志書。綜合性志書記述的內容是所志時空的方方面面,從自然到社會、從經濟到政治、從美德到陋習,無所不包。一統志、省志、縣志等即屬此類。另一類是單一性志書。單一性志書記述的空間可以是某個行政區域,也可以是幾個行政區域和非行政區域,還可以是國外的某個國傢或跨國傢的某個區域。這類志書的名稱龐雜,如:山東文化志、中國戲麯志、歐洲風俗志、南極礦業志、日本服裝志、西非報業志、平邑縣水利志、臨沂市農業志、亞洲鐵路志、東歐工業志、北戴河水産志、世界人口志、西歐教育志、各國領海志、北美物産志、南極探險志、世界航天志、北極動物志、太平洋生物資源志、中國淡水漁業志、雜志、怪異志,等等。。(王照倫:理論方志學綱要.海南史志,1995,)。
按照志書記述的時間不同可分為通志和斷代志2類。通志記述的時間上限是被志事物的發端,下限是志書斷綫(截止時間)。如《費縣志》(時限是開天闢地到1985年)。斷代志記述的時限是某個時期或者說某個歷史階段,如《費縣志(1986-2005)》。 |
|
方志這一名稱由來已久,早在《周禮》中就有外史“掌四方之志”及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的記載。周秦以降,方志之稱逐漸增多,並趨於普遍。如《後漢書·西域傳》“二漢方志,莫有稱焉”,左思《三都賦》“方志所辨,中州所羨”,酈道源《水經註》“因其方志所敘,就記纏絡焉”等記載就是。宋以後,方志這一名稱就基本固定為地方文獻的專用名詞。此外,方志還有過不少別名異稱,諸如圖經、傳、錄、乘、考、書、簿等。
方志的源頭較多,如《周禮·職方》、《尚書·禹貢》、《山海經》是其主要源頭,這些文獻的內容和形式,都和後來的地方有一定源流關係,其內容不外乎記載各地山川、土地、戶口、貢賦、物産、關塞等,其編纂形式或是按照四方邦國,或是按照九州土地,或是以山、海、大方為序,對有關情況加以記載,對後世的地方衹有一定影響,但是它們還不算是地方志。
地方志的發端是秦漢之際的郡書、地理書、都邑簿。郡書記載一地的先賢、耆舊、節士的事跡,如《陳留耆舊傳》、《兗州山陽先賢贊》等,地理書記載一地的疆界、區域、山川、道理、物産、戶口、風俗等,如《秦地圖》、《三秦記》等。都邑簿記載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閭巷、寺院、古塚、墳墓等。如《三輔黃圖》、《三輔宮殿名》等。成於東漢的《越絶書》,記載人物、地理、都邑,內容全面,可以認為是地方志發端的代表作。魏晉南北朝時期地方志進入大發展時期,出現《豫章古今記》、《荊州記》、《華陽國記》,皆初具地方志模型。至宋《太平寰宇記》之後,受該書影響,地方志又有所變化。 |
|
difang zhi
地方志
local chronicles
記錄某一地區 (行政區域) 自然和社會情況的文獻,簡稱方志。中國地方志最早可溯源到春秋戰國時期,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曾設有“外史”一職,“掌四方之志”。地方志又導源於古代的地理書《山海經》、《尚書·禹貢》等,唐代李吉甫所纂《元和郡縣志》記錄很多古跡,體例大致仿《山海經》,宋代樂史纂《太平寰字記》增加人物、藝文等方面內容,確立了後世方志的體例。中國古代地方志數量衆多,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統計,現存宋代至中華民國時期的地方志有8500多種,11萬多捲,其中清代方志有6000多種,約占80%。古代方志纂修的目的是資治、存史和教化,對於今天的經濟和文化建設、學術研究和新地方志的編纂都有參考價值。80年代,中國各地大規模地修纂新地方志,10年間出版的方志達數百種。
古代地方志按記載的地 域範圍 可分為總志、省志、府志、州志、廳志、縣志、鄉鎮志等。按記載的內容範圍可分為通志、專志、雜志等。地方志的內容極為廣泛,例如通志一般包括行政建置、沿革、疆域、山川、津梁、關隘、名勝、資源、物産、氣候、天文、 災異、 人物、藝文、文化、教育、民族、風俗等,可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和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方志的特徵有:①地方性,它多按行政區劃範圍記載,具有明顯的地方色彩。②連續性,一部地方志修成後,往往不斷續修,使之前後相繼 ,便於考察該地區政治 、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演變情況。③內容廣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社會人物等無所不包。④資料性,它以史實為主,述而不作,資料豐富。⑤可靠性,資料多來源於地方檔案和實地調查、采訪、測繪等,較為可靠。
(羅友鬆)
|
|
- n.: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of local history
|
|
山西 | 地理 | 全國百強縣 | 文化 | 成語 | 詞彙 | 俗語 | 成語詞典 | 內蒙古 | 介紹 | 地名 | 滕州 | 福建 | 海南 | 歷史 | 古籍 | 寧武 | 演員 | 村名 | 更多結果... |
|
|
中國地方志 | 東莞地方志 | 湖南地方志 | 武漢地方志 | 地方志學者 | 客傢地方志 | 蘇州地方志綜錄 | 中國地方志集成 | 中國地方志雜志 | 地方志工作條例 | 北京地方志學會 | 柳州市地方志協會 | 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規定 |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條例 | 宋元珍稀地方志叢刊 | 廣東地方志傳記索引下册 | 中國已刊地方志匯編 | 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 | 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 | 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 | 道真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全縣地方志續修工作的通知 | 道真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表彰全縣首屆地方志編纂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决定 |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辦法 | 安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中國地方志歷史文獻專集·災異志 | 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地方志工作條例辦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