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生命 即除地球外存在的生命體。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唯一的。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有許許多多,幾乎遍布宇宙。因此,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人們認為地外生命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宇宙中適於生命生存的區域數量很大;二是在地球和太陽係中找到的元素,如c、h、o、n等構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同樣遍布宇宙;三是有機化合反應在許多環境條件下都能進行。科學家們在暗黑星際雲中發現了普通有機分子,更加支持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學說。
目前,限於科學水平的發展,科學家們對地外生命的研究途徑尚比較有限。其中之一是將實驗儀器送入其它行星,但這種方法有局限,無法大量開展。還有一種想法是,假設宇宙中存在具備相同或超過我們這樣水平的智能生物,通過電波與其聯繫。可是由於可能的文明距離我們至少也有幾十光年,若能收到回覆,也已是百年以後,這是很不現實的。因此,我們不能單純通過通訊手段,而應藉助於實驗手段。我們雖沒有一個切實的實驗方法說明生命是物質演化的必然結果,但如果物理和化學規律是宇宙中的規律,而且我們在實驗中精確回溯了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途徑,就可以使人更有理由相信宇宙中也存在生命。
多年來,科學家推測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並進行了搜索,但仍沒有探測到地外生命的存在。科學家假定,地外生命的化學特性必須具備:1、適合於化學反應的介質;2、原子物質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並有不穩定結構。地外生物學或地外生命的研究,就是在銀河係的行星及衛星中調查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長期以來人們想象火星為有生命的行星,但經過幾次人類探測器登陸火星,這個想象被打破了。從20世紀60年代初,天文學家就盡力嚮被假定技術先進的文明世界發射探索信號。如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天文臺的305米的阿瑞斯波射電望遠鏡 ,功率大到可使距離1000光年的遠處接收到發射信號。同樣,哈勃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太陽係外的恆星及行星的電磁譜綫。通過光譜分析,天文學家可以測定大氣分子的溫度、類型和豐度,並可依據地球上所知推測某些天體上生命所必需的元素。最廣泛的正在進行的計劃是美國地外智能的探索(seti),它集中接收並分析來自宇宙空間的信號。
目前,按照人類已掌握的知識來認識地外生命,是一種科學的探索。我們不能拋開知識體係去任意想象。比如,我們不能說有一種生物可以在太陽上生活。現有的知識告訴我們:生命不可能在恆星上形成,但生命的誕生、存在和發展又絶對離不開由恆星的光和熱所提供的能源。因此,生命出現的第一個條件必然是在恆星周圍要有行星存在。通常認為恆星是由氣體塵埃雲坍縮而形成的。如果密度很低的原始星雲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縮,逐漸變為一個自轉着的扁平圓盤,那麽中央主要部分因密度增大、溫度升高發生熱核反應而形成恆星,周圍的薄盤就有可能形成行星係統。
生命的進化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其進程之慢完全可以同恆星演化的時間尺度相比。一種稱為藍-緑藻類的比較高級的單細胞生物早在3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人類這種智慧生命是在太陽形成後經過45至50億年漫長時間出現的。因此,年輕的恆星,即使它周圍存在行星,也不可能存在較高級的生命形式。另外,大質量恆星的發光發熱壽命衹有幾百萬年,對於生命進化所需要的時間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衹有類似太陽或更小一些的恆星纔是合適的候選者。在我們的銀河係中符合這一條件的恆星約有1000億顆。
並非所有恆星在形成時都會伴隨有一個行星係統。在銀河係內,雙星約占恆星總數的一半。有一種觀點認為,對於雙星係統來說,即使已有行星形成,那也要不了多久,這些行星不是落到其中一顆恆星上,就是會被拋入星際空間而遠離雙星係統。於是,衹有單星纔是可能的第二輪候選者。如果樂觀地假定所有單星都擁有數量不等的行星,那麽,銀河係內大約可以有400億顆帶有行星的恆星。
生命不可能在任何一顆行星上誕生,行星離開恆星的距離必須恰到好處。同時特別假定液態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前提,那麽,這兩個條件是十分苛刻的。如果地球離開太陽的距離比現在靠近百分之五,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再遠百分之一,地球會徹底凍結。恆星周圍具有能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氣象條件的行星是極為罕見的。計算表明,能滿足這一條件的第三輪候選者充其量也衹有100萬顆恆星。
100萬雖然還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衹有能同他們進行某種形式的接觸才能最後證實外地生命的存在。目前地球上最強有力的聯繫手段當推無綫電通訊。毫無疑問,不要說幾十億年前的藍藻,就是人類本身,在100多年前也還沒有能力發播無綫電訊號。如果再次樂觀地假定,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在和平繁榮的環境中生活了100萬年,科學技術十分發達,財力充足,有能力不停止地嚮空間發送強大的無綫電訊號。那麽,進化成智慧生命需要40億年,100萬年衹占其中的萬分之二點五。因此,100萬個第三輪候選者中能做到這一點的就衹有250顆了。250顆恆星平均分佈在銀河係中的話,離我們最近的也有4600光年。就地球上目前的技術水平,根本無法與之聯繫。唯一的可能是他們比我們先進,我們來接收他們的訊號。
我們人類生活在自以為寬廣的地球上,而地球在太陽係中猶如滄海一粟。如果將太陽係大小比做萬步,人類努力探索太空至今,也還衹走出一步而已。而太陽係於銀河係來說,則更是微乎其微。銀河係浩翰10萬光年,但比起目前我們觀測到的宇宙120億光年範圍來說,又衹是恆河一粒沙。而120億光年以外是怎麽樣呢,我們還無法知道。
但是我們相信,在宇宙中生命甚至智慧生命絶不衹是地球獨有的現象,雖然是罕見的,我們並不孤單。從哲學意義上說,宇宙的無限註定了天體數量的無限,從而也可以註定存在生命的天體數量同樣無限。問題衹有一個,就是無法發現。
1977年8月,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飛船,攜帶的一張可以保存10億年的唱片《地球之音》,目的是嚮地外高級智慧生命介紹地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