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 : 中國風景名勝 > 地壇
目錄
皇帝祭地的壇 The altar of the emperor Jide
  皇帝祭地的壇。又稱“方澤”、“方丘”。今 北京市 安定門 外有 明 清 地壇, 明 嘉靖 九年建, 清 重加修治。方形,周圍約五十丈,廣八九丈,中有方壇。《清會典·工部》:“紫禁城之南,左太廟,右社稷。設壇於四郊:都城之巳為天壇,醜為地壇,卯為日壇,酉為月壇,未為先農壇,三壇附焉。”
旅遊 Travel
  地壇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地壇公園位於北京市安定門外大街東側,依鄰北二環與雍和宮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蠟像館設在齋宮內。始建時,壇外闢有護壇一千四百七十六畝,壇內總面積六百四十畝。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壇公園占地面積37.4公頃年遊人量五六百萬人次,是一座歷史悠久,莊嚴肅穆,聞名遐爾的皇傢壇廟園林。公園的前身地壇,又稱方澤壇。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帝祭地的場所,也是我國最大且是唯一現存的祭地之壇。地壇現存方澤壇、皇祗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築。西門牌樓高大雄偉壯觀,是根據清代乾隆時所建式樣重新修建的,建設規模居北京市牌樓之最。緑色的琉璃瓦面,繪以單鳳圖,雙鳳圖和牡丹圖案,正面中心有地壇二字,背面核心有廣厚街字樣,是地壇公園的主要景點之一。方澤壇也稱拜臺,是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主建築,占地面積為一萬七千六百八十九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這樣宏偉寬敞祭地之壇,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地壇的整個建築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端莊、雄偉、別具一格。從整體到局部都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竜鳳”、“乾坤”等傳統觀念和象徵傳說夠思設計的近年來新增月季園、牡丹園、集芳圃等新的園林景點。由藝術大師劉海粟題寫名識的月季園是一個集展覽、觀、賞、科普於一體的月季花園,內有月季節性300餘種幽雅別緻的牡丹園中噴水池、石拱橋、亭廊、水榭相接,芳集圃則是別具特色的園中園。園內還有城市高爾夫球場、兒童遊樂場、門球場等數十項遊樂項目。
No. 3
  地壇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門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連續祭祀時間最長的一座地壇
  自公元1531~1911年,先後有明清兩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祭地長達381年。明朝前期祭地與祭天是合併在今天
  的天壇內舉行的,直到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定立四郊分祀的制度以後,纔另建壇祭地,當時稱作方澤壇。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改名為地壇
  地壇分為內壇和外壇,以祭祀為中心,周圍建有皇祗室、齋宮、神庫、神廚、宰牲亭、鐘樓等。它的面積不大,37.3公頃,占地僅為天壇的1/8左右。舉行祭地大典的方澤壇平面為正方形,上層高1.28米,邊長20.5米,下層高1.25米,邊長35米,乍一看去,似乎給人以矮小、簡單之感。但是,就在這看似一無所有的表象下面,卻隱含着象徵、對比、透視效果、視錯覺、誇大尺度、突出光影等一係列建築藝術手法,隱含着古代建築師們的匠心構思。
  在古代中國,“天圓地方”的觀念源遠流長,因此,作為祭祀地祗場所的地壇建築,最突出的一點,即是以象徵大地的正方形為幾何母題而重複運用。從地壇平面的構成到墻圈、拜臺的建造,一係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復出現,與天壇以象徵蒼天的圓形為母題而不斷重複的情形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這些重複的方形,不僅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而且還創造了構圖上平穩、協調、安定的建築形象,而這又與大地平實的本色十分一致。
  按照古代天陽地陰的說法,方澤罎罎面的石塊均為陰數即雙數:中心是36塊較大的方石,縱橫各6塊;圍繞着中心點,上臺砌有8圈石塊,最內者36塊,最外者92塊,每圈遞增8塊;下臺同樣砌有8圈石塊,最內者200塊,最外者156塊,亦是每圈遞增8塊;上層共有548個石塊,下層共有1024塊,兩層平臺用8級臺階相連。凡此種種,皆是“地方”學說的象徵。
  方澤壇建築藝術上的又一突出成就體現在空間節奏的完美處理。全壇方形平面嚮心式的重複構圖,使位於中心的那座體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臺顯得異常雄偉,這種非凡的氣魄,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圍建築物上一切多餘的部分,使其盡可能地以最簡單、最精練的形式出現,從而形成了一個高度淨化的環境;其次則是巧妙的空間結構處理手法:兩層壇墻被有意壘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層墻封頂下為1.7米,內墻則衹有0.9米,外層比內層高出了將近一倍;外門高2.9米,內門高2.5米。兩層平臺的高度雖然相近,但臺階的高度卻不同:上層臺寬3.2米,下層臺寬3.8米。這種加大遠景、縮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強了透視深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安排還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節奏:當他沿着神道嚮祭壇走去時,越嚮前走,建築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顯得高大,當他最終登上祭壇時,自然會有一種凌空撫雲、俯瞰塵世之感。除了視覺上促使人産生節奏感之外,這裏還重視人的觸覺,特別是腳的感覺。中國建築歷來重視地面的鋪作和道路、臺階的距離遠近麯直,目的即是要創作出一種特定的意境或氣氛。方澤壇的空間和距離,從一門到二門,二門到臺階前都是32步左右,兩層平臺都是8級臺階,上二層平臺又是32步左右。這種人行進間持續時間久暫相同的重複,自然而然地使人腳的觸覺轉化成心理上的節奏,舒暢的平步青雲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說,帝王祭天是為了表現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於天的話,那麽,他們在祭地之時,所要強調的是自己君臨大地、統治萬民的法統。因此,天壇建築以突出天的至高無上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從屬地位,而地壇建築則不然。它雖然也要表現大地的平時與遼闊,但更要突出作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嚴,要喚起 帝王統治萬民的神聖感和自豪感,所以,營建地壇的古代建築師們纔煞費苦心地做了上述構思與設計。
  地壇建築在色彩運用方面也頗具匠心.全部方澤壇衹用了黃、紅、灰、白四種顔色,便完成了象徵、對比、過渡,形成了協調藝術整體、創造氣氛的作用。祭臺側面貼黃色琉璃面磚,既標明其皇傢建築規格,又是地坻的象徵,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除了九竜壁之外,很少見到這種做法。在黃瓦與紅墻之間以灰色起過渡作用,又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常見的手法。整個建築以白色為主並伴以強烈的紅白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紅墻莊重、熱烈,漢白玉高雅、潔淨;紅色強調粗重有力,白色如輕紗白雲,富有變幻豐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質感;紅色在視覺上近在眼前,象徵塵世,而白色則透視深遠的效果,遠方蒼鬆翠柏的映襯,又使祭壇的輪廓十分鮮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聖的色彩。
  2006年05月25日,地壇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門票:2元
  開放時間:6:00-21:00
佛教百科 Buddhist Encyclopedia
  【地壇】 (術語)四輪壇之一。壇為四角,又有以土作者。見密門雜抄。
相關詞
順時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