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發射場與陸上發射場不同,海上發射場的發射臺的臺柱完全固定在汪洋大海的大陸架上臺面露出水面,類似海上石油鑽井平臺。衛星和火箭由大型艦船運來,再安裝在發射架上實施發射。
意大利國傢空間項目構想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2年研究小組决定在非領海建造發射平臺,意大利的國有石油企業得以擔此重任,並命名為“神聖的象徵”(saint mark),這樣意大利首個空間項目聖馬科(san marco)也由此得名,該項目最初在1962年nasa與羅馬大學簽訂關於聖馬科項目的合作協議。與nasa合作,其中包括還未與海上基地直接聯繫的最初階段。研究小組對聖馬科這一命名非常滿意,因為saint mark 是威尼斯的守護神,同時也寓意着航海人的守護神。
60年代中期,意大利在印度洋中建立了第一個民用的移動式赤道發射場——聖馬科發射平臺(san marco platform)。它包括兩個不同類型的平臺。一個起發射臺作用,另一個是控製發射的指揮所。聖馬科發射場於1966年投入使用,最初用於美國研製的“偵察兵”運載火箭(scs:spac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的發射。美國使用“偵察兵”運載火箭主要發射“探險者”號軌道探測器、空間電火箭試驗衛星(sert:space electric rocket test) 以及軍用秘密衛星,同時也為歐洲國傢發射一些科學探測和試驗方面的衛星,例如,把意大利研製的“聖馬科”2號 小型科學探測衛星、“聖馬科”6號衛星以及英國的“羚羊號”(ariel)係列衛星、法國的“法蘭西”1號衛星和送入了赤道軌道等。
由於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惟一一個可以使用的海上發射場,又曾經為美國發射過軍用秘密衛星,聖馬科發射場也成為一些科幻小說傢創作的素材——有人把它描畫為美國實施空間作戰的基地,有人則把它描寫成未來作戰打擊的目標,還有人把它描繪為風光秀麗的海邊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