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聖誕 a birthday [Christmas] gift》詩人: 佩索亞 Fernando Pessoa 一個上帝誕生。餘下的死去。本體
尚未到來也不曾離去:一次錯誤的轉換。
如今我們有了另一種永恆,
但總是走開的那個更好。
盲然,科學正在無用的星球上工作。
真瘋狂,信仰正複活信徒的夢。
一個新的上帝衹是一個詞---或僅僅一種聲音。
別尋找,別相信:一切衹是玄妙的法術。 (一)
“聖誕 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 節是一個宗教節日,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穌是因着聖靈成孕,由童女瑪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瑪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瑪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臣民必須申報戶籍。約瑟和瑪利亞衹好遵命,回到約瑟的家乡猶大的白冷(伯利恆)。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衹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瑪利亞唯有在馬棚裏生下耶穌,並將襁褓放在馬槽內。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 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二)
聖誕 節是基督宗教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節日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那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嚮世人顯示自己。當時衹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裏衹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那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着:“基督降生在猶大的白冷。”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 節可 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 的安提阿,公元 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裏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那穌的誕辰。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 羅馬國教衆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鼕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纔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 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 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 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 節。自從12月25 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 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衹紀 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着 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 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衆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傢裏,人們非常重 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 活動都與那穌降生的傳說有關。
(三)
“聖誕 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 節是一個宗教節日。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聖誕 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聖誕 卡,這都使聖誕 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教會開始並無聖誕 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纔有。據說:第一個聖誕 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剋裏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 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 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纔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 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 節。其實哪一天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是為紀念救主耶穌降生。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 夜"或"平安夜"。
耶穌的降生,有舊約先知預言:"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意思為'上帝與我們同在')。"(以賽亞書7章14節,聖經下同)
耶穌降生時,有天使報信:"不要懼怕,我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着布,臥在馬槽裏,那就是記號了。"(路加福音2章10~12節)
耶穌降生時,有博士朝拜,"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手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馬太福音2章10~11節)
耶穌,意指"上帝拯救",因為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罪使人離開生命的源頭,宇宙萬物的主宰。罪使人失去公義、仁愛,變得自私、驕傲、貪婪、邪惡。罪破壞人與上帝、人與人之間和睦的關係,使人活在無可奈何的痛苦之中。罪使人將來要面對永遠的刑罰和痛苦,"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9章27節)因為上帝是聖潔、公義的!
但是,上帝又是慈愛的主,他賜給世人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成為人的樣式(就是聖誕 ),作我們的救贖主,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馬太福音1章21節)他代替了我們的軟弱,擔當了我們的罪的刑罰。"上帝使我們衆人的罪孽都歸到他身上",(以賽亞書53章6節)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
今天,衹要你悔改自己的罪,相信他,接受他做你個人的救主,你的罪就被赦免了,你與上帝就恢復了那起初和睦的關係,你就得了永遠的生命。今天你接受耶穌在你的心裏,今天就是你的聖誕 節,願上帝今年賜給你一個特別的聖誕 節! 法國: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 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裏,白色聖誕 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 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 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 美酒。
芬蘭:芬蘭在12月聖誕 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 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和德國: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 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歡利用聖誕 節假日外出旅遊。
美國:美國人過聖誕 節着重家庭佈置,安置聖誕 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 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瑞士:瑞士人在聖誕 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裏,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 節就到了。
丹麥: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 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傢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 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 節,到處可以看見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裏精心佈置的鼕日雪景、挂滿雪花的聖誕 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 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鼕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傢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 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 節弄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着飲料到森林裏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用石頭壘的露天竈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纔結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 老人的莅臨。
波蘭: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舉行,傢傢戶戶都要裝飾聖誕 樹,大街小巷都有聖誕 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裏親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表示友好。晚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富,但不能吃肉。夜間12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 節期間,一般不到別人傢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請者例外。
保加利亞: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 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 節前夜,傢傢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橫禍。由男人取聖誕 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道:“聖誕 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裏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拋下他和他的三個女兒。這個貴族嘗試了不少發明,都失敗了,但也因此耗盡了錢財,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傢農捨裏生活,他的女兒們也衹得親自燒煮、縫紉和打掃。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陸續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更加沮喪,因為他沒錢給女兒們買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後將長統襪挂在壁爐前烘幹。聖人Nicholas知道了她們父親的境況後,就在那天晚上,來到她們的傢門前。他從窗口看到一傢人都已睡着了,同時也註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裏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裏。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裏裝滿了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妝了。這個貴族也因此能親眼看到他的女兒們結婚,從此便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挂聖誕 襪的傳統。有些國傢的孩子則有其它類似的風俗,如在法國,孩子們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等。
,在臺灣也稱作耶誕節,是教會年歷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 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 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 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根據天主教的福音書,耶穌是伯利恆的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當時正在去羅馬人口普查註册的路上。耶穌的出生在信徒看來是猶太教預言中的默西亞將要到來計劃的實現,因為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一族的傢。聖誕 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但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
其他語言名稱
聖誕 節的英語Christmas,即“基督彌撒”。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 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
聖誕 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ż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 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僅為“神聖的夜晚”。
聖誕 起源
112月25日的聖誕 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美國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說,上帝决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瞭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 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利亞生下耶穌的時刻。
瑪利亞已和木匠約瑟夫訂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利亞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利亞娶回傢。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儘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曆按着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 節的故事
耶穌基督出生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多個世紀,主要根據基督教福音書中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而來。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沒有着重記載耶穌的童年生活,路加的版本寫於其他三本之後,比較詳盡的介紹了耶穌早期的生活細節。
路加描述說,瑪利亞年幼時收到天使加百利的消息,身為處女的她藉由聖靈受孕。當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有下旨,叫天下人民各歸各城人口普查,於是她和丈夫約瑟離開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大去,這是居裏扭作敘利亞總督之後,頭一次報名上册,途中他們經過約瑟祖先大衛生活的伯利恆城,在伯利恆因為在鄉村旅店已經沒有空房,他們衹好寄宿在旅捨外面,瑪利亞在那兒的馬廄裏生下了耶穌,這裏的“馬廄”根據聖經版本不同而不同,但通常是一個喂食槽或是個畜欄。基督出生在伯利恆,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王的傢,這就實現了以色列的預言。後來耶穌傢逃到埃及是為了逃避憤怒的大希律王的追殺,因為希律王聽說了在伯利恆出生一個新的猶太王。當希律王死後,新的猶太王繼位,他並不認識耶穌和他的父母,因此耶穌的生命就沒有了威脅,這樣耶穌和傢人返回了以色列,他們定居在拿撒勒。
同時與基督降生的故事從福音書裏傳嚮大衆的還包括東方博士(Magi,古波斯祭司)參拜的故事,以及耶穌出生時天使嚮附近的牧羊人報喜的記錄。幾位博士,看見伯利恆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顆大星,於是便跟着它來到了耶穌基督的出生地。由於他們嚮當時的希率王打聽新的猶太國王,纔導致馬太福音中耶穌一傢的逃難經歷。根據聖經版本的不同,東方博士也作“祭司”、“王”或“賢者”;他們可能來自阿拉伯半島,因為他們獻給耶穌的禮物裏包括“黃金、乳香和沒藥”。多年以來,天文學家和歷史學家給出了一堆相互矛盾的天文事件的組合以解釋這一以前從未看到過的巨星。1
耶穌具體的出生時間已被認定為九月份與十月份之間。現在所慶祝的聖誕 節(12月25日)來源於公元後400餘年,當基督教成為羅馬王國的國教後,為了將當時大衆所慶祝的太陽之節(12月25日)與新的國教結合起來,之所以把耶穌的出生日定為現在聖誕 節的日期。歷史上耶穌的存在是歷史學家們公認的(請參考有關調查),但耶穌的神性卻一直在辯論中。基督徒們相信耶穌同時是百分之百的人與百分之百的神,某些其它宗教相信耶穌是神的先知,或者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慶祝日期
《聖經》沒有記載耶穌的出生日期。關於耶穌基督真實生辰日之調查在耶穌基督死後200年纔開始,天主教教會建立了慶祝習俗。對於大部分西方世界的基督徒(東正教、羅馬公教和基督新教)來說,聖誕 節是12月25日;而在科普特、耶路撒冷、俄羅斯、塞爾維亞及格魯吉亞等東正教地區,聖誕 節則是1月7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裏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 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 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亞美尼亞教會更關註主顯節,而不是聖誕 節。
不少證據顯示耶穌並不是在12月25日出生,《聖經》沒有記載耶穌吩咐門徒慶祝其生日和門徒進行基督的生辰慶祝。耶穌出生的日子可能在10月1日左右;因為衹有在年中這個時候,牧羊人才會晚上在戶外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12)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衆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鼕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於上述因素,羅馬教會纔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 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 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 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 節。另有天文學家根據有關耶穌出生時的天文現象-“天上的一顆大星”,推算公元前6年4月17日纔是確切的耶穌誕辰日。
習俗與慶祝
聖誕 習俗數量衆多,包括世俗,宗教,國傢,聖誕 相關,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聖誕 符號及活動,如聖誕 樹,聖誕 火腿,聖誕 柴,鼕青,槲寄生以及互贈禮物,都是基督教傳教士從早期Asatru異教的鼕至假日Yule裏吸收而來。對鼕至的慶祝早在基督教到達北歐之前就在那裏廣為進行了,今天聖誕 節一詞在斯堪的納維亞語裏依然是異教的jul(或yule)。聖誕 樹被認為最早出現在德國。
教宗額我略一世沒有試圖去禁止流行的異教節日,而是允許基督教的教士對它們賦予基督教的意義重新解釋,他允許了大部分的習俗繼續存在,衹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樣2。宗教及政府當局與慶祝者之間的交易使聖誕 節得以繼續。在基督教神權統治繁榮的地區,如剋倫威爾治下的英格蘭和早期新英格蘭殖民地,慶祝活動是被禁止的3。在俄國革命後,聖誕 慶祝被蘇聯蘇维埃共産黨政權禁止了75年。即使在現今一些基督教派裏,例如耶和華見證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組織,仍舊把聖誕 節看作沒有聖經認可的異教徒節日,並拒絶慶祝。
民間習俗
自從聖誕 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着北半球鼕季的聖誕 裝飾和聖誕 老人神話出現了。
聖誕 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 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 假期的慶祝裏,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 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聖尼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 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 前夜乘着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裏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法語中聖誕 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聖誕 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聖誕 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聖誕 老人身旁跟隨着Knecht 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傢夥。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裏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聖誕 老人與聖誕 夫人是夫妻。在聖誕 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嚮其要禮物的聖誕 老人出現。
在許多國傢裏,孩子們準備好空的容器,以便聖誕 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挂聖誕 襪,因為聖誕 老人說過要在聖誕 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裏。在其他國傢,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聖誕 老人可以在聖誕 前夜(或聖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聖誕 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
送禮時間
在許多國傢,聖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贈禮物的日子。德國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兒們把鞋子拿出放在窗臺上,第二天早上他們將發現鞋裏放滿了糖果和小禮物。在德國,主要的送禮日期是12月24日,聖誕 老人帶來禮物或放在聖誕 樹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衹是送禮的人是“小耶和華”,而不是聖誕 老人。
在很多地區,包括荷蘭,聖誕 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質。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傳統的國傢裏,在1月6日主顯節送禮物的人則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異教牧師。
歌麯聖誕 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個送禮習俗。當中描述了英國人傳統上會從聖誕 節到顯現節每天互送禮物慶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聖誕 禮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聖誕 節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國人都是於節禮日送禮給朋友的。
聖誕 卡
聖誕 卡(聖誕 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係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 裝飾
在西方國傢裏,聖誕 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 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 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聖誕 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 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緑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着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種聖誕 禮物。聖誕 之夜,人們圍着聖誕 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 裝飾包括以聖誕 裝飾和聖誕 燈裝飾的聖誕 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緑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鼕青和槲寄生是傳統采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 形象。
傳統的聖誕 花是猩猩木(別名一品紅、聖誕 紅,花色有猩紅、粉紅、乳白等)。聖誕 植物還包括鼕青,紅孤挺花,聖誕 仙人掌。
普遍市政當局也會對聖誕 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挂聖誕 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聖誕 樹。在美國,裝飾還曾經因為包括了宗教主題而被多次起訴,控方認為這是政府認可某種特定宗教行為,違反了宗教自由。
社會方面和娛樂
很多國傢裏,商業機構,學校以及組織團體會在聖誕 節前幾周舉行聖誕 聚會和舞會。一些組織還會有聖誕 遊行表演,表演有時會包括基督降生的故事。一些團體還會有露天唱詩活動,如訪問鄰居傢歌唱聖誕 歌麯。有些人想用假日喚起人關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參與特別的義工工作,或是進行慈善籌款活動。
在聖誕 節或平安夜,人們經常會準備一盤豐盛的聖誕 大餐來享用,一般都是所在國傢裏的傳統菜色。很多地區,特別是東歐,家庭聖誕 大餐前人們會禁食一陣。很多國傢裏,糖果和宴請也是聖誕 慶祝的重要一部分。傳說一位希望見證耶穌的糖果商人,發明士的糖。
宗教習俗及慶祝
宗教慶祝是以將臨期/降臨節開始的,將臨期是對大約在11月尾基督降生預期的慶祝,將臨期教會會有特別的活動或儀式.一般包括降臨節頌歌,這段時間內使用將臨期歷慶祝,期間還會嚮兒童發送糖果和巧剋力.在聖誕 節前,教會會在教堂安排用許多聖誕 活動,唱詩班也會在教堂裏演唱聖誕 歌麯. 在平安夜和聖誕 節,特別活動包括子夜彌撒。
其他宗教信仰也會乘聖誕 假日期間慶祝他們各自的鼕季慶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猶太教的光明節,在21世紀的今天,家庭成員在光明節內也開始互贈禮物了。
聖誕 節同時也合理的為伊斯蘭世界接受,因為耶穌在伊斯蘭教裏也是一位先知,慶祝他的降生是沒有理由被拒絶的.聖誕 節的世俗慶祝對在西方國傢的穆斯林們來說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了。
地區性習俗與慶祝
Image:Weihnachtsmarkt.jpg
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剋省出現法國式的聖誕 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聖誕 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剋菲勒中心的擺放聖誕 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聖誕 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聖誕 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綫。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聖誕 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衆多媒體的關註和報道。
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 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傢挨戶地走訪,象徵着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傢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聖誕 禮物的小遊戲。
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聖誕 節的慶祝活動充滿着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傢,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 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 老人有很大聯繫。南美洲的聖誕 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聖誕 節有關。聖誕 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聖誕 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傢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聖誕 慶祝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着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 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聖誕 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ì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亞洲
在臺灣,名義上,聖誕 節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同日通過,並於翌年同日實施,所以聖誕 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假日,但卻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臺灣實施隔周周休二日,同時取消部份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做成的經濟衝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周休二日製之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份適用工時雙周84小時製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不過民衆慶祝聖誕 節的氣氛卻愈來愈濃厚。時任“總統”陳水扁在2005年11月25日贈勳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臺灣“與世界同步”,聖誕 節也放假一天。當時引起部分臺灣輿論認為陳水扁是刻意以“聖誕 節放假”來鞏固梵蒂岡邦交。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嚮,12月25日聖誕 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衆假期(但某些情況下,聖誕 節可能不放假,以鼕節取代,節禮日更可不放假亦不予補假,詳情請參閱香港節日與公衆假期條目),12月24日平安夜雖然不是公衆假期,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聖誕 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早在11月中旬已有聖誕 燈飾。平安夜,年青人喜歡帶着情侶到尖沙咀欣賞聖誕 燈飾,開聖誕 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會照常營業,不少人會陪同愛侶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會出國旅行。對年輕一輩來說,聖誕 節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與愛侶一起慶祝,變相成為另一個情人節。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節禮日為“拆禮物日(Boxing Day)”,以為所有在聖誕 禮物必須要待到此日纔可拆開。其實歐美並沒有此傳統。在歐美,所有聖誕 節禮物早在平安夜或者聖誕 日早上已經拆開。
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嚮,聖誕 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聖誕 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在日本,聖誕 節不屬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鼕休假期,而湊巧地,接近聖誕 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但民衆完全接受了西方聖誕 老人來慶祝聖誕 節,但是他們的新年是更重要的節日。
在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有聖誕 假期,假期在聖誕 節前幾天開始在元旦幾天後結束。聖誕 節因為聖誕 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裏被叫“bada din”(大日子)。
屬於天主教國傢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 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聖誕 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準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聖誕 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幹酪球,通常使用伊丹奶酪做成)和“jamon”(聖誕 火腿)。節日裏孩子們會嚮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在韓國、新加坡和東帝汶等,聖誕 節也是官方假日。
[編輯] 其他南半球地區
南半球的英聯邦國傢,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聖誕 節依然是在12月25日慶祝,雖然其時正值他們夏季的酷暑時節,與聖誕 節通常的鼕季冰天雪地形象完全相反,結果出現聖誕 老人穿着紅色毛皮大氅,卻乘着衝浪板到海灘去吃露天火雞燒烤的趣怪景像。 參見鼕季節日列表和世界上的聖誕 節以瞭解非英語國傢的相關消息。
聖誕 藝術及媒體
聖誕 節激發了許多虛構的聖誕 故事,試圖用現在的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聖誕 節精神。內容通常是觸動心靈的關於聖誕 奇跡的故事。他們中的一些已經變得非常有名並且已經變為大衆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已經被作為聖誕 傳統流傳至今。
聖誕 期間上映的新片是不僅是每年電影工業票房的保證,聖誕 也是各大電影公司和著名導演群雄逐鹿的黃金時節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鬍桃夾子芭蕾舞劇。故事敘述的是一位年輕俄國女孩在聖誕 夜進入夢境後發現聖誕 飾品都有了生命的故事,類似的還有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小氣財神》。《小氣財神》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吝嗇鬼Ebenezer Scrooge的故事。Scrooge拒絶聖誕 節所代表的發善心和同情他人的精神ì直到他遇見了嚮他展現了後果的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聖誕 精靈。通過這個和其他一些故事,狄更斯基本把英語國傢的聖誕 節慶祝狀況描述了出來(樹,葡萄幹布丁,頌歌等等)同時故事也反對了聖誕 節期間的商業氣息。
如果說狄更斯描述了英語國傢的聖誕 景象,那麽Thomas Nast和剋萊門特·摩爾就提供了現代英語國傢聖誕 老人的基本形象。Nast的19世紀的圖畫給出了聖誕 老人的相貌,同時摩爾的A Visit from St. Nicholas一詩(通俗的名字是"聖誕 前夜"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則描繪了聖誕 老人胖乎乎聲音宏亮的形象和聖誕 前夜乘着雪橇來到屋頂的情形。
雖然聖誕 節的符號象徵已經通過電視電影廣泛傳播,但在一些堅持傳統的國傢仍舊保持原樣,聖誕 老人及其故事也各國有別。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聖誕 節故事並非如狄更斯描述的那樣輕鬆愉快,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貧睏無助的小女孩在平安夜赤腳走在覆着白雪的街道上,徒勞的試圖去賣出她的火柴,對身邊人們幸福的聖誕 慶祝她衹能看着。她不敢回傢,因為她爸又在酗酒。不像英語國傢的聖誕 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
許多關於聖誕 節的故事都收錄在電影和電視上,同時亦被無數次地於電臺和電視上廣播。自從19世紀80年代,隨着家庭影像製品的普及,每年的聖誕 假日期間,這些故事的錄像帶和影碟都得到了熱賣。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電影 風雲人物,這電影的主題就是映射一首聖誕 贊頌歌。 影片中的英雄喬治·貝利是一個商人,夢想幫助社區裏的每一個人。有一年聖誕 夜守護天使找到正在絶望中就要自殺的他,並嚮他指出他的存在對周圍的其他人意義有多麽的重大。最著名的動畫産品莫過於查理·布朗的聖誕 節,查理·布朗因為不滿意發現假日的深層次含義的嘗試而苦惱不已。
為數不多的真實故事成了永遠流傳的聖誕 故事。聖誕 贊美歌《平安夜》背後的故事還有 "Yes, Virginia, there is a Santa Claus" 是其中最著名的。
廣播和電視也會安排聖誕 主題的節目。廣播電臺會播放聖誕 歌麯,經典音樂,贊美詩合唱如亨德爾的《彌賽亞》。其中經典聖誕 歌麯有改編自柴可夫斯基地芭蕾舞樂章的鬍桃夾子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聖誕 宗教劇》(作品號第 BWV 248)。電視臺也會在聖誕 節期間奉獻出多姿多彩的節目,講述傳統,播放一些經典影片,製作一些專題節目等。 聖誕 節通常對於慶祝聖誕 節的國傢來說,是最大的每年一度的經濟刺激。在幾乎所有零售領域,銷售會發生戲劇性的增長,如人們購買禮物,裝飾,供應為來賓準備的派對。
商店藉機以高價推出新産品,消費者則藉這段時間買一些打折商品。在美國,零售業的 聖誕 購物季被延長到始於感恩節,到耶穌受難日纔結束。。對一些商店和商業機構來說,聖誕 節是他們一年中唯一關門的日子。聖誕 節和新年的打折活動使得商店賣掉他們積壓的産品,這一現象的經濟影響力會持續到節後。
很多原教旨主義基督徒,也是所謂的反拜金主義者,譴責聖誕 節的商業化。他們譴責聖誕 季受控於金錢和貪欲,隨害了它更重要的出於憐憫、慷慨和仁慈的價值。過量發行的宣傳頁還有其他的問題也會在聖誕 節期間導致社會問題出現上升的趨勢。
在北美,聖誕 節假期電影季各個製片公司往往會推出本年度最令人期待片子,藉以在假期贏得良好的票房和奧斯卡奬的入門券。另一個發片季節就是暑假了。 聖誕 影片一般不遲於感恩節前公映,因為過了這個時間後這樣的主題就不再那麽受歡迎。 因為聖誕 節的焦點在於與朋友和家庭一起慶祝(在香港更將焦點集中在與情侶一起慶祝,成為一年內另一個情人節),所以沒有家庭或情侶的人,以及最近遭受損失的人在聖誕 節期間更容易患上抑鬱癥。因此聖誕 期間對心理咨詢服務的需求增加。
人們發現聖誕 期間自殺和謀殺率會出現一個小峰值,可能是因為假日慶祝少不了酒精助興的緣故。但無論如何,自殺率最高的月份還是5月和6月;聖誕 期間因為酒後開車相關的災難因而也有所增加。
在基督教國傢裏,非基督教徒會在聖誕 節感覺到沒有意思,因為商店都關門了,朋友們也都去度假了,他們的唯一娛樂衹是“電影和中國餐館”了,電影院還會為了在假日賺錢保持開放。中國人開的店鋪不會在這個熱鬧的日子裏關門。
聖誕 節日期起源的幾種理論
曾有許多不同的日期被建議用來紀念耶穌誕辰,但為什麽用12月25日這樣一個日子來紀念會最終被廣泛接受依然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下面列舉了各種可能的原因:
天主教百科全書上的關於聖誕 節的條目 介紹了各地最早的聖誕 節。聖誕 節並沒有出現在早期基督教的節期之中,如愛任紐和特土良都未提及。關於聖誕 節期最早的記載來自公元200年左右的亞歷山太,其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稱,有些埃及神學家不僅對基督的生年,同時也對他的生日過分好奇4,並把這個生日定在奧古斯都在朝的第二十八年 Pachon 月25日(即陽歷5月20日)。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時亞歷山太的教會確定了 dies Nativitatis et Epiphaniae(聖誕 節和主顯節的日期)。在12月慶祝的聖誕 於五世紀時傳入埃及。在耶路撒冷,來自波爾多的朝聖者 Egeria(亦稱 Silvia)見證聖燭節(聖誕 後四十日)是在1月6日後的四十日,而當地聖誕 應為一月六日。在安提阿,公元386年前後金口約翰呼籲教會統一在12月25日慶祝基督誕辰,其中一部分人在其他日子慶祝這一節期至少已經十年。
早期基督徒藉用異教的不同的神如阿波羅太陽神,地獄判官(埃及主神之一),丘比特(羅馬主神),普路托斯(希臘神)或者的遠古時代諾亞之曾孫寧錄生日來慶祝。
來自耶穌降生於光明節期間的傳統(猶太光明節,基色婁月(Kislev)25日,開始於Tevet)。 基色婁月一般對應公歷12月份。在舊儒略歷,耶穌生日是公元前5年基色婁月25日,對應公歷是11月25日。
聖誕 節基於耶穌受難日。由於耶穌死亡的確切日期在四本福音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早期的基督徒試着去推測,得出大約在3月25日或者4月6日。根據聖經舊約預言耶穌將死於整歲數或者他降臨的某一個整年,基督徒以此來推算耶穌的生日:耶穌受難日加上9個月就是他的生日——12月25日或者1月6日。這樣與其說聖誕 節是從異教徒那偷換來的不如說本來他就是真的發生過。 “聖誕 節”這個名稱,被認為是是華人社會中最先接受基督教文化的華南地區最早采用。在華人及華裔社會中,香港地區和海外人口裏的基督徒占多數。在臺灣,聖誕 節與行憲紀念日碰巧在同一日,但臺灣方面亦有人呼“聖誕 節”作“耶誕節”。而在中國大陸,其實一直都沒有慶祝聖誕 節的習慣。不過在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受到香港及其他西方社會的影響,不少商場都希望透過“聖誕 節”來促進商機,鼓勵市民購物,使“慶祝聖誕 節”在中國大陸亦開始流行起來。不過,亦有部分人認為“慶祝聖誕 節”是一種文化上的侵略,耶穌基督傳統上在中國大陸不被廣泛被認為是聖人,沒有為他的生日慶祝的理由,認為應該跟臺灣一樣,稱呼這一天為“耶誕節”。
聖誕 老人
聖誕 老人的傳說在數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即出現。北歐神話中司智慧,藝術,詩詞,戰爭的奧丁神,寒鼕時節,騎上他那八腳馬坐騎馳騁於天涯海角,懲惡揚善,分發禮物。與此同時,其子雷神着紅衣以閃電為武器與冰雪諸神昏天黑地惡戰一場,最終戰勝寒冷。據異教傳說,聖誕 老人為奧丁神後裔。也有傳說稱聖誕 老人由聖·尼古拉而來,所以聖誕 老人也稱St.Nicholas.因這些故事大多弘揚基督精神,其出處,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聖誕 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
每年聖誕 節,聖誕 老人騎在馴鹿上,聖童手持聖誕 樹降臨人間,隨着世事變遷,作傢和藝術傢開始把聖誕 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着紅裝,留白鬍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聖誕 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在德國,傳說他扮成聖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裏。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遊,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奬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傢長們靈機一動紛紛采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如今,聖誕 節已經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聖誕 老人已經成為聖誕 節最受喜愛的象徵和傳統。他趕着馴鹿,拉着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傢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聖誕 大餐(Christmas Dinner)
正像國人過春節吃年夜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 節也很註重全家團聚,圍坐在聖誕 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 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火雞烤製工藝復雜,味道鮮美持久,以致麥兜小朋友垂涎三尺。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 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裏,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 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傢歡天喜地。
聖誕 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 晚宴又叫聖誕 大餐。
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着美好的祝願。
玫瑰、核桃、桂皮和顔色鮮豔的水果,是聖誕 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 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
在西方人眼裏,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 晚宴。
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 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裏放上一隻蘋果。
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衹有大家庭纔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 請客時也紛紛效仿。
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聖誕 晚宴之後,人們還要去教堂報告佳音,並為唱詩班的人們預備糖果點心等。
世界上各國過聖誕 節的飲食習俗既有相同之處,也各有不同。
美國
在美國,聖誕 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丹麥
在丹麥,當聖誕 大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法國
在法國,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着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聖誕 。
英國
在英國,英國人除開懷痛飲啤酒之外,還喜歡去異地旅遊。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聖誕 前夜閤家團聚。
德國
在德國,一嚮比較嚴謹的德國人都要開懷暢飲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豬蹄、啤酒燴牛肉、奶製品和各種生菜。
意大利
在意大利,雖然平時已吃好喝好,但過聖誕 節時,那纔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饌佳餚,玉盤奇饈,應有盡有,是饕餐之徒大顯身手的時候。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每傢飯店酒店都為聖誕 節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有火雞、臘雞、豬腿、美酒、點心等,人們在傍晚時分或一傢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聖誕 大餐
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 節是最註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 布丁、聖誕 碎肉餅等。每一個傢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 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 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傢,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 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 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挂着花環以及其它別緻的佈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 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傢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傢裏,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傢中要事,但遇有傢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傢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 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 禮物。在許多城市裏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嚮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意大利
每一個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 前夕,傢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 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衹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 節,意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 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裏、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裏,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嚮大傢朗讀。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聖誕 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美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瑞士
瑞士的聖誕 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嚮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後,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聖誕 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聖誕 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聖誕 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智利
智利人慶祝聖誕 節,必有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飲品,是用咖啡、牛乳、雞蛋、酒和發酵的葡萄合製而成。這種飲料為什麽被叫做【猴子尾巴】呢?倒沒有人能夠解釋。
挪威
挪威人在聖誕 前夕臨睡前,傢裏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雙鞋子,由大至小排稱一列,是各人輪流唱出他最喜歡的聖誕 歌或聖詩一首。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 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傢裏找尋嚮別人藉來的東西,必需在聖誕 節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並不是在聖誕 節期間送的,小孩子和僕人都會得到禮物。
荷蘭
荷蘭人的聖誕 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裏面。
德國
德國的每一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聖誕 樹,聖誕 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人對於製聖誕 節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 聖誕 樹(Christmas tree)是聖誕 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 前後把一棵常緑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裏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 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鬆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聖誕 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近代聖誕 樹起源於德國。德國人於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傢裏佈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乾挂在上面,象徵聖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聖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此外,室內還設有聖誕 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聖誕 塔和伊甸園樹合併為聖誕 樹。
18世紀,這種風俗在德國信義宗信徒中頗流行,但直至19世紀纔流行全國,成為德國根深柢固的傳統。19世紀初,聖誕 樹傳到英國;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德國皇子艾伯特加以推廣普及。維多利亞式聖誕 樹飾以蠟燭、糖果和花色糕點,用絲帶和紙鏈吊挂在樹枝上。早在17世紀聖誕 樹即由德國移民帶到北美,至19世紀廣為流行。在奧地利、瑞士、波蘭和荷蘭也頗流行。在中國和日本,聖誕 樹於19及20世紀由美國傳教士傳入,多飾以彩色繽紛的紙花。
聖誕 夜
聖誕 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稱平安夜,即聖誕 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社會是聖誕 節日祝節日之一。但現在,由於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聖誕 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 樹的日子,但隨著聖誕 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 樹早在聖誕 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傢中團聚。聖誕 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傢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聖誕 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聖誕 之夜,父母們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統襪裏。
在大部份基督教社會是聖誕 節慶祝節日之一。聖誕 夜傳統上是擺設聖誕 樹的日子,但隨着聖誕 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聖誕 樹早在聖誕 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在英國,聖誕 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下午休息)。
傳統教會的聖誕 期在聖誕 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聖誕 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聖誕 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主顯節(顯現日)慶祝時。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聖誕 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是燒鯉魚。
聖誕 頌歌
聖誕 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 頌歌”。聖誕 頌歌很多,麯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傢的名作。經常唱的有《普世歡騰,救主下降》、 (Joy to the 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 We Have Heard on High)、《緬想當年時方夜半》(It Came the Midnight 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恆》(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牧人聞信》(While Shepherds Watched Their Flocks)、《遠遠在馬槽裏》(Away in the Manger )、《榮耀天軍》(Angels,from the Realms of Glory)、 《聽啊,天使唱高聲》(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聖誕 鐘聲》(I Heard the Bells on Christmas 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 Night)最為有名。據說,1818年在奧地利一個名叫奧本多夫的小鎮上住着一個默默無聞的鄉村牧師一摩爾。這年聖誕 節,摩爾發現教堂裏管風琴的管於被老鼠咬壞了,修理已經來不及了。怎麽慶祝聖誕 呢?摩爾為此悶悶不樂。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裏記載着,那穌降生時,天使嚮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佳音後,高唱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他靈機一動,根據這兩句經文寫成一首贊美詩,取名《平安夜》。摩爾寫好歌詞後拿給本鎮小學教師葛路伯看,請他譜麯。葛路怕讀完歌詞很受感動,譜好麯,第二天在教堂裏演唱,大受歡迎。後來有兩個商人路過這裏,學會了這首歌,他們為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聽後大力贊賞,下令把《平安夜》定為全國教堂過聖誕 節時必唱的歌麯 之一。此外,有條件的教堂每年聖誕 節時還會演唱德國著名音樂 傢韓德爾的《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通過這些音樂崇拜活動來加強節日的喜慶氣氛。 n.: a birthday [Christmas] gift, Confucius' birthday, Jesus' birthday, emperor's birthday, Christmas 音樂傢 茉莉花 浪漫 薩剋斯管演奏傢 歌麯 音樂 歌詞 張含韻 人物 節日 聖經人物 禮物 聖誕 禮物聖誕 節旅遊 香港 傳統 電影 家庭 喜劇 奇幻 風俗 甜品 氣球 愛滿暖鼕氣球 明星 女歌手 尚雯婕 文化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