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黑竜江 >哈爾濱 > 聖索菲亞大教堂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聖索菲亞大教堂聯繫方式地址: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內。
  郵編:150000聖索菲亞大教堂投訴電話哈爾濱市旅遊投訴電話:0451-84664315
  黑竜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451-8701005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聖索菲亞大教堂景區榮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索菲亞大教堂門票價格20元聖索菲亞大教堂節慶活動哈爾濱冰雪節12月至次年1月
  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冰雪節,在每年十二月份到翌年一月份舉行,這是我國第一個以冰雪為內容而組織的區域性節慶活動。每年的哈爾濱冰雪節都舉辦大型的鼕泳比賽,場面非常壯觀。
  屆時,遊人可以到哈爾濱市一睹冰燈、雪雕的美景,欣賞冰雪文藝晚會,還可以參加很多冰雪娛樂項目。哈爾濱冰燈和雪雕藝術已成為世界冰雪藝術的三大奇葩之一。
  哈爾濱音樂會陰歷八月六日至十五日
  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簡稱“哈夏會”)是國傢級音樂盛會,每屆於隔年的8月6日至15日舉行,歷時10天。
  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是酷愛高雅藝術的哈爾濱人的獨創,規模盛大,群星薈萃,已成為音樂藝術傢的搖籃。
  現在已升華為地方傳統音樂節,也成為我國傳統的音樂盛會,是中國“三大音樂會”之一,並由此奠定了哈爾濱音樂名城的地位。
  滾冰節正月十五
  滾冰節是當地的民間習俗,由來已久,元宵節的夜晚,人們將蠟燭點燃,放在河面上擺成各種圖形,同時,男女老少都要到冰封的江面上打滾嬉戲,據說可以滾去煩惱,滾去災禍,滾來好運,滾來幸福。
  這一習俗,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鬆花江江神獨角竜的女兒與這裏一位捕魚的小夥子産生了愛情並結成夫妻,過着幸福寧靜的生活。此事被獨角竜發觀,大年初一,獨角竜用獨角豁開江面,將竜女抓回,並想用瘟疫懲罰小夥子和村民。竜女就托夢給心上人,囑咐小夥子正月十五的晚上到冰面上去打滾,左打九個滾,再右打九個滾,就可以躲過瘟疫。於是元宵節晚上,全村老小都到冰面上去打滾,果真躲過災禍。村民怕獨角竜再報復,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到冰面上去打滾,漸漸的形成一種獨特的民俗延續至今。
  民間冰燈節春節和元宵節期間
  民間的冰燈節,是在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進行,一般都是將一傢一戶自製的冰燈擺放到自己的院子裏。隨着文化娛樂活動的規模逐步擴大,開始在村子的廣場或娛樂場所搞冰燈製作比賽活動。這種活動,給鄉村增加了濃郁的節日氣氛。聖索菲亞大教堂開放時間8:00—18:00,全年無休、聖索菲亞大教堂最佳旅遊時間前往哈爾濱旅遊,最佳的季節是以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此時,滿目的銀裝素裹,雖然寒冷,卻到處可以看到與江南水鄉迥異的雪地冰天景色;另外,7月至9月的夏季,對遊客而言,絶對是理想的避暑佳季。
  哈爾濱位於最北端,是我國緯度最高、氣溫最低的大都市。四季分明,鼕季漫長寒冷,而夏季則顯得短暫涼爽。
  哈爾濱的集中降水期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年平均溫度3.6℃。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18.1℃至22.8℃。
  3-5月份為春季,易發生春旱和大風,氣溫回升快而且變化無常,升溫或降溫一次可達10℃左右。
  6-8月份為夏季,炎熱濕潤多雨,7月份平均氣溫19-20℃,最高氣溫達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由於降水集中,間有暴雨,易發生洪澇災害。
  9-11月份為秋季,降雨明顯減少,晝夜溫差變幅較大,9月份平均氣溫為10℃,10月份北部地區已到0℃,南部地區2-4℃。
  12-次年2月份為鼕季,漫長而寒冷乾燥,雪覆大地。1月平均氣溫零下15℃-零下30℃,最低氣溫曾達零下52.3℃。聖索菲亞大教堂交通圖聖索菲亞大教堂特別提醒喜歡攝影的人,在購票的時候要專門購買攝影票挂在自己的相機上。聖索菲亞大教堂美食來到哈爾濱,正宗的俄羅斯大餐是千萬不容錯過的。此外,吃熊掌,嘗飛竜,品“三花”,啖猴頭,盡品山珍,遍嘗佳餚,也是盡興旅遊哈爾濱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福泰樓、北來順、華梅西餐廳、江南春、西格瑪食府、福成肥牛火鍋城、老都一處餃子館、東方餃子王、吳記醬骨頭燉菜館等都是哈爾濱著名的特色餐館。聖索菲亞大教堂住宿哈爾濱的旅館服務業非常發達,有數十個涉外酒店,上百個星級賓館,各色中小旅館、招待所不計其數,可滿足中外遊客各種需要。
  市內的星級賓館均設施齊全,豪華舒適,當然房價不菲。所以,對於大多數自助旅遊者或背包族來說,某些服務良好、環境優雅的中小旅館、招待所,房價低廉,方便實惠,應是更好的選擇。聖索菲亞大教堂購物哈爾濱是東北最大的商業城市之一,秋林公司、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商店、哈爾濱商廈、鬆雷大廈、金太陽精品城、中藝百貨等都是全國聞名的商業企業。
  在這裏,遊客可以買到很多物美價廉的皮貨(皮衣、皮帽、皮鞋)及其他一些當地的土特産品,聞名中外的東北特産人參、鹿茸等珍品也能在這些商店中以很低的價格買到。猴頭是真正的“山珍”,物美且價廉;淡水魚王鱘鰉魚、大馬哈魚、三花魚(鯿花、鰲花、吉花)是真正的人間美食,河中極品,鮮嫩可口;風幹香腸雖然難登國宴之類大雅之堂,卻是民間真正的佐酒之佳品,盛宴之珍饈;北國紅豆、山野菜雖不足挂齒,前者卻如“相思豆”般含義深厚,後者則是真正的北方野味,都值得購買。
  聖索菲亞大教堂交通遊客可從哈爾濱市乘1、2、13、15、64、66、113路等公交車,到哈一百或時裝大廈下車即可到達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玩法在邊界水域最經典的玩法就是划船,真正的玩傢會帶着自己的獨木舟和帳篷炊具,開車到某個湖邊,然後就開始劃。
  聖索菲亞教堂位於哈爾濱市內,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積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典型代表。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聖索菲亞教堂修復並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
  
  公元1903年,隨着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了哈爾濱。沙俄為了穩定遠離家乡士兵的軍心,於1907年破土動工建造聖索非亞教堂,當年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落成,用作該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23年9月27日,聖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經過長達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麗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築精品竣工落成。
  
  聖索菲亞教堂氣勢恢弘,精美絶倫。教堂的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上冠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形成主從式的佈局,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後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銅鑄製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並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
  巍峨壯美的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同時,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聖索非亞大教堂的角度是多變的,令人目不暇接,就是在裏面呆一整天也不會覺得厭倦;她的氣勢是莊嚴但不凌厲的,很多遊客靜靜地倚在角落處的柱礎上,任思緒在千年的塵埃中飄蕩。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指的是羅馬帝國在公元四世紀分裂之後,繼承羅馬帝國正統政權,且據有東半部領土的帝國。而拜占庭帝國的中心,就是拜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拜占庭(byzantine)這個名字的由來,傳說是由一位希臘人byzas依循神喻,在歐洲與亞洲交界處、陸地與海洋交界的拜占庭找到理想之地,並以自己的名字為其命名而來。而拜占庭登上世界歷史舞臺的契機,一方面由於其位居要津,把守博斯普魯斯海峽,控製了黑海與地中海間海陸交通要道的樞紐,另一方面則不得不提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的慧眼獨具,於公元312年奪權成功之後,為了嚮東拓展羅馬帝國的影響力,而選定拜占庭做為新羅馬的基督城,並於公元330年5月11日正式遷都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此後一千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全世界最華麗與最富有的都市。君士坦丁建造他的城市是為了誇耀羅馬帝國的聲勢,同時吸引各國來歸,於是他使用了各種華麗的裝飾方式來美化君士坦丁堡:在街道上裝飾噴泉和廊柱,又將來自絲路的絲綢、非洲的珠寶、歐洲的雕刻與工藝用品、埃及法老王的方尖碑、世界各地的香料、瓷器等等全搬過來,此外,公元325年,君士坦丁還蓋了一座大教堂,這座美麗的大教堂的身世與君士坦丁堡的歷史緊緊相係,她就是聖索非亞大教堂(st.sophiachurch)。
  
  聖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面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更仔細的說,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學工程師們發明出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築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又高又圓的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聖。由於地震和叛亂的燒毀,聖索非亞大教堂經歷過數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萬名工人、32萬黃金、並花費六年光陰將聖索非亞大教堂裝飾得更為精巧華美。神聖的教堂是當時的城市中心,而統治者對教堂所投註的心力不難看出統治者藉由對宗教的奉獻、誇示帝國的權力與財富,而對周遭地區施與影響力的用心。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大圓頂離地55公尺高,而且在十七世紀聖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聖索非亞大教堂內部的裝飾,除了各種華麗精緻的雕刻之外,也包括運用有色大理石鑲成的馬賽剋拼圖。從公元四到六世紀開始,教會逐漸對教義與救贖的觀念有漸深的認知,同時希臘羅馬文化圈重視肖像與肉體美的傳統也逐漸對基督教産生影響,信徒除了透過傳統的諭言故事與象徵手法來理解教義,也逐漸産生將聖母、聖子、聖徒等人物畫像化的需求。教會中認為聖人的人物畫像就等於觸犯聖經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規定的一派,與另一派認為人物畫像可以讓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傳教,兩派間的歧異日漸加深。公元692年教會會議中授與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羅馬皇帝裏奧三世(leoiii)頒布禁令,禁止聖母、聖子、聖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現,自此揭開了兩派人馬長達二百年間的血腥鬥爭,教堂裏的畫作遭破壞,畫像的持有者和作畫的工匠們也都遭到各種形式的迫害,更糟的結果是造成人與人的信賴關係瓦解,社會動蕩不安。一直到九世紀中葉,教會重新解釋,願對畫像給予敬意、信仰崇拜,這纔逐漸消揖兩派間的紛爭,而這個日子也被稱為“正統的勝利”(thetriumphoforthodoxy),每年在信仰東正教的國傢裏被盛大慶祝。然而雕刻藝術從來不曾得到教會的認可,因此可以說拜占庭藝術裏,雕刻藝術並不存在。
  
  公元七世紀之後,阿拉伯半島上出現新興勢力伊斯蘭文明,接着十字軍東徵來到君士坦丁堡,但此時統治者已無力阻止聯軍與戰爭對城市的蹂躪。接着是土耳其人的登場,東羅馬帝國正式宣告結束。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並將聖索非亞大教堂改為供奉阿拉的清真寺。今天,聖索非亞大教堂做為一座雄偉壯麗的建築古跡,冷眼旁觀過政治興迭,宗教鬥爭與歷史的滄桑,而她的美麗莊嚴,依然撼動每一個參觀者的心。
包含詞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