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 > 法國 > 法蘭西島 >巴黎省 >巴黎 > 聖心教堂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聖心教堂門票價格15法郎,25歲以下8法郎教會內部免費聖心教堂開放時間7:00-23:15聖心教堂交通乘搭綫地鐵(4)綫,(12)綫及(2)綫在chateau-rougeabbesses,auers站下車。
  聖心教堂(sacrecoeru)位於巴黎蒙馬特高地的最高點上,是巴黎的象徵,從這裏可以俯瞰蓬皮杜藝術中心、巴黎聖母院和榮軍院等。
  
  教堂始建於1876年,1919年落成,由全法國捐款興建。教堂內有許多浮雕、壁畫和鑲嵌畫。聖壇上方是巨副天頂壁畫,耶穌與天父相對而立,聖母等隨侍兩側。
  
  它潔白的大圓頂具有羅馬式與拜占庭式相結合的別緻風格,四周為四座小圓頂,中間為一座大圓頂,頗具東方情調。教堂後部有一座高84米的方型鐘。裏面有一隻世界最大的薩瓦鐘,重19噸。
  
  沿着莊嚴的石階嚮上,直抵教堂正外立面和帶三個拱門的門廊,門廊的上方是聖路易國王與聖女貞德騎馬塑像。聖心院又有巴黎“小白宮”之稱、這當然是指外形而言。
聖心教堂-位置
  蒙馬特高地至高點上的這座突出的純白建築就是聖心教堂(Sacré-Cœur),這裏以其視角廣阔,景色如畫而著稱。在巴黎這個浪漫之都海拔129米的山丘之上,挺立着這座宏偉的建築,因相對高度較高,聖心教堂讓所有的參觀者都有高山仰止的感覺。從聖心教堂所在的山丘往巴黎市中心看,巴黎的千年歷史盡收眼底。人們也可以登臨聖心教堂中心最高的大圓頂,從那裏能看到周圍方圓50公裏內的景物。這裏是艾菲爾鐵塔之後巴黎的第二個至高點。從艾菲爾鐵塔上您看到的是輝煌的巴黎,猶如參觀中國的故宮博物院,從這裏俯視下去的巴黎則是一個平實的巴黎,讓您有好象閑逛北京小鬍同的感覺。
  聖心教堂位於巴黎第十八區騎士路(rue de Chevallier)35號,如果您乘坐地鐵前往,您可以坐地鐵二號綫在昂維(Anvers)站下車。
聖心教堂-歷史
  修建聖心教堂的動力來自於一段動亂年代的紛爭。1871年,一場名為“公社戰(la commune)”的內戰將巴黎與法國分離。這場內戰起源於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敗北後,一部分民衆因社會的陰鬱和政治的混亂而對當時政府喪失信心。於是在巴黎,反提耶(Thiers)政府的巴黎民衆在巴黎城中設路障,築街壘用以阻擋來自凡爾賽的政府援兵。反政府的巴黎民衆進行了近兩個月的艱難抵抗,但終究沒有抵禦住強大的軍隊,提耶政府的士兵最終衝開了起義民衆築起的防綫,援兵進入巴黎城。當政府力量反敗為勝後,當權政府組織了一次大屠城行動,將曾經反抗他們的血肉同胞全部殺死。
  這場血腥事件之後,兩個資本傢亞歷山大·勒讓蒂(Alexandre Legentil)(有趣的是亞歷山大的姓“勒讓蒂”的意思就是“善人”)和他的妹夫於伯赫·豪奧(Hubert Rohaut)建議修建一座紀念堂用以嚮公社保衛戰中犧牲的同胞們獻上他們崇高的敬禮。他們的這一舉動是具有宗教性質的,他們希望能以此舉得到耶穌基督聖心的寬恕,以求他能原諒他們所犯的錯誤。1873年,巴黎的大主教,紅衣主教吉百赫(cardinal Guibert)接受了他們的這個請求,隨後國傢衆議會聲明該建築是所公共建築,歸巴黎市政府所有,而不歸教會。聖心教堂最後選址在巴黎西北方的蒙馬特高地的馬赫蒂赫陵(Mont des martyres)上,為的是全巴黎都能看到它,全城人民都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護佑。
聖心教堂-建築格局
  去過印度泰姬陵的人都會對聖心教堂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樣的雪白,一樣的玲瓏剔透,一樣的光彩奪目,一樣的一大四小五個穹頂。
  1875年10月16日,聖心教堂的建築設計師保羅·阿巴迪(Paul Abadie)在聖心教堂奠基儀式上為聖心堂的起建放下了第一塊基石。據說整座教堂都采用的是同第一塊奠基石一樣的石材,這是一種叫“倫敦堡(château London)”的特殊白石,當這種石頭接觸水或雨水便會分泌出一種俗稱玻璃屑的白色物質,這種白色物質能使建築在積年纍月的風雨衝刷中越變越白,這也是為什麽聖心教堂如此雪白晶瑩的原因。
  在聖心教堂起建之前建築工人們先在蒙馬特山丘頂部打了一個深約33米的地基,整個地基奠定工程持續了近三年。1878年教堂的地下部分纔正式開建,而教堂的地上部分則是三年後的1881年地下部分完工後纔開始着手建造的。又是三年之後的1884年,聖心教堂最初的設計者保羅·阿巴迪(Paul Abadie)辭世,另五個設計師接手了聖心教堂的督建工作。他們修改了聖心教堂最初的設計方案,建成後的大教堂總長85米,寬35米。
  教堂內部使用了羅馬諾-拜占庭(Romano-Byzantin)建築風格,教堂頂部托伸出了一個55米高,直徑16米的大穹頂。在這裏您能看到世界上最高的馬賽剋拼圖畫,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玻璃彩窗。這些玻璃彩窗的原始圖畫曾經在1944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摧毀,但在1946年又被按原樣修復。
  自19世紀上半葉始,隨着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業的發達,再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人們能非常方便地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於是出現了諸如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等風格的建築格局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所以在這個時期建造的巴黎的聖心教堂,它的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墻身呈現着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同時兼有羅馬建築的表現手法。
  1914年聖心教堂主體建築中的鐘樓落成,建成的鐘樓高84米,鐘樓中有一隻全法國最大的鐘。這衹重19噸的大鐘由一隻重850公斤的鐘錘敲響後全巴黎城都可以聽到它那悠揚的鐘聲。聖心教堂的這衹名為薩瓦亞赫德(Savoyarde)的大鐘由法國薩瓦地區的安納西(Annecy)城的能工巧匠鑄造。
  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暴發,聖心大教堂的建設工作曾一度停工。1919年10月16日,在第一塊奠基石放下整44年後,聖心教堂舉行了竣工典禮。現在每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在聖心教堂前寬闊的臺階之上,經常會有藝人演奏着各種樂器。在月琴清凌如流水的音樂聲中您可以從聖心教堂所在的蒙馬特高地放眼巴黎城,不用付費您也可以享有鳥瞰全巴黎的權利。
包含詞
巴黎聖心教堂